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顺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儿科孙素欣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朱影
主任医师
3.4
儿科岳灿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赵永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儿科刘晓林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儿科胡国生
主任医师
3.4
儿科岳利萍
主任医师
3.4
儿科李亚彬
主任医师
3.3
儿科荣辉
主任医师
3.3
李敏
主任医师
3.3
儿科叶玉兰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张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儿科戴红臣
主任医师
3.3
儿科赵晓峰
主任医师
3.3
儿科张琍
主任医师
3.3
儿科高敏
主任医师
3.3
儿科李利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刘梅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高素美
副主任医师
3.3
张芳军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宋金涛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儿科赵敏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张旭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张雷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方辉
主治医师
3.2
儿科李萍
主治医师
3.2
儿科李岩
主治医师
3.2
儿科张小岑
主治医师
3.2
儿科官京会
主治医师 讲师
3.2
刘丽莹
主治医师
3.2
儿科张亚丽
主治医师
3.2
儿科李晓静
主治医师
3.2
儿科郭超
主治医师
3.2
儿科徐永
主治医师
3.2
儿科张苗苗
主治医师
3.2
儿科郭玉淮
主治医师
3.2
儿科黄健
主治医师
3.2
儿科侯强强
主治医师
3.2
儿科冯长林
3.2
张林
3.2
儿科李圣彬
3.2
儿科鲍玉侠
医师
3.2
儿科李丽丽
医师
3.2
儿科张宁
医师
3.2
儿科李桂涛
医师
3.2
儿科潘娜娜
医师
3.2
儿科潘威
医师
3.2
儿科孙雅娟
医师
3.2
儿科周杰新
医师
3.2
无论是吃母乳还是配方奶新手妈妈对奶量的把握都相当谨慎吃太多怕宝宝肠胃承受不了吃不饱又担心营养跟不上想知道宝宝吃多少才会饱首先要了解宝宝的胃容量喏,下面的比方可够直观了吧——出生后的第一天,胃容量只有5ml-13ml,约1颗小樱桃大小;出生后的3-6天,胃容量22ml~27ml,相当于1颗核桃大小;出生后的1周-满月,胃容量可达60ml~120ml,相当于有1个小桃子大小;满月后-6个月,胃容量大约达到240ml,这时候有1颗柠檬大了。所以,到底该喝多少呢当然不同的月龄是有讲究的10—12个月奶量0出生后最初几天首选母乳:按需哺乳。头两天,宝宝一次可能只吃几分钟,之后逐渐增加到10分钟、15分钟甚至更长。不用特意让宝宝一次吃太长时间,不仅宝宝吃不到奶,妈妈乳头也受不了,增加喂奶频率即可,有利刺激泌乳。配方奶:最初几日,宝宝每次只能吃15—20毫升;几天后,平均每次奶量可达到60-90毫升,每隔3-4小时吃一次。10天左右后大部分婴儿就能每餐吃90—120毫升。特别提醒 向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们致敬!建议尽量让宝宝喝到初乳,初乳内中含有大量活的淋巴细胞,会促使婴儿体内产生球蛋白A,增强抵抗力。如果确实需要配方奶,配方奶的浓度则需要多注意,要按照建议冲调方法兑水。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等情况要考虑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等。最初几天,新生儿奶量和营消化吸收并不充足,但无需担心,胎儿最后几周已储存了出生几天内足够的营养和能量需要。等新生儿适应了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转变,消化、排泄功能逐渐正常,胃容量增加,奶量自然会增加。1第1个月母乳: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可比初生时减少,依然保持频繁吸吮,刺激泌乳,每天约8—12次喂哺。配方奶:新生儿胃容量小,应采取不定时喂养。到满月时,吃奶时间逐渐规律,大约每4小时一次。有的一天能喝800毫升甚至更多,但也有500毫升就足够。不同的孩子个体、消化、新陈代谢和成长速度不同,所以对奶量的需求不同。特别提醒未满月的婴儿一次睡觉超过4个小时没醒来,需叫醒喂奶。出生2周后开始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奶粉喂养宝宝换算奶量补足余量。2第2个月●母乳:宝宝按需哺乳。●配方奶:宝宝每天6次左右,每次大约能喝80-120ml,最多150毫升,奶量随体重增加。特别提醒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数据指出我国乳母0—6个月内平均泌乳量为750ml,母乳所含脂肪酸、蛋白质、乳糖等各类丰富营养素能满足宝宝生长营养需求。吸吮时能听见宝宝吞咽声,哺乳后能安静入睡,体重增长正常,每天尿量不少于6次,说明宝宝能吃饱。3第3个月母乳:一天8~10次哺喂,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让宝宝前后奶都能吃到。配方奶:总奶量720—900毫升,每次120—150毫升,每天6次左右。奶量随体重增长逐渐增加。