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中国一半成人正在迈向糖尿病!牢记5句话,远离糖尿病!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糖尿病 昨天 据统计,我国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怎么才能不让自己成为这一半人? 这5句话大家最好记住! 1.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大家知道人为什么衰老?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 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您不刻意锻炼肌肉的话,逐年丢失,逐年丢失,丢的速度还很快,到75岁,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没了。 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就和肌肉消失有关。因为胰岛素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需要“助手”的帮忙,即胰岛素受体,而这个助手存在于肌肉细胞上。如果你长期不锻炼,随着肌肉减少,“助手”的数量减少,降糖的作用就渐渐发挥不出来,血糖就上去了。 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锻炼。 有效体育锻炼有三方面的要求 频度:每周至少三次; 时间:平均每天要达到半小时以上; 强度:心率最好达到(170-年龄)次。 只有达到以上三个要求,有足够的能量消耗,锻炼才是有效果的。 2.别吃太多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要免受糖尿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3.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 老实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 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针对某个人而言,哪个更容易升糖,哪个比较不容易升糖而已。 笼统来讲,食物种类摄入越多,它们在肠道中通过时间也会相对复杂,升糖速度相应也比单吃某一种食物更慢些。 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即使是认为是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去吃,总热量不要高,吃够20样(包括油盐酱醋、主食、水果、蔬菜等)。 4.最怕体重和腰围同时增加 许多大学生从毕业2年、4年、8年到毕业十年以上,有什么变化? 除了头发掉得越来越多,就是腰围越来越大。同学聚会,真正腰围控制还不错的同学有几位? 寥寥无几。 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腰围越大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就相对更高,寿命相对越短。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极高。所以今天开始进行腰围的控制,男性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80厘米。 5.防治记个数字歌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 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为此我们提出了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数字歌。 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数字歌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童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内分泌科1989人已读 - 精选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氨氯地平的区别
医格心领域 今天 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及氨氯地平这三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那么,这三类药物有什么区别呢?这三种“地平”药,都是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钙拮抗剂,而且都属于“二氢吡啶”类的(“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我国应用最普遍的降压药)。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各有各的用处,降压药也是一样。不同的降压药各有各的作用特点,即使是同一大类,比如都是“地平”,但各个药物从化学结构到临床作用,也是有所差别的。这些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供我们选择不同的适用人群。 这三个“地平”类药物有哪些不同呢? 1、药物作用的时间 单从药物本身(在身体里的代谢、半衰期)来说,硝苯地平最短,非洛地平时间长一点,氨氯地平时间最长。 硝苯地平(心痛定)是最早的“地平”药:普通的平片短效,作用来得急,去得快。好处是起效快,如果舌下含服,2~3分钟就可以起作用。就是口服,10分钟就吸收入血了。可是,降压快是快,降得太快、太猛了也有风险。再者,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降压作用就不稳定,血压波动大,对靶器官保护不利,当然还有其他问题。因此,现在短效药基本不用了。 以前血压高时常常用硝苯地平的平片(心痛定)舌下含服,但是就因为降压太猛,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血压迅速降低引起反射性地心率增快,对冠心病的患者还可以导致心肌缺血,所以现在高血压患者已经禁忌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了! 短效药不能用怎么办?通过制药技术,把药物做成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来减缓药物开始的强烈疗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缓释作用有限,一天还得吃2次甚至3次;控释片会好一些,一般每天1次即可。像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药壳采用激光打孔,药物释放速度均衡,吃进去整粒药,排出来是个药壳(不要以为是药片哦)。 