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亮
主任医师
院长
肝病科陈铿
主任医师
3.6
肝病科张复春
主任医师 教授
3.4
肝病科唐小平
主任医师
3.4
肝病科石裕明
主任医师 教授
3.3
肝病科张春兰
主任医师 教授
3.3
肝病科刘惠媛
主任医师
3.2
肝病科冼建中
主任医师 教授
3.2
肝病科应若素
副主任医师
3.2
肝病科余卫华
主任医师
3.2
杨湛
主任医师
3.1
肝病科肖光明
主任医师
3.1
肝病科张健珍
主任医师
3.0
肝病科李映菊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1
肝病科龙英姿
副主任医师
3.0
肝病科尹炽标
主任医师
3.0
肝病科关玉娟
副主任医师
3.0
肝病科杨可立
主治医师
3.0
肝病科李剑萍
副主任医师
3.0
肝病科李粤平
副主任医师
3.0
焦倩
医师
3.0
肝病科陈燕清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胡肖兵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刘远煌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施海燕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许敏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张玲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秦红波
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曹阳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缪国励
副主任医师
2.9
肖真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肖蕾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王亚萍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谢志伟
副主任医师
2.9
肝病科郭凤霞
主治医师
2.9
中医肝病科李平红
医师
3.0
肝硬化到了失代偿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的并发症,部分病友可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除了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一、如何预防肝硬化的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预防:肝硬化病友由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容易被坚硬粗糙的食物划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故宜细嚼慢咽,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坚硬、带剌、粗糙食物。每天观察大便颜色,若有头发一样黑色样大便或暗红色大便,请马上医院就诊。 2、腹水预防:有条件可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以补充白蛋白。提倡低盐饮食,食物无味道可以用盐分低调料代替。若摄入过多盐分会加剧腹水和下肢水肿,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有腹水或脚肿时,需要更多卧床休息。 3、肝性脑病预防: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特别是产氨多的肉类、蛋类及乳类等,避免出现肝性脑病。可选用产氨少的植物性蛋白质,如豆浆,豆腐等。同时,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毒素及时排除。 4、肝癌预防:定期检查肝脏彩超及甲胎蛋白,对比检查报告上提示的肝内结节大小及数目,长期追踪进展变化,警惕肝癌发生。 二、生活上要注意哪些?1、适当锻炼,增强体质,运动量大小以运动后无疲劳感为适当,否则提示运动量超负荷。 2、禁酒,包括白酒、红酒及啤酒。 3、不乱用非处方药物,避免应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
乙肝母婴阻断或如何减少下一代感染乙肝的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15年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字提示1到4岁孩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0.32%、5到14岁孩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0.94%,这是许许多多阳性爸妈配合医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众千万战斗在临床第一线的肝病医生的骄傲! 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女性,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可以怀孕、生育、做母亲。怀孕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我指的是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了。记住到正规医院产检、分娩、及时接种疫苗和注射球蛋白。BB出生一定要在24小时内注射第一支乙肝疫苗和球蛋白,乙肝疫苗是促使他主动产生预防乙肝的抗体、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提高他在尚未产生乙肝抗体前对自身保护力。打个比方,冷空气来了,为了保护孩子不受感冒,我们可以叫孩子运动提高体质抵御感冒、也可以给孩子添衣带帽预防感冒。加强运动提高体质是根本但是不是一朝见效,需要几周几个月的时间(这象乙肝疫苗);添衣戴帽可临时预防感冒(有如乙肝免疫球蛋白)。个人意见放弃母乳喂养,我是传染科医生,我坚持我的看法。母乳中存在乙肝病毒是事实,那如何减少对BB的感染就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如果说你家里有一碗隔夜的汤,有专家说细菌污染的机率只有30%,你会喝吗?哪怕污染机率只有10%我也不会喝,我怕拉肚子。百分率仅仅是事后统计,无论“大三阳”或“小三阳”,对于BB幼嫩的胃肠道来讲只要有接触乙肝病毒的机会就有感染的可能,况且是天天喂、喂十个月。你放心你的孩子在乙肝感染风险极大的环境下成长吗?我在临床常见到的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孩子尽管一出生就按要求注射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但是几年后的乙肝两对半的复查其乙肝表面抗体的表达依旧是阴性!虽然表面抗原也是阴性,但是孩子的家长始终不放心,作为医生我也只能按要求建议孩子每年继续按0-1-6注射乙肝疫苗、一直到15岁。