特别提醒满3个月后婴儿可建立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但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不必刻板要求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4第4个月母乳:宝宝胃口逐渐增大,每次能吃得更多,因此哺喂频率随着月龄增加次数逐渐减少。配方奶:4个月时每天奶量应该在750-960ml之间,一天5到6次,每次150-180ml。特别提醒胃口好的宝宝,也不能无限地添加奶量。一般每天吃6次的宝宝,每次160毫升;每天吃5次的宝宝,每次180毫升。总量应该控制在960毫升以下。5第5个月第5个月,宝宝奶量变化不大。消化吸收能力越来越好,虽然奶量没有增加,但能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就算宝宝没有其他同月龄孩子吃得多,也达不到建议奶量,但只要宝宝精神好,监测生长曲线图身高体重稳定增长,就表示宝宝生长发育正常。生长曲线图怎么搞?孩子养得好不好,有心的父母都在学画它6第6个月继续保持之前的奶量,允许宝宝奶量有小小的变动,每日总奶量不超过960毫升。满6个月时,有些宝宝每次奶量可达到180—240毫升,一天4到5次;如果一次吃240毫升,每天吃4次即可。特别提醒6个月前母乳和配方奶中高达87%的水分能满足婴儿对水的需求,正常情况下无需额外喂水。7第7个月首先母乳和奶类仍是这阶段宝宝的主食。大部分宝宝夜间能睡整夜觉不必喂奶,白天可3-4小时喂一次母乳或奶粉,同时不断添加新的辅食品种。宝宝7个月一天的奶量在700到800ml之间。每天蛋黄,一个星期给宝宝吃点鱼、虾、动物血、鸡肝。多数宝宝已渐渐适应和接受蛋黄和泥状食品,食量日益增加,从一两勺到小半碗、到一小碗,慢慢能替代一顿奶。8第8个月8个月大的宝宝每4小时喂一次奶,每次吃200~250毫升,每天由四顿奶改为三顿奶就可以了,妈妈可逐渐给宝宝喂辅食,从代替半顿开始到代替一顿奶。9第9至12个月全天由吃三顿奶减到两顿奶,每次250毫升,仍掌握隔4小时吃一次,其他顿全吃辅食。孩子有没吃饱,看5个表现宝宝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最担心的就是宝宝没有吃饱,其实可以通过观看来了解:1、看哺乳次数。出生后头几个月吃奶次数需要多一些,但是八个月大宝宝每天三顿奶就可以了。2、看排泄。每天换6块以上湿尿布,大便次数宝宝差异较大。3、看睡眠。能够安静入睡4个小时左右。4、看体重。每星期平均增加体重0~170克,3个月时则为200克左右。5、看神情。小眼睛闪亮,反应灵敏。当然,最靠谱的还是给孩子画生长曲线来观察。
相信许多宝妈们在宝宝出世后看到宝宝头上的头垢十分揪心,那看起来脏脏的东西让人不由得想要抠掉。好妈提醒,千万不要用蛮力啊!宝宝2岁以内,囟门都处于未闭合状态,看起来很是吓人。宝妈们也为此陷入纠结,不清理吧,觉得脏,清理呢,又害怕伤到宝宝的大脑。其实头垢是这么来的:胎儿在孕晚期从母体中接收到的荷尔蒙过度,影响了宝宝的皮脂腺,构成排泄油脂过多。当皮脂排泄物与头皮垢物混合,就会在头皮构成痂状、鳞状的一层垢物,严峻的还可能蔓延到耳部、颈部。可将宝宝头上擦一点宝宝油或是橄榄油,隔一段时间等它软化后,用软毛刷把头垢刷松,再用宝宝洗发露把头垢冲洗掉,严重的情况需要多次重复,不要强行抠除,以免头皮破损继发感染。还有一种出现黄色的痂,叫做脂溢性皮炎。洗好头后可用维生素B6软膏或维生素B6片剂,研成粉末,参加适量的植物油拌匀后,搽于患处,经数小时或隔天后可铲除,再用温水洗净。
国际儿童专家频道 编辑/那菇凉来 源/ 助产联盟对于很多新手爸爸妈妈来说,因为经验的缺乏,常被小宝宝的许多"异常"情况吓坏。其实,新生宝宝很多所谓的异常现象不是病,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新生儿不是病的21种"异常"状况,来了解下吧~1、双足内翻、小腿轻度弯曲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倦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另外胎位对于出生后最初几日的体位有重要影响,例如臀位产中的膝的伸展,头位产中的轻度膝内翻(即O形腿)及足外翻或可矫正的足内翻变形。2、体重减轻对大多数新生儿来说, 出生后一周体重可减轻6%-9%,这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婴儿进食和喝水少,肺和皮肤不显性失水及胎粪(一种黏性的墨绿色的东西,含有来自于吞咽的羊水中的胎毛和鳞状上皮,以及肠分泌物)及排尿的排出,胎脂的脱落和脐带的干燥均可引起一些体重丧失。10天之后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3、打喷嚏新生儿及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新生儿鼻腔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比较薄弱、鼻腔狭小、鼻道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尘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家长不必担心。但也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4、女宝阴道出血新生女婴在出生后不久,父母常常发现有少许血液从阴道流出,俗称"假月经"。这是由于新生女婴在出生前体内有一定数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大部分是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的,另一部分则是由胎儿自身分泌的。降生后,新生女婴体内雌激素的大部分来源突然中断,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到生后5-7天时已降至极低水平,使生殖道原来增殖、充血的细胞脱落,于是便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如果阴道流血不多,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勤换尿布,尿、便后用洁净的毛巾和小盆清洗外阴即可。注意:阴道出血时不宜将新生女婴放在浴盆中洗澡,以保证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5、尿中略带粉红色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这是尿中的尿酸盐引起的。