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PDC)非常少见,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0.3%~1.0%,占小肠恶性肿瘤的 25%~35%。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者约占72.73%;其次为球部约占11.96%;水平部约占6.70%;升部约占0.96%。PDC 的发病率低,指导临床实践的数据有限,以往的研究多将 PDC 包含在壶腹周围癌的范畴内。然而 PDC 有更好的预后,较其他壶腹周围癌有更高的切除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造成延误诊断,导致临床疗效差。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1. 早期症状不典型,难以发现,易造成延误诊断 2. 中晚期可以出现以下症状: (1)腹痛:腹痛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隐痛或胀痛,并发肠梗阻时,疼痛程度剧烈并常伴有放射性疼痛。 (2)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反复、间断性的柏油样粪或血便,如长期小量出血未被察觉,患者常伴发慢性贫血表现。 (3)肠梗阻: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肠梗阻,当出现肠套叠或肠扭转后,可引起急性肠梗阻表现(以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为主,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不明显)。 (4)腹部肿块:活动度大,位置常不固定。 (5)黄疸: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时,压迫堵塞胆总管和胰管开口引起进行性加深的皮肤或巩膜黄染。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1. 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 2. 肿瘤标记物CA199、CEA 有研究表明49.69% 的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 CA199 水平升高。仅36.08%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CEA)升高。 3.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特别是十二指肠镜检查是 PDC 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十二指肠镜对 PDC 的确诊率高,但内镜活检取材的部位相对表浅,加之与手术医生经验有关,常导致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活检结果多为阴性。十二指肠呈 C 字走行,内镜到达十二指肠水平段及升段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此部位肿瘤易漏诊。此外,十二指肠第三与第四部分是十二指肠镜的盲区,需要结合长光纤示波器、胶囊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等来提高诊断率。 4. 腹部增强CT、磁共振(MRI) 可明确肿瘤的浸润程度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5. PET/CT检查 对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 96. 0% 、94. 7% 和 95. 4% ,且有研究表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小肠间质瘤危险等级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内镜检查诊断的补充。此外,PET /CT 对小肠肿瘤远处转移灶的诊断也有很大的优势。总之,在 PET /CT 影像诊断工作中,采取适当的显像前准备和扫描方法,PET/CT 能对小肠肿瘤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定性诊断。 6.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了解十二指肠有无狭窄和梗阻有帮助。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治疗】1. 手术治疗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手术) 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但其预后并不乐观。Whipple 手术复杂性高,风险大,术后的并发症是复杂、多样的,主要的是胰瘘和胆瘘,发生率在 8%~25% ,平均 10% 左右。 2. 化疗 因十二指肠癌的病例数较少,国外既往的研究多将该病与小肠癌或壶腹癌一起讨论,且多为小样本的研究。晚期患者的一线化疗更是缺乏标准方案。 可能有效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CAPOX方案(最常见);CAPIRINOX方案;GEMOX方案。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也可能获益。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预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术后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6%、56.7%、30.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100%、68.8%、42.2%;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100%、61.8%、0;胃肠短路手术后患者生存时间6~12个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生存率至关重要的因素。
病理免疫组化(IHC)是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对判定肿瘤来源、类型、恶性程度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帮助指导用药、判断耐药和预后。然而,非病理专业的临床医生拿到一张病理免疫组化的报告单,只会看结论,不知道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对免疫组化单子上的各项指标更是一头雾水。对此,代佑果医生搜罗整理了一些网络资源,汇总于此,以飨读者。云南省肿瘤医院胃与小肠外科代佑果使用说明:(1)项目按英文字母排序,方便快速进行查询;(2)收集目前临床常用项目,不包括研究项目;(3)精简表达项目临床意义,供临床医生参考;(4)详细解释请咨询病理专家和查阅相关资料;(5)内容不妥之处,敬请留言进行修正和补充。(本章来源于公众号医学之声:一表读懂,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本文做了一些增加) 项目 临 床 意 义Actin肌动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组织表达。AE1/AE3细胞角蛋白AE1/AE3,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如胆管细胞阳性,肝细胞阴性,鉴别肝癌和胆管癌。AFP甲胎蛋白,肝癌细胞表达,胃和肝脏同时肿瘤时,胃肝样腺癌HepPar-1、AFP、CK19 和 CDX-2等4 种不同程度阳性表达,而肝细胞癌CK19 和CDX-2不表达。ALK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用于淋巴造血来源标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AMACR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癌特异性指标,只存在于癌症组织。