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想元
主任医师 教授
3.5
普外科张新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普外科陈杰
主任医师
3.4
普外科宋劲松
主任医师
3.4
普外科殷刚
副主任医师
3.4
普外科鄢选才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张斌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胡利民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罗良涛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马国卫
副主任医师
3.3
张永波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曹少祥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刘文明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黎武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许维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谭海洋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陈雷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王壮
医师
3.3
普外科周利勇
医师
3.3
导致大便带血的疾病在众多肛肠疾病中,不只是痔疮可以引起大便带血,其它肛肠疾病,如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会出现大便带血。但是,每种肛肠疾病引发的大便带血在血的颜色或其它症状上又都有所不同。 那么,是什么导致你便血 1 痔疮 大便带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痔疮引起的大便出血、患有痔疮解大便时鲜血常与粪便相混,有时伴有痔核脱出,形成水肿,嵌顿时可发生疼痛,严重的痔疮患者可导致贫血。 2 肛裂 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3 直肠、结肠息肉 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引起的大便出血。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 4 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 5 直肠癌 血色鲜红或暗红,呈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常出现脓血便并伴有肛门直肠下坠、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大肠恶变、直肠恶变引发的大便出血。表现为解黏液脓血便或暗红色血便,晚期恶变肿的大便有恶臭。 6 细菌性痢疾 便血的原因较少,常与粪便相混,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色鲜红,大便频数,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压痛,并伴有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 7 直肠息肉 便中带血或排便后出血,一般便血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慢性者可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粪便变细呈细条状。多见于上消化道溃疡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肿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指的是由于痔疮破损、肛裂、肛窦炎、直肠结肠粘膜损伤引起的便血。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暗红混浊。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
我国的直肠癌大多是低位直肠癌,即肿瘤的基底下缘距肛门的距离在7厘米以内的直肠癌。现在认为只要可以保证下切缘干净,低位直肠癌也可行保留肛门的手术。 但医患双方都必须坚守的原则是"保命第一,保肛第二”。 直肠癌下切缘的距离是决定能否保肛的最主要因素,有些患者甚至在5厘米以内也可能保肛,但距肿瘤远端2厘米切除较为安全。 所以手术前要检查肿瘤到肛门口的距离,还要结合辅助检查得知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cTN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强行保肛手术可能导致大便失禁、肿瘤短时间复发、加快全身衰竭等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对中后期的低位直肠癌可积极进行手术前的辅助性化疗、放疗使肿瘤缩小和降期,为保肛手术创造条件。 总之,低位直肠癌手术能否保肛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因根据患者的综合因来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 1、胆囊息肉直径<10mm,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 2、恶性胆囊息肉的平均年龄、息肉直径比良性息肉性大。 3、单个、大、广基底息肉易癌变。 4、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出现腹痛等临床症状。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宜手术治疗。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总访问量 324,472次
在线服务患者 615位
科普文章 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