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
主任医师 教授
4.2
血液科陈苗
主任医师 教授
4.3
血液科段明辉
主任医师 教授
4.3
血液科韩冰
主任医师 教授
3.9
血液科周道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血液科王为
副主任医师
3.8
血液科赵永强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血液科王书杰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血液科庄俊玲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血液科李蓉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沈悌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血液科朱铁楠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血液科武永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血液科许莹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血液科张薇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血液科单渊东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血液科常龙
主治医师
3.6
血液科魏冲
主治医师
3.5
血液科毛玥莹
主治医师
3.5
血液科张路
主任医师
3.5
沈恺妮
主治医师
3.5
血液科邹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血液科蔡华聪
主治医师 副教授
3.5
血液科冯俊
副主任医师
3.5
血液科张炎
副主任医师
3.5
血液科杨辰
主治医师
3.5
血液科赵丹青
主治医师
3.5
血液科王孜
主治医师
3.5
二、环孢素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环孢素治疗有效药物浓度根据血药浓度判断,为了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环孢素应该间隔12小时服药。食物可降低环孢素的吸收。因此,环孢素的服用时间以及与饮食的关系应该固定。比如每天早八点和晚上八点,饭前半小时。如果有时饭前、有时饭后,药物的浓度会较大波动。环孢素有一个特点,每个人吸收和代谢不同,个体差异很大。环孢素主要在肝脏经过完全的代谢,健康人和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之间药物消除半衰期差异较大。这样,服用同样的剂量,药物浓度可能差异很大,效果也就不一样。有些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作用。另一些患者可能浓度过高,引起过度的毒副作用。因此,服用环孢素需要抽血查血液中的环孢素浓度,根据血液浓度来调整用药剂量。环孢素血药浓度分为谷浓度(C0)和峰浓度(C2)。谷浓度为服药前最低的血药浓度,一般维持在200ng/ml左右为宜,应该在早晨服药前抽血。也就是说,如果服药时间为早八点和晚八点,应该在早晨八点服药前抽血,如果延迟太多,如10点抽血,浓度就会偏低,如果在早晨服药后抽血,浓度就会偏高,影响医生的判断。峰浓度(C2)一般指服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即一天内最高值,在800-1000ng/ml为宜。环孢素与一些药物会有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影响环孢素的治疗效果,有些药物则增加环孢素的副作用,因此需要注意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合并用药,密切监测或者尽量避免。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影响代谢,升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因此需避免。
再障患者为什么要坚持使用环孢素?环孢素(英语:Cyclosporine A,简写为CsA),也称为“环孢菌素”或“环孢霉素”, 于1969年由土壤样本中的真菌—多孔木霉中首次分离出来,1972年发现环孢素有免疫抑制的功能。此后陆续发现环孢素可以用于肾脏移植、肝脏移植的免疫抑制。1983年,第一个商品药Sandimmune首次在瑞士上市,正式用于临床。环孢素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但由于是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无影响。因而环孢素不同于细胞毒类药物的作用,它不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发病机制为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造成的骨髓衰竭。因此,环孢素是普通型再障患者首选治疗用药。对于重型和极重型再障,如果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首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目前标准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为环孢素联合抗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联合ATG治疗重型再障疗效要比单药环孢素或者单药ATG都要高的多。而且,早期环孢素浓度达标,发挥充分作用,能提高患者治疗反应率。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后,环孢素缓慢减量,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能明显减少再障复发率。因此,在再障确诊后,应积极加用环孢素,维持足够剂量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后,维持用药一年后再缓慢减量,两年左右可以尝试停药。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段明辉回复: M3属于血液科急重症,确实危险,但是,如果治疗得当,治愈的几率也很大.一旦形态学考虑M3,需要尽快明确染色体、fish和融合基因检查。 检查的同时,可以开始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的联合双诱导治疗,这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法,治疗早期有一定风险,但是,只要挺过头一疗程,只要获得缓解,本病有可能获得治愈,治愈率超过90%,而且不需要化疗,也不需要移植。 后期还需要注意脑白的预防。
总访问量 54,075,989次
在线服务患者 51,660位
近2年诊后好评 127个
直播义诊 14次
科普文章 353篇
年度好大夫 4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