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线
首页
找专家
找医院
查知识
问诊
挂号
登录
|
注册
消息
工作站
个人中心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好大夫在线
>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推荐专家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已收藏
+收藏
公立
三甲
精神病医院
主页
介绍
科室列表
推荐专家
患者评价
问诊记录
科普号
义诊活动
推荐专家
疾病:
进食障碍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由炜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神经症及睡眠障碍的诊治
专业方向:
精神科
主观疗效:暂无统计
态度:暂无统计
在线问诊:
未开通
预约挂号:
未开通
疾病病友推荐度
3.6
暂无
查看详情
搜索
搜索结果:未搜索到相关疾病
不限
精神
特色诊疗
其他科室
热门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症
失眠
强迫症
C
产后抑郁
痴呆
D
癫痫
E
儿童心理问题
F
发作性睡病
J
进食障碍
K
恐惧症
躁狂症
Q
情感障碍
S
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
睡眠障碍
W
网瘾
X
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
学生心理问题
进食障碍其他推荐医院
查看全部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进食障碍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吃不饱”的孩子
在经历一次情感上的波动后,18岁的平平(化名)十分苦恼,不愿与周围同学交往,每天课后常独自一人发呆,总是感到自责和莫名的空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在吃东西时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吃下去正常分量的食物后,仍然不停地把水果、蛋糕或其它零食填进肚子里,即使胃里已经觉得撑了,也还是要硬塞。平平深知这并不正常,更曾多次下定决心要节食,但均以失败告终。如此不到两个月,体重增加了8公斤。后来,无法抑制的进食冲动似乎会随时随地发生。有时候走在街上,她也要钻进路边的麦当劳,吞下几个汉堡包。为了减肥,她又不得不在大量进食后,用“扣喉”的方法,强迫自己将刚吃进的食物吐出来。为了避免催吐时的尴尬,她在手提包里放了一条折叠的长胶管,在大量进食后,她会躲进洗手间,把胶管缓慢通过喉咙插进胃里,把胃里的食物通过胶管导出。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影像学的检查,都没有发现平平有明显异常。最后,在情感障碍门诊,她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及神经性贪食,使用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病情逐渐改善。平平所患的贪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另一种是处于另一极端的厌食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医师蒋泽宇介绍,目前广州尚未建立专门收治进食障碍患者的诊治病房,但从各大医院的精神心理门诊、情感障碍门诊和心身障碍病房、抑郁障碍病房、情感障碍病房等的诊治情况来看,近年来广州青少年进食障碍患者呈现逐年增多趋势。而北京、上海等地专门收治进食障碍患者的诊治中心,也呈现出同样趋势。蒋泽宇主任继续讲到,他本人近几年一直在关注青少年进食障碍患者。他门诊就诊的进食障碍患者青少年女性多见,年龄12-18岁之间,多有共病,比如同时患有抑郁症、强迫症,甚至双相障碍等。求助治疗时间偏迟,很多患者都拖延了至少1年以上。近几年确实发现进食障碍患者数量比以前有明显增多。西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厌食症的发病高峰年龄是14岁~19岁,贪食症的发病高峰是15岁~19岁,大约有10%的青少年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的症状。其中又以13岁~14岁和17~18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常见。他表示,进食障碍是一种伴随严重医学后果的心理疾病,和其他心理疾病相比更加影响青少年的病理思维、行为和情绪,并导致十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医疗并发症。由于这些个人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的紊乱反过来导致食物摄入的剧烈变化,进食障碍可能比目前已知的任何其他精神疾病都更容易引起生理疾病。