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名医】肺小结节防治问答 中国医学科学院 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与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联合推出肺癌防治月《人民名医》特别策划直播,对晚期肺癌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免疫治疗、全程管理、诊疗重点等问题进行在线交流,与网友探讨如何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内容概要 肺小结节的发病率为什么会这么高,它有哪些分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随着大家对于体检的重视,通过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会比之前的胸片检查的检出率高出很多,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肺作为一个呼吸器官,外界的很多微小生物、粉尘等都会通过呼吸沉积在肺内形成一些结节样的改变。另外像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像细菌性的感染、真菌性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等也可以造成肺部结节样的表现。肺部良恶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结节,所以结节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说一发现结节就是恶性的。 结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良性结节,凡是不是恶性肿瘤的都是良性结节,二是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以肺癌为主。 临床上肺小结节患者容易出现的误区是什么? 现在体检很容易发现肺小结节,一旦发现肺小结节就怀疑自己得了肺癌,首先自己就开始紧张,造成了家庭生活、工作等不稳定,另外就是患者到处看,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找各种各样的医生,全国各地的看,其实就是一个紧张的情绪,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良性结节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呢? 就第一次体检发现的肺小结节,特别是这种小的结节,90%甚至95%以上都是良性的,患恶性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大家没必要恐慌。 检查出肺小结节后如何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如果检查出来有肺小结节一定要重视,首先去找专业的医生或者医疗结构对检查结果给出一个专业的诊断,如果是个难以判断的结节,这里也可以给大家一个诀窍,其实通过观察基本上可以定性,如果一个结节长得非常慢或者长时间的不长那多半都是良性的,即使是恶性的,那也是恶性程度比较低的结节,一般也不需要其他处理的。但通过观察结节明显增大,那一般都是不好的结节,那恶性的程度就比较大了,那就建议进行治疗。 发现结节后该如何复查? 一般发现结节以后,医生判定是良性结节,那年度体检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怀疑是恶性的,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增强CT、PETCT甚至要做活检,但是如果医生不确定的情况下,就要三个月到半年要进行第一次复查,如果复查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就可以改成半年到一年进行复查,如果还是没什么变化那就可以改成一年复查一次。 胸部的CT检查有哪些种?又该怎么选择呢? 如果没有明确的肺部疾病我们可以选择用低剂量螺旋CT,是辐射比较小的,如果是一年做一次对人体的辐射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如果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发现结节并怀疑是恶性的,那就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通过薄层CT或者PETCT进行个体化检查,具体要由专业医生判断。 对恶性小结节进行穿刺检查会不会使结节内的癌细胞扩散? 其实对于小结节的诊断,特别是小于2cm的结节,通过各种影像学的检查加上专业医生的判断90%以上的结节都能判断出良恶性,所以一般不会使用穿刺检查,但如果需要做穿刺检查也是没有问题的,穿刺导致的癌细胞扩散的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目前没有数据支持。 已经确诊的肺小结节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确诊了良性结节的,一般是不处理的,除非长在特殊的部位,如果是恶性的,那首先现在最可靠最优选的方法就是外科治疗,也就是手术治疗,现在手术治疗也都是微创治疗,它是对身体危害最低的手术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大家平时多注意一下自己小家庭的环境,对于家庭装修污染还是要尽量避免,要注意经常通风,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 肺小结节会癌变吗? 如果是良性结节一般不会癌变,除非这个结节本身就是肺癌的癌前病变,不过也不需要紧张,这种癌前病变发展到癌是需要很多很多年,即使转变成癌也是早期的癌,也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对于这样的结节也不用过分紧张。 肺小结节越多发展成肺癌的几率就越高吗? 这个没有科学依据,很多的良性结节也是多发的。现在有很多患者的单片肺叶里就会有几种不同的癌,专业医生跟根据病情和检查来进行判断治疗,结节的多少跟癌没有必然联系。 