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等过度表达 ,以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Bax促进凋亡蛋白,同Fas/FasL。Bcl-2 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肿瘤预后指标,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高表达者预后差。Bcl-6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6,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淋巴造血细胞来源标记,用于B淋巴瘤诊断。Bel-XL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L,Bcl-2 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作用同Bcl-2 。Cam5.2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正常分泌上皮表达,复层鳞状上皮不表达,用于鉴别腺癌和鳞癌。CD10分化簇10,间叶组织来源标记,未成熟淋巴细胞阳性表达, 用于B细胞淋巴瘤、慢性髓性白血病等诊断,某些非造血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也可阳性。CD117分化簇117,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胃肠间质瘤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者可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某些肿瘤如黑色瘤、白血病、皮肤纤维瘤、血管肉瘤、尤文氏瘤、胶质瘤也可阳性。CD14脂多糖LPS受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用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病的鉴别诊断。CD15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标记,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阳性表达。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诊断。表达随癌细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良好 指标。CD1a树突状细胞DC表面抗原递呈分子,DC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的特征标记,肿瘤组织表达减少,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CD20L26分化簇20,淋巴组织源性标记,B细胞标记抗体。用于B淋巴瘤诊断,阳性者可用Rituxan或 Zavalin靶向治疗。CD3T细胞的共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标记胸腺细胞、T淋巴细胞,用于T细胞淋巴瘤诊断。CD31分化簇31,血管内皮表达。CD31是血管内皮分化的标志,现在强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具有血管内皮分化,而CD34是间质起源,用在血管肿瘤诊断时提示血管肿瘤起源。CD34分化簇34,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用于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胃肠间质瘤、乳腺叶状肿瘤、孤立性纤维肿瘤、黏液性脂肪瘤可阳性。而CD31强阳提示肿瘤细胞具有血管内皮分化。CD44分化簇44,跨膜糖蛋白分子,肿瘤预后指标,CD44s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CD44v 淋巴转移的肿瘤细胞表达,提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强。CD45CD45RACD45RO分化簇45,淋巴组织源性标记,T细胞标记抗体,白细胞共同抗原Ⅰ型跨膜蛋白, 在机体免疫应答中,CD45RA 阳性T 细胞遇抗原刺激后以增殖反应为主,CD45RO 阳性 T 细胞以分泌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为主。用于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和随访。CD56分化簇56,神经内分泌标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表达,用于神经外胚层细胞来源星型细胞瘤、神经母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NK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也可阳性。CD68分化簇68,淋巴组织源性标,骨髓和神经组织巨噬细胞源表达,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CD79-a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淋巴组织源性标记,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CD99分化簇99,小圆细胞标记,用于神经外胚层肿瘤骨尤文肉瘤诊断,其它肿瘤特异性差。CDX2核转录因子,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可鉴别肠癌、胃癌,若胃癌阳性,提示由肠上皮化生而来。CEA癌胚抗原,上皮来原标记,用于内胚层来源发肿瘤如胃癌、肠道癌、胰腺癌和肺腺癌等诊断,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rbB-2NeuHER-2原癌基因蛋白表达产物P185,增殖活性标记,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涎腺肿瘤、肺癌、胆管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均有阳性表达。表达越高多药耐药可能越大、恶性程度越高。乳腺癌ER、PE、C-erbB-2同时阳性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但提示可以Herceptin赫赛汀治疗。CgA嗜铬蛋白颗粒A(Chromogranin A),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用于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的诊断。Chr嗜铬素(chromatin),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源肿瘤。CK细胞角蛋白,上皮来源标记,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CK14细胞角蛋白14,肌上皮来源标记,用于鉴别肿瘤基底细胞上皮和肌上皮来源,鳞状上皮也可阳性表达。CK18细胞角蛋白18,上皮性肿瘤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标记,诊断小细胞癌、胸腺瘤、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诊断;复层鳞状上皮阴性,用于鉴别鳞癌。CK19细胞角蛋白19,上皮性肿瘤标记,单层上皮和间皮标记,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胆管上皮阳性反应,鉴别肝癌和胆管癌。CK20细胞角蛋白20,胃肠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来源标记,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卵巢非黏液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常阴性用于鉴别。