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光懋
主任医师
科主任
胸外科张楚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胸外科周军庆
主任医师
3.6
胸外科王彬
主任医师
3.6
胸外科崔健
主任医师
3.5
胸外科王海勇
副主任医师
3.5
胸外科车张云
主任医师
3.5
胸外科何斌军
副主任医师
3.4
胸外科马志峰
副主任医师
3.4
胸外科魏德胜
副主任医师
3.4
朱汀
副主任医师
3.4
胸外科吴元琳
副主任医师
3.4
胸外科冯卫中
主治医师 讲师
3.4
胸外科徐鹏
主治医师
3.4
胸外科王钰琦
主治医师
3.4
胸外科金力波
医师
3.4
胸外科徐建峰
医师
3.4
胸外科姜垠昊
医师
3.4
胸外科丁剑毅
医师
3.4
胸外科赵俊俊
医师
3.4
章鉴东
医师
3.4
胸外科李铸鹏
医师
3.4
胸外科董灵军
医师
3.4
关于肺癌治疗的话题,我在以往的推送中已经说过不少,以至于现在经常会纠结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讲。可是在日常工作中,恰恰是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经常会被患者或者家属问及,需要我们一而再地解释、分析。今天,我就其中一个常见问题再做一下阐述:早期肺癌患者,有没有必要做基因检测?要讲这个话题之前,我先得把“早期肺癌”简单归纳一下。通常需要做基因检测的肺癌主要指的是肺腺癌,而肺腺癌也占了目前肺癌发病率的50%,所以今天的这个“早期”我主要是针对肺腺癌来讲的。在肺腺癌的病理学分期中,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我们把肺腺癌分为Ⅰ-Ⅳ期,常规意义上的早期肺癌就指的Ⅰ期腺癌而言。何为Ⅰ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肿瘤小于3cm,没有累犯到肺表面的膜,同时所有取样的淋巴结均未见到癌细胞。可能有人会说,“那不是挺容易理解的,肿瘤小于3cm,其他地方没问题,那就是早期,早期就说明没什么大问题”。单从字面上来看,确实,早期就是这么容易理解,可是在外科医生眼里,这其中的差别却还是非常大的。直径3cm的肿瘤,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都知道球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πr3,拿直径1cm和直径3cm的肿瘤相比,它们的体积比大概是1比9。想象一下,一个肿瘤体积要增加9倍,这中间它都经历了什么?真的只是老老实实一点点长大吗?那肯定不是。那直径1cm以下的肿瘤就是早期了吗?也未必。同样是肺癌病灶,从形态上分,它还可以细分磨玻璃样、部分磨玻璃和实性。我在做讲解时经常简单粗暴地用空心球和实心球打比方。就是说,同样体积的肿瘤,如果是磨玻璃样的,其中的癌细胞数量其实是比较少的,而实性癌结节中的细胞数量却要多的多。肿瘤细胞多,破坏力就强,往外跑的能力也强,所以容易出现转移,手术后容易复发。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早期肺癌也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纯磨玻璃结节,即便确证是癌,也确实是很早期的,复发转移的概率极低。但是看到实心的小结节,即便手术后病理切片提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我们也不敢太过大意,尤其是对于那些恶性程度较高的病理学类型,更是要慎之又慎。而针对这些实性成分为主的早期肺癌,由于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灶,肿瘤潜在复发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所以我们在术后都会建议患者做一个基因检测。在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提出的《早期肺癌围术期治疗专家共识》中就提到:“肺癌新辅助或辅助化疗提高了患者5%的总生存率,但疗效已达到平台;不同于围术期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提供了肺癌围术期治疗的全新视角。辅助靶向治疗可作为EGFR突变型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一种选择”。有了基因检测结果,就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化治疗。可是又有人会问,是不是可以等癌转移出现后再检测呢?反正暂时也用不上。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做了解答。有病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传统常温保存的蜡块(使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处理的样本),DNA降解明显,2-3年后标本的DNA已无法同样检出与新制时的相同变异。因此,术后第一时间检测以指导后续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鲜术后标本就是最理想的检材
这周门诊我碰见一对母子,母亲进门就愁眉不展,她儿子也一脸忧虑地拿出一张报告单给我,问了声:“医生,你看看,我妈的病要不要紧”。我拿起这张外院的CT单,上面结论写着:“左上肺磨玻璃结节,建议短期内复查,另见双肺多发小结节”。看完电子影像,我就向这位患者简单介绍了磨玻璃结节的前因后果,当然也提了一句,不排除早期肺癌的可能。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患者突然呜呜地哭了起来,劝都劝不住。再三询问下才知道,她听到“肺癌”两个字,再想起报告上写着多发小结节,一下就自行脑补,“肺癌—多发转移—晚期”,真的让我哭笑不得。只好又耐心地给她做了科普工作,总算止住了她的眼泪。其实,门诊经常会有患者拿着报告单前来咨询关于肺结节的问题,我也总是会给他们打个比方。我们的肺就如同这张脸,有几个小结节是难免的,就好比我们的脸上总会留些痘疤、长点斑或者有几颗痣,这些东西都无关紧要,并不需要处理。但脸上要是长了个脓疮,那可不行,必须要好好治疗。这个“脓疮”就是指那些医生看过后考虑为肺癌的结节,包括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而从上面这位患者的CT影像来看,那个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确实需要考虑早期肺癌,而其他的小结节直径都在5毫米以下,形态上看也是考虑良性。这样的情况,最坏的打算就是胸腔镜下做个小手术,把肺切掉一小块,通常也不用做后续治疗,定期复查就行。当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确实会碰见一些特例,比如有些人的肺里面一长就是两个甚至更多个结节,有的结节全是淡淡的磨玻璃影,有的则是有实有虚,而且从形态上看都是偏向于恶性可能。这类病例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我们去鉴别到底是多原发肺癌还是肺癌伴多发转移。多原发肺癌是一种相对不常见疾病,如有些患者肺内多发大小不一的磨玻璃结节,就是比较典型的多原发腺癌考虑,目前看似越来越多。这可能是由于筛查策略和患者生存的改善,发生新发原发性肺癌的机会随之增加。