神经性厌食的青少年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系统、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最严重的急性问题时心动过缓、体温过低和脱水。所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危及生命。患有神经性厌食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慢性医学问题是可能存在显著的生长迟缓;青春期延迟或中断,会对月经和生育能力造成影响;骨质疏松等。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大脑或部分大脑的体积缩小,心脏功能异常等。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暴食和清除发作,会出现脱水、酸中毒、肾脏问题、癫痫、心律失常、多发性龋齿等。进食障碍常常伴发其他心理疾病。比如三分之一以上的慢性神经性厌食患者都患有强迫症。进食障碍患者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63%。1.了解进食障碍蒋泽宇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进食障碍是严重的医学和精神疾病,大多数的进食障碍患者的问题都是逐渐发展形成的,有时甚至是隐匿的,“家长和老师最好能明白典型的、暂时性的进食问题,以及孩子对体重的关注,是通过什么途径发展成真正的进食障碍,这样你就会知道孩子处于该轨道的什么位置了”。比如,神经性厌食通常从节食开始,逐渐发展至威胁生命的饥饿状态。暴食发作以及清除行为的发生,通常略迟于神经性厌食的极端节食。大多数有暴食障碍患者的青少年会说他们使用食物来帮助其处理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等。2.留意这些警示信号发现孩子出现进食障碍的警示信号后,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合作,尽早鼓励孩子找精神心理科医生做专业评估。比如,发现孩子有节食行为,经常阅读节食的书籍,突然决定素食,不吃正餐,拒绝与家人一起就餐,伴随体重下降出现停经,有暴食行为,发现减肥药或泻药等等,都可能提示孩子有进食障碍的风险。“进食障碍患病时间越长,治疗起来就越困难。尽早开始行动,可以最大可能的帮到孩子。”蒋泽宇说。3.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治疗中作为父母,更需要对进食障碍有足够的了解,需要知道如何合理地评估孩子在好转还是恶化。父母应学会了解进食障碍的患者如何思考和行事,以及他们为什么做奇怪的事情,能有助于他们在帮助孩子时更有同情心,给到孩子更大、更有效的支持。“父母应该认识到不良情绪是导致暴食或厌食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孩子的情绪爆发时,首先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给他太多的心理负担。其次,引导他分析情绪,引导孩子思考他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会消除掉这样的负面情绪。接着,引导他反思情绪,指出发怒哭闹并不会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一起商量一起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体会他人的感受。”蒋泽宇说。4.不要浪费时间问“为什么”如上文所说,进食障碍的发病原因仍未可知,而父母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确定的。“孩子患进食障碍不是你的错。如果你觉得是你导致了进食障碍并感到内疚,那么当你面对帮助孩子改变进食行为的任务时,也可能会感到无望和无力。”5.父母应积极有效地承担起父母的职责蒋泽宇提醒父母们,在与进食障碍的斗争中,充分使用作为父母的爱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青少年神经性厌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恢复的动机,如果没有你的力量,孩子会陷入疾病所致的体重螺旋式下降和对于食物和热量的强迫思维中。神经性贪食也是如此,疾病的羞耻感会将孩子囚禁起来。当你能够参与其中并支持孩子度过困境,羞耻感实际上也会减轻。”父母要给孩子定规矩,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耐心地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规矩。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有效地沟通,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内部环境。蒋泽宇介绍,对于进食障碍的青少年,必须把改变紊乱的进食放在首位,保持专注,通过干预来改变行为,建立一个有规律的进食模式,并找出方法扩大食物选择的范围。