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公立三甲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蠕虫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第九节 蛔虫病第九节蛔虫病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我国古代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为蛟墙、鱿、长虫。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病因病机】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的。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临床表现】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症状的轻重不仅取决于蛔虫数目的多少,而且与蛔虫所在部位和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按揉腹部,腹部无压痛,腹壁不紧张。如蛔虫上窜人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甚或虫从口鼻而出;钻人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人阑门,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则形成肠痈;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气不通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诊断】1.有吐蛔或排蛔史。2.反复脐周隐痛或阵痛,甚或异嗜,消瘦。3.大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辨证论治】脐周腹痛,作止无定,甚则异嗜,消瘦是蛔虫病的临床特征,而吐蛔或便蛔则无疑属于蛔虫病。治疗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驱虫、安蛔、调理脾胃等法。症状: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虫、便虫、腹中虫瘕。较严重者表现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子乙作痒,睡中龄齿流涎。治法:安蛔、驱蛔,健运脾胃。方药:腹中疼痛较剧及有恶心呕吐者,宜先用乌梅丸安蛔定痛。方中以乌梅、川椒、细辛酸辛安蛔;黄连、黄柏苦可下蛔,寒可清热;干姜、附子、桂枝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在蛔虫病腹不痛或腹痛不剧时,宜驱除蛔虫,以消除病因。可用化虫丸加减,本方以鹤虱、苦栋根皮、槟榔、芜荑、使君子等驱除蛔虫。若患蛔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运化尚未恢复,则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预防与调摄】.蛔虫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从小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不饮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瓜果。提倡熟食,不吃未煮熟的蔬菜,以减少蛔虫的感染。【结语】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孑L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时喜按揉腹部,腹部无压痛,腹壁不紧张。脐周腹痛,作止无定,甚则异嗜,消瘦是蛔虫病的临床特征,而吐蛔或便蛔则无疑属于蛔虫病。治疗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采用驱虫、安蛔、调理脾胃等法。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是预防蛔虫病的主要措施。[附]蛔厥蛔厥类似于西医学所称的胆道蛔虫症。早在公元三世纪初,张仲景即对蛔厥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并以乌梅丸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如《伤寒论·厥阴篇》说:“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白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症状:主要表现突然发作的剑突下及/或右胁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腹痛间歇期则如常人,安然无恙。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方药:乌梅丸及胆道驱蛔汤加减。蛔厥初期,疼痛较剧而无明显热证表现者,宜用乌梅丸安蛔定痛。痛甚者,可加郁金、延胡、白芍、甘草活血理气,缓急止痛,或合并针刺治疗止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泻热通腑。呕吐甚者,加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出现发热、腹部压痛明显、脉数、苔黄等热证表现者,去姜、桂、附之辛热,重用连、柏,并加金银花、连翘、茵陈、栀子清热解毒,疏利肝胆。腹痛缓解或腹痛较轻者,则应同时驱除蛔虫,可用胆道驱蛔汤。方中以延胡、木香、厚朴理气定痛;使君子、槟榔、苦栋皮驱除蛔虫;大黄、槟榔泻下通腑。【文献摘要】《诸病源候论·鱿虫候》:“就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圣济总录·蛔虫》:“盖较之他虫害人为多。