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神经介入简介 神经介入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 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支持下 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学科。 治疗对象主要包括脑、脑膜 、颌面部 、颈部、 眼 、耳鼻喉、 脊柱以及脊髓等部位的血管异常, 治疗技术分为血管内栓塞术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和血管成形术 。 目前我们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栓塞治疗;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治疗;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等。 神经介入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开颅手术带来的组织创伤 ,并且其适应性广、 创伤小 、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具有其它诊治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 著名演员赵本山因 “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行介入手术而治愈,自从2010王永利主任引进至我院后,我院也能独立完成这一先进的手术。目前我院介入科常规开展的神经介入工作包括:脑、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脑梗死-------动、静脉溶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栓塞术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颅内静脉窦血栓-----介入溶栓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脊髓血管病----栓塞术联系医生:王永利: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学士、硕士,天津医科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完成各类介入诊疗手术约4000台次,擅长各种血管和非血管内介入诊疗。发表国际性刊物(SCI收录)和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抗癌协会上海肿瘤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介入放射学组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评审、《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科研工作,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陈锦琼: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近10年, 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进修学习1年。擅长对中风(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等)、头痛、眩晕、失眠、面瘫、末梢神经炎、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癫痫、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处理。发表专业文章7篇、北大核心2篇。
肝血管瘤是由残余的中胚叶或血管细胞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在组织学上,肝血管瘤实际上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含纤维组织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通常所说肝血管瘤即是这种类型。介入治疗适应症:(1)肿瘤压迫临近组织器官,引起明显症状;(2)肿瘤较大,>4cm,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3)肿瘤破裂出血或在肝被膜下有破裂出血危险;(4)手术切除前动脉栓塞治疗减少术中出血。介入治疗方法:主要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栓塞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闭塞成形术:周围动脉堵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发于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下肢麻木、间歇性肢痛、抽搐、腿脚冰冷等,由于初期的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会当成年纪大出现的毛病而延误治疗,如果发展到脚步溃疡或坏死的时候,按照传统的办法,大部分人会被截肢,而且约有一半的患者会在5年内死亡。奉贤区中心医院自今年2月,开始进行微创血管介入治疗,可大大降低截肢或死亡的风险。
总访问量 250,287次
在线服务患者 23位
科普文章 2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