转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手术、化疗、放疗……王女士在经历了与肺癌的一系列艰难的斗争之后,本来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前段时间突然开始腰疼,以为是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就买了个按摩椅按摩,然而疼痛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检查发现是骨转移,医生说还好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导致截瘫…… 骨转移,是癌细胞偷偷地钻进骨头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而且发病率较高,平均每5个患者中就会有1个发生骨转移,是让肿瘤患者及家属闻之色变的一种并发症。 为此,我们汇总了关于骨转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患者做出正确的指导! 发生骨转移就代表“无药可救”了吗? “还能活多久?”——多数得知骨转移后的患者像是被下了“死亡宣判”,普遍认为,发生骨转移代表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无药可救”了 ,其实不然! 骨转移的发生确实意味着生存期可能缩短,但通过积极治疗,也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在发生骨转移后,仍可能有十几年的生存期。 哪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 几乎所有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骨转移,有肿瘤病史的患者都需提高警惕! 引起骨转移的常见肿瘤有: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甲状腺癌(60%),膀胱癌(40%),肺癌(30%~40%),肾癌(20%~25%)和恶性黑色素瘤(14%-45%)等[1]。此外,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肝癌、肠癌等,同样会出现骨转移。 骨转移可以预防吗? 药物预防 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以有效降低骨转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多个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双膦酸盐能够降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 可见,双膦酸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 定期复查 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复诊方案进行复查、随访,每年做1次骨扫描,及时发现骨转移的“苗头”,尽早进行治疗,也有希望取得较好的疗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肿瘤的复发转移息息相关。有证据表明,压力、抑郁、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等,均会对癌细胞转移起促进作用。 因此,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做到:心情舒畅,睡眠充足,戒烟戒酒,饮食均衡、营养。 骨转移有哪些征兆? 骨痛 骨转移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痛,疼痛可以是钝性痛或间接性疼痛,疼痛程度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常在夜间发作,吃止痛药多数没有效果。 骨痛部位与骨转移的部位有关。转移到脊柱,会有腰疼、胸疼、背疼、颈部疼痛;转移到肢体关节,可有关节疼痛,如膝关节、肩关节等。 骨折 骨折是骨转移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患者也是因为骨折就诊后才发现的骨转移。他们常常受到较轻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发生转移部位的骨折,多见于下肢骨折。 脊髓压迫症状 骨转移发生在脊髓,可能会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出现神经根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导致瘫痪。骨转移发生在骨盆部位,可能会压迫膀胱、直肠,患者会出现大小便的异常。 肿胀、包块 深部的骨转移早期常不易发现包块,表浅的骨转移患者少部分能摸到或看到包块。肿胀或包块位置如靠近神经,可能导致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全身症状 出现骨转移后,身体状况会变差,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消瘦、低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骨转移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使用保护支具 可以通过支具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比如颈椎做个颈托,腰椎做个腰托等,以帮助患者尽可能活动不受限。 戒烟、戒酒 酒精或烟草会影响钙、维生素 D 及性激素的吸收,直接影响骨骼细胞功能,不利于病情恢复。 保持营养均衡 由于转移灶溶骨性破坏,加重了患者局部营养的流失,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骨质。 适当活动 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能够刺激骨组织的自我修复。但切忌强度较大的活动,如抬举重物、力量训练、长跑等,也不要突然地做转头、弯腰等动作。 多晒太阳 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从而减轻骨转移导致的钙代谢障碍。 写在最后 再次提醒大家: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腰疼、肩膀疼、腿疼,不要误认为是椎间盘问题或关节损伤,必须提高警惕,因为这很可能是骨转移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张贺龙. 癌症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 中国医刊, 2006, 41(3):5-5. 2.