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水进入眼睛后不要用力揉眼睛,会擦伤角膜上皮 2.要尽快用干净冷却的白开水或是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尽量各方位冲洗到位 3.若眼睑被粘住睁不开,不要用力去扒开,先用热毛巾不断热敷,让胶水尽量融化,不能融化的胶水凝固物附在睫毛上不能清除的,可以用剪刀将睫毛剪除。 4.尽快到眼科就诊,请医生诊断处理。必要时需要抗感染,促角膜生长。
希望越来越多心急如焚困惑于此的初为人父母看到此文,一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二来透彻了解此疾,科学地配合医生,携手完成治疗过程,赢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是越来越常见的婴幼儿泪道疾病。此疾特点是婴儿出生后,单眼或双眼流泪,眼眵多,应用抗菌素药物滴眼后,会出现好转但反复发作,不能痊愈。 很多家长自责没护理好孩子,其实此疾是孩子出生后因为泪道残膜未退,眼泪不能正常从泪道流走,致使泪囊潴留泪液形成继发感染造成。较为严重者出现急性泪囊炎扩散,形成眶蜂窝组织炎,极易形成海绵窦血栓,侵犯大脑,形成脑膜炎等严重后果,所以新生儿泪囊炎需积极治疗。 患儿流泪眼眵多的症状出现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每个婴儿发生时间不同而已。此疾处理的核心是解除阻塞,通畅泪道。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继发炎症,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部分婴幼儿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有自愈的倾向,配合正确的泪囊按摩方法和泪道炎症护理能痊愈。一般出生后90天后仍不能好转的需要到医院做泪道冲洗,即在表面麻醉的前提下,家长配合控制小孩平卧位,限制头部转动,由护士使用无损伤泪道探针探入泪小管,然后用冲洗液加压冲击泪道残膜使其破裂,解除阻塞。这个处置无痛苦,无损伤,不疼痛,属于护士处置范畴,孩子哭闹估计多是因为体位受限或眼部在处置中感觉发胀的原因。 泪道冲洗仍然不能解决问题的病例,则考虑泪道探通。这个是有损伤的处理,可局麻下操作。泪道探通是使用铁质探针刺入泪道全程,直接破坏泪道残膜,使泪道开放。局麻下操作是在门诊护士执行,优点是避免了住院全麻的风险和不便,缺点是成功率低,易形成假道,对后期治疗形成阻碍;易形成泪小点撕裂,泪道黏膜损伤二次粘连;泪囊破损易形成炎症在眶周组织蔓延形成蜂窝组织炎等。这些影响成功的因素本质上是由于患儿哭闹,摇晃,面部肌肉收缩形成非生理性局部组织变形异位,增加操作准确性,另外操作者心理压力大也是影响最终成功率的一个因素。门诊泪道探通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后备手段的可实施性,如泪道激光,泪道插管,泪道支架等。所以,门诊泪道探通失败后仍需住院全麻下手术解决。 本人不建议局麻下进行泪道探通。由于麻醉领域的技术发展,全麻并不能造成人们普遍担心的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或障碍的情况,安全性得到极大地提升,所以很多手术在全麻下得以实施变成可能。全麻下进行泪道探通操作就避免上述门诊局麻下的诸多缺点,成功率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可提供泪道插管、泪道激光或泪道支架的后备支持,大大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手术质量。患儿术后恢复快,炎症反应轻,更重要的避免了国人普遍忽视的患儿心理阴影层面的危机,使得患儿身心健康均得到很好地保证。 此疾属于医保范围内疾病,报销后家庭经济负担很轻。极少病例经过入院手术治疗仍不能解决的,需要对症治疗,眼部护理维持到4-5岁,做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来解决。 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的心焦父母能有机会阅读此文,早日走上正确治疗之路,让宝宝早日康复,过上健康无忧的快乐生活!
不少患者问我“仿生眼”问世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也很关注这个新闻。美国的科学家真的很厉害,他们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仿生眼”,不但可以模仿视网膜功能,还能感应光线变化,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虽然目前这种设备要实现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一旦研制成功,将有望帮助全球数千万盲人重见光明。 在等待“仿生眼”技术完善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被迫失去眼球的患者呢? 早在2013年,香港希玛眼科就救助过一例被挖眼男童“小斌斌”,当时采取的方案是义眼台植入手术,并在手术后一年为他戴上了舌头式电子导盲仪。使用者戴上组装了摄影机的太阳镜和舌头感应器,摄影机将所得的影像化为黑、白像素,转化成舌头上不同强度的震动感,使用者能感觉到不同的电脉冲刺激,传递给大脑,并大脑重组画面,“看到”眼前食物的形状、大小、方位及动态。小斌斌经过训练后,已经可以熟练运用舌头式电子导盲仪“看”见简单汉字模型和球状模型个数。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相信随着“仿生眼”技术的诞生,未来让更多视障人士恢复视力的愿望,指日可待!
总访问量 1,382,245次
在线服务患者 3,067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