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红
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业务院长
精神科叶锋华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精神科彭爱中
主任医师
科主任
精神科杨保胜
主任医师
普通精神科男科主任
精神科成增和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邵嘉伟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王桂香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赵淑珍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林玉宾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张保富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张家兴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梁勇
主任医师
3.7
精神科师永齐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精神科马莉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李原海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姜文治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精神科刘建平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精神科任布聪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精神科任智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精神科雷金梅
副主任医师
3.6
张德强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张涛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王自强
副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阎丹峰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精神科王宏燕
副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杜春燕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任庆善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王大华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武兴荣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郝瑞军
副主任医师
3.5
崔莉莉
医师
3.5
精神科郭静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段俊芳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高红梅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王丽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武永胜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康选民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邓福栋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霍秋奎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孔临萍
主治医师
3.5
李芳芳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马建梅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任虹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闫永平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刘玺
医师
3.5
精神科张哲
医师
3.5
精神科罗丽娜
医师
3.5
精神科董俊俊
医师
3.5
精神科贾波
医师
3.5
精神科牛谜芳
医师
3.5
原创 2017-04-30 大话精神 “医生,我好像得了焦虑症…” “医生,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宝宝,我的论文写不出来,压力好大啊,我感觉我要得抑郁症了。” “我现在做什么都没有心情,谈情说爱的心情也没有,就想把工作赶紧做好,我是不是抑郁了?” “哎呀,我一焦虑了就开始着急,着急了脾气就不好,我周围的人也跟着受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那一阵上来了我怎么也控制不住” 以上形式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候突然面对生活/工作内容的变化,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对于未知的恐惧,我们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情绪;对于失败的压力,又往往会表现出抑郁情绪。七情六欲,乃真性情之根本。而面对生活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却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比如我们在面对考试、面对棘手的问题时,通常会感受到压力、紧张,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积极寻求资源,做好准备,应对困难,解决困难。所以说,焦虑情绪是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 对于正常人来说,适度的焦虑感/焦虑情绪,可以让人具有生机和活力,调动起人体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生活的时候,才可称之为焦虑障碍,属于一种神经症性障碍。 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地、无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基础地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难临头感,同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自己也感觉到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病理性焦虑有以下特点:焦虑的程度没有现实基础或与环境不相称;焦虑导致个体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的下降;焦虑并不随着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往往与人格有一定的关系。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区别 时间:焦虑情绪的持续时间是短暂的,一般在一天到数天就能缓解,且极少重复出现;焦虑症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 诱因:焦虑情绪一般都是因为某个事情而引起的,一般人都清楚知道问题所在;焦虑症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 症状:焦虑情绪是暂时性的,身体没有病态症状;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一旦被确诊就要积极配合进行专业护理和治疗,相比于焦虑情绪的正常人,焦虑障碍的患者还是在少数。