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GAD-7的7个问题进行自测,将得到的总分相加求和,判断是否存在焦虑、忧郁症状,若总分达5分或5分以上应警惕抑郁症状或焦虑症状;评分标准:0-4分 正常;5-9分轻度焦虑;10-14分重度焦虑;15-21重度焦虑。
成年人正常脉率为 60-100 次/分,冠心病患者的心跳次数最好控制在50~60次/分之间。正常情况下,脉搏节律是规律的,且与心率一致,因此可通过脉搏是否规整、脉率是否正常来粗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如果脉搏节律忽快忽慢,或者时有时无,就是心律不齐。 怎样自测脉搏? 凡浅表靠近体表的大动脉均可用于诊脉,最常选择桡动脉。被测者取坐位或卧位,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掌心向上。 测量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桡动脉表面(手腕骨头边缘到拇指下方肌腱之间),压力大小以能清楚地触及脉搏为宜。一般情况下测30秒,将所测脉搏数值乘以2,即为脉率。若自测脉搏不整齐者,应测量1分钟。 脉搏异常说明什么? 平静状态下,脉搏超过100次/分,叫心动过速。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常见的原因有紧张、情绪波动、吸烟、饮酒、饮茶或咖啡等;女性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者,常伴有心动过速。病理性因素有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心肌炎等。 如脉搏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青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身体很好的人,还有就是睡眠状态下,人的心率可低至30?40次/分。病理情况下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缺氧、低温、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及应用某些降低心率的药物等。 手摸脉搏感觉不连续,有长的间歇,即正常脉搏后较长时间才摸到下一个脉搏,同时感到心里难受,感觉一次很强的心脏跳动,然后有一段停顿,或心跳如坐电梯突然下降的感觉,这可能是早搏或是房室传导阻滞。 早搏是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健康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可能出现,如果每分钟出现的次数较少或者偶尔出现,对心脏的功能影响不会大,若每分钟超过5次,即使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也要引起高度注意。建议心内科就诊。 测量脉搏注意事项 作为日常监测,测脉搏前应保持安静,不要在活动后或饭后马上测量。但当发生心悸、心慌时应即刻测量。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测脉搏可用食指、中指,甚至单用食指即可测量,不建议用拇指,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被测者的脉搏相混淆。 如为偏瘫者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当心律不齐时,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和心率往往出现错误。 转载自全科医学论坛
从发病机理看二者区别: 低血糖: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在降糖治疗过程中,降糖药选择不当、剂量偏大、节食过度、运动超量等,葡萄糖入不敷出,极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小中风: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均有关系,二者皆可导致动脉内膜受损,粥样斑块累积,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如果斑块脱落,形成微小血栓,堵塞下游血管,引起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这种短暂的、一过性的缺血,就是小中风。低血糖和小中风发病机理虽不同,但可发生在高血压伴糖尿病的同一病人身上。 从临床表现看二者区别: 低血糖与小中风均有突然出现的头昏、乏力、手足失措的感觉,初发病人常会混淆;但仔细分析,二者是有区别的。 低血糖:一方面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患者表现出心慌、焦虑、出汗、饥饿、四肢颤抖;另一方面,因脑细胞糖供应不足、功能下降,患者出现头晕、神志改变、步态不稳,甚至抽搐、昏迷等。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检测血糖≤3.9mmol/L可以诊断。 小中风:患者常有单侧肢体麻木、举手投足无力、同向偏盲、语言不流利、辞不达意,或头晕、情感淡漠、人格异常、平衡障碍、摇摇欲跌等表现,发病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超过1小时,常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且易复发,并极有可能发展为大中风(即脑卒中)。 从防治方法看二者区别: 低血糖与小中风同属急性发病,同有神经症状,必须尽快就诊。二者发病机理不同,处理方法也就各异。 低血糖:预防在于调整用药方案与生活方式;治疗重点为补给糖类食物(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的病人,应补给葡萄糖等单糖制品而不是糖类食物)。 小中风:预防在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原则是正确使用抗血小板及扩脑血管药物等。 内容节选:《糖尿病之友》
总访问量 22,213次
科普文章 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