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主任
神经外科于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神经外科黄荣华
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李榕
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郭爱顺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戴学军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郑水顺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汪伟巍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张智洲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王荆夫
副主任医师
3.3
易海波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庄志军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蔡维平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陈海平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郭章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张小锋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庄顺福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陈寿仁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吴琪茵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方奕儒
主治医师
3.3
邢春阳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沈少山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林国诗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张飞飞
医师
3.2
神经外科范超凡
医师
3.2
各位垂体肿瘤患友们,大家好! 当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疫情。应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要求,疫情期间,垂体瘤病人除了少出门、少聚会,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等要求外,为帮助患友安全度过疫期的同时不耽误相关疾病的治疗,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郭爱顺副主任医师(神经内镜颅底外科、垂体瘤专科)就疫期垂体瘤患者及术后随访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不需尽快手术新诊断垂体瘤的患者: 垂体瘤属于较良性肿瘤,肿瘤生长较慢(通常以3月-半年计),所以绝大部分患者肿瘤不会在短期内增大。尤其是对微腺瘤而言(肿瘤最大径小于10mm),肿瘤增大的概率只有2-5%。一般不需要马上手术。如若已被告知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弱的患者,应继续服用相关药物,不可随意减量或漏服!如若出现纳差、乏力、精神不振、嗜睡等情况,建议我院门急诊检查。 二. 需要尽快手术新诊断垂体瘤的患者: 由于垂体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毗邻重要神经结构,肿瘤增大会压迫上方的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变窄;其原因,可能为垂体瘤内肿瘤出血、囊变等,短期内瘤体快速增大,出现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头痛恶心不适、视物重影等。 建议患者尽快至当地医院行急诊头CT/MRI检查,如若确诊垂体肿瘤体积增大明显,需尽早手术者,挽救视力。如果视神经压迫久了,即便是后来选择手术了,对视力的恢复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鉴于疫情期间,我们已经接收并开始对这一类的病人开展了手术,但先需要确认两点:a、没有发热;b、没有重点地区居住史、短期内旅行史,以及没有确诊患者接触史c、术前先行胸部CT排除肺部炎症。必要时请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小组专家进行会诊,如果检测都是正常的,尽量当天安排收住,并尽快手术。目前我院98%垂体瘤患者的病例均采用经鼻神经内镜下垂体肿瘤微创手术。 三.垂体肿瘤患者术后随访注意事宜: 1、 术后随访时间节点 ? 鞍区疾病术后随访时间节点为术后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 术后半个月、一个月:主要随访观察激素功能、电解质等。 术后三个月:随访内容激素水平、垂体MRI增强+视力视野。 术后半年:检查项目依病情而定; 术后一年:检查项目依病情而定,需检查垂体MRI增强; ? 手术后一年以上的患者根据病情确定随访间隔 2、针对指端肥大症应用善龙治疗的患者: 目前暂停注射善龙, 短期生长激素升高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请患者不要紧张。?善龙停止注射期间请患者监测血压血糖,对症处理, 疫情结束后尽快联系我科继续治疗。 四. 疫情期间垂体瘤病人发热了,怎么办? 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垂体瘤本身是不会导致发热的,但垂体瘤患者可术前术后都有可能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更容易出现感冒、发热甚至病毒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务必到当地的指定发热门诊就诊排除病因,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到医院就诊时,务必要告诉医生你的接触史和垂体瘤的特殊病情,包括是否正在服用激素替代的药物种类、剂量,医生才能全面判断您的病情并治疗。 五、垂体瘤手术后在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垂体瘤手术回家后应注意休息,适量活动,避免剧烈动作,一个月内尽量不要搭乘飞机。根据出院医嘱按时服药。常见的不适有头痛头晕、纳差恶心等,经鼻蝶术后患者有鼻腔干燥、嗅觉减退、清水涕和涕中带血,大多数症状随时间自行消失。如出现恶心呕吐,应去医院检查排除电解质紊乱,一个月以后仍有鼻炎症状,建议我科进行检查治疗必要时进行鼻腔清洗。有时无黏性的清水涕与脑脊液漏从外观上不好区分,慎重起见,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经鼻蝶手术后鼻粘膜出血并不少见,术后一个月内都可能发生。如发生,不必惊恐,应立即就近急诊,作纱条填塞处理。 疫情期间,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颅底外科技术中心24小时为您服务:
长期昏迷的患者被称作植物人,传统观念认为植物人等于“活死人”。据了解,我国每年因车祸外伤、卒中、心跳骤停等原因产生的“植物人”大于10万例,每一个“植物人”的产生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经济上花费巨大而效果甚微,整个家庭经受着沉重的负担和打击。不仅仅家属,多数医生对“植物人”的预后和转归所持态度并不明朗,在急性期救治完成后对后续治疗往往缺乏信心。有的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康复场所长期滞留在ICU或外科病房,单纯渴求药物治疗得到恢复,花费巨大而收效甚微;有的患者选择回家康复,但是,家庭护理经验欠缺,急症出现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有的患者选择专业机构托养,但目前我国类似机构大多存在医疗保障不足的问题,而“植物人”需要多学科诊疗,传统的养护手段满足不了重症患者的需求。 供稿:郭爱顺 编辑:谢珺 校对:陈日根 审核:黄才耀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qYbFNoEjYqYk7-EagSQ0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