推荐专家

疾病: 大动脉炎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大动脉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颈动脉炎一、概述颈动脉炎又称颈动脉周围炎、血管性颈痛,分为急性颈动脉炎和慢性颈动脉炎两种,慢性动脉炎均由急性动脉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主要表现为颈动脉的疼痛和压痛,常扩展至同侧的咽、耳、一侧头部,出现咽痛、吞咽、转动颈部时加重。患者常以耳痛、咽痛为主诉而就诊于耳鼻喉科。急性期有发热、乏力、头痛、女性多于男性,激素和抗炎治疗效果良好。二、病因及发病机理颈动脉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能肯定,根据患者在初发时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抗生素加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大多数可治愈。如因误诊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情会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颈动脉炎,从结果反推,支持颈动脉炎是由感染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颈动脉炎的病变范围包括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壁及周围组织的炎变,释放大量的组胺、多肽、神经肽,提高了组织的敏感性并降低了血管和神经的痛阈,动脉壁上的植物神经功能也受到影响,引发血管的缩舒功能异常,动脉扩张及搏动增强,引发颈部疼痛、一侧头痛及触痛,与颈动脉相近的耳、咽、扁桃体受波及,感觉外耳道痛,进食、咀嚼、咳嗽时咽喉部痛加剧。?三、临床表现1、急性颈动脉炎发病前多有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感染症状,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度,数天后出现一侧颈痛、咽痛、头痛、耳痛,转动颈部、吞咽唾液时疼痛加剧,有的患者疼痛可扩展至同侧颈肩部。2、慢性颈动脉炎均由急性期误诊或治疗不当转变而来,症状虽没有急性期严重,但持续时间长,有的可达数月不缓解,时轻时重,常被误为慢性咽炎、茎突过长、慢性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3、体格检查:最重要的体征是沿颈动脉的走向有明显的触痛,范围广,上到颈动脉分叉处,下至锁骨上缘,急性颈动脉炎和慢性颈动脉炎发作期压痛剧烈,缓解期亦有压痛,程度较急性期轻,咽喉部无异常,压痛多为单侧,双侧少见,即使有,两侧的差别甚大。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象正常,血沉增快。2、咽喉部检查:咽后壁、扁桃体无炎性改变。3、颈动脉超声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五、诊断临床表现为沿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区域的放散痛,体检同侧颈动脉有触痛,辅助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可诊断为颈动脉炎。六、鉴别诊断1、慢性咽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其发病部位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临床表现为为咽喉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等,查看患者的口咽部、通过喉镜观察患者咽部状况可明确诊断,颈动脉炎仅有咽喉部痛,检查无异常可资鉴别。2、茎突过长综合征:是指茎突超过2.5cm,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或其方位、形态异常。临床表现为咽部疼痛、咽异物感、耳鸣、唾液增多等,以及颈动脉压迫症状。触诊扁桃体区或前后弓处可扣到坚硬条索状或刺状突起,可引起疼痛。X线、CT及CT三维扫描显示茎突长度过长、偏斜、弯曲、茎突舌骨韧带的骨化或钙化,手术效果良好。?七、治疗1、抗炎止痛药:如泼尼松、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血管扩张剂如烟酸、氢溴酸、山茛菪碱等。2、封闭:以醋酸可的松25mg,颈动脉鞘周围注射,每周1次。3、抗生素和激素:颈动脉炎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时可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强的松。3、中医认为颈动脉炎属寒湿痹阻经脉者,痛处得热则舒,舌淡脉细紧,治宜温经通络止痛,可用当归四逆汤,酌加丹参、川芎等;属气滞血瘀者,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止痛,可用小柴胡汤加郁金、白芍、蜈蚣等。上二证或兼痰浊,可配合二陈汤加白芥子等。八、预后:急性颈动脉炎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基本都可痊愈,如误诊、治疗不当则可能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颈动脉炎,治愈困难,并可反复发作。
颞动脉炎??一、概述颞动脉炎又称为巨细胞动脉炎、颅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的大中动脉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表现为颞部或枕部头痛、发热、视力模糊和复视。病因可能与遗传、病原体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颞动脉炎是少见病,发病率为22/10万,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及时、正确治疗效果良好,大部分可治愈。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高龄:本病从不发生在50岁以前,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升高。2、遗传因素:民族和地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对患颞动脉炎的家族成员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颞动脉炎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多数成员有HLA-DR4和CW3,提示有基因易感性。3、自身免疫反应:颞动脉炎的炎症反应主要集中在动脉内膜,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细胞浸润和免疫球蛋白沉积,符合免疫炎性反应表现。4、感染因素:颞动脉炎患者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的经过,推测发病可能与感染这些病毒有关。三、临床表现1、老年人多见,发病年龄在50-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岁男女比例为1:2.2、全身症状:多缓慢起病,突然发病者少见,表现为乏力、发热、全身不适、关节和肌肉疼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耳后或颈部淋巴腺肿大。3、头部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颞部头痛,头皮触痛,局部可有红斑,颞浅动脉增粗变硬,呈结节状,有压痛,偶尔枕后、面部及耳后动脉亦可累及。4、眼部症状:眼动脉、睫后动脉、枕皮质区动脉受累时可表现为视力障碍、复视、眼肌麻痹。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永久性失明。5、咀嚼和吞咽障碍:动脉炎症累及面部的动脉时可出现咀嚼无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可因咀嚼肌疼痛影响进食,张口下颌偏向疼痛一侧。