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心理过程有清晰的认识,积极调整心态,不要把焦虑情绪误以为是焦虑症的症状往自己身上乱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对于焦虑障碍的患者,切莫讳疾忌医。 由此,有焦虑情绪不一定就是焦虑症,而焦虑症也不仅仅是表现出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抑郁这个词,严格来说不是描述一个情绪,而是一组情绪,包括悲伤、苦恼、沮丧,这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一组情绪统称为“不开心”。整体而言,这个情绪反应是“负性”的、“向下”的,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往往有很多人,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近期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没兴趣、总是高兴不起来,就怀疑自己可能得抑郁症了。 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会产生抑郁情绪,这是情绪宣泄的正常反应。而抑郁症的发作,则不仅表现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导致疲劳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减退,还常伴有注意力障碍及思维迟钝、自我评价低、无望感等负性认知体验,以及食欲、性欲、体重方面的变化,可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且病程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这与正常的抑郁情绪是完全不同的。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区别 时间:正常人的抑郁情绪一般持续时间不长,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可以缓解;而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抑郁症症状往往超过两周,且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 诱因: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事出有因”;而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精神刺激因素,但是常常有外人难以理解的不开心,给人“小题大做”的感觉。 症状:抑郁情绪的抑郁程度较轻,只是表现为短暂性的心境低落,虽然会对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但生活可正常维持;而抑郁症的抑郁程度则要严重得多,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正常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语及自杀行为。 由此,有抑郁情绪不一定就是抑郁症,而抑郁症也不仅仅是表现出抑郁情绪。
强迫症是临床上较难治愈且预后较差的一种神经症,其病程迁延,症状改善较慢,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令人唏嘘的是,很多患者因强迫症症状而走向自杀之路来寻求解脱。 目前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专家建议患者需要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才能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中!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特点的精神疾病,患者总是反复思维所困扰,患者常感到不安、恐慌或担忧,借以通过某种行为达到减轻焦虑舒缓压迫的目的。强迫症的基本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在任一时刻反复在患者脑海中出现并且使患者陷入痛苦或焦虑的一种不必要的思想(如污染),意向(如刺伤某人)。患者试图忽略或压制这些带有其他想法或行为的强迫观念,但常常无所适从。 强迫行为或强迫仪式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而反复出现的行为(如反复洗手)或心理活动(如计数)。强迫行为是患者为了压制或减少自己的焦虑、恐惧、担心而所采取的行为。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每个人偶尔会被一些事情所困扰。然而,强迫症的诊断通常意味着强迫性思想每天持续一小时以上。此外,与强迫症有关的强迫观念既不是突然发生也不是以一个特定事件而结束。并且,强迫症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自己的强迫思想,大部分患者都有多种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 强迫观念的几种表现: (1) 强迫怀疑: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怀疑,如反复检查是否关好门窗,忘记带钥匙。 (2) 强迫性穷思竭虑:明知毫无意义,却反复思索一些无意义的事,如为什么太阳不是方的? (3) 强迫联想:患者脑海中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一句话,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4) 强迫回忆:脑海中反复出现经历过的事。 (5) 强迫计数:对可以计数的物品强迫性计数,如计数路人。 2. 强迫行为的几种表现: (1) 强迫检查:患者为减轻强迫性怀疑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忘记锁门。 (2) 强迫清洗:为了消除对脏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害怕被污染或是污染其他人,害怕被细菌、传染病或是其他环境因素污染,害怕被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人污染。 (3) 强迫询问:为了消除怀疑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常反复询问他人给予解释。 (4) 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为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引起的紧张不安采取的动作。如,每天必须 10 点上床睡觉。 (5) 强迫性迟缓: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如出门前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已锁,而导致上班迟到。 一些关于强迫症的统计数据 1、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接受了适当的药物治疗,不到 10% 的患者接受了循证心理治疗。 2、强迫症是继抑郁症,酒精 / 药物依赖,社交恐惧症之后,第四位常见的精神障碍,终身发病率为 1%-3%。世界卫生组织将强迫症纳入全球非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成人强迫症患者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比例为 1:1。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童年期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0 岁,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21 岁。男孩的发病年龄早于女孩,30 岁以后发病的患者则较为少见。在童年期发病的强迫症患者中,男孩较女孩相比,更易患强迫症,患病的性别比例为 2:1 到 3:1。