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及中华口腔医学会官方网站的科普内容 前文提到,90%以上的中国人都是不会刷牙的,再告诉你一个令人心塞的数字,99%以上的中国人没有规律使用牙线的习惯。 牙线是什么鬼? 直接上图 牙线是一种配合牙刷进行口腔清洁漱用品,能清理到牙刷清理不到的牙缝间隙里的污垢。牙线的出现,堪称洁齿方式的一次革命,成千上万的人从中受益匪浅,为维护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牙线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经是极为普遍,是人们居家旅游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使用牙线对牙齿进行自我清理,就像人们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一样,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 为什么要用牙线?不塞牙也要用吗? 就像打扫房间总有一些扫不到的死角一样,刷牙也有清除不到的地方。科学研究证实,彻底有效地刷牙只能去除约70%的牙面菌斑。我们的牙齿有5个面,而刷牙主要能清洁到3个面,很难除去牙齿邻面间隙的牙菌斑、牙垢等,从而易引发邻面蛀牙和牙结石沉积导致牙龈炎症。而牙线能胜任保持牙齿邻面卫生的“清道夫”工作。因此,牙线的使用并不单纯是为了剔除嵌塞的食物,其主要的目的是清洁藏在牙缝里面的致病细菌。 为什么不推荐用牙签? 现在市面上的牙签多是竹制或木质,纤维较粗,肉眼看起来光滑的表面,实际上是存在很多毛糙、尖刺,而我们的牙龈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就会被这样的牙签给戳伤。尤其是存在剔牙习惯的朋友,长时间使用牙签剔牙,将导致牙签对牙龈持续不断的损伤,这样的机械性刺激可引起牙龈发炎、牙龈萎缩等情况。 同时,现在市面上很多牙签虽然标有“高级牙签”“高温消毒”等字样,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消毒的要求。当使用了这样的牙签后,不仅会存在上述的牙龈损伤问题,而且还会有细菌侵入的危险。 所有人都需要用牙线吗? 对于牙齿之间没有缝隙的人而言,都应常规使用牙线。对于出现牙齿间隙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而言,则建议使用牙间隙刷清洁牙缝。 牙间隙刷,也成牙缝刷,也是口腔日常维护中有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是牙间隙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使用的,当牙周病导致的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造成了牙间隙变大,就需要使用牙间隙刷,而对于没有牙间隙存在的人群,如若强硬使用牙间隙刷,将导致牙龈的萎缩,牙间隙的生成,可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特别提醒: 为避免因牙间隙刷使用不当而造成牙龈的损伤,建议选择合适的牙间隙刷,比如前牙推荐使用I字型间隙刷,而后牙推荐使用L字型牙间隙刷。还有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牙间隙的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的间隙刷的码数,牙缝小的使用小号,牙缝大的使用大号(不知道自己牙缝的大小怎么办,问(bie)牙(xia)医(xuan))。此外,牙间隙刷不要只从外侧牙间隙进入,还要从内侧牙间隙进入去清洁牙齿邻面,以保证清洁的效果。 牙间隙清洁的频率: 与刷牙相比,牙线和牙缝刷的使用比较复杂,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忽视间隙清洁的理由。每天至少保证一次,对每个牙间隙的彻底清洁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您口腔的健康,我觉得这点努力是值得的。
导读: 刷牙,已经成为了现代文明生活的一部分了。 “每天刷牙两次”,更是深入人心的口号,以至于有些牙科手册已经不再建议牙医询问患者“是否刷牙?”或“每天刷几次牙?”。因为就算他 / 她不是那样做的,他 / 她也知道该怎样说。 不过你真的懂刷牙、会刷牙吗?我猜未必:) 这首先要从刷牙的目的说起,刷牙刷牙,到底要从牙上刷些啥?剩饭?肉丝?韭菜叶子? 其实是细菌,更准确的说是牙菌斑。 牙菌斑就是细菌在牙齿上的存在形式,像一块膜一样紧紧的黏在牙齿上,是牙石的前身。它是没有颜色,一般也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但是你看不见不代表它不存在。 它是黏在牙齿上的,不是桌面上的浮尘,是排烟罩上的油污。漱口是去不掉的,必须用力擦(刷牙)。嘴里的细菌无穷无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放任它们发展,数个小时以后就四世同堂了,十几个小时就开始对其附着的牙齿和牙龈开始造成损伤了,蛀牙、牙龈炎、口臭等等。