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肾友询问隐匿性肾炎的问题,今天一并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这类疾病。因为隐匿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是轻度蛋白尿和(或)血尿,而没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所以现在通常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隐匿性肾炎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类型不尽相同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通常认为,隐匿性肾炎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临床上往往容易犯两个错误或者走两个极端。其一,麻痹轻敌有些时候对于隐匿性肾炎的诊断太简单粗暴,只要没有症状,血尿或蛋白尿不严重,就简单的认为是隐匿性肾炎,早早的给肾友吃下定心丸,您这个病没事儿,以后注意复查就行了。谁都愿意听好听的话,肾友一听没事儿,后面定期复查那半句话也就没有往心里去。再加上一些主客观原因,很可能长期不复查不复诊,等有症状再看病时,往往追悔莫及。因此,诊断隐匿性肾炎务必要慎重,一定注意排除一些不该漏过的疾病。比如:不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典型的过敏性紫癜早期泌尿系统肿瘤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淀粉样变药物肾损伤遗传肾病等等这些疾病往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假以时日,病情不断进展,往往会对肾友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二,盲目治疗在逐利医学模式下,这种情况相对更常见一些。看到病人尿里有几个红细胞,有点儿尿蛋白,不问青红皂白,为了某些利益,卯足了劲儿用“药”。其实那些“药”很可能根本没有益处,至少目前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反而会增加肾友肾脏负担或者损伤(这种损伤往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肾小管功能)。因为真正的隐匿性肾炎绝大多数是预后良好,部分还有一定的自愈性,就是说不治疗也能慢慢好了。如果恰好碰到这种情况,肾友往往还会感恩戴德的感谢神医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万一不好,不怪药不灵,都怪病难治。因为在没有认真细致鉴别的“隐匿性肾炎”中有不少根本不是肾炎,比如:剧烈运动后血尿、蛋白尿高热引发的尿检异常寒冷导致的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胡桃夹现象严重憋尿尿污染等等因此,隐匿性肾炎的诊断应慎之又慎,具体的鉴别请交给专业的肾科医生。尽量排除严重的疾病,排除根本不是肾病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做肾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协助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隐匿性肾炎,治疗方法很简单:针对本病“不用药不用药不用药”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真正的隐匿性肾炎真的不需要吃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也不需要吃保健品(无论效果有多么神奇),只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注意以下几点:长期坚持“复查复查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尿沉渣镜检、尿蛋白、肾功能以及血压变化。对于患有隐匿性肾炎的女性朋友怀孕前中后更要注意复查上述项目。避免“人为或非人为的损伤肾脏”感染、过劳、肾毒性药物、毒物(包括美白效果很好的护肤品)、滥用药物或者保健品(不要相信无毒副作用的鬼话)、长期坚持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杀”等等。隐匿性肾炎归根到底属于慢性肾脏病,再强调一点,根据国际权威指南,不推荐草药预防或者治疗。总之隐匿性肾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以自愈,极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发展、恶化。只要我们科学面对,不犯上面两个错误,坚持规范正确的随访管理,隐匿性肾炎就会永远隐匿下去。本文首发在李大夫的公众号“纯净肾脏”。
这几天情绪比较失落,随着微信和网络咨询的增多,竟然连续遇到3例青年晚期慢性肾脏病的肾友。这3位生活在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年级轻轻的肾友,虽然彼此都不认识,但发病的经历竟然出奇的相似。都是早就发现了蛋白尿,都是像商量好了一样选择了不治,当然也不复查。等感觉不舒服了再一查,哎,肾衰竭了。年龄小的27岁,年龄大的33岁。都是刚刚步入老年的父母的孩子,都是年龄尚幼小的儿女的父母亲。这样的悲剧能否不再上演!这让一心想通过科普宣教预防慢性肾脏病的李大夫感觉很失败。恳请大家不要再忽视侥幸发现的蛋白尿了。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了身体健康;心里再怕也不能讳疾忌医。有问题,咱们早重视,早处理。至少还有回旋的余地。最差我们也能抵挡一阵,让肾衰竭来得更晚一些。远离尿毒症从加强自我管理开始。远离尿毒症从认真防治慢性肾脏病开始。远离尿毒症从相信科学永远不言放弃开始。远离尿毒症从认真学习和实践《保肾真经》开始。
降低肾病风险的八条金准则:①保持健康和活动(规律运动)②监测并控制血糖水平③监测血压④健康饮食,减少食盐摄入,控制体重⑤不能缺水⑥戒烟⑦不滥用药物⑧当有以下高危因素时及时监测肾脏功能指标: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肾脏病家族史(亲属有慢性肾脏病的病人)、特定种族(非洲裔、亚洲裔、西班牙裔、土著澳大利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