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X线透视,了解节育器形状。 B超检查,了解节育器在宫腔内位置,是否有下移,脱落,嵌顿等。 白带常规检查,排除阴道炎症。阴道炎症禁止取环。 2.育龄期女性取环有什么要求? 月经干净3-7天取环为最佳时间,可以减少出血。干净后3-7天勿同房,以减少感染及意外妊娠风险。 3.取环后多久可以妊娠? 取环后次月开始,月经恢复后既可以备孕。 4.如果带环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怎么办? 可以行诊刮时将环一并取出,顺便将内膜做病检,了解子宫内膜有无病变。 5.绝经的女性什么时间取环最好? 女性绝经后需要将节育器及时取出,否则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生殖道逐渐出现萎缩,阴道宫颈弹性下降,造成取环困难。绝经后取环的最佳时间是停经后6-12月内。 6.如果绝经超过1年,节育器还能取出吗? 可以,绝经1年后,医师会评估宫颈取环条件,看是否需要给予宫颈预处理后再行取环。 7.取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取环后2周内禁性生活和阴道冲洗,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8.节育器可以终身不取出吗? 不可以,不论哪种环,均有使用期限,过期的节育器会失去药性,时间长会发生断裂,溶蚀,导致宫腔感染,绝经后宫腔出现萎缩,还可能导致节育器嵌顿到子宫肌壁,引起腹痛,出血,化脓,甚至穿透子宫壁伤害到腹腔脏器
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后,女性卵巢也要面临退休了,伴随而来的月经逐渐变得不规律,直至停止发生绝经,在这段时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着剧烈变化,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月经紊乱,不规则流血,在安静无明显状态下,会突然出现自前胸后背一股热浪如潮水一般上涌到脖颈或面部,腹型肥胖,皮肤松弛,性生活疼痛,性欲下降,反复阴道炎症,尿频,尿急,咳嗽腹部用力,大笑等情况下不自主的溢尿,肌肉关节疼痛,容易骨折,血脂异常,心血管发病率明显升高等等,其实这段时期女性饱受着身心煎熬,经常会表现为脾气暴躁,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出现上述情况,很多女性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忍忍就可以了,家人朋友也缺乏对她们的关爱和耐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部分人群出现严重抑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情况,或者身边有这样的亲朋好友,请您一定给予她们足够的耐心和关爱!也请她们及时就诊,妇科医生会帮她们恢复健康,让她们平稳安全的度过这段不寻常的多事之秋。
一、绝经对女性有什么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约77.9岁,而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9.5岁,预示女性超过1/3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步衰退,在绝经前后即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出现系列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情绪不稳,焦虑,甚至抑郁;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阴道干燥,性生活痛疼,反复阴道炎,泌尿系感染;骨质丢失症状如肌肉关节痛疼,骨质疏松,易骨折等;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等,以上症状严重干扰了女性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对身心造成巨大影响。据统计,约有2/3女性不同程度饱受围绝经症状的影响。又加围绝经期女性同时承担着来自生活家庭各方面压力,很多围绝经的女性对自身出现的症状认识不足,得不到及时诊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或者误认为这一切均属正常,无需重视,更有部分女性羞于就诊,其实以上种种情况,均为绝经后的老年生活埋下了巨大健康隐患。二、更年期如何做好健康保健1.心理健康更年期是女性必经阶段,需要科学认识自身身体变化,提高个人科学知识素养,及时识别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应提高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学习自我识别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躯体症状,培养积极乐观心态,主动与人交往,可以告知自己亲朋好友,在大家帮助安全平稳渡过围绝经期,必要时及时就诊,减少相关健康不良事件及疾病的发生。2.饮食营养:食物应多样化,谷类为主,少盐少糖少油,控烟控酒。减少烟熏腌制食品摄入。谷薯类食物摄入应占食物供能的50-65%,主要食物:小麦,稻米,玉米,荞麦,高粱及制品如米饭,馒头,面包,饼干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还包括杂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芸豆等。谷薯类每天约需250-400g。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且能量低,对于满足人体微量元素的需求,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每日适量蔬菜水果的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降低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蔬菜每人每天摄入量300-500g,水果200-350g。保障每餐蔬菜几乎占全重量的1/2左右。以三口之家为例,全天需要购买新鲜蔬菜重量约1-1.5kg。每周水果约4-5kg。蛋白质是生命物质基础,蛋白质饮食包括牛奶,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及大豆等植物蛋白。