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黑痣要小心,谨防黑色素瘤
很多朋友都看过电影《非诚勿扰2》,当中孙红雷饰演的香山得了“不治之症”恶性黑色素瘤,相信许多观众和电影中葛优饰演的角色一样,从来没听说过黑色素瘤。李香山说过一句话“有黑痣赶紧点”,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这部电影不仅火了“见与不见”这首诗,更火了一个大家都知之甚少的疾病——黑色素瘤,但是有关黑色素瘤的大部分描述,从医学上讲其实是不正确的,有可能误导观众。李香山也正是因为这个“不治之症”放弃治疗最终选择了跳海自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遗憾的离开人世。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很多观众内心感到一阵惶恐,“有黑痣赶紧点”这句台词引起了不少有痣人士关注,他们都担心自己的黑痣是否会发生癌变,去医院要求祛痣的人数急剧上升。那一年,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务科王大见主任的皮肤外科门诊挤满了祛痣的患者。日前,在接诊中,一名63岁的女性患者,左足踇趾根部发黑数年,一直不疼,自认为是灰指甲没太在意。经认真检查之后,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可能是黑色素瘤。仔细追问病史,病人多年前脚趾上有个小黑痣,近几个月才迅速变大。立即建议患者马上做病理检查。“没事吧,我也在社区诊所看过认为是灰指甲,给开点药,也不疼不痒的,我还得给儿子看孩子呢。”患者有些不情愿。在医生劝说下,转到我的皮肤外科门诊做病理取材检查。一周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是黑色素瘤。什么是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指有恶性变化的色斑,但并不是所有的色斑都会发生恶变。黑色素痣就是我们常说的“痦子”,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正常情况下,黑色素细胞是均匀分布的;如果过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团,就成为黑色素痣,当这种分裂增殖失去控制时,就演变成为黑色素瘤。黑痣发展为黑色素瘤的概率比较低,但并不是说概率低就可以对它不管不顾。如果您的黑痣逐渐扩散或者逐渐增大,这个时候就应该注意有恶变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防患于未然。日常自检黑痣,提早发现黑色素瘤。在表观上痣与黑色素瘤也会区别,需要我们时常检查,并警惕发现。黑色素瘤应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颈部、手掌、脚掌、生殖器附近的痣,因频繁摩擦,发生恶变的几率相对高一些,所以应密切观察,有变化时应及时切除,或预防性切除。经常性的自查自检是及时发现黑素瘤的有效方法。注意黑痣的大小,一般来讲,直径大于0.6cm的黑痣,恶变的几率增加。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①颜色: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遇皮痣出现颜色改变,应特别提高警惕。②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③表面:不光滑。④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⑤感觉异常:局部常有发痒、灼痛或压痛。当发生上述变化时,强烈提示有恶性黑色素瘤之嫌,可以说皮肤色痣一旦出现任何变化均应行切除活检术,提早将恶性黑色素瘤消除在萌芽状态。《非诚勿扰2》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有痦子一定早点把它点了”。其实痦子切不可乱点。点痣的方法无非是激光、冷冻或化学腐蚀等方法,这些方法往往不能全部去除所有的痣细胞而出现复发,反复点痣对痣细胞的不良刺激,诱使其发生恶变。另外,有时人们自以为是“痦子”的皮肤病变,实际上可能是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等恶性病变,最好找这方面的专家好好看看。如果进行“点”除的话,可以导致肿瘤细胞的扩散,尤其对于黑色素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操作,会引起病情迅速恶化。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务科王大见主任提示大家:国际上对于黑色素瘤早期推荐的应当是完整切除,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确诊后再进行扩大切除和辅助治疗。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外科对于黑色素痣治疗的方法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看是否完全切除干净以及病理确诊病变的性质后再进行扩大切除和辅助治疗,做到一次性完整切除,按皮纹方向设计切口,术后几乎不遗留疤痕,达到良好的治疗美容效果。另外,黑色素瘤早期发生转移率极高,但并不是说患上黑色素瘤就意味着判了死刑,不要盲目放弃治疗。黑色素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一旦发现身体的痣发生异常变化,就要立即找专业医生,避免向远处的转移。黑色素瘤早期通过治疗完全有可能治愈,患者的存活率在90%左右,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近几年采用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阻断黑色素瘤生长,已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现状。最后忠告大家,如果您不能确定该痣是良性还是恶性的,那就赶快到我门诊来看一下,早发现,早切除,可能挽救您的宝贵生命。本文系王大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王大见 主任医师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 皮肤科暂无购买 - 精选 银屑病系列解答之一:银屑病能治好吗?能除根吗?