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就要及时就医了。6、乳房增大男或女足月儿在5~7天日龄时,常出现新生儿乳房肿胀。这是由于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与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到分娩前达最高峰,这些激素的功能在于促进母体的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也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因此不论男宝宝或女宝宝的胸部都会稍微突起,有些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俗称"新生儿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任何的治疗。在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平坦,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注意:父母不用刻意地去挤压宝宝乳头,以免引起感染。7、肤色频繁变化新生儿的血管伸缩功能和末梢循环尚未健全,因此肤色的变化非常频繁。天冷时手脚会稍稍有点发紫,而哭泣时则会满脸通红;有时甚至会因为睡眠姿势的关系,身体两侧或上下半身也会出现不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8、黄疸:出生后2—3天皮肤变黄新生儿皮肤为粉红色,但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足月宝宝在生后2-3天开始颜面和白眼珠发黄,甚至全身皮肤黄染,尿稍黄但不染尿布,4~6天左右黄染程度达到高峰,而后黄染开始消退,到7~10天左右黄染就完全消退,此时宝宝无其他明显不适表现,称为生理性黄疸,又称胎黄,属正常现象。宝宝黄疸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一般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黄疸消退得要比足月儿慢一些,大约在生后3~4周左右完全消退。注意:当黄疸出现时间早于生理性黄疸,黄染消退时间明显延迟,黄染程度重,加上宝宝有其他不适表现时,应警惕是否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到医院检查。9、体温波动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调节功能不好,体温的波动也较大。感受到凉意时,新生儿不会像成人一样颤抖,他只能依赖一种称为棕色脂肪的物质来产生热能,且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按照体重比例计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体温过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暂时性的轻微发烧。因此,要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应让新生儿处于通风及温度适中的环境内。注意:若有轻微的发烧,可以让宝宝多喝点水、注意衣物宽松舒适,过1个小时再测量宝宝的体温。一般以测量肛温最为准确。10、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运动很表浅而且没有规律,呼吸频率较快。在出生后的前2周,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儿也可能多达80次,这些都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肋间肌较为柔软,鼻咽部及气管狭小,肺泡顺应性差,由于呼吸运动主要是靠横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较弱。又因为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注意:若是早产儿或肺部发育较差的宝宝因缺氧而脸色发青时,可以刺激宝宝哭泣,促使肺泡张开,增加换气量。11、脱皮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生后1-4周内皮肤显得干燥 ,全身皮肤有白色薄皮脱落,医学上称生理性脱屑。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的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12、惊跳反应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就不是惊跳了,考虑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做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协助诊断。13、掉发、脱发新生儿的胎发都是由母体带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周内发生明显的脱发。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大部分头发毛囊在数天内由成长期迅速转为休止期所致,一般经过9~12周后,小儿的毛囊会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长出新发。注意:如果有加重脱发的迹象,可到医院儿科就诊,先明确病因。14、头垢新生儿头皮上常会产生一层油脂,这是由于新生婴儿皮脂腺分泌过盛所致,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擦洗,时间久后会混合尘土和脱落的表皮组织而凝结成鳞状污垢或黑色痂皮,即头垢。在农村不少人认为,头垢对婴儿的囟门有保护作用,因而他们长时间保留它,不去洗掉,要等到它自然脱落。