观其发作冷气,脐腹撮痛,变为呕逆,以至心中痛甚如锥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七》:“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变动,而成诸疾也。”。《景岳全书·诸虫》:“凡诸虫之中,惟蛔虫最多”。“凡虫痛证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积之证,速宜治之。”【现代研究】胆道蛔虫病是蛔虫病引起的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以青壮年农民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胆道蛔虫病中医称之为“蛔厥”,中医药对其有良好疗效。朱氏分别用驱蛔散1号及驱蛔散2号治疗胆道蛔虫病之属于热证及寒证患者,并同时服用驱蛔灵驱蛔,共治疗胆道蛔虫病198例,结果治愈,196例,好转2例,平均住院天数11天。驱蛔散1号的组成为:藿香、乌梅、黄连、川栋子、金钱草、·茵陈、大黄;驱蛔散2号的组成为:黄连、乌梅、川椒、柴胡、制附片、桃仁、当归、丹皮[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1):60L连氏以加减安蛔汤(苦栋根皮、槟榔、茵陈、大黄、干姜、乌药、青木香、延胡、食醋)治疗胆道蛔虫病30例,总有效率达96.7%[陕西中医1999;20(11):516L曾氏以加减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病收到良好疗效,方用乌梅、细辛、川椒、黄连、黄柏、当归、党参、黄芩、银花、连翘、桂枝、使君子、槟榔等药,随症加减,并同时服用驱蛔灵驱蛔[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l(2):43]b李氏报道重用白芍枳壳(方用白芍、枳壳、乌梅、细辛、黄连、桂枝、党参、香附、郁金、花椒、甘草)治疗胆道蛔虫病,收到良好效果[甘肃中医1999;12(5):35L陈氏等以利胆驱蛔汤(乌梅30g,白芍20g,枳壳18g,花椒、槟榔、延胡索各15g,大黄、郁金各12g,木香log,)加食醋50ml内服治疗胆道死蛔虫病32例,兼黄疽者,加茵陈、栀子;合并胆道感染出现恶寒发热者,加柴胡、黄芩、金银花;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中焦虚寒、呕吐清涎白沫者,加吴茱萸;腹痛较剧者,白芍量加倍。全部病例治疗前经B超证实胆管内有死蛔,治疗结果:显效31例(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2次以上,胆管内无异常发现者);无效1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3):165]。
吃完生鱼片后肝脏被“掏空”,这种“吃”肝的寄生虫感染很可怕天气渐冷,火锅又成了吃货们的最爱。记得曾经去过一家火锅店叫“七秒鱼”,当时对这个名字很是不解,服务员解释道:我们的鱼放火锅汤里最多7秒就要拿出来吃,保证滑嫩的口感,否则时间长了鱼肉老了。放汤里几秒钟,鱼能完全熟透吗?我是不敢尝试的,尽量煮久一点再吃。要知道,淡水鱼体内含大量的寄生虫和病菌,没有熟透就吃是非常危险的。 2020年7月,杭州的谢师傅就由于进食了未完全煮熟的酸菜鱼片而感染了一种寄生虫----“华支睾吸虫”。经检查发现他的左肝几乎被“掏空”,变成了一个大脓球。经过手术,病理显示,脓肿壁上大量的肿瘤样结构是肉芽肿性炎性肿块,里面爬满了灯泡状、壳厚的华支睾吸虫虫卵,看得人头皮发麻。 什么是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2014年就有统计数据,我国肝吸虫感染人数达到1200万,流行区的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东北地区高发。吃淡水鱼生或醉虾、醉蟹,是人群感染肝吸虫病的重要途径。 含有肝吸虫囊蚴(有感染性的幼虫)的淡水鱼虾被人生食后,会在消化液的刺激下破囊而出,然后经血运到达肝内胆管,并在此处发育为成虫。成虫再产卵,就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生活史。部分人即使没有生食鱼虾,但食用未熟透的鱼虾类水产品,或其他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食物,如切了鱼的刀具又用来切熟食等,也有吃进囊蚴的可能。 肝吸虫繁殖力惊人,每次可产1400到2000个卵,在体内可存活20到30年。如果一直未被发现,它们不仅会在肝内安家,而且会靠肝“吃”肝。它主要寄生在肝胆管内,损伤胆管上皮细胞,使之增生,造成胆管变窄。随着肝吸虫的繁殖增加,虫卵会堵塞胆管,引起胆汁淤积。 肝吸虫病感染初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逐渐加重可出现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胆管阻塞性黄疸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甚至引起肝癌。儿童感染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侏儒症。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饮食来源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对于华支睾吸虫病的预防,改变饮食习惯,不食生或半生的鱼虾是预防该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淡水鱼虾彻底煮熟方可进食,要保证至少煮沸5分钟以上再动筷子,要知道,酱油、芥末等调味料短期内并不能杀死肝吸虫,专家指出,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存活2小时,在酱油中可存活5小时。其次,切生熟食所用的刀和菜板要分开,不可混用;盛过生鱼的各种用具要洗刷干净。另外,也不要把生的鱼虾和内脏喂给家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