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湿病和“不死的癌症”风湿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湿病就是指以畏风寒、怕冷怕潮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狭义的风湿病指的是风湿免疫病,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并不是说只有风湿、类风湿才叫风湿病。很多老百姓把风湿病称为“不死的癌症”,因为大家普遍认为风湿病是一类慢性病,一旦得上就好不了,需要常年吃药,治疗效果不佳,虽然短期要不了命,但需要长期忍受痛苦。加上目前风湿病的科普工作还不够深入,治疗手段不规范,假药、假神医层出不穷,很多风湿病患者病情得不到良好控制,以至于发展到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精神消沉,给个人的生活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二、中西药并重,疗效显著风湿病属于中医学的“痹病”范畴,病因多与风、寒、湿(痰)、热、瘀、虚相关。河南省名中医张永红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提出风湿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机学说—“毒邪论”,并辨证采用“清”、“活”、“补”三法,即清热利湿、凉血化瘀、滋补肝肾,创制了顽痹清丸、顽痹通丸、顽痹康丸、顽痹乐丸等有效方剂,结合中医传统理疗方法,包括中药熏洗、药物导入、针灸、火罐、手法按摩、针刀松解等,治疗不同类型的风湿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风湿病的治疗不能单纯的依靠中药或西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西药在抗炎止痛、控制风湿病情的进展、预防关节破坏,保护或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且价格较为昂贵。中药通过补虚泄实、祛寒清热、燮理阴阳,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一种平衡状态,不仅能减轻风湿病的症状,更能增强体质,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减少疾病复发,最大程度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中药和西药要结合起来,中西并重,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三、达标治疗是关键风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的是医护配合,实现达标治疗。就是说无论哪一种具体的风湿病,都应该实现低疾病活动度并且长期保持,这样才能够减药或者停药。通常我们要定期复诊,关注安全指标和炎症指标,定期评估病情活动度,根据病情活动情况调整药物。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都有具体的疾病活动度和功能情况的评估方法,痛风应该使尿酸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标准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病情稳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风湿病都可以实现停药,因此患者不能先入为主地将治疗目标定位到无药控制的层面,而是积极与医师配合,先达到低疾病活动度,再尝试停药,决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治疗前功尽弃或者病情反复。四、动静结合,重点在于保护关节功能风湿病的治疗不仅要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更重要的是预防关节破坏,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功能锻炼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动静结合也是我们的治疗理念之一。急性期关节疼痛明显,或者肿胀比较明显的时候,应该减少负重的关节活动,减轻炎症反应,以不负重的肌力锻炼为主,配合不负重的关节锻炼,以最大程度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强直。关节疼痛或肿胀不明显的稳定期,应适度增加负重锻炼,同时坚持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关节锻炼的程度应该以病情不加重或患者自身能耐受的最大幅度为准,如果活动过程中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加重,或者病人自身不能耐受,应该即刻停止锻炼,等待关节恢复。关节功能锻炼应该持之以恒,不能敷衍了事。我常和病人强调“两个心”,一是有信心,二要有恒心,做到这“两个心”,风湿病绝对不可怕!五、生活和心理调节,勇敢面对风湿病患者生活中应该避免受凉,注意保暖,避免长期接触冷水,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少食辛辣及易上火的食物。许多风湿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长期折磨,再加上经济负担、家庭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或焦虑的情绪。而长期的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又可加重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紊乱,促进风湿病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患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培养积极的心态,多和家人、医生进行交流沟通。作为家属,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多陪伴患者,认真倾听,包容患者。同时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到风湿免疫专科复诊。风湿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疗效的。它需要患者、医师、家属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接受正规医院风湿科的治疗、定期复诊、按照医嘱定期服药,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的稳定病情,避免关节强直,丧失生活劳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跟“不死的癌症”说“拜拜”!
