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协和医院孙晓光教授文章早孕期间,经常会出现阴道出血,少则仅有擦出褐色血迹、或粉色分泌物,或红色的血。多则血似月经量。通常早孕期间出血,是胚胎受损的征象。早孕出血的结局:平均50%的几率会流产或宫外孕。也有50的几率会继续怀孕至分娩。为什么早孕会出血呢? 1.有可能胚胎种植过程中伤及到小血管,这种情况是可以挽救的;2 可能是宫外孕的早期表象,这种情况应该早日得到诊断和处理;3.可能是先兆流产, 或胚胎停育。这种情况需要观察一阵才能定夺。怎样鉴别早孕期出血原因呢?受孕后不久,比如受精2周内,是不容易鉴别的。首先那个时期血HCG和孕酮都不高,血HCG低于1500-2000 IU时B超也不会看得见,就只能先观察了。受精3周后,是胚胎种植后迅速发育的时期. 血HCG翻倍明显,孕酮会在25-30ng/ml以上。这时就可以根据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和B超找原因了。当血HCG升高至1500 IU以上,可用阴道B超找胚胎影子。当血HCG升高至2000 IU以上,可经腹部B超找到胎囊。受精3周后的出血,除了用B超找原因以外,还可动态观察血HCG和孕酮的变化,通常3天左右就要复查一次:如阴道出血后HCG迅速下降,多表明胚胎已经流出去了或者已经死亡。如果血HCG上升缓慢,则可能是宫内胚胎发育不良或宫外孕。在B超检测到胚胎的位置之前,如果有HCG的下降或消失,通常俗话讲是生化妊娠。生化妊娠者无法再鉴别宫外孕或者是宫内孕。早孕出血后,我们怎么办呢?1.要减少活动(不代表一定要总卧床不起来);2.掉出的东西仔细观看,有肉样组织保留给医生看。3.伴明显腹痛、或出血多似月经量、眩晕,要去看急诊,避免宫外孕内出血延误抢救时机。4.如没有上述症状(腹痛、出血多、眩晕等)。需定期抽血查孕酮,血HCG和B超,通常至少每3天查一次。在定期抽血查孕酮和血HCG的过程中,如出血后血HCG迅速下降,可能胚胎已经流出,要每周查血HCG直至追踪到正常水平。如果血HCG上升缓慢,要密切观察,每3天左右查孕酮,血HCG或B超,如果此期间发现宫外孕,要迅速处理。如已确认宫内孕,就要观察胚胎在宫内的发育情况了。如血孕酮低于15ng/ml,则胚胎较危险。如血HCG持续缓慢上升,3天间隔上升不足20%,也说明胚胎发育不良。当医生综合各种指标确定胚胎已停止发育,应尽早清宫。早孕期出血用药有否好处呢?如果孕酮上升缓慢,可以应用孕酮保胎,孕酮可以使内膜更加适合胚胎发育,可抑制子宫收缩起安胎作用。孕酮可以经口服,肌注,或阴道内给药。有人问要是宫外孕用了孕酮不就麻烦了吗?其实也没有什么麻烦的。另外没有证据说孕酮引起胚胎畸形。早孕期出血,保胎中药也是可以试用的。最后重复地滴告诉大家,早孕期出血有50%的情况是可以转危为安的,所以不要太紧张。最好的态度是随遇而安,随其自然。还要告诉大家:早孕期出血除监测孕酮和HCG以外,还要测血压血糖甲功等,没准能发现胚胎发育异常的原因呢!比如高血糖、低血压、甲减等。也有益于下次孕前有目的的调整。
摘要:分析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证候特征,认为真阴亏乏,相火扰动,天癸不利,卵巢失于濡养,导致卵泡生成及排出受阻。围绕调畅气血、从阴引阳的治疗模式,采用周期调治的方法,在排卵及早孕监测的指导下,把促排卵、促孕、安胎的等基本环节充分结合,稳步推进,有助于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良妊娠发生。 关键词 排卵障碍 从阴引阳 氤氲的候 周期调治排卵障碍在不孕症患者中占20%~40%,原发病因较为复杂,多表现为月经失调及阶段性闭经。现代中医按月经周期的分阶段调治方案,依托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指导用药,在治疗月经病方面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对于排卵障碍,月经失调的不孕患者,通过采用周期调治的方法,围绕调畅气血、从阴引阳的模式,即滋肾益阴养血、凉血清虚热与阴中求阳、阴阳共济循序进行,把调月经、促排卵、利妊娠等基本环节充分结合,协调统一起来。实践证明,本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现就我们的一点体会进行总结:1、证候特征关于排卵,中医理论已经有过一些萌芽的认识,如袁了凡言:“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侯...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的侯也。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耳施之,则成胎矣。”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直接表现多为月经失调。 “的候”时机难以把握,古典医籍对如何营造“的候”及相关原理疏于论述。随着认识的深入,现代医家[1]在科研及实践基础上提出:无排卵者,本质上存在肾气虚、肾精不足;不良排卵者,包括小卵泡排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与肝郁肾虚有关。如果分析患者的体征及症状表现,也不难发现肾气虚、肾精不足的线索: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多数表现为形体肥胖、多毛、面部痤疮。由于体内水谷精微不能化生精、血、津液,而生成痰浊,势必造成肾的聚精不利,肾精匮乏,相火失于潜藏而上扰,热扰脾胃则摄入更多的饮食水谷以自助,水谷不能充分地化生精微而生痰脂,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卵巢贮备不良、卵巢早衰所表现的烘热、汗出、月经先期、月经过少等症状也能反映其肾阴的不足;小卵泡排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多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多或经期延长,也与肾阴不足,相火扰动有关。《圣济总录》早就指出:“妇人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这一本质上的肾虚更值得深刻领会: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可以推断出女性肾的功能所反映的是一切与生殖生理相关的内分泌调节作用。天癸是肾所派生的产物,其物质特性的维系依托于肾中藏纳的精微。有学者[2]指出,天癸相当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节功能。如果进一步分析排卵障碍女性内分泌特点: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证普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的异常增高;卵巢贮备不良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前驱表现,同样具有垂体高促性腺激素的特征;小卵泡排卵与卵泡发育的不充分有关,超过生理范围的垂体催乳素及高频低幅的垂体黄体生成素是其基本的内分泌特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其发生的原因也与卵泡期异常升高的垂体激素相关。因此暂且认为这些疾病具有肾阴不足、相火扰动、天癸不利的共性。2、机理浅析朱丹溪指出;“妇人久无子者,冲任脉中伏热也。夫不孕由于血少,血少则热,其原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盛而内热,内热则荣血枯,故不孕”。廖仲纯也认为:“妇人不孕,也有阴虚火旺,不能受精血”。可以明确,肾阴不足与排卵障碍直接相关,探究相关机制,基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天因素,胎禀不足,后天失养;疾病、饮食伤及脾胃,或失血耗血,生精不利;久病伤津耗液,阴精匮乏;肝郁化火、劳神伤心、君相火动、肺热熏灼等伤阴耗液;热病或素体阳热亢盛,伤津耗液;瘀血阻滞,脉道不畅,津、血、精运行受阻,不能下达于肾;气虚津液失布,聚而生痰,生精不足,痰阻脉道,津、血、精传导不畅。诸多因素导致肾精不足,真阴亏乏,相火扰动,天癸不利,冲任不足,胞络胞脉空虚,卵巢失于濡养,从而卵泡生成及排出受阻。《女科经纶》引《圣济经》所言;“天之德,地之气,阴阳至和,流薄一体”。而氤氲所喻示的正是太极判而未分,浑然萌动的状态,正所谓太极无形,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物,而生于阳者成于阴,生于阴者成于阳。由于真阴不足,相火扰动,阴精不能凝炼,充而不满,动而不居,淳和的真阳之气难于酝酿萌生,氤氲和调、富于生机的太极状态难于构建。现代中医妇科学[3]大致把规律的排卵月经周期概括为:月经周期的经后期(卵泡期)为阴精聚集充盛的过程;经间期(排卵期)为阴生阳长、由阴转阳的过渡;经前期(黄体期)为元阳渐盛至极的时期;行经期为阴阳精气衰极,前周期结束至下一周期开始的新旧更替。以排卵作为阴阳转化的关节点,较为恰当的反映了月经周期太极变化的一般规律。明确该阴阳转化规律,使得调经过程更加理据充分。“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月经病的治本治疗原则,但对于以促孕为目的的治疗,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排卵至妊娠乃至胎元发育过程中阴阳变化:排卵前后由阴盛至极而衰,渐至真阳萌生;进入黄体期,转为阳长为主,但是,元阳生于至阴之中,不仅仅是单一的阳长,而是阴阳的共同增长,仍然遵循阴生阳长的一般规律,以至于达到黄体高峰的阴阳两翼分明,成为阴阳交流感应的特别华盛期,此时也正是继氤氲期两性交合后,所形成的胎元以长以立的特别破甲期,对于促孕而言称此期为酿胎期更恰当,顺而施之则能成就胎元。