在日常门诊及微信、报纸等平台,我经常听到银屑病患者们的各种问题与困惑,近期选择几个最为关切的问题来给大家详细解答。问题一 银屑病能治好吗?能除根吗?能治好,不除根。银屑病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临床治愈即皮损完全消失,享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完美肌肤,因此患者不必因该病难治就失去信心放弃治疗。但是,目前的医学水平不论国内国外、中医西医都没有达到永不复发即“除根”的水平,任何号称可以“根治”银屑病的宣传都是虚假的,切不可治病心切轻信谎言,皮肤暂时治好了,内脏损害不可挽回了。个别人一次治疗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未复发的现象确实客观存在,但仅是病情极轻微的一类患者的自然表现。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加整体调理,在临床治愈的同时逐渐减轻复发的症状和频率,已经现在防治银屑病的较高水平。
靳曰军 主治医师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 皮肤科1799人已读 - 精选 外用激素到底能不能用?
“皮炎平”不是皮炎都能平 ,“氟轻松”并非皮肤都轻松。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屏障,抵御着各种外界侵袭。正因暴露在外,我们的皮肤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老百姓喜欢统称他们为皮炎,有了皮肤问题就到药店,“我有皮炎,过敏了,来只皮炎平”,很多时候都能够止痒消红,皮疹消退,但又有很多时候不但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个是否规范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大问题。“皮炎平”是这类药的典型代表,主要成分是地塞米松或糠酸莫米松,其他外用激素还有地奈德、哈西奈德、曲安奈德、氟米松、氟轻松、氟替卡松等等很多,百姓当中大量存在着滥用激素和恐惧激素拒绝使用这两个极端,实际上只要我们合理应用激素,经济实惠疗效肯定,恐惧不用、过度滥用只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滥用激素有何危害?糖皮质激素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及抗增生作用,正因如此,长期大量外用可以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还可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口周皮炎、诱发溃疡等不良反应,尤其长期面部外用激素或偷加激素的不明化妆品后,形成激素依赖停药反跳,长期不愈。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反应。既然滥用激素有如此危害,我们应如何规范使用呢?第一、知道哪些疾病可以用激素药膏。最常见的一大类就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过敏性疾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汗疱疹、丘疹性荨麻疹(又叫虫咬皮炎)等,这类病大都伴有瘙痒,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型后能够快速止痒,症状消失。还有其他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银屑病、玫瑰糠疹、盘状红斑狼疮等等也是外用激素的适应症。第二、知道那些病不能外用激素。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的不能抹激素,溃疡及真菌、细菌、病毒等各种皮肤感染者也不适合用,如毛囊炎、脓疱疮、足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等,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把我们的卫兵都绑起来了外来的侵略者岂不是更加猖狂,这就是“脚气”(真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涂皮炎平不好使的道理。第三、剂型和部位选择很重要。要根据皮损性质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外用激素。软膏透气性差,润肤性强,适合肥厚、角化及脱屑性皮损,尤其是掌跖部位者,而不要用于面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乳膏及凝胶可用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各种皮损。凝胶、洗剂及溶液剂更适合头皮及毛发浓密部位。酊剂及醑剂适合肥厚、苔藓化的皮损。过度肥厚的皮损激素可以封包以增加疗效。面部及皱褶部位选择地奈德等弱效激素,且不能长期大量使用,角化肥厚的皮损要选择强效或超强效激素,疗程可以适量延长。由于皮肤病的种类繁多有一两千种,常见的也有三百多种,一种病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病又可以表现的几乎一样,一般非皮肤科的大夫尚且有困难分辨更不用说药店销售人员或大众百姓了,哪种病可以用激素哪种病禁止用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因此建议有了皮肤疾患一定要到公立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皮肤科就诊。外用激素虽好药,用对用好更重要,大家无需恐惧激素坚决不用,也不要过度滥用,相信专科医师一定会给你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系靳曰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靳曰军 主治医师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 皮肤科1.1万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身体上起扁平的疙瘩非常的痒痒 出汗或者冷热交替有时无症状就起扁平疙瘩
还伴有心慌 我这该怎么办
如何解决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银屑病,目前全身蜕皮,痒,红 一开始从头上痒痒,后来是脸上,前后背,脚。7月份开始有症状,... 求治疗建议
目前在济宁皮肤病防治院打吊瓶,药浴治疗。
后期是否需要喝中药?或者打生物药剂?总交流次数27已给处置建议
- 趾疣3年 快三年了,在本地修脚治理10余回,越来越重 如何治理总交流次数15已给处置建议
- 您好,可以去咱们医院做全身的皮肤镜吗? 您好王院,我就住在咱们医院附近。我前阵子手指缝长了个红斑,抹... 拜托您总交流次数15已给处置建议
- 10月2日找您看过,痤疮复查 现在痘痘有缓解,但是开始嘴角鼻翼周围爆皮。从10.8号开始吃... 是否换药或继续服用总交流次数29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山东省 第52名
总访问量 17,525,29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8,733位
科普文章 1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