与此相反,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患病比例为 1:1.4。 4、一般情况下,强迫症的症状随着病程迁延而逐渐加重。如果强迫症未经治疗,通常病程迁延并且症状此消彼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逐渐消退,约在一年的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少部分患者病程会超过一年,病情持续波动,可达数年。 5、发病原因目前不明,据相关研究评估,童年期发病的强迫症患者有 45%~65% 可遗传性,青春期或成年发病的强迫症患者有 27%~47% 的可遗传性。 易与强迫症误诊的其他疾病 1.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常反思,易被误认为强迫观念;抑郁性反思是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如常因自身不足或负性自我评估内疚。 2. 焦虑症:焦虑症的特点是担心,易被误认为强迫性思维;焦虑症患者通常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如经济、健康和亲人,并不是强迫症患者不切实际的想法。 3.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往往存在妄想信念,而强迫症与之类似,如害怕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拒绝摸门把手;不同在于强迫症患者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想法荒谬,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温馨提示 其实身边那些说着自己有强迫症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有强迫症,更多时候我们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归属。 在我们嘻嘻哈哈开着玩笑的时候,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在努力隐藏自己症状,饱受着强迫症对生活的困扰。也许你的身边就有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但是一旦发现,还请理解他们,带他们立即就医。
WHO流行病学调查, 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大约5—10%,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 在当前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名列第五位; 而且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二位; 据估计我国的抑郁症患者约3000万。 抑郁症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恐慌、多梦,乏力,腹泻等,此病症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会使健康向上的生活变得灰暗和绝望。 引起抑郁症有那些原因? 1、社会心理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儿童期不良的成长环境 心理社会环境,特别是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或长期心理冲突 各种躯体疾病容易伴发抑郁症状 体力脑力过度透支可诱发抑郁症 2、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 性别:女性是男性的2倍 家族史:有家族史者比普通人群高3倍 婚姻:分居或离婚者高 产后:产后6个月内高发 负性生活事件:可能有关 父母早亡:可能有关 抑郁症有那些症状? 情绪的改变: 表情忧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焦虑愤怒、易激惹; 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认知改变: 快感缺乏,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绝望感对生活失去信心,遇事老向坏处想;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自我评价低:常常自卑,自责,内疚 (3)意志与行为改变: 记忆受损,思考问题困难. 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 注意受损患者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 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 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 (4)躯体症状: 约80%的病人有失眠、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睡眠紊乱等,还有部分人有躯体疼痛感觉、胃肠道不适、性功能障碍、月经异常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混合或以多变的形式存在,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缓解而消失. 上班族抑郁情绪的形成 工作环境:等级观念重;以工作量为主;复杂的人际结构;突变的工作环境及内容。 工作性质:工作单调沉闷;工作量过多或过少;工作知识及技能未能充分展示。 社会环境:经济萧条,下岗或收入低,工作技能高科技发展要求提高。 个人问题:性格内向,敏感、不善表达;突发悲痛事件;家庭压力;缺乏娱乐,不能劳逸结合。 人际关系:同事相处不和睦;争强好胜;缺乏信任与沟通。 我可以怎样 他们? 作为亲友,你可以: 表达关心与支持 『让我们共度难关吧!』『有心事…说出来吧!』『我也许帮不了什么,但我乐意倾听,也愿意陪伴你去求助!』 尽量理解 尝试设身处地地感受他的情绪,认同他的感受,但明确表达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你和他共同努力,一定能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认识抑郁症 大多数有自杀念头的人都是情绪受困扰,未能应付突发事件或患上抑郁症,他们感到自己无用、无助、无望。所以切忌责骂他们『不振作』,或『为这些小事而伤心』,应鼓励他们面对困境,求助以战胜抑郁。 陪伴在旁 在这段危险时期,请尽量安排亲友陪伴他,安静地陪在身旁,平静而温柔地关怀总比胡乱的劝告如:『不要想那么多了』、『忘记烦恼吧!』或喋喋不休来得实际和有效。 抑郁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抑郁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研究发现抑郁症和病人幼年时期的经历(如父母离婚、死亡或曾遭虐待所造成的伤害)、性格特点(如神经质)和环境因素(如最近的生活压力或缺乏社会支持)有关。因此抑郁症的治疗也需要配合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施以临床心理治疗。合并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疗效: 抑郁症可能的预防措施 调适心态,缓解压力,化解心理冲突 张弛有度,避免体力脑力透支 扩大社交范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危机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 『不开心』是人人都有的经历,在困境中感到灰心失望,这种短暂的哀怨可能是自然的反应,通过自我理解、自我调节(例如向人倾诉、改变环境、暂时放下不为问题而烦恼),多数在数天情绪平伏后便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这些『不开心』的情绪和症状维持两周以上和挥之不去时,这可能是抑郁症了,必须寻求专业诊治。
总访问量 4,917,38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065位
科普文章 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