因此,与一般的月经周期阴阳变化不同,黄体期(酿胎期)的阴阳至盛仅是母体月经月周期的基本繁盛,对于胎元的十月周期而言,只是基础的阴阳水平,母体还要蓄积更多的阴阳精气来养满足胎元生长的需求,十月分经养胎的理论,表明古代医家对孕期肾精集聚过程有深刻理解。对于排卵障碍患者,原本阴液匮乏,肾精不足,在促排卵过程中,经过初步补充的津、血、精尚未达到真阴充而至盛的程度,在勉强激发氤氲之侯以后,一方面淳和的真阳之气初步萌生,另一方面冲任的伏火仍在扰动,胞宫气血动荡,阴阳精气难以畅达,纵然有胎元初酿,难以长立,重者初生即陨(现代医学称为生化妊娠),或堕胎流产;轻者胎萎不长,遗患后天。如傅青主言:“夫阴寒之地,固不生物,而干旱之天,岂能长养...系命门者通于肾,肾者阴也,是阴之中有阳,阳之中有阴,所以通于变化,或生男生女,俱从此出,然必阴阳协和,不偏不枯,始能变化生人,否则否矣。”3、治法概要周期调经[4]的方法,根据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一般规律,按照月经周期的四分期模式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即经后期以滋肾益阴养血为主;经间期以活血化瘀疏通冲任为主,佐以助肾阳促进排卵;经前期治以阴中求阳,温肾暖宫;行经期以活血通经,畅行气血。周期调经过程围绕经间期促排卵而展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月经状况效果显著,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是,助孕为目的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调经,如何推动“的侯”的良性发生是促孕的首要问题。结合相火妄动、真阴不足的基本病理改变,经后期滋肾益阴养血基础上,还要酌以凉血清虚热,平息扰动不居的相火,而且经后期的时间段划分因人而异,对于月经周期相对规律的不良排卵者,经间期较为明确,在密切观察卵泡发育及排卵前提下,可以贯续应用调经方案;对于月经无规律周期的排卵障碍者,经间期不易于诱发,甚至更多周期仅停止在经后期的阶段,滋肾益阴养血、凉血清虚热方案有必要一直坚持下去,只有扰动相火得以充分平伏,真阳才能顺利萌生,这一点与现代医学促排卵前的降调解过程类似;没有发展到经间期而月经自然来潮者,进行行经期及下一经后期的治疗;没有发展到经间期,而月经超过以往相对规律周期天数未自然来潮者,采用经间期治疗方案一周,没有排卵迹象且月经未潮者,给予催经下血,并适时进入下一周期;有经间期氤氲的候特征出现,指导同房,并依据阴中求阳,温肾暖宫方案进行酿胎期治疗,未孕者贯续行经期及下一周期方案;明确妊娠者,仍需坚持滋肾益阴养血、助阳安胎,促进胎元以长以立,直到确定胚胎生机具备,方可停止治疗。4、方药应用遵循“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基本原则,确立从阴引阳模式,以《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合清骨滋肾汤加减组方,作为经后期促卵泡发育的基础方,药物组成:熟地30g 白芍20g 山茱萸15g 当归20g 地骨皮15g 牡丹皮15g 麦冬15g 石斛10g 五味子5g 女贞子10g 知母10g 白术15g。两首方剂原用于治疗身瘦不孕及骨蒸夜热不孕,如方剂立论所言:“不特补血,而纯于填精,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皆有子之道也”。而且较为确定的指出,服用三个月或九十剂药,自能怀孕。本方着力于解决排卵障碍的根本问题,诸药相互配伍,益肝肾、养真阴、清解敛降妄动的相火,使得真阴得以潜藏蓄积。具体应用须兼顾到其他病因要素: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不利者加人参、黄芪;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者加柴胡、郁金、枳壳;忧思伤神,焦虑激惹者加合欢花、酸枣仁、远志;肺燥阴伤,津液不布者酌加沙参、桔梗、阿胶;瘀血阻滞,脉道不畅者酌加川芎、丹参;痰浊壅盛,阻塞脉道者加半夏、茯苓、陈皮。 与月经周期阴阳转化规律相结合,经间期努力触动激发氤氲之机,在经后期基础方中加入或重用人参、黄芪、川芎、桃仁,并加入肉桂5 g,补气之品促进真阴转化,活血化瘀之品促进脉道通畅以利于凝聚真阴,以肉桂温阳助火、引火归源,进一步复平伏扰动的相火,实现阴生阳长、由阴转阳的过渡。酿胎期在基础方中加入菟丝子、川续断、杜仲、桑寄生、阿胶,在大队养阴之品中加入补肾助阳药物,着力阴中求阳、阴阳共济、温肾暖宫、成就胎元;确定妊娠后继续应用前方以安胎长胎。如果月经来潮,酌情给予加味逍遥丸或血府逐瘀丸促进经血下行。