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今天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情波动与缓解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1.情绪 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精神受刺激时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因此病人应保持乐观和开朗,切勿忧虑恐惧、悲观失望和闷闷不乐。要学会自我克制和自我调节,要心胸宽广和豁达大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2.饮食 宜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如肉类和鱼类,也要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饮牛奶以补充钙质,保持营养的均衡摄入,避免超重加重关节负担。适度饮酒对本病无害,但在服用非甾类抗炎药和甲氨喋呤等药时及有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者禁饮。不宜过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肥肉等,炒菜和烧汤也宜少放油,不宜过多地吃动物内脏和海产品,有报道可能会使关节症状加重,不宜过多地摄入过酸和过咸的食物,急性期及阴虚火旺型病人不宜过多地吃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长时期服激素病人不宜过多摄入糖。可补充体内缺乏或对缓解疾病有益的食物如鱼油、硒、维生素、藻类、虫草、蜂王浆、人参、苹果醋、蒜和蜂蜜等。 3.穿着住行 应穿舒适、轻巧和易穿脱的衣服(如配备末端有环的拉链和尼龙带)。90%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阴天、下雨、寒冷和潮湿时,关节肿胀和疼痛均可加重,因此,换季时(秋冬之交、春夏之交)尤其要注意防寒和防湿,切忌风吹受寒或雨淋受湿。夏季应穿长袖和长裤睡觉,不宜用竹席和竹床。冬季衣服要暖和,但不宜太重。天阴下雨时,应少外出活动,切忌迎风而卧或睡中以电扇取凉。鞋的大小要合适,应选轻便柔软的硬底软帮鞋,鞋带宜用松紧带代替,不穿高跟鞋。注意用护套保护好关节部位,避免直接吹风。床的高度要适宜,以易上床,可在床边放一张椅子帮助起床。卧床休息时枕头不能过高,不宜睡软床垫,膝下不要放枕垫,以免髋、膝关节畸形。马桶上可装有一定高度的塑料垫座,并在周围装上扶手。最好在凳子上坐着淋浴,而不用浴盆。餐桌和办公桌应调节到合适的高度,选用能支撑下背部、且不太软和不太矮的椅子。拐棍的末端应装上橡皮,以防止滑倒,支架和双拐是帮助某些人行走的最好方法,尽可能自己拄棍行走。做家务要讲究“艺术”,应干一会歇一会,常变换姿势。可坐着而不是站着熨衣服,用长把工具扫地以减少弯腰,取物时先蹲下再取。注意厨房的工作台应在同一高度,使盛有熟食的平锅和盘子可沿着平面滑动而不需端起来。 4.日晒 在无风且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宜多在户外晒太阳。日光浴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及无污染处,如草地、公园、河边和海滩等。在进行日光浴前,应在遮荫处做空气浴5-10分钟,使机体适应室外气温,一般选择上午9-11时或下午3-5时,夏季以上午为宜,冬季以下午为佳,注意空腹及饭后不宜立即行日光浴,以饭后1小时较好,夏季以每日照射5分钟开始,以后每日增加3-5分钟,直到每日30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隔日增加5分钟,逐步达到每日60分钟,冬季日光浴时间可以相应延长一些,高处比低处日光强,含紫外线多而更适宜,但伴活动性肺结核、心衰及发热性疾病时禁用。如因日光浴出现全身不适、疲劳、失眠和食欲不振等,应暂停,若出现皮肤红肿应中止,进行日光浴时不应看书看报,以免损伤眼。 5.怀孕 最好在病情稳定期并停用有关的药物半年以上才能怀孕。怀孕的前3个月及妊娠后期须严格限制用非甾类抗炎药,必要时在孕中期和哺乳期可使用半衰期短的非甾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间禁止使用细胞毒药物,如甲氨喋呤、环磷酰胺和爱若华等,金制剂、青霉胺和雷公藤等最好不用。 6.休息和锻炼 在以下情况下应注意休息: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间,有发热、血沉明显增快和白细胞增高者;受累关节显著肿胀,关节腔有积液者;颈椎或下肢负重关节病变明显者;并发血管炎或心肺病变者。卧床休息以2-3周为宜,待急性症状或全身症状和关节炎消失,关节疼痛减轻时,即可下床活动。