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抑郁症不难治就怕病人不配合
2016-10-13 08:56:00 中国青年报 分享 参与 “抑郁症一点也不可怕,它可治、可防、可控,就是一种情绪上的感冒,没啥大不了的。怕的是患者和家属回避疾病,不听医生的意见,不配合治疗,不承认有病,要想恢复正常就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赵振海说。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李舜伟表示,抑郁症目前越来越为社会关注,主要因为病人除了心情低落、压抑、沮丧、绝望,常常会有自杀的想法。由此可见,及时而积极地治疗抑郁症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把抑郁症患者当成是思想问题或一般的精神受刺激来对待,以免发生意外。 据国际卫生组织(WHO)估计,中国约有95%的抑郁症患者从未得到过及时正确的诊治。“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首诊多选择综合医院的内科等科室,但由于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较低,因此造成抑郁症患者经常被误诊、漏诊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赵振海说。 李舜伟大夫表示,抑郁病人除了心情上的变化,还有许多躯体症状,如果病人不善于或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只是诉述躯体症状,那么医师很容易诊断为内科或神经内科疾病,以至经年累月看病而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有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为:睡眠障碍98%、疲乏83%、喉头和胸部缩窄感75%、胃纳下降71%、便秘67%、体重减轻63%、头痛42%、颈背痛42%、胃肠道不适36%、心血管症状25%等。“如果病人只是主诉身体上的不舒服,很少有医师会马上想到抑郁症的。”李舜伟说。 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谢淑萍认为,抑郁症在综合医院是常见疾病,可见于各科疾病。她认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不好、失眠、疼痛等躯体不适。“共病时容易漏诊。”谢淑萍说。 能否不药而愈 李舜伟表示,抑郁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沮丧、压抑和绝望的主观反应。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本来是因人而异的,一桩可笑的事也许有些人认为很可笑,有些人却认为不那么可笑,这取决于人整体的感受。正常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些不太如意的事,人们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如高考落第、恋爱失败、婚姻危机、亲人去世等,但不应当持续太长的时间,也不应当影响太多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后,抑郁情绪会调整过来至逐步消失。 李舜伟说,抑郁症患者的情况就全然不同了,可以说整天处于一种情绪压抑、低落、悲哀、失望、甚至绝望的状态中,而且这种情绪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严重时甚至企图自杀,所以医师和家属必须十分清楚抑郁症患者的严重性,要及时设法给病人以适当的治疗。另一方面,药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抑郁症状明显的时候,要劝说病人不去想不愉快的事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药物来解决。”李舜伟说。 “很多家属和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因此抗拒到医院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情绪上感冒了,经过治疗预后很好。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抑郁症状不是病,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或者是意志力不够坚强,希望通过自己调整来缓解抑郁症。但典型抑郁症的症状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就像患了肺炎发高烧,并不是仅通过多喝水、好好休息就能治愈。抑郁症是一种有着神经生物学病因,发病有生物学因素,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疾病,它的治疗效果往往很好。”赵振海说。 赵振海表示,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研究表明只有三分之二患者服药次数超过医生处方的80%,三分之一的患者服药次数只占医生处方的40%~80%,少数患者只服很少的药物或不服。首次服抗抑郁药第1个月时停药率35%,第6个月时停药率65%。因此,只有提高患者依从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 如何看待药物副作用 赵振海说:“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副反应,是因为患者及家属对药物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往往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服用2~3周后会慢慢适应。最常见的副作用大多并不严重,严重的副反应发生概率很低,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变化,及时汇报给医生就可以了。如果服用某种药物副反应的确很严重,我们换一下药物就可以了,因为服用一种药物副反应大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明显的副反应。” “患者还会担心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突然减药过快或者停药后,会出现一些不适,可能是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也可能是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这并不是药物的问题,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加药不宜过快,减药则需要更慢。”