对着这些病例,我们要认真分析、评估,如果患者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切除是标准治疗方案,但几时切、怎么切、切多少,又是因人而异。如果心肺功能欠佳,就需要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我们创建肺癌一体化诊疗中心的目的就在于此,希望整合多个肺癌相关专科的意见,为患者制定出一个最优的治疗方案。而对于有一个主要的大病灶,同时肺上面可见多个圆形或者类圆形的实性小结节的患者,结合影像和穿刺病理报告,可以考虑为肺癌合并多发肺转移,这类病例才属于晚期肺癌,治疗上就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已经不作为常规考虑。说了那么多,貌似主题有点散,主要是最近两周内连续接诊两位20多岁的磨玻璃结节病人,略有些感慨吧。总的来说,虽然现在的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有一个好的趋势就是早期肺癌的占比在不断升高,现在的手术也在从以往的肺叶切除转向于亚肺叶切除,很大一部分患者手术后也不用提心吊胆,我们都可以宽慰一句:“没事的,切了就好”。要做到这一点,我又要再一次强调,“早诊早治”才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的唯一出路,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胸部CT筛查,力争把肺癌的苗头掐死在萌芽阶段。
浙江省抗癌协会iLCC健康宣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低剂量螺旋CT的广泛应用,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大约10%的成年人,在做胸部CT体检时会查出存在有肺小结节。肺部小结节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该继续观察还是手术常常令患者寝食难安、举棋不定。180%肺结节是良性无须处理当看到肺结节在体检报告中出现时,盲目恐慌和仓促手术都不可取。80%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需要处理,因此最重要的是尽快咨询专业医生以明确诊断。直径3厘米以下的病灶被称为结节,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被称为小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的叫微小结节。结节大小只是确定结节性状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时,经常会提及一个词:“磨玻璃结节”,即CT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或圆形结节,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结节影。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叫“实性结节”,在描述实性结节时,CT报告单会提供结节周边的变化情况,当结节周边出现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内有血管进入、结节周围胸膜有牵拉时,往往说明结节恶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改变,即便结节直径在1cm以下,有时也要考虑手术。从影像上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病变的性质,组织病理检查才是确诊的金标准。而如果结节周边比较光整,或者出现完全钙化,即便结节体积再大,也未必一定需要手术。2治疗结节多种方法从容应对目前,肺部微创手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医生通过胸腔镜可进行非常精细的操作,且手术只需在患者身上打两至三个小孔,术后恢复非常快,患者也无需担心传统手术后常见的胸痛、长期咳嗽等后遗症。当然,也不是所有查出微小结节的患者都需要动刀,有一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介入治疗解决问题。介入治疗就是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定位病灶,规划穿刺路径,准确地将针头穿刺至结节中心,然后通过针鞘放入治疗装置对病灶实施相应的冷或者热消融治疗。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治疗装置的引导,准确定位结节的位置,在病灶处释放能量,使附近的肿瘤细胞热失活或凝固坏死,整个治疗过程几乎不损伤正常肺组织。这样的手术方法,创伤更小,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术后恢复得更快、生活质量更高。这有点像现代战争中的精确打击,在找到敌人总部后,一枚导弹直接摧毁目标,但没有伤害到周围的平民。这种新方法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以及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此外,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切除的患者,同时合并有多个病灶的患者也适合微创介入治疗。目前,早期肺癌的“微创介入性根治”作为一种全新的早期肺癌的根治方法,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3发现肺结节定期复查是关键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肺部有了结节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呢?01咨询医生首先应该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并非所有的结节都预示着与肺癌相关,也可能仅仅只是良性病变,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结节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进行判断,不必过于紧张。02定期复查结节小于5毫米的患者,建议加强观察,一年左右需要复查一次。而结节在5~8毫米间的患者,则半年需要复查一次胸部CT,如果病灶稳定,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03良好心态其次,从自身来说,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这一情况。虽然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明了,但精神压力、吸烟等可能是首要致病因素。建议40岁以上,特别是长期吸烟、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工作和生活中易接触污染物、有既往肺部慢性病史、有家族遗传史等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肺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