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孩子近视要尽早治疗,别影响孩子的未来!
1 儿童近视眼有什么危害? 儿童近视眼不但影响外观和生活学习的质量,还会在未来的升学、择业、参军、选择特殊行业就业等方面受到限制。除此之外,每年全国在配镜上花费的费用高达100亿以上,如果同样的费用用于提高健康、医疗保健等更多用途上,可以大大地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高度近视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高度近视中的青光眼比例高出正常人群、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其中,高度近视与低视力是紧紧相随的,高度近视的眼底严重并发症所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黄斑区的出血都会导致不可恢复的盲,对生活和视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2 近视的成因是什么? 近视眼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原因就是遗传,即父亲、母亲如果是近视,他们的孩子是近视眼的比例会明显增大。现在有更多的研究表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是近视眼成因的更主要的因素。这其中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近距离工作时间的增加,即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读书看报、盯着电子产品屏幕。第二,缺乏营养,即饮食不均衡。近视眼的孩子通常摄入较少的蔬菜和水果,反而大量摄入甜食,这会导致近视眼度数的增加。第三,户外活动减少,这也是现在被公认为加快近视眼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现在大部分的孩子由于教育压力过大、学习竞争增强,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近视眼也会越来越严重。第四,配镜不当。当孩子已经有了近视时,如果没有及时配眼镜或眼镜不合适,也同样会加快近视的发展。一副不合适的眼镜就像是给孩子穿上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对孩子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 3 得了近视该如何治疗? 当家长们怀疑孩子得了近视眼,首先要到权威医院进行专业的医学检查。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假性近视”,即还没有发展到真性近视的阶段,这时可以选择不戴眼镜,但一定要让孩子的眼睛得到长时间的休息。如果已经发展成了“真性近视”,即孩子看不清楚东西,这时一定要尽快矫正,否则会加快近视的发展。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近视程度的人群,矫正方法也分为三种,即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屈光矫正术。 4 佩戴框架眼镜有什么作用? 当近视眼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需要佩戴眼镜来提高视力。如果近视度数超过100度,应当佩戴眼镜加以矫正;如果近视度数超过300度,除了休息时间外,应该全天佩戴眼镜,不管是上课看黑板、户外运动,还是在家里看书写字,这时都需要戴上眼镜。 在佩戴框架眼镜后,每半年都需要到医院做一次验光复查,这主要是看屈光度是否有变化、目前所戴的眼镜是否合适。这就像是每年孩子的身体都在发育,所以每年的衣服和鞋子都需要换。眼睛也是一样,眼球也在随着身体的发育而生长,如果眼镜的度数没有跟得上眼球的增长,这会导致视力的下降。但实际上,由于身体的发育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很难控制近视的增长,但可以让增长的速度放慢,从而避免孩子变成高度近视。 5 角膜塑形镜是什么?对治疗近视来说真的好用吗? 角膜塑形镜是防控近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可以大大延缓近视的发展。实际上,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的隐形眼镜,压在角膜上,人在正常的眨眼过程中,眼睑通过角膜塑形镜给角膜传导压力,这种机械的物理刺激会让角膜上皮进行重新分布,从而改变角膜中央的区域,让光线聚焦到眼球以后能够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成像。角膜塑形镜对孩子来说是安全的,一般要求8岁以上可以佩戴,不同价格的塑形镜在材质上也略有不同,可以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选择。 角膜塑形镜与屈光手术不同,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不会破坏角膜的组织。