连续调治过程中,备尿排卵(LH)试纸自行监测,有排卵迹象则随时超声检查卵泡,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持续无排卵、较长时间停经者,根据超声及尿妊娠(HCG)检测,排除妊娠后可以通过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然后重复周期。5、结语随着现代医学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机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的排卵功能检测技术应用,使得以促孕为目的中医治疗过程,更加易于把握。自上世纪60年代,按周期调经方案逐步确立起来,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日趋完善。而同样以促排卵为基础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分型施治模式,具体用药难以兼顾促排卵、促孕、安胎的整体需求,甚至有些方药对宫腔植入环境、胚胎种植、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按周期从阴引阳的促孕模式则尽可能针对疾病的根本,顺应卵泡发育、排卵、胚胎形成、种植、生长全过程气血阴阳变化的规律,在排卵及早孕监测的指导下,稳步推进,治疗周期明显缩短,不良妊娠也较少发生。通过临床观察,从阴引阳法治疗各类原发病引起的排卵障碍疗效相仿,而且妊娠率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说明该类疾病具有极其相近的发病机制,表明积极探求中医疗法与现代基础病理研究的契合点,对充分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流产是女性不愿面对的事情,却又往往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在育龄期有过至少一次流产经历。做流产手术的女性正在呈现低龄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规划署的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2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怀孕。对于15岁以下的少女,因为生育和怀孕引发并发症而致死的危险是25岁以上年轻妇女的25倍,中国作为世界上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0年来,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青春期年龄提前与生育年龄的普遍延迟,使得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逐步下降。一些孩子担心在正规医院遇到熟人,有时会选择安全性没有保障的小诊所终止妊娠。未成年少女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对早孕后人流手术的耐受性差,对将来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成年妇女而言,造成人工流产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人没有掌握避孕药具的使用方法或没有坚持使用而造成避孕失败,另一方面是避孕方法本身的缺点所引起。另外,还有少数妇女怀孕后发现了某种不宜生育的疾病,因而需要作人工流产。一些做了人工流产的未婚者,往往存在着隐瞒心理,努力掩饰,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发生人工流产术后合并症的机会,而且术后身体恢复差,心理压力增大,严重的影响了术后生活质量。现在普遍采用的人工流产方式包括人工器械流产和药物流产,无论采取何种人流措施,都是对身体的伤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人工流产的危害缺乏认识,相关的医学研究较少,流产后的调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对流产女性回访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流产的危害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重视流产后的休息和调养。中医药在术后的整体调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过于盲目,有时事得其反。1人流术后的一般转归手术当天因操作刺激及术后子宫缩复反应可以有轻微的小腹隐痛,以后腹痛消失或偶有小腹隐痛。