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龙
主任医师
科主任
神经内科孙新芳
主任医师
3.4
神经内科王黎萍
主任医师
3.4
神经内科桂小红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杜筱蓓
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宋建良
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章燕幸
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谢建平
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诸国嘉
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肖桂荣
主任医师
3.3
钟芳芳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朱仁洋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阮海娃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钟洁静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赵宏军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王赵伟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魏博
主治医师
3.2
神经内科唐欢
医师
3.2
神经内科杜烨
医师
3.2
神经内科梁海勇
医师
暂无
面瘫是由于面部受寒而损伤面部神经所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嘴歪眼斜,口齿不清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常说面瘫要早发现早治疗。那么,面瘫在什么时间治疗效果最好呢? 面瘫什么时候治疗最好,一般来说,面瘫的最佳治疗时间为七日之内,在这个时间内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事半功倍,很容易就能治愈此病症,但是一旦过了这个日期,病情就会加剧恶化,直到稳定到一个固定的状态,不再继续发展,这时患者再进行治疗,难度就比较大,恢复时间比较长。面瘫患者发病后不必着急,但应积极、尽早就医,以便为医生诊治创造良好时机,就诊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面瘫的预后好坏。很多患者发病后很久才到医院就诊,结果面神经已发生变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广大患者们要抓紧治疗了。如何配合医生治疗:方法一: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是提上唇肌,也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面瘫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面瘫。 方法二: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面瘫应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治疗面瘫疾病。 方法三:远离风寒 吹冷风、受冷水刺激是面瘫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因此不要图一时之快,直吹久吹空调、风扇,尤其是在体力活动出大汗之后。在乘车、户外乘凉、洗浴、饮酒后也应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头面部,尤其是年老体弱、病后及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尤其应多加注意。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 10-20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这也是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 方法四:适当锻炼 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同时也能很好的治疗面瘫。 方法五:注意休息 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面瘫的康复。 方法六:心理减压 面瘫患者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 以上就是面瘫治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关注自己身体健康,一旦出现此病的症状时要及时来医院诊断治疗,避免使自己的疾病加重,同时承受更大的痛苦。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因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一、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1、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2、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二、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3、眩晕伴发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 (2)耳部症状:耳聋,耳鸣,耳闷; (3)眼部症状: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 (4)颈部症状: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三、 眩晕应该做哪些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1)诊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直立倾倒试验、原地踏步试验、扭颈试验等;(2)眼球震颤 (3)眼震电图 (4)平衡姿势图 听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内科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生化检查等。四、伴眩晕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1、 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2、 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3、 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4、 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5、 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6、 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 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五、 眩晕的预防和治疗 患有眩晕的病人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1、 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2、 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3、 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4、 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 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5、 神经官能性眩晕: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六、 结语 眩晕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多种学科,几十种疾病。患者应积极预防,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另外眩晕病人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都有可能引起眩晕。眩晕发作期注意饮食要清淡、不饮酒、眩晕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要左右摆动。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专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作为老年常见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危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尽管如此,人们对老年性痴呆没有足够重视,尤其是对早期识别、治疗和护理老年性痴呆病人仍然有许多疑问和误解。一、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会影响寿命吗?痴呆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但是50岁之前也可以得病,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疾病,开始往往表现为轻度的记忆力下降,慢慢地出现严重的大脑损害。患上老年性痴呆后,患者平均能够生存8~10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老年性痴呆的预期寿命将逐渐增加。二、什么是痴呆?“痴呆”是专业医学术语,痴呆的病人日渐丧失各种能力。痴呆包括许多表现,例如:1. 反复询问和重复同一个问题。2. 不能辨别方向3. 容易迷路4.忘记熟人和日期5.不讲卫生6.穿着古怪7.好发脾气等。三、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呢?老年性痴呆又叫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最主要的疾病,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内部出现了许多不能清除的沉淀物,而且大脑神经元数量大量减少,出现脑萎缩。由于神经元数量的锐减就会导致脑力衰退、情感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记性不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吗?老年人记忆的过程会比年轻人稍慢,记性不好不等于痴呆,但记性不好、记忆力减退往往是老年性痴呆的最早的表现,因此我们必须对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哪些人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呢?1.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65岁~75岁的人群中,每百人中有大约有10人患此病,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100人中大约有20~30人患此病。2.有家族史的人: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遗传性,特别是发病年龄轻者,更容易有遗传倾向,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上此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性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大几倍。3.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稍高于男性,这可能和女性生存的年龄比较长有关。4.其他:教育水平低;过多使用铝制品或摄入含铝的食物;有脑外伤病史;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情况也可增加发病的危险。五、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能够治疗吗?老年性痴呆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予以防治和延缓,药物能够延长或保持相对完好的大脑功能,从而大大减轻病人、家人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早期病情的病人,往往在服用适当的药物后,症状能够减轻;甚至病人痴呆程度比较。严重时,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病人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