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这个“杀手”有点冷——季节性抑郁症
王老师是一名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也是我的一名抑郁症患者。第一次住院是在去年的11月份,这一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休息了太久,9月份后学校复学后也能正常地上班和授课,生活原本还算平静,可入冬后,王老师的抑郁再次出现了复发,在与我沟通后回到医院住院治疗了。今天早上查房时,王老师问我:“阎大夫,我怎么总是这个时候抑郁呀?难道抑郁症也有季节性吗?”,我说:“你还真没说错,还真有”。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发作性疾病,有着患病率高、临床治愈率高但就诊率低、接受系统治疗率低的疾病特点。在我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团队在去年公布的首次《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中,抑郁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为3.59%,终身患病率为6.8%。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截止到今年,抑郁症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负担。而季节性抑郁症可以被视为有明确特征的一种抑郁症。一般患者抑郁发作的时间多为每年的秋末冬初,情感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几乎相同,只是在一部分症状表现、缓解方式、缓解时间以及有无精神症状方面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有所区别。季节性抑郁与非季节性抑郁共性的问题有:情绪低落兴趣狭窄或丧失食欲或体重的减少失眠情况容易疲劳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消极悲观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不管是季节性,还是非季节性,既然是抑郁症,那么就一定离不开情感低落,所以上述症状也就显得理所应当,又在所难免了。与非季节性抑郁相比,季节性抑郁更突出的几个问题有:食欲增加(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增加)体重增加(例如3~4kg或更多)睡眠障碍(不是睡眠减少,可能是增多1小时)职业和认知功能损害较少在秋冬发病,次年春夏缓解(即使不接受治疗,季节变换后也有很大可能自行缓解)以情感症状为主,极少出现精神症状所以,通过上面的比较,可能大家都会发现季节性抑郁症与非季节性抑郁症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的,相比而言,可能季节性抑郁症的症状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更加接近大众对“抑郁症”三个字的认知程度,因为她会看上去更加贴近纯粹的情感抑郁,或者说更加贴近普通民众认为的“心理问题”。如果说季节性抑郁是“心理问题”,那么“她”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不是别人,就是从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虽然季节的交替,从夏季进入秋季,在慢慢步入冬季,我们的日光照射将会越来越少。当然,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性变化,而这种光照时间的变化也导致了患者的昼夜节律的紊乱。比如美国俄勒冈大学曾经做过关于:季节性抑郁患者在抑郁评分和昼夜节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了昼夜节律相关的最佳治疗时间的选择与抑郁评分降低的关系。这也证实了由于光照时间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昼夜节律的变化导致或者说加剧了的抑郁的发作。昼夜节律变化就好比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王老师,每次抑郁的发作都在秋末冬初的11月份左右,即使生活没有任何不如意,即使在坚持服药,但随着光照时间的渐渐缩短,王老师的抑郁再一次如期而至了。王老师的病情复发后,确实仍然可以继续授课,但仍然感到了负担的日渐加重,虽然每天睡眠的时间一点不见减少,甚至睡得更多,但却反倒是增加了比平日多的多的疲劳感,食欲也变得亢进起来,体重也随之加重。其实当确定王老师是季节性抑郁症的时候,如果抑郁程度不是很严重,也是可以自行服药调整的,但王老师本身是个容易紧张和焦虑的人,对于自己抑郁症的复发表现得很担心,甚至一度出现消极悲观,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情况,所以才在我的建议下回到了医院住院治疗。实际上,王老师的担心再次正确了,不管在《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还是《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中,季节性抑郁症都被视为复发性抑郁症的一种亚型,因为相较于非季节性抑郁症,也许季节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会显得轻一些,甚至很多时候不去治疗也会因再一次的季节交替而自行缓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季节性抑郁的复发几率要明显高于非季节性抑郁,而这个复发几率的增长点就落在了季节的交替上,正因为有了季节交替的影响,才多处了更高的复发几率。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季节性抑郁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鲜明的印象。不过虽然复发几率更高,但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季节性抑郁症患者并不多,因为大多数人对冬季表现出的少语、少动、社交退缩变得更容易接受,更觉得理所当然。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的北方,受到环境和光照时间变化的影响,本就有着“猫冬”的习惯,冬天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独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以大部分患者和家人都更容易忽略季节性抑郁,毕竟大部分季节性抑郁症的患者在冬去春来的时候是会自行缓解的。不过毕竟抑郁症的进程并不都能如我们所料,所以,最好出现抑郁症状的时候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判断一下是否需要系统治疗。那么如何更快,更好地识别季节性抑郁症呢?可以试着去回答下面几个问题,通过它们寻找我们可能存在的季节性抑郁症:你在冬天感到最糟糕(更悲伤)吗?你冬天吃得更多吗?冬天你体重增加吗?冬天你睡得更多吗?冬天你的能量会减少吗?在冬季,你是否较少与其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晴朗的天气会减轻抑郁吗?在前往阳光充足的地方或光周期较长的地方(每天自然日光的长度)时,抑郁症会消退吗?春季和/或夏季抑郁症会缓解吗?如果你得到了5个以上的肯定答案,应该去医院看一看专科医生的,听一听他们的建议,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参考文献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MagnussonA,PartonenT.Thediagnosis,symptomatology,andepidemiologyof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CNSSpectr2005;10:625.3.WestrinA,LamRW.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aclinicalupdate.AnnClinPsychiatry2007;19:239.4.RosenthalNE.IssuesforDSM-V: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andseasonality.AmJPsychiatry2009;166:852.