但它毕竟属于隐形眼镜的一种,需要认真护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护理、清洗,否则会引起一些角膜相关的并发症,这意味着佩戴角膜塑形镜会为生活添加一些麻烦。 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这种接触性的治疗镜并不适合所有的眼睛,如果想带角膜塑形镜的话,一定要到规范的眼科进行专业性的检查,通过仪器检查角膜的弧度、角膜直径的大小、是否有影响角膜塑形镜佩戴的眼表疾病等,还需要进行严格的验配,在戴上角膜塑形镜后让医生观察活动度和松紧度是否合适。 6 屈光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好吗? 尽管手术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摘掉眼镜的方法,但屈光矫正手术并不能从最根本上矫正近视眼的眼底状态,它只是通过激光来提高视力。对于高度的屈光不正来说,屈光手术有一些难度,即便术后可以摘下眼镜,日后还会出现因为高度近视的眼底所引起的特殊的眼底病变。 目前的屈光手术有在全世界通用的准分子激光手术、针对特殊人群的飞秒激光手术、针对高度近视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样,屈光矫正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只有18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的人群才可以做屈光手术,所以近视眼的防控还是要从小抓起。 7 近视眼该如何防控? 1.减少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每次阅读时间小于2小时,阅读时保证标准的姿势,阅读距离保证在30cm以上。 2.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偏向远视17度,可以纠正近视。 3.保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即一拳、一尺、一寸。 4.保证饮食均衡,不挑食,控制甜食的摄入。 5.到正规医院专业验光配镜,并且在佩戴眼镜后终身就诊随访,关注近视眼相关并发症,防止造成视力下降和不可恢复的影响。 8 散瞳会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散瞳不会对眼睛造成影响,它实际上是要睫状肌进行一个充分的休息,就像是人工作了一天后需要好好休息,让肌肉充分地放松。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散瞳也可以延缓近视,它对眼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然而,真正需要慢性散瞳,即三周才恢复的屈光不正还是很少的。一般来说,往往只对高度远视、弱视、屈光参差、斜视的人才会进行慢性散瞳。目前在临床上,90%以上的屈光不正都可以采用快速散瞳的办法,既能准确地找到屈光度数,给配镜进行一个精确的指导,同时也能够把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9 网上流传的贝茨训练方法有效果吗? 贝茨训练方法的理论核心是调节理论,它认为近视是由于紧张的因素导致的。因此,贝茨训练方法主要用于调节眼部的晶状体,从而改变眼睛的形状,现在很多训练仪上也用了这个方法。它强调不断通过自身的机制来改变眼镜,比如手掌按摩、眼呼吸训练、眼球的移动训练、视觉的记忆恢复等。实际上,它真正的效果和眼镜是无法比拟的,因为通过这种训练提高视力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它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但并不是核心的主要治疗方法。 10 儿童散光需要治疗吗? 散光是屈光不正中非常常见的,在近视眼的儿童中,80%都合并有散光,即有近视,又有近视散光。散光是整个屈光系统的横位和纵位的屈光度不同而导致的,在临床上散光和近视是相同的,都是看东西模糊,严重的散光会造成变形。 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的儿童可能会产生不规则的散光,而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顺规散光在做屈光手术时会矫正一部分,并不是把所有的散光都矫正掉,有一部分的散光对于生活或阅读是有意义的。如果散光度数很小,对视力影响不大,同时又没有临床的症状的话,是可以忽略的、无需矫正的。如果散光度数很大,明显影响视力,例如逆规散光,这里对于散光的矫正和对于近视矫正是一样的。
王秀华 主任医师 吉林市儿童医院 眼科6428人已读 - 每天坚持刷牙,牙却一颗颗掉…这个习惯等于“自残”