CK5/6细胞角蛋白5/6,上皮来源标记,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CK7细胞角蛋白7,上皮来源标记,通常在腺癌中表达,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表达,非上皮来源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用于卵巢、肺和乳腺癌诊断,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用于鉴别诊断。CKH高分子角蛋白,鳞状细胞肿瘤标记,用于鳞状细胞肿瘤诊断。CKL低分之角蛋白,单层上皮、腺上皮标记,用于腺上皮来源肿瘤诊断。CK-Pan上皮来源标记,同AE1/AE3CT降钙素, 内分泌细胞标标记,用于甲状腺髓样癌诊断。DesDesmin结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和横纹肌可检测到结蛋白,用于平滑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肿瘤诊断,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DOG-1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源于Cajal细胞胃肠间质瘤诊断。E-CaE钙粘附蛋白,肿瘤增殖活性与凋亡标记,阳性表达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肿瘤侵袭和转移性强。EGRF抗表皮生长因子,结直肠癌表达阳性可用Erbitux(Cetuximab)爱必妥(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EK表皮角蛋白,上皮性肿瘤诊断标记,用于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诊断。EMA上皮膜抗原,上皮来源标记,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低/未分化上皮高表达;用于多数的癌、间皮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等,间变大细胞、恶性横纹肌样瘤也可阳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肿瘤阴性表达。过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有关。ER雌激素受体,内分泌细胞标记,肿瘤组织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FasFasLT细胞表面促进凋亡蛋白,维持T细胞总量平衡,T细胞标记,过少表达与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结脾肿大、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过度表达T细胞易被CTL识别杀伤免疫功能低下。GA733肿瘤相关抗原,编码上皮糖蛋白 4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多种肿瘤可有 GA733 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表达阳性预后差。结肠癌细胞膜及细胞浆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来源标记,脑胶质细胞阳性表达,多用于星形胶质瘤诊断。GST-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谷光甘肽S转移酶--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HAS上皮来源标记,用于判断上皮来源肿瘤。HBME1间皮细胞标记,鉴别间皮瘤与腺癌参考,间皮瘤为厚膜型,腺癌为薄膜型或胞浆着色。HCG性腺来源标记,用于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HepPar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HepPar1肝细胞抗原,在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HER-2原癌基因,同C-erbB-2,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HER-2 (3+)及 HER-2 (2+)时应进一步 FISH 检测分析 HER-2基因状态,野生型可用赫赛汀靶向治疗。HMB45上皮性肿瘤标记,恶性黑色素瘤阳性表达。Inhibin-a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Ki-67Ki-67,细胞增殖标志,细胞周期 G1、S、G2、M 期表达,G0 期缺如,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分化差、浸润转移快、预后差,共认的肿瘤预后指标。LCA详见CD45,淋巴组织源性标记,淋巴网状细胞一线标记抗体LH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MDRP-gp多药耐药(MDR)基因编码P-糖蛋白(P-170),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药物泵作用,将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而使细胞产生耐药,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Melan A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黑色素细胞瘤诊断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比HMB-45敏感。MGMT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se),在胶质瘤、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及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 中均有MGMT 表达缺失的报道。提示MGMT 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检测其缺失状态可作为肿瘤发生的标志。MGMT 活性是胶质瘤患者预测替莫唑胺治疗敏感性的生物标志。MNF-116细胞角蛋白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上皮来源一线标记,用于鳞癌、小细胞癌、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腺癌、间皮瘤(纤维状细胞)、滑膜肉瘤、血管肿瘤、平滑肌肿瘤和浆细胞瘤等诊断。MOC-31上皮细胞来源标记,大多数腺癌为阳性,而间皮瘤通常为阴性。MRP1ABCC1基因表达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药泵作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阳性表达,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MS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用于肌源性来源肿瘤鉴别。MSI微卫星不稳定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如阳性表达,90%诊断 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和 10-15%诊断散发性MSI阳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tp53同Bcl-2Myosin肌红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横纹肌来源肿瘤鉴别。Myotlobin肌球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横纹肌来源肿瘤鉴别。NESTIN神经组织源性标记,用于神经干细胞来源肿瘤鉴别。NEU同Her-2, C-erbB-2NF神经纤维细丝蛋白,神经组织源性标记,用于神经组织源性肿瘤鉴别。