无论对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还是暴食障碍患者来说,有一点非常重要:确保一整天中他们的进食行为都是有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保证有规律的进餐时间也是必要的。在神经性厌食的情况下,身体需要有规律的进食来维持生理运作。对于那些患神经性贪食和暴食障碍的人来说,不吃饭还会带来因为饥饿的增加而增加暴食的风险。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结构化的进餐时间可以有助于进食模式的正常化。除了规范进食时间并帮助孩子吃得更多外,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拓展他要吃的食物的种类。患有进食障碍的青少年通常会列出一份他们觉得吃起来很舒服的特定食物清单。通常是些极低热量、无脂或低脂、低能量的食物。或者,正如神经性贪食和暴食障碍患者一样,他们有自己渴求的食物(通常是糖果、淀粉类食品等),但是他们只允许自己吃很小的量——直到一次暴食发作。这两种情况下,孩子都有一些方式来进一步展现他们在食物选择上的先占观念,包括计算热量、脂肪量、称重和计量食物来划界,要求有他们自己(有时是和别人)来准备所有食物,有时使用特定的炊具、盘子、碗或餐具。进食障碍患者设定的这些规则最初似乎是为了防止自己吃得太多和体重增加,但这些规则最终适得其反,成为一个妨碍正常饮食的规则牢笼。所以,当家长挑战这些规则的时候,可以说是在挑战那些障碍背后的对于食物的歪曲思维。可以说,全面打击这种思维歪曲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许多患者实行饮食改善的基础。概括来讲,对进食障碍患者主要有一下几点建议:1.配合父母全面挑战进食障碍背后的对于食物的歪曲思维;2.规律饮食,保证按时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每天应当适当控制零食的食用量,尽量不吃零食或甜食;3.不挑食偏食,注意均衡摄取营养。4.饮食注意合理搭配,每天不仅要吃肉、蛋类食物,还应该吃一些杂粮,保证荤素搭配。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海报设计:周振丰封面图/视觉中国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蒋氏心语
如何识别神经性贪食症和焦虑引起的食欲增加?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
这些心理障碍和痛苦的处理可以参考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01案例:患病经历高二那年开始,我便开始有了这个病,及其折磨人的。高二那年,思想上多疑、担忧、恐惧,再加上每天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就出现了脚臭,刚开始不在意,后来别人的指指点点就开始明白说的是我。从那时起我变的自卑、伤感、不感在人群里来往。回家的时候便跟父母大吵大闹,他们都不能理解我,认为我是在胡闹,他们闻不到我脚的味道。后来我病越来越厉害了,脚的味道像烟味、鞋味、胶味、总之各种乱七八糟的味道。慢慢的我患上了抑郁症,不想出门,不想去上课,不想做公交,更不想去人群之中,时好时坏,没人能够明白。在大学里没人愿意跟我做朋友,甚至在背后骂我,离我能有多远就有多远。去大医院检查也做了,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中药也喝了,胃的肠道菌群都紊乱了,大便排泄颜色和形状都不正常了,胃喝坏了。一直坚持了3年,从高中到大学,我忍受了多少不堪,想过一次自杀,但之后都放弃了,我还舍不得去死亡,结束我的生命,毕竟想想父母,想想自己还是大好年华,我一天一天度日如年。实习的时候患上了焦虑症,每天都在想穿那双鞋味道小了,喜欢买鞋,买更多的鞋,但其实明白根本不是鞋的问题。在网上一查,发现和我一样患有神经性脚臭1万多人,他们青春的年华,也要饱受着折磨,我瞬间便有了坚强下来的理由,我们没有放弃一丝希望,寻找渺茫的光芒,尽管被那些痛之恶疾的医托欺骗。这个疾病似乎是近几年新出来的疾病,一些医生也不是很明白,先后给我们诊断为脚气、幻嗅症、精神分裂等,但药物治疗却无效。再后来,我在心理科医生那里知道我所患的是嗅观念-牵连综合征。包医生说,这种病与躯体变形障碍、强迫症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共病,本质上是一种“注意力固着”。在经过1年左右的正念禅疗之后,我终于摆脱了该死的“脚臭”问题。02的确,跟上述案例类似,强迫症并不是单一的病变实体,而是由一系列障碍组成的族系。下文将对常见的强迫相关病症进行介绍。1、健康焦虑和疑病症健康焦虑是指对健康的担忧,确切地说是对“不健康”的担忧,也就是害怕生病,它是一种状态或者症状,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因此人都会对健康产生焦虑,可以说适度地关注健康是正常的和必要的。症状轻微者经过自己调节、医生解释或适当的医疗护理即可缓解。但是严重的健康焦虑则表现为对健康挥之不去的担心,惶恐不安,患者本人感到非常痛苦,难以忍受,伴有社会功能受损,常存在过度占用医疗资源的情况。