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但如果刷牙的方式不正确,反而可能伤害牙齿哟! 最近,杨大伯的牙齿一颗接一颗地掉,到医院就诊,结果发现,掉牙和刷牙方式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杨大伯是一名退休职工,年轻时就爱吃美食的他深知一口好牙的重要性,每天坚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到5分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近几年,他时常出现牙疼、牙齿松动,先后掉了十几颗牙。 近日,他专程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不少牙齿根部都有较明显的横槽,经询问,杨大伯数十年来都是横向刷牙。 经诊断,杨大伯多年用不正确的刷牙方式,致其老年患上严重的牙周病,牙才一颗一颗掉落。 医生表示,横着刷牙特别是横着使劲刷牙,天长日久会严重损害牙体表面的保护层牙釉,造成牙齿敏感和牙齿颈部的楔状缺损损害,牙齿表面刷出一道道槽沟,进而形成牙髓炎、牙疼、牙变色、牙变死等。横刷法,其实是一种自残式刷牙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尽管如此之怕,有牙病需要看医生的人却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坚持的一些爱牙护齿的习惯,有可能是错的! 错误一:冷水刷牙 冷水会导致牙本质敏感的人牙齿酸痛,而且不利于牙膏内的有效物质发挥活性。 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和氟化物,实验室研究发现,这些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是37摄氏度左右。 建议:刷牙时用接近自己体温的温水效果最好。 错误二:刷牙使劲太大 刷牙的时候力量太大,可能伤害牙齿。 建议:200克的力量就足够,大约相当于手指拿起一支冰棒的力量,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手臂的。 错误三:刷牙横着刷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人采用横向刷牙的形式。刷牙对牙釉质是一种物理磨损。 刷牙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牙齿表面和缝隙里的细菌,而不是损伤牙齿本身。横向刷牙一方面无法清除掉牙齿缝隙里的垃圾,同时还可能导致牙齿根部楔形缺损、牙龈损伤、牙本质敏感等问题。 建议:正确的刷牙方式是顺着牙齿的缝隙竖着刷。 错误四:刷牙时间太短 很多人以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残渣,其实不完全如此。清水漱口可以清除掉90%以上的食物残渣,认真刷牙的目的是消灭牙菌斑。 牙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龈缝隙里的无色细菌,是导致龋齿和牙龈炎症的祸首。中国人每次刷牙的平均时间为59秒,这个时间对完全彻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够的。 建议:刷牙不少于2分钟。先漱口,湿润有利于牙膏中有效成分起作用,从门牙开始细致地竖向刷干净,尤其是齿缝和牙齿内侧等容易忽视的地方。 此外,由于牙菌斑的生长周期是12-24小时,所以即使出差在外,24小时也至少要刷牙一次。 错误五:刷牙时间不对 98%的中国人每天早起刷牙,然后吃早餐。这样的结果是,牙膏里的有效护齿成分并没有太多机会留在牙齿上,而是随着早餐吃到了肚子里。 建议:饭后20分钟刷牙。起床后清水漱口,吃早饭,饭后20分钟刷牙才是最健康的。尤其在喝了酸性饮料或吃了酸性水果后,最好在20分钟后等这些物质对牙齿的影响过去了再刷牙,以避免对牙齿表面造成更大的伤害。 错误六:刷牙后漱口次数太多 牙膏中的一些有效成分需要保留一些在牙齿的表面来形成保护层,保持一段时间细菌不会快速生长,过多漱口就没有这个作用了。有人还会用清水再刷一次牙,这是帮细菌伤害自己牙齿的傻行为。 建议:1次漱口10秒就够。实验发现,刷牙后当我们吐出第一口漱口水的时候,95%的有效成分都被吐掉了,第二口又会吐出剩余5%中的95%。 所以,用牙膏刷牙后漱口一次就可以了,漱口时间保持10秒左右就好。 错误七:熬夜、喝水少 这些情况会导致龋齿高发。现在的人对着电脑的时间多,开口说话的时间少,唾液的分泌也会相应减少。 唾液有平衡口腔生态的功能,晚上11点以后人们的口腔环境会开始进入干燥期,而口腔干燥会使细菌滋生。 建议:多喝绿茶和清水。绿茶除了补充水分,其中含有的氟化物还能保护牙齿不被细菌侵害。 错误八:用大牙刷才刷得干净 每个人的牙齿有大有小,牙刷太大,在口腔内执行任务会不够灵活;牙刷太小,又无法完成大面积的口腔清洁工作。 建议:选择一把大小合适的牙刷,牙齿头的大小应该等于2个半到3个牙齿的宽度。 怎么刷牙才健康?接着看↓ ①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 ②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 ③两颗两颗刷,水平刷十次; 动图 ④刷颊侧用同侧手,刷舌侧用对侧手; 动图 ⑤前牙舌腭面:上下刷; 动图 ⑥牙齿咀嚼面:前后刷; 动图 ⑦刷完上面刷下面; 动图 ⑧刷牙要“面面俱到”。 动图
