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丰
主治医师 研究员
3.4
中医骨科赵洪涛
副主任医师
3.4
中医骨科杜景文
主治医师
3.3
中医骨科薛景景
主治医师
3.3
中医骨科郭秋芬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韩玉范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李成军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李春阳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张光魁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董秀珍
副主任医师
3.2
茹国华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杨炳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骨科董超
医师
3.2
中医骨科禹鹏飞
主治医师
3.2
中医骨科杨帆
医师
3.2
中医骨科孔军
3.2
中医骨科朱卫星
3.2
中医骨科张凯
3.2
中医骨科张康
3.2
中医骨科柴鹏飞
3.2
郑振武
3.2
治疗前 患者男,65岁,18年前踝关节扭伤病史,具体骨折与否不详。18年来踝关节逐渐出现疼痛,行走困难。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患者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采用经腓骨入路,切除腓骨下段,暴露胫距关节面、距跟关节面,空心钉固定。
在门诊,经常有膝关节疼痛患者,经多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后进行了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报告提示:膝关节周围骨髓水肿等。患者问我:“什么是骨髓水肿?是骨髓肿了吗?向患者解释软组织水肿很容易,但是向患者解释骨髓水肿,确实很难。 什么是骨髓水肿 骨髓水肿这个名词,是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 骨髓水肿”并不是真正的骨髓“肿”了,只表示局部含水量增加。只有在MRI检查中才能发现这种现象。在常规的X线片和CT等影像学检查难以检查出来,其在MRI上与软组织水肿的影像学改变相似,故称为骨髓水肿。 骨髓水肿的实质 “骨髓水肿”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只是某些疾病中的表现之一或某一阶段。就像关节腔积液不是一个独立疾病一样。外伤造成的骨髓水肿通常称为骨挫伤,这是由于骨小梁的微骨折,引起局部的出血水肿和局部微细结构的改变。 骨髓水肿的诊断 MRI是目前诊断、评价骨髓水肿的最佳手段。疼痛的程度与骨髓水肿的严重程度相一致,随着MRI骨髓水肿严重程度的减退,患者的疼痛的程度也相应减轻。 骨髓水肿的病程 骨髓水肿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疼痛迅速加重,到最后活动功能受限接近1个月。第二阶段:疼痛到达一个较平稳的阶段且持续1一2个月,在此阶段骨质疏松可以被放射学检查发现。第三阶段:患者症状逐渐缓解,X线片显示骨质重塑,这一过程持续约4个月。该病常表现为自限性,病程为4-24个月,平均时间约为6个月。 骨髓水肿的治疗 发现膝关节周围骨髓水肿,首先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无明显病因的骨髓水肿,应充分卧床休息,避免关节负重,休息时间要足够长(骨髓水肿一般会在六个月左右才能消退,疼痛持续可能达3-6个月,甚至更长),必要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辅以局部理疗等。在中医治疗上温阳利湿的中药内服。有研究显示,对于特发性骨髓水肿,冲击波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家都知道消炎镇痛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膝关节周围的疼痛,甚至有的大夫,把消炎镇痛药物当作治疗各种类型膝关节疼痛的首选药物,但是有一种膝关节痛叫做药物性膝关节痛。药物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及进行性软骨及骨的损害称为药物性关节病;在门诊常见的药物性膝关节痛中,有两类药物容易引起膝关节痛,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是喹诺酮类药物,其次是消炎镇痛药。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关节损伤所致的病理组织变化主要是关节软骨的肥厚、水泡样变、颗粒样变性、关节腔内的非炎性渗出;消炎镇痛类药物如消炎痛,这些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骨质修复是以前列腺素致炎症为动力的,因而也妨碍软骨下骨的修复,从而加重关节的原有退变过程而引起药物性关节病。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氟哌酸等对关节有一定的损害,特别是承重的关节;长期的、大剂量的应用消炎痛或其他消炎镇痛药物可以使患病关节加速破坏,该类药物能抑制急性、慢性炎症过程的临床症状和进展,但实际上不能治愈疾病。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患者如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以及各类慢性关节疾病,长期应用消炎痛等止痛药后出现关节面进行性破坏,在排除其他关节疾病的情况下,可考虑本病。防治措施:避免滥用止痛药物和消炎镇痛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密切注意观察膝关节的症状,一旦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应立即停药卧床休息,一般停用该类药物后,症状均可消失,不遗留后遗症。
总访问量 326,926次
在线服务患者 386位
科普文章 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