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强烈使用小关节 关节发炎时,会变得不稳定,更容易受损伤。用力的时候,小关节如手指关节就更容易出现变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如不要长时间站立,在适当时候坐下来休息。坐下时,应经常变换坐姿,转换双脚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来走动一下,注意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并根据病情及时作出调整。 不要长时间处于变形位置 无论在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姿势。如坐下时,膝关节不要过分屈曲,双足应平放在地上。 不要过度消耗体力和精力 要注意减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尽量使用工具,以减少弯腰、爬高、蹲低等动作。
哪些患者需要采取降尿酸治疗措施呢?具备下面这些情况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开始降尿酸治疗:1.血尿酸≥420μmol/L(男)或≥360μmol/L(女),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2.尿酸≥420μmol/L(男)或≥360μmol/L(女),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经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血尿酸仍不达标的;3.尿酸≥540μmol/L,不管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开始降尿酸治疗;4.痛风急性发作缓解2周后;5.痛风急性发作,足量抗炎治疗同时;6.慢性关节炎抗炎治疗同时。准备开始降尿酸治疗前需要做哪些检查?1.HLA-B5801基因筛查:此基因阳性发生别嘌醇超敏反应的几率大,因此打算应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前需要查HLA-B5801基因,一旦阳性不能服用别嘌醇;2.泌尿系B超:明确有无泌尿系结石及多囊肾、马蹄肾、较大肾囊肿、肾积水等,一旦有这些情况不适合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3.肝肾功、血脂、血糖:指导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伴发疾病,如血脂异常、糖尿病、脂肪性肝炎等;4.尿常规:有无蛋白尿、血尿、低比重尿及了解尿pH值,观察有无肾脏损伤及是否需要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5.24小时尿酸排泄量或尿酸排泄分数:进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分型,决定是选择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还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6.测血压:协助诊断是否合并高血压或者原有高血压控制情况,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7.血常规:了解是否存在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减少的程度,指导降尿酸药物的选择;8.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双源CT、超声等,明确关节及骨骼的损伤程度,痛风石沉积的部位、体积及治疗后的变化。服用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正常后是否还需要继续用药?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一样的,只能控制不能根治。降尿酸治疗相对要比降糖、降压治疗简单一些。降尿酸药物起效快,一般用药3——5天血尿酸就会下降,但停药后血尿酸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升高,因此为了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及高尿酸的靶器官损伤,降尿酸治疗如降压、降糖治疗一样需要长期进行,甚至终身治疗,维持血尿酸长期稳定达标是降尿酸治疗的关键。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什么?1.尽可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减轻痛苦;2.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慢性并发症,如关节破坏、肾功能不全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3.实现血尿酸达标:血尿酸<360μmol/L是所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初级目标;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目标为<300μmol/L;血尿酸低于240μmol/L更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4.防止高尿酸血症对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糖、血管内皮、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降尿酸药物有哪些?目前降尿酸药物主要有3类: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主要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优立通)。另外还有一些正在研制尚未用于临床的药物,如奥昔嘌醇、托洛司他、BCX4208。在2012的ACR痛风治疗指南中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作为A级推荐,也就是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首选,尤其是痛风性肾病患者降尿酸治疗的首选。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从而降尿酸。主要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3.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我国还没有用于临床。目前国外用于临床的药物有拉布立酶、培格洛替酶。
总访问量 119,837次
在线服务患者 87位
科普文章 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