嘴里这点事,咱们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所以要每天定时定点刷牙两次,好像城管巡逻,不可能消灭所有小贩,但起码让路上整洁有序。 进入正题,究竟该怎么刷牙。先上一张图 提示一下,牙刷毛的方向。 牙刷毛是斜 45 度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的位置。不管你用的是什么牙刷,都该这样。 刨根问底的朋友又该问了?为什么呢?因为下图 Plaque 就是菌斑的意思,我们就是要把这东西刷掉,而它恰恰就就容易长在牙齿的中下三分之一靠近牙龈的位置,甚至还长到牙齿和牙龈之间的间隙中去了。所以只有这样斜 45 度才能把菌斑有效清除干净。 有人会担心了,那这样会不会把牙龈刷坏呢?会不会刷出血呢? 答案是不会把牙龈刷坏,说白了就是因为牙龈周围脏了。脏了,会牙龈发炎,发炎的牙龈会容易出血,容易出血的牙龈让你不敢刷牙龈,牙龈越来越脏,越脏牙龈越发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了。所以牙龈出血不可怕,要刷,越是出血的地方越是要好好刷,刷干净以后牙龈消炎了,自然就不出血了,健康的牙龈不怕刷。当然,如果你这么刷了一礼拜,还是出血不少,那说明有一些单靠刷牙去除不掉的脏东西粘在牙上了,你又需要洗牙了。 牙刷位置放对了,怎么刷呢? 正确的方式是震颤,一种小幅度的水平运动(运动幅度大约2毫米,注意是毫米),一颗牙一颗牙的刷,一点一点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不要大开大阖,因为一寸长一寸强,幅度大了,力量就不好控制(轻轻放在牙面上接触牙齿即可,力量的大小大概是20g左右,如何判断呢,大概按手指指甲使其发白的力量),否则长时间过度的刷牙会像水滴石穿一样,把牙刷坏的,最常见的就是在牙齿的根部磨出一排凹槽,如下图。 注意里侧和外侧都要刷。细菌可不挑哪里是上风上水,它们在牙齿上可是 360 度无缝生长。你要是只搞一半卫生,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总结一下: 每天刷牙两次,每个牙面都要刷,牙刷斜 45 度,放在牙齿和牙龈交界的地方,左右轻轻震颤。每次大约3-5分钟。 ps. 为什么时间那么长?亲,你自己试试,全部位置都刷到了,没有3分钟根本不可能。
牙周炎指的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通俗的说就是“牙床”发炎了。这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极高,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或轻或重的牙周炎症。牙周炎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罪魁祸首就是口腔里的牙周致病菌。我们的口腔与外界相通,是一个有菌的环境,大量的细菌以生物膜方式粘附在牙齿的表面,我们称之为“菌斑”。这其中有一部分细菌是有致病性的,而且菌斑堆积的时间越长,菌斑内这部分细菌的比例就会越高。菌斑里的致病菌可以直接或间接的破坏牙周组织,引起牙周炎症。如果菌斑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就会在唾液环境中钙化变硬,形成牙结石,牙结石表面粗糙,又会吸附大量菌斑。当然,疾病的程度也与患者的抵抗力有关,有些重度的牙周炎还可能有遗传背景。牙周炎早期的自觉症状不像牙疼那样“疼起来真要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如果细心观察,牙周炎在早期是可以自我察觉的:刷牙时刷毛上有血迹,咬苹果或者硬馒头时留有血印,都提示牙龈有炎症了!这时如果能及早就医,就能有效的阻止疾病的恶化。如果牙齿活动、牙根暴露、牙缝变大、吃东西没劲儿、或者牙龈反复起脓疱,都说明牙周炎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人们常说的“老掉牙”其实就是牙周炎的结果。有口臭也提示您可能得了牙周炎。要特别注意的是,牙龈出血以后,很多患者以为是刷牙太使劲儿造成的,于是就不敢刷牙了,这样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一些患者用了含有止血成分的牙膏,觉得出血明显减轻了,就放松了警惕。止血药对消除炎症没有任何作用,使用含止血药物的牙膏后出血减轻,并不意味着病情的改善。这一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如果您已经发现自己已经有上述症状,就应当到口腔相关的专业门诊进行检查了,千万不要用“上火”来解释, 甚至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牙齿松动是正常的现象,从而延误了牙周病的治疗时机。牙周病的治疗越早越好。
总访问量 614,581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44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