因为增大的子宫要逐渐收缩到正常大小,而且刮宫或者引产后子宫内壁留有创面,最初1-2天会有阴道流血或流出血性分泌物。胚胎或胎盘被剥离后,子宫壁上所留下的创面可有少量出血,随着子宫收缩及创面修复,一般在3-5天阴道流血渐渐停止,最多不超过10-15天。人流术后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子宫内膜也有一个修复的过程,这段时间大约半月到一个月,要特别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HCG的半衰期较长,为9-37小时,一般药流后半月内转阴,超过半个月伴有阴道流血者,要注意有无残留。人流后一般也是半个月转阴。人工流产后卵巢可在22天内恢复卵泡发育,1个月左右卵巢恢复排卵功能,但有少数女性在人工流产后会出现经期延长、周期长短不一、闭经等月经失调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两三个月后恢复正常,少数人持续时间较长。人流一次对身体造成的"隐性损伤"比正常分娩还厉害。自然分娩是胎儿发育成熟后的自然娩出,是真正的瓜熟蒂落,而人工流产是胎儿尚在迅速发育中强行中止妊娠,孕妇身体从怀孕状态逐渐转到孕前的正常状态,需要有一个恢复过程。尽管这个过程要比大产短些,但流产后必须好好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否则就会影响子宫复原,子宫创面修复延缓,诱发术后合并症。婚姻法规定人工流产的妇女可享受半个月休的假,目的就是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预防流产后疾病。2人流常见和并症手术操作可能会在术中、术后的近期和远期引发并发症或后遗症,如子"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子宫穿孔、不全流产、术后感染,宫颈和(或)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继发不孕等,还有精神压力过大,内分泌紊乱。药流比人流出血时间长,继发感染几率大,影响今后生育的可能也比人流大,如果停经时间长,药流不全仍需清宫。对于多次人流者,由于反复地钳刮子宫内膜,使子宫壁变薄,内膜越来越少,导致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人流后若很快再次怀孕,受精卵在尚未恢复好的子宫内膜上再次着床,便容易发生自然流产。反复流产,受精卵没有良好的"土壤"着床,使之不能发育成胚胎,因而终生不孕。资料统计,人流术后引起的不育占全部继发不育的第3位。3人流术后的体质状态孕妇突然受刮宫或药流术,精神紧张,身体疲乏,也需要充分休息,恢复体力。人流后,子宫、卵巢等生殖器管以及机体都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要恢复到正常状态,需一段时间和进行适当的调养。由于怀孕,不仅使生殖系统发生变化,而且全身各系统都将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怀孕一旦被中断,全身各系统的变化加上人流失血等对母体的损伤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一般来说,成熟的女人身体处于一种稳态,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和消耗是基本平衡的,这样才令其具有孕育生命的基础。怀孕本身一定会增加消耗,虽然这一点在怀孕早期并不显著,当自然的孕产过程被人为中止,母体的能量需要应该是降低了。但是,许多利于胎儿孕育的激素状态尚待调整和回落,身体适合胎儿生长的营养稳态具有一定的惯性,所以女人的身体会在人流之后处于一种能量大于消耗的状态。原来为了适应怀孕的需要而增强了功能的心肺肝肾等器官以及腹壁、骨盆底部肌肉等组织也需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尤其妊娠中期引产妇女休息不好,过度劳累,骨盆底部肌肉松驰,久而久之,容易发生生殖道脱垂。4术后内分泌变化人工流产采用负压吸宫术将胚胎组织吸出,虽然是一种普通的手术,手术使妊娠突然终止而对女性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在怀孕期间,内分泌本身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人流,内分泌便发生突然变化,暂时失去平衡,身体需要重新调整内分泌因素,往往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容易使卵巢不能适时对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发生正常反应,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体内的性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使刚发育的乳腺骤然停止发育,因而造成乳房肿块或疼痛;尤其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使卵巢对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一时不能发生正常反应,而易引起闭经。