5、神经系统表现:约30%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失常、意识障碍、躯体麻木、无力,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6、其它系统表现:颞动脉炎累及躯体大血管的机率在10%-15%,可涉及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症状依累及的动脉不同各异。如锁骨下动脉受损可出现血管杂音、动脉搏动减弱或呈无脉症、假性动脉瘤、上肢运动障碍;如冠状动脉受损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和心包炎。?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验:比较明显异常是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其它检验项目变化不大,如轻中度贫血、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浆球蛋白电泳显示α2球蛋白增高。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颞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是否有血管壁水肿、狭窄和闭塞,血流速度和方向。2、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观察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有无涡流和湍流,判断血管有无痉挛、狭窄和闭塞。3、颞动脉活检:颞浅动脉或枕动脉活组织检查是确诊颞动脉炎最有价值的方法,其阳性率在40-80%之间,特异性100%,在光镜下观察到发现巨细胞即可确诊。4、颞动脉造影:可发现颞动脉管腔不规则及狭窄,可作为颞动脉活检部位的指示。5、选择性大动脉造影:从临床症状表现怀疑有大动脉损害时可选择性动脉造影,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锁骨下动脉造影。6、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贫血、血小板增多、血清白蛋白下降、支持颞动脉炎的诊断。?五、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颞动脉活检在光镜下可见颞动脉壁有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即可确诊。六、鉴别诊断1、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中、小动脉全层的坏死性血管炎,仅局限于皮肤,取受累部位的血管活检可作出鉴别。2、过敏性血管炎过敏性血管炎主要影响皮肤细小血管(细小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有明显的皮损如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结节、溃疡等。六、治疗1、糖皮质激素:多选用泼尼松,可迅速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氏综合症,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等副作用,并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2、免疫抑制剂:常用硫唑嘌呤,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的患者,两药使用,副作用有食欲减退、肝功能损害。3、预防血栓治疗:推荐常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如出现缺血症状,则需进行抗血栓治疗。4、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平均治疗时间为2年。七、预后:本病预后良好,激素减量过快易复发,部分患者治疗周期需5年,甚至更多。
儿童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案例基本信息】女、12岁【疾病类型】儿童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狭窄【就诊时间】2021年11月【治疗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三甲医院)【治疗方案】介入微创治疗【治疗周期】3天【治疗效果】介入治疗1次效果显著。【推荐理由】患儿因大动脉炎导致主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狭窄解除,上下肢血压差缓解。患儿因大动脉炎导致主动脉狭窄,就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入院时上肢血压收缩压130mmHg,下肢血压收缩压60mmHg,患儿下肢温度低,行走乏力,入院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狭窄,最窄处仅2mm。经过风湿科系统治疗后动脉炎基本控制,血沉正常后,和介入血管科联系行介入治疗。因为孩子较瘦小,股动脉纤细,所以先考虑球囊扩张至10mm,症状解除后,等孩子长大后再行2期扩张。介入治疗前,先行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最窄处仅2mm,正常部位主动脉有15mm,分别用5mm,10mm球囊扩张主动脉,原狭窄处基本扩张至10mm治疗过程顺利,孩子术后常规行抗凝处理,第三天孩子主诉穿刺口疼痛肿胀,超声显示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后超声引导下行凝血酶注射,假性动脉瘤立即闭塞。患儿术后一个月,术后孩子下肢血压收缩压上升80mmHg,温度上升,行走后乏力明显改善,患儿恢复良好,我们也非常高兴!也祝福患儿早日康复!科室简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是北京首个儿童介入/血管瘤专科,一级临床科室,填补京津冀地区儿童介入治疗的空白。目前科室已开展儿童血管瘤、肿瘤综合介入、非血管介入及神经介入手术和治疗。本科室在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KT综合征、PW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儿童肿瘤的介入综合治疗;儿童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布-加氏综合征、急慢性动静脉血栓、血管狭窄、动脉炎;儿童脑血管疾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深入的研究。科室目前配备血管瘤、淋巴管瘤及介入医学门诊、病房、介入导管室、麻醉恢复室等完整的微创介入诊疗体系。病房目前开放8张床位,引进国际先进的西门子双C壁造影机、VbeamPerfacta595脉冲染料激光、Medtronic血管腔内射频消融导管、TEVASON便携式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等先进介入诊疗设备,配备200余种儿科专用介入器材。拥有完善的消毒设备、国内领先的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硬件配置,不仅保证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科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建设和学科建设双线并重,科室创始人申刚主任,从事介入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迄今为止主刀及参与各类介入手术近万余台,并携该领域杰出代表狄奇医生、李三林医生,充分利用新兴介入技术优势,弥补传统治疗不足,为患儿提供更加简便、安全、高效、微创、精准、并发症少的诊疗服务,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疾病诊疗的综合能力,促进儿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