非洛地平是个中效药,做成的缓释剂一般可以每天一次,但是有些病人也还需要每天2次。非洛地平对血管的选择性要远远大于对心脏的选择性,所以降压效果好,对心脏影响不大。 缓释、控释的制药技术虽然改善了中、短效药物的作用,但是有一点还是受到限制,就是不能分割(除非有特定的刻痕)。因为一旦分割,药物直接释放出来就成短效的了,缺点显露,优点被破坏了。 氨氯地平这个药物本身是个长效药,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在30小时以上,最长甚至到90小时。这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就很缓慢,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时间就长,起效就慢。所以氨氯地平在开始用药时,服用一个星期左右药物的作用才会相对稳定、明显,有些代谢慢的患者,需要到2~3周,甚至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因此,服用氨氯地平开始的降压疗效可能不那么明显,不要着急,只要血压不是太高,就观察半个月到一个月再看。 长效药带来的好处是作用平稳,而且药物可以分割,哪怕碾成粉末都没有关系,这一点控释片和缓释片就不能比了。 氨氯地平的长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偶尔漏服一次没关系。因为药物在体内有蓄积(存着呢)。但是这个好处也带来一个坏处,会误导患者。 因为氨氯地平在身体里有蓄积,所以停药初期药物还有作用。有些患者就会觉得,不吃降压药了血压也正常,说明可以停药嘛!其实是药物还没有代谢完。一般到了三、四周之后,身体里的药物慢慢排泄光了,这时候血压就可能再度升高。 2、对心功能的影响 因为这三个药都属于钙拮抗剂,是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的。而钙进入肌细胞中是加强收缩的。所以,对原本就有心肌收缩力减低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就要注意了。 对这三个药的临床研究发现,硝苯地平对心衰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抑制明显,会加重心力衰竭,所以对有心衰的患者不适合用。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则对心衰患者是个中性结果,就是不会加重患者的心衰。所以,对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地平”类药物时,选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比较合适。 3、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前面在介绍降脂药时提到过药酶,就是在身体里(主要在肝脏、肠道)影响药物代谢的酶。这些药酶对降压药也有影响,对“地平”类药物影响最主要的,是叫做“细胞色素P450 3A4”的酶。服药期间吃某些食物、药物时,就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食物当中,与“地平”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的就是西柚(葡萄柚)汁。反应最明显的是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研究发现,同时服用非洛地平和西柚汁,可以使非洛地平的血药浓度增加2倍左右(桔汁无影响);如果同时服用硝苯地平呢,不光增加血药浓度,而且还会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经常喝西柚汁的人,最后一次喝后作用可以持续3天,所以要注意避免。这一点氨氯地平就比较好,和西柚汁同服,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就很多了,像红霉素一类的抗生素、抗真(霉)菌药、神经系统用药、一些抗抑郁药、还有胃肠道用药、免疫抑制剂等,这三类药物也还是各有差别,合用药物时需要注意。 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高血压患者往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氨氯地平就对辛伐他汀(舒降之,辛可)有影响,可以增加辛伐他汀在身体里的浓度。所以服用氨氯地平时,辛伐他汀的剂量每天最多20 mg,不能吃多了。 4、在长、短效“地平”药物替换时,要注意防止血压波动 这一点在长效药物改短(中)效药物时不明显,但是要注意,用药一段时间后降压效果可能会减弱,因为长效药物代谢、排泄光了。 短(中)效改长效时更要注意了,改服之后,短效作用已经消失,长效作用还没接上,这时候血压就可能波动。所以,有时候一些长期用药的病人换药时,可能需要短时间重叠用药,但是一定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哦! 来源: 头条号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童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内分泌科7783人已读 - 精选 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医生最易被问到的4大问题
原创: 杨晓荣 内分泌时间 前天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患者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同时,还要根据维生素 D 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D。 补充维生素 D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口服含有维生素 D 成分的药物,另一种是晒太阳。 很多就诊于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的患者都会听到医生让吃口服药物的同时还要多晒晒太阳的建议。可患者就有疑问了,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 D 吗?应该晒几点钟的太阳、哪些部位、多长时间才有效等问题。今天我们就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 D 吗? 人体内源性维生素 D 约 80% 在皮肤表皮合成,仅 20% 从食物中摄取,在中波紫外线 UVB 的作用下,皮肤中 7-脱氢胆固醇经非酶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 D,由皮肤进入血循环,维生素 D 在肝脏 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 25-(OH)D3,进而在肾脏 1α-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1,25-(OH)2D3,其为维生素 D3 的活化形式。 