5术中病理性损伤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子宫内膜被吸刮掉,以致内膜在短期内不能完全修复好,短时期内多次做人流,在过度吸宫或刮宫时,将子宫内膜基底层吸净,或用刮匙过度搔刮将子宫内膜基底层刮掉,使子宫内膜不能再生,或宫腔粘连缩小,常常导致月经减少或出现闭经;人流需要人为扩张宫颈,可造成宫颈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引起宫颈管松弛或宫颈粘连阻塞;在人工流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子宫内膜上的创伤尚未恢复,子宫颈口松弛,宫颈内原来的粘液栓被去掉,新的粘液栓尚未形成,此时阴道内细菌容易进入宫腔引起感染;吸宫伤及子宫内膜,由于受术者有较重的宫颈炎或手术时消毒不严,可将细菌带入宫腔,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发生炎性萎缩,引起输卵管炎,造成输卵管阻塞。流产后长时间的出血更容易并发盆腔感染。已经进行过人流的孕妇,子宫内膜光滑度受到影响,发育不良,子宫内膜表面上皮的重建困难,腺上皮不能再生,间质出现纤维化及玻璃样改变或钙化。会妨碍今后妊娠时胎盘的正常植入,有碍胎儿正常发育和生长,并可使产程中胎儿窘迫症或窒息机率增加,引发产后大出血病。人工流产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可能性要比第一次怀孕的妇女高3.5倍,容易引起大出血,并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经常进行人流,属药物流产的禁忌症。勉强采用药物流产,发生药物不完全流产的比例更高,而不完全流产将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药物流产目前仍然有流产过程长、流产后出血量较多和时间长等缺点,可能和药流后内分泌紊乱有关,很多病人再行清宫术。也有部分病人坚持不清宫,待下次月经正常来潮后,出血自然停止,造成术后感染的机率增加。6中医理论对妊娠机理的探讨《灵枢.决气》有:"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谓精",对妊娠发生作了基本概括,因此,后世医家认为男精旺、女经调是自然妊娠的基本条件,对于一般健康女性而言,只有肾精充实才能发生胎孕,在肾中阴阳精气的作用下,完成阳生阴长,阳化气,阴成型的胚胎种植及生长转化的过程。肾中阴阳二气又称元阴元阳,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物质,也正是在此二气的作用下,妊娠早期母体会发生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胚胎发育的需求,从而出现一系列宏观的机体变化。《素问.阴阳别论》有:"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的观点,及王冰的注释所言:"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寸口,阳气挺然,则谓有妊之兆"。《傅青主女科.妊娠恶阻》认为:"夫妇人受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成妊,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以及《胎产心法》"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通过这些论断我们可以看出:妊娠早期肾气盛,其中尤以肾阳偏盛为主,肾阳旺,一身之阳皆旺,因此孕期体温升高。而于孕早期,由于胞络系于肾,胞宫充实,血气旺盛,在偏旺的肾阳作用下,与子宫相系的督任冲脉脉气俱盛,其余脏腑因精血过多的聚于冲脉,而出现功能的相对不足,因此,有孕早期冲气循阳明经逆于胃而致胃失和降,逆于肝而致肝气向下疏泻不利等妊娠早期生理性改变;同时子宫增大,行使其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需要肾旺而不断的荫胎,在旺盛的肾气推动下脏腑功能不断充实,化生充足的气血以保证胎元健康的生长,从而出现孕中期的脏腑功能旺盛,食欲增强,体重增加,胎儿生长迅速等生理改变。7中医调护的理论基础人工流产大多于孕早期进行,此时脏腑之间尚处于适应胚胎发育,重新建立协调性的过程,母体内环境的改变如《沈氏女科辑要》云:"妊娠病原有三大纲,一曰阴亏。