阎石 主治医师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97人已读 - 精选 为什么医院的安眠药那么难开?自己按需服用安眠药不会成瘾?
按照我国睡眠障碍的调查结果,我国失眠症的患病率有15%,而如果没有达到失眠症程度的失眠问题出现率则是可以达到40%~45%,在一些特定群里,比如老年人中,失眠问题出现的概率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50%~55%。而目前最有效应对失眠的方式还是安眠药,可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医院安眠药定期开,而且剂量不能超过7天,不管家远,还是外地患者,一律不能多开。这样就给很多人实际带来了麻烦与不便。为什么医院的安眠药那么难开还有那么多人去开?因为医院里面的处方安眠药当然比药店随处可见的中成药来得更有效。而且,不同于一般的处方药,医院里的安眠药大多属于精神活性物质,要按照国家精神二类处方管理。简单地说这东西本质上和毒品一样属于精神活性物质,虽然仍然属于药品,但滥用仍然可能出现药物成瘾或药物依赖,从而反倒去影响服药人的正常生活。比如医院中安眠药处方剂量较多的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很强的药物依赖性,或者说成瘾性。如果偶尔服用,可能对人的影响并不大。但如果连续服用4周以上,就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性。这个时候停药或减药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头晕、头痛、反跳性失眠等等典型的撤药反应。所以,为了维持正常的睡眠,人们就不得不持续服用艾司唑仑,也就造成了实质上的药物成瘾。很多人说"我们不常吃,就实在睡不着再吃,偶尔吃是不是就不会成瘾?”。首先要说的是,连续服用安眠药物只是更容易出现药物成瘾,但并不等于不连续服用就不会出现药物成瘾。实际上就最常见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来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半衰期越短的药物,越容易出现药物成瘾,半衰期越长的药物,相对来说出现药物成瘾的可能性就相对小的多了。因为服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在停药后的第一天晚上,体内的药物成分已经代谢完全,因为没有维持睡眠的药物成分,所以很可能在停药后的第一个晚上就会出现反跳性失眠,以及烦躁、焦虑、坐立不安等等撤药反应。而半衰期长的药物,比如氯硝西泮,在停药后的第一个夜晚,体内还存在没有代谢完的药物成分,有很大的可能帮助患者度过停药后的第一个晚上,所以同样停药后,半衰期长的安眠药更不容易出现药物成瘾了。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睡眠门诊所有的患者都说自己要按需服用,能不吃就不吃,担心出现药物成瘾,但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一些人在应该停药的时候因为出现轻微的心理依赖或躯体依赖,就再次吃上了安眠药,可撤药反应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轻微的撤药反应完全是可以在不恢复服药的情况下顺利度过的。另外一部分患者还会因为追求更好的睡眠质量而枉顾医生的建议,私自服用更高剂量的安眠药物或更强力的安眠药物。而更大的服药剂量当然也就更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从而导致成瘾事件的发生。所以,安眠药难开,可不是医生在刁难你,而是很容易成瘾,必须参照国家二类精神处方的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另外,任何脱离于医生专业建议的安眠药物的服用,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药物成瘾的问题。安眠药当然不是不能吃,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应该擅自调整服药剂量或用药时间。而且也没必要过分恐慌于服用安眠药,即使已经确认产生药物依赖,只要坚持遵医嘱,也是可以通过缓慢减药的方式去逐渐减量并停药的。合理用药,健康的睡眠也会随之而来。吃与不吃,怎么吃,吃多久,听医生的就好了。
阎石 主治医师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970人已读 - 精选 白领成抑郁症易感人群 药物治疗是关键
转2014-6-6 11:04:25家庭医生在线 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自身性格特点是重要原因 以往提起抑郁症,大家总爱想起张国荣等人,而实际上,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每年患上抑郁症的人数都在持续攀升,特别是职场人士,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抑郁症的产生主要是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例如大脑内一些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减少,导致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异常,从而引发了抑郁症。 另外,人们自身性格特点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格过度内向或悲观的人,他们往往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想,因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条件过于优越,父母对他们又过于保护和溺爱,导致他们的抗压能力越来越低,但外在的环境竞争却越来越恶劣。因此,这也是当今白领成为抑郁症的易感人群的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外,天气和季节也会对抑郁症产生影响。抑郁症的高发期是在冬季,“冬季,日照时间越短,照射的阳光越少,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而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因此,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勿放弃吃药 治疗抑郁症重点是吃药 对于抑郁症,人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治疗。