Nm23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检测,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N-myc是MYCN表达的一种螺旋蛋白,能导致肿瘤发生,多种肿瘤阳性表达,过度阳性表达如肺小细胞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化疗反应差,病情进展快。NSE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内分泌肿瘤阳性表达Ost成骨素,骨化细胞阳性表达,用于骨肿瘤诊断。P16P16蛋白,上皮性肿瘤标记,用于宫颈癌预后判断,阳性表达者预后差。P504S上皮性肿瘤标记,甲酰基辅酶A,前列腺癌阳性表达,敏感性97%,特异性为100%。P53Mtp53一种抑癌基因,人类研究最多的基因,分野生型(Wtp53)和突变型(Mtp53)。野生型Wtp53因微量免疫组化难以检测,正常参与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的负调节,而控制细胞的增生,同时诱导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突变型Mtp53能够被免疫组化测定,突变后则丧失了启动细胞凋亡的能力。突变型p53高表达,细胞的高度增生、分化程度差分化、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不良,公认预后差指标之一。P63新发现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细胞周期中的刹车装置,一旦失灵则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导致恶性肿瘤发生,阳性表达提示预后好。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活性与凋亡标记,阳性表达肿瘤增殖快、预后差,目前公认的肿瘤预后差指标之一。P-gp同MDR。PH甲状旁腺素标记, 甲状旁腺肿瘤阳性表达PLAP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来源肿瘤。PR孕激素受体,内分泌细胞标记,肿瘤组织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增殖活性标记,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PSA内分泌细胞标记,用于前列腺癌来源肿瘤的判断。RbRb基因表达蛋白,肿瘤抑制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周期,但对多数肿瘤无作用,阳性表达意义尚不清。S-100神经组织来源标记,神经组织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瘤、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阳性表达,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SMA平滑肌肌动蛋白,间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平滑肌来源肿瘤诊断。SP表面活性蛋白,肺表面活性物质含,用于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SSTR生长抑素受体(Somastostatin Receptors),生长抑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目前发现有5种亚型(SSTR1-5),不同种类的肿瘤表达的受体亚型不同,即使同种类型的肿瘤也有差别,其中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如胰腺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表达SSTR2。80%以上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表达SSTR2为主。Survivin抑制凋亡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肿瘤特异性,只表达于肿瘤和胚胎组织,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组织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转移率高,预后差。Syn突触素(synaptophysin),存在于神经元突触前囊泡膜,神经性和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TG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 TG阳性表达。TGA72肿瘤相关抗原72,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阴性。乳腺癌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分化差及高增殖活性有关。TOPOⅡ拓扑异构酶Ⅱ,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阳性率越高对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等药物越有效。TS胸苷合成酶(TS),5-FU重要作用靶点,阳性++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表达,用于大多数肺小细胞癌、腺癌、少部分大细胞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阴性。非小细胞肺癌阳性表达强度与预后成呈负相关。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恶性甲状腺病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VGEF抗血管内皮生因子,转移性结直肠癌表达阳性可用Avastin(Bevacizumab)安维汀(贝伐单抗)靶向治疗。Villin绒毛蛋白,刷状缘的上皮细胞表达,胃肠道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阳性表达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肺类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美克尔细胞瘤也可阳性表达。阴性表达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来源可能性极低。胃肠类癌阳性,胰腺胰岛细胞瘤阴性用于鉴别。VimVimentin波形蛋白,所有间(充)质细胞均有表达,是正常间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许多上皮细胞及其肿瘤中可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用于间皮瘤与腺癌鉴别,波形蛋白在间皮瘤中更常见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同时也是诊断有用的“对照标记”工具。本文选自相关公众号,已注明,感谢。本文仅作学习交流用,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到医院体检或做检查,经常抽血查出一些肿瘤标记物的结果,也不知道代表些什么意思,今天代医生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给大家普及一下。各家医院检查出来的结果,正常参考值可能不一样,但不影响我们对它的解读。在开始讲解之前,先要告诉大家一个观念:目前临床上所检查的肿瘤标记物,大多都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这个肿瘤标记物高了,并不代表就患上某一种癌症,要结合病人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另外,大部分肿瘤标记物轻微升高,并没有太大临床意义,可能是某些良性疾病所致,大可不必惊慌,但也不疏忽大意,一定要隔期(比如1-3月)复查,看该肿瘤标记物的走势,是升高还是降低,升高明显(比原来升高数倍),那可能真的存在肿瘤,需要进一步做其它检查;降低或者正常了,那可以放下心来,每年或隔年定期体检就可;保持不动,建议还是要隔期(比如1-3月)复查,连续查2-3次,都变化不大,可以放下心来,按照每年或隔年定期体检程序即可。