赵振海说。 赵振海特别强调:“还有的家属追求没有副作用的治疗,甚至轻信广告,去做各种名称大气、收费昂贵的治疗,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保证断根、甚至前半年免费的各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既浪费了钱,又耽误了治疗。上网搜索抑郁症,很多时候排在前面搜出来的东西都是广告,这种广告我是根本不信的。” “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情感疾病,据文献报道,如果不给予药物干预的话,可能有10%~20%左右的患者一生只得一次,以后不会复发,但大部分的患者有可能会复发,所以为了让每一位患者尽量少复发,不复发,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必不可少。长期的药物维持对于防止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赵振海说,“一般来说第一次得病痊愈后系统服药一年以上,得病两次要服药3年以上,得病3次及以上的患者要长期服药。这个服药的时间供参考,具体到每一位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服药的时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3日08 版)
苏红梅 主任医师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5977人已读 - 两例肿瘤指标升高的患者
例一,患者男性,年过七旬,今年3月份来就诊,患者主诉是两月来消瘦,乏力,有低热,既往身体健康,在外院住院诊疗,期间检查多项指标,包括CA199,CA50,等指标,略高于正常值,其他未发现异常。诊断未明确,住院2周后患者出院,但是症状持续存在,体重持续下降。初诊时,患者消瘦、皮肤巩膜黄染,结合部分肿瘤指标有升高,考虑患者消化系统的肿瘤不能排除,再次予以检查肝功能、肿瘤指标等,发现多项指标异常,尤其是总胆红素已经上升到200。很快收治入院,经手术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病理提示壶腹部腺癌,中低分化,肿块大小3*1.8*40px,肿瘤浸润十二指肠全层及胰头组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中药调理。上海嘉定中医医院中医内科苏红梅例二、女性,中年,主诉失眠多日,追问病史,患者在一月前体检中发现CA724升高至140,后反复就诊,查胃镜肠镜,妇科等,无明显阳性发现,患者情绪低落,心事重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初诊时,精神不振,表情痛苦,面色苍白(血色素正常),我翻阅了她的病史及若干的检查报告,问,后来复查过异常的肿瘤指标CA724吗?答曰,没有。当即开具此单项检查,结果数值为1,为免漏诊,要求隔周后复查。患者再次就诊,摆脱了癌症的魔咒,吃饭、睡眠、精神面貌立马改善。个人认为:发现异常的指标,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1、异常指标再复查一次。2、需要动态的观察,如果指标仍是升高,提高警惕,刨根究底,加以防范,不能掉以轻心,有些检查是劳民伤财的。但是不追踪检查,就会出现漏诊误诊。有的可能是因为病情特征不明显也会耽搁。例一患者,第一次住院期间的验血检查有所端倪,患者多家医院就诊而无果,奔波于茫茫就医路,差点贻误病情;例二患者,如果复查,只需数十元化费,一旦复查正常,则免去胃镜肠镜CT等检查之痛苦及“恶毛病”的困扰,也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的压力。临床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有时候医生的思路不一样,可能也不一定谁是谁非,病人多的时候,也会思考减少,影响工作质量。但是仍需要小心谨慎,认真对待。医学的路永远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很多经验的获取可能都是由很多血汗换取。需要详细了解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怎么办,见我的网站。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suhongmeish_4208481093.htm《肿瘤标识物升高,生癌了吗?》苏红梅2016年6月26日本文系苏红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苏红梅 主任医师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3474人已读 - 精选 脸上长痘痘可以做激光吗?一分钟为您解读!彭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皮肤科93人已观看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失眠 吃了好多中药也不见好,最近晚上睡觉总是出汗,安眠药也不管用了 想叫医生根据病情开药方总交流次数30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13岁 胸闷,心跳增快,偶有头晕,运动后胸痛气短2周。 最后交流时间 2024.12.08胸闷,心跳增快,偶有头晕,运动后胸痛气短2周。 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于8年前做过房缺封堵介入手术,术后恢复... 辛苦主任看一下,孩子需要如何治疗?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焦虑失眠,头昏脑胀,眼镜酸胀, 之前长期有脾胃不好,近期工作过于紧张且压力过大,家庭事务也较... 开药治疗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睡眠障碍 近期一直出差无法服用中草药,服用了曲唑酮?舒眠胶囊10天,白... 想咨询苏主任用药建议。我目前到年底一直各地出差,很难有时间去开汤药。总交流次数4已给处置建议
- ADHD+不安腿综合症+轻度焦虑症状 寒假期诊断为ADHD,8月诊断有不安腿综合症,服用过二次药,... 有就医神经内科,属于睡眠节律失调,医生建议服用这个药激发褪黑素,但这这个药对肝功能损伤,短期没问题,...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上海市 第66名
总访问量 12,213,856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952位
科普文章 18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