另外,我们吃的谷物含有一种叫做麦角固醇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也要经过紫外线的照射转变成维生素 D2。 由于维生素 D3 和维生素 D2 是骨骼代谢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并促使骨骼的形成,所以说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 D,还可以补钙,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晒几点钟的太阳、哪些部位、多长时间才有效呢? 1. 晒太阳的时间 晒太阳的时间有讲究,一天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最适合晒太阳,第一个时段是上午 9 时到 10 时,第二个时段是下午 4 时到 5 时。 不过,「最佳日晒时段」的概念并不完全可靠,用「影子原则」来选择晒太阳的时间段更简单、有效。 当影子的长度短于身高时不宜出来晒太阳,因为这个时候的太阳比较毒。上午 9 时到 10 时和下午 4 时到 5 时,在这两个时间段,紫外线中的 A 光束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维生素 D 的大好时间。夏季时因紫外线较强,选择清晨或者傍晚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 2. 晒太阳的部位 有专家指出,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肢体屈侧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伸侧,头、面、颈部及手、足部对紫外线最不敏感。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敏感性差的部位充分暴露,夏季穿短袖短裤,冬季暴露头面颈部即可,而敏感性高的部位适当涂抹防晒产品,以防晒伤皮肤。戴墨镜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眼睛损伤。 3. 晒多久 冬春季,将面部和双上臂暴露于阳光下 10~30 分钟,夏季由于紫外线较强,裸露部位较多,接受太阳直射 5~10 分钟,每周 2~3 次就能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 D。 绝大多数人每天在阳光下晒 10 至 20 分钟即可,儿童短些,老人长些,但一般都建议控制在 30 分钟内。在高海拔及长期低度缺氧环境下生活的人群需延长日晒时间,每天 30 至 60 分钟。 隔着玻璃晒太阳有效吗? 隔着玻璃晒太阳会大大降低补钙效果,因为中波紫外线 UVB 的穿透性比较差,一张纸都能将 UVB 阻隔开来,何况是厚厚的玻璃。 普通白玻璃大概可以透过 9% 的 320 nm 以下的紫外线,而单银低辐射中空玻璃的透过率基本上是 0%。 因此,在家中隔着玻璃晒太阳几乎是无效的,因为中波紫外线的透过率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人体合成补钙所需的维生素 D。 晒太阳的最佳地点是户外,因各种原因必须在室内晒太阳,也一定要打开窗子,让阳光直接与皮肤接触。 怎么晒才能避免晒黑、晒伤皮肤? 1. 皮肤为什么会晒黑? 晒黑皮肤的是长波紫外线 UVA,UVA 被称为「室内紫外线」,能透过玻璃折射进室内,遮阳伞、帽子、衣物也都不是它的对手。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其可活化位于表皮基底层内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中含有色素颗粒,在酪氨酸催化下生成黑色素蛋白,酪氨酸酶将其转移至角质细胞,黑色素蛋白转移入角质细胞越多,皮肤就越黑,又因为 UVA 可深入肌肤真皮层损伤胶原和弹力纤维,也会造成皮肤老化。 2. 皮肤为什么会晒伤? 晒伤皮肤的是中波紫外线 UVB,UVB 则被称为「户外紫外线」,遮阳伞、帽子、衣物、玻璃都会阻隔一部分的 UVB。 由于其活性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需要强调的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 的是中波紫外线 UVB。 短时非敏感部位暴露在阳光下是皮肤安全的,一定不要长时沐浴在阳光下,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合适的部位、合适的时长才能避免皮肤晒伤晒黑。 还有人担心晒太阳多维生素 D 会过量,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日光暴露下合成的维生素 D 是由体内自主按需合成的,不会导致过量或中毒。 另外,浅肤色比深肤色的人合成维生素 D 多,因为深色皮肤尤其是黑色皮肤能阻挡紫外线进入皮肤真皮层,影响维生素 D 的合成,深色衣服能防晒也是这个道理。 小结 维生素 D 被称为「阳光维生素」,人体在晒太阳时即可合成,具有维护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作用,并在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防癌抗癌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巧用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免费资源--太阳光来赶走疾病。 现如今坐办公室的人群越来越多,晒太阳不止局限于老年人和儿童,骨质疏松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中年人也要加入到晒太阳的大军中来。
童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内分泌科1653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 1.血压190--90 始终降不下来 2. 根据检查结果,咨询一下肾病情况总交流次数58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男 29岁 呼吸困难 最后交流时间 2020.07.11呼吸困难 希望咨询调理总交流次数3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男 38岁 小便次数有点多 最后交流时间 2020.06.18小便次数有点多 小便次数有点多总交流次数30已给处置建议
- 右输尿管9毫米结石,左肾小结石 右输尿管结石9毫米和左肾小结石总交流次数22已给处置建议
- 尿结石 腹痛 尿结石疼痛加剧,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总交流次数15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湖北省 第82名
总访问量 1,484,66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340位
科普文章 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