若长期卧床休息会招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萎缩和骨质脆性增加等危险。锻炼应循序渐进,以刚引发疼痛为度,运动前热敷,常变换锻炼方式。每锻炼1小时休息至少10分钟,1天至少2次。开始可进行康复治疗操(后附)等简单的功能锻炼,以后运动量逐步加大,可快速走路和倒走(易掌握且能坚持的行之有效方法)。体质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快跑、长跑和变速跑,另外还可行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中华传统武术、气功、骑自行车、跳老年迪斯科、传统舞蹈及健美操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温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痛,促进肌肉放松。 7.定期随访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药物见效较慢,各人对药物反应也不一样,医生需了解病人对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等,并对药物进行调整。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关节不痛了,以为就根治了,不再吃药,也不再来复诊,最终复发了,又要重新开始治疗。这样反复停药,反复复发,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失去治疗的最好时机。有些病人长期服药物不进行化验检查,结果血象异常、肝功能损害也不知道,到发现时就晚了。 附:康复治疗操: (1)颈部运动:放松颈部,头向上下运动;慢慢向左右转动;头向两侧屈,耳朵尽量贴向肩部。 (2)肩部运动: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动肩关节,做圆形运动;双手握在一起放在头后,双肘尽量向后拉。 (3)手腕运动: 手腕上下、左右活动。 (4)手指运动: 手指分开、并拢,手指屈曲、伸直;拇指与其他手指一个个地对指。以上治疗操简单易行,应于起床后和睡前进行,每个动作最少做10次。
痛风病人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限制嘌呤饮食,减少外源性核蛋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1、痛风病人饮食原则:“一限三低”即限制嘌呤、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在急性发作期,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应严格控制在150mg/g以下,应选用基本不含嘌呤或含嘌呤很少的食物。在痛风缓解期,可采用含少量嘌呤的食物。低嘌呤饮食:(1)谷类及杂粮制品:玉米粥、面条、 面包、麦面包、麦面食等。(2)乳制品:各种乳类和乳酪类等。(3)蔬菜和果类:除提到的含中等量嘌呤蔬菜以外的品种、各种坚果及各种果汁制品。(4)饮料:茶、咖啡、果汁、汽水、巧克力和可可茶等。(5)脂类:各种脂肪(中等量摄入)、奶油制品和黄油等。(6)蛋类(7)其它:鱼子酱、糖、蜜汁、馅饼(肉馅除外)及浓缩维生素制品等。中等量嘌呤食物主要包括:(1)鸡肉、兔肉、猪肉、鸭肉、虾、牛排、脑、内脏(胃和肠)、牡蛎肉、火腿、大比目鱼、蘑菇、豆制品等。(2)其它:酸苹果、菜豆、小扁豆、蘑菇或菌类食品、豆制品、青豆、豌豆、菠菜、花生等。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鹅肉、肝、肾、牛肉、鸽肉、野鸡、扇贝肉、大马哈鱼、凤尾鱼、鲑鱼、鲭鱼等极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胰、羊心、肉脯、浓肉汤、沙丁鱼、鲱鱼、酵母等。另外严格戒饮各种酒类,每日饮水应在2000ml~3000mL,使尿量每天2000ml以上。补充维生素,饮食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应适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受寒、提倡热水浴。2 食疗方选: (1) 土豆300g、胡萝卜300g、黄瓜300g、蜂密适量、榨汁饮用。(2) 芹菜100g(包括根须)、大米30g,加水750mL煮粥加调料食用。 (3) 粟子粉30g、糯米50g,水750mL煮粥食用。
总访问量 1,494,871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15位
科普文章 2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