在继续询问抚养史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喂了母乳。天天含有大量乙肝病毒的母乳进入到孩子幼小的肠道,影响或中和了孩子机体内的抗体的生成或许也是一个因素。用心呵护你的宝贝:不要弄破她幼嫩的皮肤,不要把你高兴的口水、辛勤的汗水、痛苦的泪水流进她的小嘴。据最新的调查报道,按这样常规的方法5岁以内的孩子乙肝感染率已经低于0.32%!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目前所谓的抗病毒都只是抑制病毒,不是杀死病毒。因此,抑制的最终效果也只是把乙肝病毒的复制率降下来;好,那就是说哪怕你降得再低也还是有病毒。一次方也好、五次方八次方也罢,对于幼小的BB来讲被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是一样存在的!打个比方,一颗炮弹可以轰死人,小小一粒子弹同样也可以杀人。俗语说的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2、按照我国卫生部2015年公布的乙肝防治效果,按常规的方法5岁以内的孩子乙肝感染率已经低于0.32%!也就是说,有99.68%的孩子受到了保护免于乙肝病毒的感染。在这99.68%的受到保护的孩子的母亲中,乙肝病毒复制率肯定是有的很高有的很低的,也就是说,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当时常规的乙肝母婴阻断阻断的方法已经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3、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角度来看,体内病毒的复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着复杂的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只要达到某种平衡就能“和平共处”、就不会导致免疫杀伤、肝功能就稳定!从妊娠期由于多种因素(也包括免疫抑制)孕妇的肝功能正常。如果因为此时介入的抗病毒药物诱发了孕妇免疫功能的波动打破了平衡引起了肝功能的异常导致流产那才是我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现在临床有这么一种说法,给HBsAg阳性妊娠妇女在妊娠第7个月(即第28周)起每月注射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直至婴儿出生,以预防HBV母婴传播。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专家(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对于给HBsAg阳性妊娠妇女在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以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意见是否定的!其理由如下:在妊娠妇女中普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HBV免疫逃逸株的产生。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现在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无法发挥预防作用。 给HBsAg阳性的母亲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对机体有潜在危险性。从理论上讲,也难以解释此法可预防HBV母婴传播。在肝移植患者,其肝脏(HBV复制的主要器官)已被切除,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仍建议:为预防乙型肝炎复发, 在手术中应给患者静脉内注射大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万IU(远远高于国内给妊娠妇女注射的剂量),而且在术后1~7日,每日还需静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万IU,然后每月静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万IU,共6个月。此后,每2周静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00 IU,共 18个月,使血中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水平维持在>100~500 IU。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肝移植患者出现乙型肝炎复发。妊娠妇女的肝脏并未切除,HBV仍在肝脏内大量复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剂量很低,根本不可能产生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 如果给HBsAg阳性妊娠妇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能降低血中HBV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了,可见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从生育安全的角度来看,我还是认为顺其自然为好!
☆患者服用某种核苷类药物发生耐药后,会有哪些表现?耐药早期可以没有感任何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能出现肝衰竭。☆不少病人要做一个耐药基因的检测,这个检测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呢?慢乙肝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基于之前的研究,原发耐药极少见,因此一般不会在服用前做HBVDNA耐药检测。☆服用核苷类药物多久之后,需要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在服用核苷类似物后,患者需要每3-6个月做相关检查,这些检查至少包括HBVDNA定量、肝功能、肾功能(视服用药物种类选择)、AFP及B超(视是否有肝硬化选择3-6个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HBVDNA在服药过程中异常升高则需要做相关耐药检查,现有的检查方法已经可以一次性发现各个不同药物的耐药株,医生取得相关结果后可以根据结果指导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复查,是不是会出现已经耐药但却自己不知道的情况?耐药发生在一定时间内患者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慢乙肝患者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切记按医嘱定期复查。
总访问量 29,462,230次
在线服务患者 22,136位
科普文章 4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