切记:如果查出的肿瘤标记物数字非常高,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数倍,那可能就真存在某种肿瘤了,倍数越大,说明肿瘤分期越晚、问题越严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正常参考值0-5μg/L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症细胞表面,是细胞膜的结构蛋白。在细胞浆中形成,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然后进入周围体液。因此,可从血清、脑脊液、乳汁、胃液、胸腹水及尿液、粪便等多种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CEA升高可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癌胚抗原的水平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癌胚抗原值越升高,但阳性率不是很高。②与肿瘤转移有关,当转移后,癌胚抗原的浓度也升高。③与癌症的组织类型有关,腺癌最敏感,其次是鳞癌和低分化癌,这说明癌胚抗原是一种分化性抗原,分化程度越高阳性率也越高。④与病情好转有关,病情好转时血清癌胚抗原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癌胚抗原连续随访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也可用于对化疗患者的疗效观察。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正常参考值0-20μg/LAFP是一种糖蛋白,属于白蛋白家族,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血液循环中具有较高的浓度,出生后则下降,至生后2~3月甲胎蛋白基本被白蛋白替代,血液中较难检出,故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AFP是目前临床上能用来诊断肝癌的肿瘤指标物,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诊断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儿童期AFP异常升高,要考虑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2、成人AFP异常升高,要考虑原发性肝癌,70%~90%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在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睾丸内胚窦癌,卵巢内胚窦癌,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也可引起AFP升高的因素,结合有乙肝或丙肝病史,CT有典型肝癌表现,临床就可以诊断为肝癌了。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大多低于1000ug/L,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程度有关。4.一般良性肝病AFP含量增多是一过性的,一般持续2-3周。而恶性肿瘤则持续性升高。因此,动态观察血清AFP含量既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肝病,又可早期诊断肝癌。5.生理情况下,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可通过脐带血进入母体血液中,所以妊娠期孕妇的甲胎蛋白会呈阳性。糖类抗原125(CA125)正常参考值0-35 kU/mlCA125是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因此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CA125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同时也是卵巢癌术后、化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可以持续动态的观察。在实际应用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上皮性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手术或化疗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若有复发时,CA125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之前。80%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升高,但近半数的早期病例并不升高,故不单独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90%患者血清CA125与病程进展有关,故多用于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估。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125的水平≤40U/ml,若升高至正常值的2倍以上应引起重视。2、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可能会升高,如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其他妇科肿瘤。3、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阳性率较低。4、在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5、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6、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人,CA125也会呈数十倍升高。糖类抗原153(CA153)正常参考值0-35 kU/ml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CA15-3主要用来辅助诊断乳腺癌和术后随访,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乳腺癌患者CA15-3升高,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60%,乳腺癌晚期的敏感性:80%。CA15-3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CA125也可能升高,但阳性率相对低。3、肝脏、胃肠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性疾病,CA153阳性率一般<10%。4、CA15-3水平增高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时间较CA15-3正常的患者要早许多。据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变化与其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之间存在改变的一致性,尤其是有远处转移灶者,其CA15-3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显着增加,所以,CA15-3具有对乳腺癌转移起监视的作用,如其血清水平持续升高,则应开始或加强化疗、放疗或改用内分泌治疗等。糖类抗原199(CA199)正常参考值0-37 kU/mlCA199是糖抗原的一种,增高多提示有胰腺炎、肝硬化、糖尿病、消化道肿瘤的可能。CA199主要用来辅助诊断胰腺癌和术后随访,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2、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3、良性疾患时如慢性胰腺炎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kU/L,需要加以鉴别。
总访问量 2,220,626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55位
科普文章 7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