人身精血有限,聚以养胎,阴分必亏。二曰气滞。腹中增一障碍,则升降之气必滞。三曰痰饮。妊娠脏腑接壤腹中遂增一物,脏腑之机括为之不灵,津液聚为痰饮。"《景岳全书.妇人规》强调胎元不固所致的自然流产必须引起重视,认为:"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粟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断其根蒂,岂不重于大产。"那么对于人工流产强行刮剥,或药毒伤害所至的机体创伤肯定要重于此,在肾气骤泻,津血亡失,胞宫损伤,脏腑功能失调状态下,如果欲更好的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这一生殖调节轴的正常功能,也必须做好术后调护。我们把流产后的恢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一周),子宫复旧初期,血性恶露排出由多到少,内膜基底层血管渐趋闭合。此期体质状态为肾气骤泻,津血亡失,肝脾亏虚,子宫内膜损伤,精气失固,不能适应由潜藏到骤泻再到潜藏的转化,冲任阴血仍不断的注入子宫,而造成精微外溢,形体虚弱。如果流产不全,胚胎组织残留,占据宫腔,更加阻碍子宫的复旧,加重津血亡失。此期调护原则为:益气养血,化瘀生肌,组方固本生肌汤,黄芪白术人参血竭三七地榆虎杖紫草白芷当归远志酸枣仁枳壳,此期用药不主张过用活血,子宫本身为奇恒之府,具有自主的藏泻功能,在以泻下为主导的情况下,活血无非增加离经之血的生成,同时不可避免的伤耗正气,对于正常妊娠的子宫而言,恢复正气,修复创伤更有助于发挥其自然功能。现代临床上多用生化汤、桂枝茯苓胶囊等作为术后调理之品,因其方剂主治不在于此,作为常规应用难免失宜:生化汤主治产后血瘀,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瘀,留滞胞宫,致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且原方加入童便取其益阳化瘀,引血下行之效,作为调护用药,则非所宜。桂枝茯苓丸原主妊娠瘀血流滞胞宫造成胎动不安,腹痛漏下证,《妇人良方》称之为"夺命丸",专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见胎上抢心,闷绝欲死。《济阴纲目》易名为"催生汤",认为本方有催生之力,人流后常规应用似乎也不恰当。第二阶段(术后第二周)子宫复旧中期,血性恶露基本干净,内膜破损组织得以修复,但新生组织较为薄弱,带下量较多,也可称之为白色恶露。此期体质状态为肾气虚,肝脾不足,冲任空虚,胞宫不固。此期当益肾调肝理脾为主,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增强子宫的藏纳机制,方剂益肾固冲汤加减杜仲川断枸杞子山茱萸海螵蛸当归益母草白芍熟地党参黄芪。此期体质尚虚,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明显,也是转归变化的关键时期,但却容易被忽视,尚缺乏理想的成方用药。第三阶段(术后第三周),子宫复旧晚期,异常带下减少或消失,子宫内膜逐渐恢复到月经干净初期的状态。此期体质状态为阴精蓄积,重阴转阳的卵泡过渡期,津血渐充,真元渐复。调护目的在于顺利推动术后卵泡发育,进一步修复损伤的内膜组织,争取在第一次月经复潮的初始阶段,把内膜创伤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组方益气调冲汤黄芪当归白芍菟丝子巴戢天川芎熟地茯苓,药物组成注意阴阳同调,促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进入正常运转,实现正常排卵,恢复女性生理功能。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一种迫不得已的补救措施,并不像"新新女性"所说的"如同感冒一样简单",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一样,决非避孕"常规",不论是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都会给女性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女性反复做无痛人流手术,滥用无痛人流必将导致女性不孕率的升高。资料显示,未婚女性在多次人流后,继发性不孕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其中输卵管不孕的发生率高达61.60%。为了保障母子的健康,孕育优秀的下一代,人流后要坚持避孕,一个月内禁止同房,直到下次月经正常来潮后才能同房。同时配合恰当的调护措施,尽量把人流的副损伤降到最低。
总访问量 6,132,171次
在线服务患者 2,980位
科普文章 3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