邓娜,周珩,于灏.双膦酸盐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中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04):405-407.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加强胃黏膜防御功能,能对溃疡的愈合起到积极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药物之一。目前,胃黏膜保护剂众多,比如硫糖铝、替瑞普酮、瑞巴派特、伊索拉定、胶体秘剂等,其作用机制及服用时间各有不同,且多与用餐时间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服药时间不正确,很难起到胃黏膜保护作用。下面逸仙药师将为大家介绍常用的十种胃黏膜保护剂的作用机制及正确服药方法。 1、铝碳酸镁片:铝碳酸镁即是黏膜保护剂也是抗酸剂,铝碳酸镁可吸附胃蛋白酶、结合胆汁酸,还可刺激胃黏膜是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从而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由于可结合胆汁酸,所以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好;其抗酸起效迅速,作用温和而持久。铝碳酸镁含有铝、镁两种金属离子,从而相互抵消了便秘和腹泻的不良反应,但要注意铝、镁两种金属离子能干扰多种药物如四环素类、铁剂、喹诺酮类、抗凝剂、地高辛、雷尼替丁等的吸收,服用时必须错开时间。 服用方法:餐后1~2小时嚼服,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嚼服1-2片。 2、硫糖铝混悬剂:硫糖铝能与溃疡面上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性屏障,吸附胆盐和胆汁酸,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同时硫糖铝还能与胃蛋白酶络合,使胃蛋白酶失活。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服用方法: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一日2-4次,一次5-10ml 3、替普瑞酮胶囊:替普瑞酮可直接增加黏液分泌和促进细胞再生,从而减轻胃黏膜的受损,并可使已受损的胃黏膜甚至溃疡得以恢复,对胃黏膜起直接保护作用。替普瑞酮饭后服用与空腹服用相比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加,因此必须在饭后服用。 服用时间:饭后服用,每天三次,一次一粒。 4、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由薁磺酸钠和 L-谷氨酰胺组成的复方制剂,薁磺酸钠可直接作用于有炎症的粘膜,具有抗炎作用;谷氨酰胺对胃肠黏膜上皮成分已糖胺与葡萄糖胺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能促进溃疡组织的再生,增强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服用方法:饭前服用,每天三次,每次一袋,用30ml温开水溶解后服用。 5、瑞巴派特片:通过增加胃粘膜中前列腺素 E2含量增,增加胃粘液量和为血流量,抑制阿司匹林、乙醇等对胃粘膜的损伤,从而保护胃肠粘膜。 服用方法:一天 3 次,一次一片,早、晚及睡前口服。 6、伊索拉定片:通过提高胃黏膜细胞内 CAMP、前列腺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及黏液糖蛋白含量。强化胃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结合,增强黏膜细胞本身的稳定性,以发挥黏膜防御作用。 服用方法:一天 2片(4mg),分1-2次服。 7、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是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粘膜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 服用方法:空腹服用,一天 3 次,一袋(3g)用半杯温开水(约50ml)溶解服用。治疗急性腹泻时首剂加倍。 8、枸橼酸铋钾胶囊: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及酶对溃疡的侵袭,还具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黏膜释放前列腺素作用,从而保护胃黏膜,另外本品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杀灭作用,因而可促进胃炎的愈合。注意枸橼酸铋钾不可长期服用,另牛奶和抗酸药可干扰其吸收,不能同时服用。 服用方法:一日 4 次,前 3 次于三餐前半小时,第四粒于晚餐后 2 小时服用;或一日 2 次,早晚各服 2 粒。 9、吉法酯片:为金合欢乙酸香叶醇酯,能促进溃疡修复愈合,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促进粘液分泌,增强胃黏膜屏障,扩张胃黏膜微循环,改善血流分布。 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1-2片。 10、依卡倍特钠颗粒:口服几乎不被吸收,可在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黏膜的覆盖作用不受胃内PH值变化的影响,并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 服用方法:成人一次 1 袋,1 日 2 次(早餐后、就寝前) 综上,不同的胃粘膜保护剂的服用时间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其中需要餐前服用的有硫糖铝混悬剂、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枸橼酸铋钾胶囊;需要饭后服用的是替普瑞酮胶囊;需要空腹服用的是蒙脱石散;需要在餐后1-2小时嚼服的是铝碳酸镁咀嚼片;可在餐前或餐后服用的是伊索拉定片、吉法酯片、瑞巴派特片。另外,服用硫糖铝混悬剂、复方谷氨酰胺颗粒、蒙脱石散,不可大量饮水,以免破坏在这些药在胃肠粘膜形成的保护膜。
总访问量 105,731次
在线服务患者 26位
科普文章 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