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大便带血或肛门排血。血可以分为暗红色和鲜红色两种情况;大便带血包括大便表面有血迹及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两种情况。 一般来讲,下面情况是可以放心的: 1,大便表面带一条一条鲜红色血迹,多是痔疮出血,挂在大便上面而产生的。如果大便表面没有脓液或粘液情况,大家基本可以放心。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休息;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畅即可。 2,大便结束后,可以看见血从肛门滴落或呈细线状喷射出来,场面有时会比较吓人。但这种情况也不必紧张,先用纸巾将脱出肛门的痔推入肛门,再用温水清理肛周。这时候,绝大多数出血会自然停止。这种情况,建议就医,请医生帮助改变生活习惯,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 3,大便表面没有血,但手纸上带一抹血迹,这种情况更多见,也更不用紧张。很多这种情况的朋友都是用手纸清洁肛门时,反复使劲擦拭造成的。可以考虑用不含酒精的湿纸巾轻轻擦拭。这种情况,没必要就医,饮食调节即可。 如果大家发生下面情况,请寻求医生的帮助: 1,如果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也就是血和大便像被搅拌过一样,说明血是来自结肠距肛门较远的地方。有必要寻找到出血的原因,虽然这并不一定很容易,但肠镜,胃镜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2,排除的血,颜色暗红或发黑; 3,大便表面或便内混杂有脓液,粘液,甚至坏死组织样不明内容。即使没有便血,也建议肠镜检查。 4,没有大便排出的情况下肛门排血; 5,排血量较大,或长期反复发生便血时; 6,有贫血情况时; 7,大便变扁,变细,伴有暗红色血迹,脓液,粘液等情况时;单独的大便变扁变细,不作为肠镜检查的依据。 8,伴有腹痛,腹胀,消瘦,无力等症状时;通常,上述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患者做肠镜,排除肠道肿瘤,息肉,腺瘤,憩室,套叠,血管畸形,异物损伤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 虽然上面说的比较吓人,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便血,都是来自于痔疮,肛裂,肛门皮肤。因此,大家没有必要见到便血就怀疑自己有肠道肿瘤。但是,关注自己的大便颜色,性状,有无便血,血的颜色,量,有无伴有其它内容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反映我们机体的一部分情况,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肠道不良征象,及时就医,具有重要的价值。 小贴士: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普通人群在50岁以后,每十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通常这样是很安全的。如果直系家属有胃肠道肿瘤病史,建议提前到40岁开始胃/肠镜检查。然后中间间隔的9年,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
治疗前 患者右下腹痛半个月就诊,之前在家口服抗生素,腹痛间断发作,来院ct提升阑尾炎,病程超过两周,亚急性阑尾炎,阑尾根部组织腐朽 治疗中 腹腔镜微创探查,阑尾及周边组织充血粘连明显,中段有穿孔,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仔细分离显露后见阑尾根部组织肿胀,质地脆,有残端漏可能,在腹腔镜下缝合残端,外加结扎夹两个确保安全。 治疗后 治疗后1月 手术时长40分钟,术后六天出院,无并发症
近日,香港资深演员黄树棠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77岁。黄树棠从影超过五十年,曾主演《蝶变》,在《楚留香》中饰演“中原一点红”,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中饰演“求叔”。据悉,黄树棠早在三年前被确诊为大肠癌二期,近日又由于肺癌病情严重,于3月份住院治疗。可谁曾想到,才不过二十多天,终抵不过癌症告别人间。 在此之前,美国《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饰演“黑豹”的好莱坞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罹患结肠癌在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仅43岁。著名影星钟楚红的丈夫,广告业巨子朱家鼎,拍摄《光阴的故事》的著名导演杨德昌也都因罹患肠癌而病逝。 肠癌成为了现代社会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但人们对于大肠癌了解并不多,大肠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平时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目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发病率更是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最新统计(GLOBOCAN2020)显示中国肠癌新发病例数已经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日益丰富,大肠癌如影随形,为何发病率上升速度这么快?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从饮食结构来看,肥胖人数日益增多,“三高一低”的饮食习惯。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成为了餐桌主流。而这种饮食结构的弊端是会使得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滞留肠道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风险。而在以往的关于结直肠癌预防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少吃红肉”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高纤维素饮食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现在,很多专家开始提倡健康饮食,健康饮食的原则是以谷物类为主,并多吃蔬菜及水果,进食适量的肉、鱼、蛋和奶类及其代替品,减少盐、油、糖分,以求达致饮食均衡。 “久坐不动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现代人很多工作是坐在电脑前完成,回家了大家都喜欢“葛优躺”,看电视,玩手机,这样的生活习惯使得肠道蠕动减缓,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因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结直肠癌患者中以肥胖、不常运动的人居多。 很多人谈癌色变,但和其他癌症不同,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罹患肠癌局部晚期的患者中有60%-70%的人,生存率达5年以上,即使转移到肝脏的患者中,其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40%,只要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因而结直肠癌的早诊早筛尤为重要。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炎症演变而来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10年以上,甚至二三十年。”因而只要早期将有癌变风险的息肉和炎症通过肠镜下切除,就能避免癌变的发生。 筛查大肠癌,肠镜检查必不可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而高危人群建议四十岁以上开始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有大肠癌史的,本人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等症状,既往肠镜检查发现有肠息肉的。此外,大便潜血筛查是一项简便且容易实施的筛查项目,在每年的体检项目中一般都有包括,这项检查也是协助诊断的有力方法之一。 武汉市五医院利用目前先进的诊疗技术进行筛查,即便发现患有肠癌,只要还在早期,那么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还是非常理想的,85%-90%的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许多患者直到出现了明确症状时才就医,此时约有50%以上的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对于中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武汉市五医院已开设多学科联合会诊团队。针对中晚期患者,联合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肝胆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的专家,制定最适合患者的联合治疗,临床称之为“MDT”,能为中晚期肠癌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期。 结直肠癌和“吃”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不健康得饮食习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少吃红肉,多吃粗粮。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定期筛查。对于大便性状的改变要提高警惕,如出现大便带血,要与痔疮相鉴别,即便罹患了肠癌也不要慌张,及早就医能显著提高肠癌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总访问量 14,417次
在线服务患者 41位
科普文章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