对此问题,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是电休克治疗)及在医生指导下患者积极的自我调整。如轻度抑郁症可选用心理疗法,例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等;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同时运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而很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心理、药物以及电休克疗法三者同时进行。 “其中,抑郁症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药物治疗,有很多患者由于担心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往往拒绝吃药。其实,新型的抗抑郁药通常对身体没损害或损害不大,从总体上来看,抗抑郁药物对肝脏的安全性较好,相应的副作用也少,很少导致或诱发肝脏的损害。除了个别本身有肝病,或者体质特别敏感的患者,这一类的患者就要慎用抗抑郁药。 除了抗抑郁药的副作用问题,抗抑郁药的依赖性也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抗抑郁药通常并不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如果要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状况,逐步减少药量,让患者适应。”同时,患者刚停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疲倦、失眠、情绪烦躁等反应,但这通常都是属于一种正常的停药反应,并不是对药物的依赖。所以,不要“放弃吃药”。 在药物治疗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控制抑郁症症状,减少患者情绪低落、容易疲倦、自伤自杀等情况;第二个阶段则是当症状有明显改善时,就要进行巩固疗效,保证前一阶段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的反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预防性的维持治疗,防止抑郁症的复发。“有的人可能认为病情稍有好转,就转用中药治疗,这样病情往往很容易复发。特别是第一次患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要治疗一年以上,通过系统治疗,经过医生仔细评估后,才能决定能否停药。而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不宜过早停药。” 治疗抑郁症 自我调整同样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自我调整同样是防治抑郁症的好方法。自我调整要做到最基本的六点:1、饮食方面不能喝酒,茶、咖啡等会影响睡眠要少喝;2、生活有规律,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能睡太多;3、要让自己忙起来:多做事、多运动、多玩、多兴趣爱好、多跟人交流;4、享受过程,不要太在乎结果;5、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不要要求太高,对这个社会也不要期望太高,尽量不要跟别人比,脸皮不要太薄;6、最后一点则要顺其自然,积极去解决能解决的事,努力去接受自己不能解决的事。“尤其是白领一族,过分追求完美,工作上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情况,也提高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因此,更要注意这六点自我调整。” 小贴士:如何分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属于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抑郁症主要的症状有情绪低落、快感和动力缺乏、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并伴有自卑、自责、自疚等情绪。而且,这些症状必须持续两周以上,并对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才能算是抑郁症。抑郁症主要分为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以及重度抑郁症,但这些程度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划分标准。一般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以及生活无法自理,或伴有幻觉、妄想的是属于重度抑郁症。这些只能作为一般的参考,真正的确诊还需要到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宋珍珠 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科1564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抑郁症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焦虑症 呼吸困难 手脚发麻 有濒死感 近一个月内发病4次 无... 怎样不停止哺乳的情况下缓解病情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38岁 情绪焦躁 最后交流时间 2024.05.05情绪焦躁 近期脾气不好,烦躁,少数时候会有想哭的情况,睡眠不错,食欲一... 是否异常总交流次数13已给处置建议
- 抑郁 孩子有抑郁倾向,去第一医院检查,大夫说只能给药,不能疏导,请... 是否可以去您这做诊断,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吗,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吗总交流次数26已给处置建议
- 亲人离世,失眠,身体疼痛,情绪低落 身体乏力,睡眠障碍,躯体疼痛,没食欲,情绪差,对事物没兴趣,... 是否需要面诊,是否可以服用乐孚亭,其他治疗方案?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18岁 情绪低落想哭压抑一点声音就吓到自残 最后交流时间 2022.11.18情绪低落想哭压抑一点声音就吓到自残 最近一段情绪低落,总想哭,胆子小,敏感,一点声音就怕吓一跳一... 如何控制病情,需要去医院就诊嘛总交流次数17已给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