王秀华 主任医师 吉林市儿童医院 眼科1297人已读 -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出生时可出现某些有别于成人的特殊表现,可能是病态,然并非表示真正有病。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一旦患病,症状不明显,或仅有不吃、不哭、不闹、嗜睡,也无发热,常误认为小宝宝很乖,新生儿的病情进展及变化快,可在短期内迅速恶化死亡。故新生儿正常与异常的识别很重要。 一、似“病态”而非病 一些情况是新生儿的某些特殊表现,是儿科的特色,盲目处理会造成真正的病态。 1、“板牙”、“螳螂子”: 不少新生儿口腔上腭正中线附近有一颗或数颗粟粒大小的白色颗粒,为上皮细胞堆积、角化而成,称“硬腭小结”或“包氏小结(珠)”,俗你“板牙”,其非病态,不影响吃奶及以后的出牙,一般经2—3周或几月自行消退、脱落。同样,在牙龈跟部见有米粒大小的颗粒,称“马牙”。也可在齿龈粘膜下产生,为粘液腺肿胀潴留所致。新生儿出现的咬奶头、拒奶、哭闹时应查明其它原因,不要认为是板牙、马牙所致,而采取“挑”、“割”、“擦”处理,易贻误病情,且会新生儿及口腔粘膜娇嫩,损伤后引起出血或细菌感染而发生口腔炎,甚致发展成严重的败血症。 新生儿口腔两侧峡部各有一块隆起的软组织,是峡粘膜下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动作,俗称“螳螂子”,不要误认为病理性肿胀而影响吸乳。采用“挑”、“割”、“擦”处理,同样会引起败血症,且为农村新生儿败血症首要原因之一。 2、乳房肿大、分泌乳液: 部分女婴或男婴在生后2—3天可出现乳房肿胀,并有少量黄色乳液分泌。这为生前受母体激素(生乳素)影响所致。一般生后10天最明显,2—3周后渐消退,乃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不要作处理。按摩、挤压会损伤皮肤引起感染。一旦肿胀的乳房出现红、肿,说明有感染,应给适量抗生素或切开引流。 3、女婴阴道出血和分泌粘液: 有少数女婴生后3—5天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或白色粘液从阴道排出。其为阴道分泌物,由母体激素(雌激素)传授引起,称“假月经”、“白带”。一般1—2天后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也为物殊生理现象。一般出血量少,仅沾染尿布,也无其它部位出血,可适当考虑应用淡清洗液清洗外阴。 4、尿红或排尿时啼哭: 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应有小便排出,有的生后2—5天在排尿时啼哭,且尿布染成红色一片。这是由于尿少,尿酸盐潴留在肾内形成尿酸梗塞引起,随吮乳量及吮水量增加,尿量增多,尿酸盐全部溶解尿中而消失,婴儿也就能安静入睡。 5、“色素斑”、“粟粒疹”: 色素斑多于新生儿的臀部、尾骶部和背部。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压之不退色的灰兰色“色素斑”又称“胎记”。是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所致。随年龄增长,色泽转淡,约5—6岁才可能消失,无需治疗。 粟粒疹是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的较多呈黄白色的小颗粒。一般生后数周可自行消失,不要挑、割,以防感染。 6、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由于出生后的排尿、排胎粪,通过皮肤、肺排出水分及进食水少等多方面因素,体重可略有下降,正常情况下不超过9%。生后7—10天左右,随奶量增加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体重可恢复致出生时体重。如下降超过10%以上或恢复较慢,考虑为非生理性,应寻找原因。 7、胎位畸形: 胎儿在宫内,受子宫范围限制,躯干、四肢不能舒展,只能背弓屈膝,且多数为倒立。故初生时,新生儿的手脚屈曲,小腿有些向内弯曲,呈“WM”,这为正常现象。随生长发育会自然恢复,无需捆绑,但注意与“抑脚—足外翻”、“脚下垂—足内翻”相鉴别。若刺激活动后即恢复正常,称新生儿胎位性假性畸形足,一般3—4月后渐恢复,无后遗症,若不能恢复应外科处理。 8、溢乳(回奶): 由于新生儿的胃与成人不同,位置呈横位 (成人为相对直立) ,容量小,胃底部发育不全,入口处贲门发育不完善,关闭不全,而出口幽门口发育相对成熟,因此胃为“敞开口的瓶子”,在吸乳过程中,空气易咽入胃腔,如喂奶过多、过快、吸入空气,或喂后换尿布或摇动过多、或牛奶过热、过冷均会产生溢乳。溢乳时一般无不适感,也不影响生长发育。但若溶易溢乳,在喂后应取右侧卧位,或将床头抬高。若不见好转,且溢乳时有痛苦,且量多有奶块、体重下降,应查找原因。 二、是“病态”也可非病态 1、黄疸: 黄疸是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积聚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在新生儿期有许多因素引起,可为生理性,也可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胎儿离开母体,外界供氧增多无需较多红细胞摄氧、携氧,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使胆红素产生增多,加上新生儿的肝脏清除功能(摄取、转化、排泄)低下等综合因素使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产生。其特点:一般生后2—3天产生,4—5天达高峰,一般不超过2周。并有一定的胆红素测定值佐证。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应综合分析,确定原因。 2、浮肿: 新生儿肾脏发育不成熟,肾功能差、排泄过剩的水钠能力低下,3—5天易出现水肿,常发生于手脚、小腿、眼窝处,一般2—3天后随肾功能完善而消失。如伴有体温不升、不吃、不哭、皮肤发凉并在硬肿,或呈明显可凹性应查找原因。 3、呕吐: 为常见症状,生理者为溢乳。