与健康焦虑类似,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自己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阴性医学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健康焦虑和疑病症患者由于严重高估灾难性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感到痛苦,高度紧张,反复核对、检查、询问等,他们会给自己量体温、测脉搏、量血压,他们还可能强迫性地检查自己的吞咽是否正常、仔细观察大小便的情况、反复在身上四处摸找肿块和突起……这种状况与强迫症非常类似。区别在于后者是基于想法产生的病症,而健康焦虑和疑病症患者则大多关注真实的生理感受,然后夸大自己的痛苦。2、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等进食障碍与强迫症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反复出现的顽固念头强迫患者执行某种仪式或模式化行为来减轻焦虑——拒绝进食或没完没了地进食——紧接着的是让自己呕吐、过度锻炼等强迫行为。与强迫类似,许多进食障碍者对自己的进食习惯产生了负面的想法,他们费力而徒劳地试图平息这些想法,却更容易表现出贪食的症状。而厌食症者则还可能产生与食物和体重无关的强迫思维和行为,其中包括要把物体排成对称形状的非理性意向。3、身体变形障碍(身体畸形恐惧症)身体变形障碍主要见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鼻子、眼睛、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轻度变异,也远非患者认为的那么难看。大多数患者对自己在脸上或头上找到的瑕疵忧心忡忡,比如说几条小皱纹在他们眼里就是惨不忍睹的畸形。他们可能会每天花上几个小时来进行强迫性仪式,会在镜子里来回审视自己,并用一层又一层的化妆品来掩饰自己“丑陋”的皮肤。患者往往以为他们臆想中的缺陷会让人看了心惊肉跳,于是有些患者就很少出门,如果外出就一定要戴上假发,用帽子或墨镜遮挡,要不就只待在某个地方不动。有些人只要路过商店的橱窗或是汽车就忍不住要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容貌。与强迫症类似,这类患者的侵入性思维非常顽固,区别在于固着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上——外貌的缺陷,一般是他们自己的缺陷,但有时也可以是亲友的缺陷(替代性身体畸形恐惧症)。4、冲动控制障碍和成瘾行为冲动行为是强迫谱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拔毛癖者表现为强迫性地拔掉自己的毛发。有些人会拔掉自己的头发,其频繁程度达到使头顶某些地方出现明显秃发的地步。有些人除拔头发外,也会拔睫毛或是阴毛。搔抓症者表现为强迫性搔抓皮肤上的斑点、疤痕或突起,有时一天持续几个小时,有时甚至睡着了还会这样做。有些搔抓症者会把他们抠下来的东西咀嚼吞下,还有些则会动用缝衣针、别针、刀片、起钉器等工具。病理性赌博、病理性纵火、强迫性偷窃、强迫性购物,以及各种成瘾行为,如酒瘾、烟瘾、性瘾、毒瘾等,他们的表现也都是强迫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冲动行为和成瘾行为与强迫症行为在动机上是有区别的。5、社交焦虑症和特定恐惧症社交焦虑症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觉得自己的表情不自然、脸红、紧张,觉得给对方造成不适的反应,担心别人会怎样看自己,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交功能。严重者往往一个人待在家里,足不出户。特定恐惧症表现为对特定的动物、场所、情境表现出强迫性地恐惧。他们明知没必要担心和回避,但控制不住想法和行为。可以看出,社交焦虑症和特定恐惧症在本质上属于强迫症谱系。6、沉溺于白日梦一般认为,适当的白日梦——无定向的思维或神游是一种正常甚至可能有益的人类认知,有时候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如果过度做白日梦,甚至控制不了做白日梦,并对生活产生了影响,那就是强迫行为了。弗洛伊德说做白日梦是幼稚的,是神经症的表现。现代有人把强迫性地做白日梦称为“白日梦适应不良症”。这类求诊者经常用“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来描述自己。有一个白日梦者如此描述自己的情况:我在自己的头脑里编织着不计其数的情节和故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头脑中的故事有些是让人心惊肉跳的场面,例如我的父母死掉了,我的老师遭受学生们虐待、拷打,我的闺蜜遭受强暴……7、强迫性嫉妒强迫性嫉妒是指强迫性地怀疑配偶对自己不忠,会偷偷地检查伴侣的内裤,查看有无性行为的痕迹,如果配偶单独外出,会强迫性地注意他/她的穿着,但没有达到妄想的状态。他们对侵入性想法的反应是过度检查或是不断要求别人给予安慰,也可能想方设法地阻止伴侣单独出门,以求断绝他们被人求爱的危险。(注:本文素材整理自心理科包博士(baozuxiao)的著作《平息战斗:心理医生教你摆脱强迫的折磨》)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