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保留头垢是有害无益的。应及时把它清洗掉。清除头垢时,如果头垢较厚,同头皮粘贴很紧,可用洁净纱布或毛巾蘸消毒植物油进行轻轻地擦拭、使头垢渐渐软化,然后再用肥皂和温开水轻柔地将头垢洗净;如果头垢特别厚,可以用油纱布包裹数小时后轻轻揩去,再用肥皂和温开水洗净。清洗头垢之后,可以天天擦洗头皮,以保持头皮清洁卫生。注意:千万不可直接用手硬剥除头垢,这种做法很不科学,非常容易损伤头皮,引起细菌感染。15、打嗝打嗝是新生儿及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那么,如何让宝宝停止打嗝呢?解除婴幼儿打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当婴儿打嗝时,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喂点热水。2、将婴儿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一般到婴儿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3、将婴儿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4、不要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这也是避免宝宝打嗝的措施之一。16、肚子老是咕咕响有些宝宝平时肚子里经常会发出咕咕响。而且这并不是宝宝肚子饿了。其实,这是宝宝的肠鸣声。是由于宝宝腹壁薄,肠蠕动快产生的。是一种也很正常的现象,新爸妈们并不用过分担心。17、脸上长了很多小疙瘩小明妈妈发现小明自从出生后,脸上就一直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先是长满了白色的小疹子,然后脸上又出现一片片的红斑。宝宝还小,又不敢给他随便抹药,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部分刚出生的宝宝鼻尖或小脸上长满了黄白色的小疹子,这种疹子叫做粟粒疹,是由于宝宝皮脂腺分泌旺盛造成的。一般来讲,粟粒疹在宝宝出生后2-6个月时就会自行吸收。这段时间期间千万不要用手去挤,以免会引起局部感染。有的宝宝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这是由于宝宝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皮肤娇嫩造成的,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使宝宝的皮肤发生充血,不过,这些红斑不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而且一两天内就会自行消退的。所以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18、睡着了孩子还在使劲有些宝宝在睡着的时候,身子一直绷得紧紧的,转来转去,睡得很不安稳。宝宝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快睡醒的时候,其实是他在伸懒腰,这是新生宝宝特有的一种运动方式。这种现象并非不正常,甚至能使宝宝多吸进一些氧气,有利于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许多新妈妈都会发现,刚出生的小宝宝并不像电视剧中播的一样,是白白嫩嫩的小可爱,而是稍微有点偏黄,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出生24小时以后出现皮肤泛黄的情况,这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19、溢奶宝宝在出生3个月内,贲门肌肉仍未发育健全,此时的贲门就像是一个还不能很好控制收缩的瓶口,而且新生儿的胃容量也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内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尤其是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宝宝背部的时候,宝宝或多或少都会溢奶,因此当妈妈喂食完宝宝后,可让宝宝趴在爸妈肩头,用手轻拍他的背部2~3分钟,让宝宝打嗝。避免宝宝过度哭闹或是睡姿呈右侧卧位,也可以减少溢奶。20、眼睛斜视斜视也就是两眼眼球移动不能协调。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的斜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也称为假性斜视。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爸妈可以在家里自行观察。注意:若受到光照时,宝宝两眼的瞳孔反光点位置是一致的,即为假性斜视,并不需要治疗处理;否则,便需要通过医师诊断后手术矫治。21、马牙新生的宝宝或生后2-3个月内的宝宝在上、下齿龈或在上颚中线附近,常会有一点一点的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这是由于当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厚形成牙板,为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以便将来能够形成牙齿。当牙胚发育到一个阶段就会破碎断裂并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它是口腔中退化的牙板组织,一般在两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消失。马牙不影响新生儿发育但会感到胀感或牙痒,不需处理。注意:千万不要用针去挑破或用布擦伤马牙,以免损伤黏膜,使之成为细菌侵入门户,甚至发展为败血症。
总访问量 19,906,386次
在线服务患者 44,293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337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