若吐奶前有痛苦、烦躁、量多且冲力大,即为病态,多见于喂养不当、肠胃功能紊乱、羊水吸入,或消化道畸形等,任何系统的疾病均可引起消化道的症状。 4、头部肿块: 由于生产时产道受压,刚出生的2—3天内常有头颅变形:①产瘤:一般恢复良好;②头颅血肿:常位于头顶一侧,有波动、吸收慢,切忌穿刺,一般2—3周或数月吸收,需注意合并颅内出血。 5、脐疝: 由于婴儿腹壁脐环发育不良,部分可自行愈合,若3岁仍未愈合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6、口疮: 由于口腔粘膜受霉菌感染所致,可影响吸奶,应予处理,但需与吸奶后的“奶花”相别。 7、斜颈: 部分由于睡姿不好造成假性斜颈,改变体位后可自行纠正。病态性者,多见于产伤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胸锁乳突肌血肿所致,需及时处理。 8、哭闹不安: 哭闹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正常儿一天哭闹几次,有利于体格发育,可增加肺活量,为锻炼的好机会,特别对于胸廓的发育大有益处,并非病态。生理性哭闹多数哭声洪亮有力,边哭边四肢动,多见于饥饿、口渴、尿布湿、解大、小便、遇冷、热等,解除因素后会自行停止。若哭闹两眼发呆、尖叫、哭声低或无力,或在触及身体某处部位发生,则多见于病态,应找出原因。 三、一旦出现肯定是病态 1、发热或体温不升: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过高、过低、喂水不足,疾病时均可引起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热是人们最敏感的,也最易引起注意和重视。发热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其高低与疾病轻重并非成正比,但体温过高或超高(>40.5度)会影响多种生理功能。而体温不升同样有意义,有时比发热更加可怕。某些家长对发热比较紧张,退热心切,给予不合理或过量的退热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在夏季,生后3—4天的新生儿,因喂水不足而产生脱水热,体温可达39—40度,皮肤红,而一般情况尚可,应增加饮水,适当降温。严重者可出现捂热综合症。 2、呼吸异常: 新生儿的呼吸可出现快慢不均、深浅不一,但皮肤颜色及心率正常为生理现象;若呼吸费力,不规则、暂停、青紫、心率减慢,鼻翼煽动、三凹征,四肢肌张力低下等应及时诊治。 3、呻呤: 为疾病危重之征,为新生儿求救信号,持续呻呤提示病情严重,应立即处置。 4、苍白: 常为缺血缺氧所致,但营养不良也是原因之一。 5、不吃、不哭: 为疾病早期表象,虽无特异性,但提示患儿有病,多数为感染所致。应明确原因。 6、口吐泡沫: 为肺部炎症的主要症状,肺部炎症,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成人以咳嗽为主,而新生儿咳嗽反射不完善,以呼吸增快,气流加速代偿,呼气时气流经气管,将气道内分泌物吹成许多小泡从口中吐出而产生。 7、青紫: 分局部与全身,局部者多由于出生时爱压,或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所致。适当处会消失。若青紫持续,常提示缺血,如右向左分流先心、严重感染或中枢性疾病。 8、惊厥: 属新生儿急重症,其表现多种,有别于小儿,很少有全身抽搐,常表现为两眼凝视、震颤、眨眼,有的可出现面肌抽动,口部反复咀嚼或吸吮。有的为呼吸不规则、暂停伴皮肤青紫,少数一侧肢体或全身抽动或四肢呈强直。引起抽搐原因很多,包括:感染、代谢、内分泌、遗传,涉及各个系统。一旦出现尽快明确并处理。 总之,正常与异常新生儿的识别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并非易事,应善于察言观色,这样可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惊慌,为培育优秀下一代打好基础。
王秀华 主任医师 吉林市儿童医院 眼科991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做脑电图正常,医生诊断抽动症, 晃脑袋,刚开始二十分钟到最后几秒钟晃一次 偶尔眨两次眼睛, 没有家族史,孩子七岁的时候往上翻眼睛,去眼科看了检查是过敏,... 为什么好了吃了五天药怎么孩子没我改善,发现孩子晃脑袋第四天就去儿童医院看了总交流次数15已给处置建议
- 入幼儿园体检闻及心脏杂音1天 该患儿平时无不适症状,今日入幼儿园体检闻及心脏杂音。作心脏彩... 想知道她这么长时间鼻塞没好,是过敏性鼻炎么?总交流次数14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中耳炎,鼻炎 打完新冠育苗以后,流清涕,后又留浓涕,, 今天您给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 鼻子总是咕噜咕噜响 刚开始吃奶的时候咕噜 现在平时玩和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十一个月宝宝耳仓发炎肿起来了 前几天是一个耳朵,这两天另一个耳朵也肿起来了总交流次数4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吉林省 第12名
总访问量 9,792,362次
在线服务患者 4,013位
科普文章 6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