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痛,身之苦:抑郁与疼痛的交织情绪低落,处事消极,缺乏动力,反应变慢,食欲下降,失眠多梦,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而除了以上症状,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个典型的身体症状,那就是慢性疼痛。35岁的吴女士因“不开心、没兴趣伴躯体疼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工作压力大逐渐出现眠差,凌晨早醒,不开心,没兴趣,感精力不足,不能胜任既往工作,脑子反应变慢,食欲下降,且感腰背连及双下肢后侧酸胀难忍,躯体疼痛使自己更加不开心、眠差,而不开心、眠差又加重躯体疼痛,感痛苦不堪,做过诸多检查均无异常。入院后诊断“伴有躯体症状的中度抑郁发作”,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技术缓解抑郁之痛吴女士自诉深受躯体疼痛困扰,但流转于多家医院各科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问题,也曾到多家医疗单位就诊,使用多种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s、SNRIs等)治疗,情绪、兴趣改善,但慢性疼痛改善不明显,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在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住院期间,医生以抗抑郁药联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案,抗抑郁药物对患者情绪、认知、躯体症状均有改善,针刺对慢性疼痛有特殊有效的疗效,两者联合可谓珠联璧合,起到了“1+1>2”的效果。针灸5次后,吴女士的酸胀感显著缓解,抑郁情绪也明显改善。既往多种抗抑郁药使用对慢性疼痛改善不佳,联合针刺治疗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吴女士也感觉针刺非常神奇,并写了感谢信表达了对医生针灸技术的肯定。探索针刺治疗的深层意义刘义主任中医师分析:流行病学提示,全球约有2.8亿抑郁症患者,其中,50%以上伴有慢性疼痛,抑郁症共病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更差,症状反反复复,也容易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而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患者通常精神压力较大,出现肝郁化火表现,针刺从辨病-辨证论治出发,达到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的效果。临床研究也发现,针刺对抑郁症伴有慢性疼痛或其他躯体化症状均有良好疗效。针刺治疗可以显著缓解肌肉酸痛,明显提高痛阈,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并能够缓解患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抑郁症状,减轻失眠、焦虑等相关症状,且绿色、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医有方:开启心理疗愈之旅中医综合服务中心以中医诊疗精神心理疾病为学科特色,以睡眠、疼痛、情志、神志疾病为学科发展四个亚方向。其中,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疼痛、肥胖症、多动症等已列为中心中医针刺治疗优势病种。尤其是针对抑郁症、焦虑症伴有慢性疼痛或其他躯体症状均有明显疗效。目前中心开设针灸推拿科、中医科(针药结合)门诊,工作日、周末均有医生坐诊,为睡眠、疼痛、情志、神志疾病患者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医诊疗服务。
网络上关于熬夜的段子层出不穷。熬夜已经不再局限于年轻人,“魔抓”渐渐伸向了青少年。尤其是放飞的暑假,很多同学日夜颠倒,恣意玩耍,完成作业后就离不开电子产品了。眼看着暑假接近尾声,手机、电脑还没有“断舍离”,睡眠问题接踵而来,这可怎么办?愁坏了的家长们纷纷向专业人士求助。近日,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中医科(针药结合)、针灸推拿科门诊就接诊了不少拥有睡眠障碍的学生党。16岁的李同学是高一男生。之前因为学业压力大,不知不觉中是越睡越晚,常常熬夜学习到深夜。习惯成了自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晚上精神亢奋,白天萎靡不振,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这两个月又是暑假,李同学的作息更加不规律:白天忙着做作业、玩游戏、打篮球,晚上则沉迷于手机、看奥运比赛、享受夜宵,导致睡眠时间越来越推迟。“一开始凌晨12点多睡,后来是越来越晚,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时间。”陪诊的妈妈一脸愁容。后来才知道,李同学现在一般都是凌晨两三点睡,中午11点多再起床。“晚上就是睡不着,大脑异常兴奋,完全没有睡意。人很烦躁,我只能玩手机了。”李同学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卷入“恶性循环”里的不仅仅是李同学。初二的王同学一直乖巧懂事,学习优异,根本不需要父母担心。但是女孩越乖巧,越沉默。话不多,和父母的交流也是寥寥几句。暑假里更是关起房门,两耳不闻窗外事。“因为她学习还挺好的,所以我们也不限制她用手机、用电脑。结果我一天晚上起夜,从门缝里发现她房间还亮着灯,那时候已经3点了呀。”妈妈越说越着急,后来才发现,王同学足不出户,一直上网聊天、看小说、刷剧,几乎天天日夜颠倒。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家长们的诉求也很之直接——调整好作息,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来看睡眠问题的青少年真不在少数。家长们误以为他们是失眠,睡不着,睡不醒。”中医综合服务中心刘义主任中医师介绍,从大量的临床中发现,暑期的这些孩子,睡眠问题集中在“晚睡晚起”,睡眠时间够了,但是作息乱了。“一到晚上大脑特别兴奋,有些孩子会想着几何题目,会想着如何画辅助线,还有不停背单词的,都是不受控的。”这种叫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睡眠-觉醒节律与常规不符而引起的睡眠紊乱。这种综合征在普通人群患病率为0.17%,但在青少年中可能大于7%,其中很大一部分误诊为失眠。刘义说,考虑患者青少年,担心药物依赖性等问题,中医可以使用针药结合的方式,并辅助子午觉法行为训练。“调整睡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讲究过程。”刘义说。子午觉法行为训练,通俗讲中医睡眠养生分为子觉和午觉,子觉就是要在子时(23:00~1:00)进入深睡眠,午觉最好在午时(11:00~13:00)之间休息15~30分钟。而青少年往往晚睡晚起,也就是子觉、午觉紊乱了,子觉睡得太晚,午觉还没起床,通过子午觉法训练让患者睡眠时相逐渐前移,达到中医睡眠养生的效果,子觉、午觉分明,回归正常节律(晚上睡觉,白天读书)。另外,睡前半小时,放空自己,尝试调整呼吸吐纳。家长也要在一旁打辅助,矫正睡前玩手机、吃夜宵等陋习,帮助穴位按摩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经过中医针药结合、子午觉法治疗2周,李同学能够11点睡觉,7点起床,王同学也慢慢步入正轨,这些夜猫子慢慢变早鸟了。
总访问量 11,099,39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410位
直播义诊 6次
科普文章 876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