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良
主任医师
副院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阳永珍
主任医师
老年内科主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永
副主任医师
科主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先华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华琦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石宗民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媛梅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兴明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进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建
主治医师
3.5
谢秀芳
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智
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天勇
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德玉
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玉兰
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琼
医师
3.5
肺炎是非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很多人对该疾病的防御措施和诊疗方案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什么来防止肺炎入侵我们的身体呢?怎样才能更好的远离疾病呢? 首先是预防 1.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防止过度疲劳,有皮肤痛、疖、伤口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时应及时就诊,防止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其次治疗: 1.休息:高热期最好卧床休息,退热后可逐渐在床上、床下、户外活动! 2.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补充机体消耗防止继发感染。 3.足量饮水,特别是高热时,每天2000—3000ml。 4.咳嗽咳痰时,尽量将痰液咳出,咳痰后漱口。 5.急性期每3~5天复诊1次,恢复期每隔1~2周复诊1次;有高热不退、气急加重、口唇发绀等,要随时来院复诊。 6.经常改变体位,翻身叩背排出气道痰液,症状加重及时就诊。 7.遵医嘱按时服药,防止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随访。 做好上述的这几点,可以很好的预防和控制疾病,出现肺炎也很快就能治愈!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许多对此的认识不够,而导致人们忽视这个疾病。只有症状严重时,才到医院就诊。往往这个时候,情况已经恶化了。其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一样,需要早防早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连续7H睡眠中发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暂停,每次气流中止10S以上(含10S),或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次数(呼吸紊乱指数)超过5次,而引起慢性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危险群,包 括肥胖、呼吸道结构狭窄、年纪大肌肉松弛、扁桃腺增生、下颚短小,或长期抽烟导致呼吸道水肿的人,此类病患睡觉时会喉咙阻塞以致吸不到空气。 (一)发病原因 有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及影响呼吸中枢的疾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发病机制与解剖和神经因素有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 过度日间嗜睡、夜间失眠、鼾声、晨起头痛、性欲及智力减退,持久者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症状,甚至猝死。体征可有超重、高血压、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语音异常、颅内压增高等体征,以及耳鼻喉有阳性发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即可确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查化验 清醒时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对CO2刺激产生的通气反应一般均正常。 脑电图、眼电位图、颏肌肌电图检查,可确定睡眠呼吸暂停及其分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临床应与扁桃体和增殖肥大症,上气道阻塞等相鉴别。 正常人在吸气时,空气通过咽喉部进入到肺部。气流须经过柔软而有弹性的咽部组织,如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和舌。白天清醒时,这些组织周围的肌肉相对紧张而将咽部组织拉紧,使之不会堵塞气道。夜晚睡眠时,肌肉放松。在正常情况下,咽部位置仍正常,气道可以保持畅通,允许气体自由的进出。如果咽部组织肥大或肌肉在睡眠时过于松弛,则气道可能会部分受阻。当气流从鼻或口经过这个狭窄部位时,咽部结构产生振动并彼此共振,由此产生人们熟悉的鼾声。如果咽部结构将气道完全阻塞,气流完全无法进入肺部,此时就会出现呼吸暂停。由于肺部不能得到新鲜空气,大脑会将身体短暂唤醒到刚刚能够收紧咽部肌肉的程度,从而解除气道阻塞,伴随一个很响亮的喘息声,呼吸恢复正常。该过程循环往复,使呼吸变得很浅并且支离破碎。当你早上醒来时,也许意识不到这些过程,但会感到十分疲劳。由于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导致血氧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你的肺部、心脏及其他器官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上面我们所提到的疾病。 如何预防打呼噜? 1、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物。 5、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 综上所述,专家为大家解释了为何会发生“打呼噜”这种现象,同时也给出了几个预防打呼噜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打呼噜”问题,不断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让疾病远离自己、远离家人。 (一)治疗 1.中枢型 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行间歇或持续正压通气,吸氧,睡前口服乙酰唑胺125~250MG,可控制症状。 2.阻塞型 (1)一般处理:吸氧、避免使用催眠药、酒精、雄性激素,并减轻体重。 (2)药物治疗:如黄体酮20~30MG肌注,2次/D连用2~3周,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乙酰唑胺250MG口服,3次/D;普鲁替林5~30MG,睡前口服。 (3)医用装置:如舌位置保持器、畸牙矫正器似装置,鼻内持续正压通气(CPAP)等可控制症状。 (4)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治疗。 3.混合型其处理参照中枢型SAS的处理。 经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个专题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大概了解,可以凭借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了解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总访问量 2,101,6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2,169位
科普文章 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