每日畜肉摄入量40-75g,鱼肉等水产脂肪含量低,且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首选,水产品摄入量约40-75g,蛋类(含鹌鹑蛋,鸡蛋,鸭蛋,鸽蛋等)1个约50g。另外,豆类和乳类是蛋白质及钙的良好来源,豆类包括黑豆,黄豆,青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豆芽,豆腐丝,豆腐皮,以及发酵制品如豆腐乳,豆豉等,建议每日摄入量约25-35g,以三口之家为例,刚好一块豆腐约300g左右为一盘。乳类每日摄入鲜奶约300g,超重或肥胖者适宜选择脱脂牛奶或低脂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优质酸奶或低乳糖产品,如低乳糖牛奶,酸奶,奶酪等。坚果富含必须脂肪酸和氨基酸,但是很容易过多食用,导致脂肪摄入量增加,建议每天10g左右。油盐作为调料,尽量少用,每日盐<6g,油不超过25-30g,另外,轻体力活动建议每日饮水1500-1700ml。早中晚餐按照3:4:3比例配备饮食。合理膳食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举例如下:小王48岁,办公室职员,属轻体力工作,身高165cm,真实体重70kg,理想体重165-105=60kg,小王每天需要摄入能量约60kg×30kcal=1800kcal,小王一天的食谱推荐:早餐:燕麦粥1碗(燕麦25g),白水煮鸡蛋1个(50g),牛奶一杯300g,,西芹花生米1碟(西芹50g,花生10g);中餐:米饭1碗(大米100g、小米25g),红烧翅根(鸡翅根50g),清炒菠菜200g,醋溜土豆丝(土豆100g),紫菜(2g,鸡蛋10g)晚餐:米饭(大米75g),清蒸鲈鱼(鲈鱼50g),家常豆腐(北豆腐100g),香菇油菜(香菇10g,油菜150g),中等大小苹果200g。3.体重管理体重和健康息息相关,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重或过轻都是不健康表现。体重指数(BMI)为衡量体重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BMI=体重(kg)/身高2(m),理想体重指数为18.5-24之间,体重过重导致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脑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明显增高。仍以上面小王举例,小王身高165cm,理想体重指数为22,即理想体重60kg,或者在50.6kg(18.5×1.65m×1.65m)-65.34(24×1.65m×1.65m)之间也属正常,超过66kg即算超重。4.运动每日坚持运动对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绝经女性每日坚持运动必不可少,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有氧身体活动提高心肺功能,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每次坚持30分钟左右。另外,建议每周2-3次抗组无氧运动,例如哑铃,平板支撑,俯卧撑等,每次1-2组,每组8-10次以增加肌肉力量。小王运动处方:每周4天30分钟左右7000步快走,每周一天30分钟游泳,每周1天1次8组平板支撑。5.盆底锻炼绝经后随着年龄增长,体重的增加,雌激素的下降以及运动量的逐渐下降,肌肉含量逐渐减少,导致盆底肌松弛,出现围绝经期特有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尿频,尿急及跑跳咳嗽等情况下的溢尿现象,这些症状在早期经医师指导下可以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经典动作如凯格尔运动。方法为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排空膀胱后,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2—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做3次;或每日做150~200次,建议持续3个月或者更长。另外,需要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如果症状不能缓解甚至更加严重,需要进一步前往医院诊治。6.骨质疏松与补钙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下降,骨质丢失加速,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绝经的到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骨关节的痛疼,甚至发生骨折,围绝经就女性需要给予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此阶段推荐每日钙摄入量1000-1500mg,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水产品如鱼虾,海带,紫菜以及豆类,坚果和绿叶蔬菜等。由于绝经后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还应该每日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少者需要摄入每日400-800U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三、出现更年期症状如何治疗?(一)绝经激素替代治疗很多围绝经女性听到激素替代,很快会想到会不会发胖等副作用,其实此激素非彼激素,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所用激素为补充既往体内可以自身分泌,而现在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无法再分泌的激素,其实正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才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而且一般所用剂量均为生理所需剂量。所以补充激素不但不会发胖,还会预防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激素替代属医疗措施,需要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经医师慎重评估及指导下应用。(二)中医中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且实用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围绝经期主要是由于机体肾脉亏虚,气血阴阳失调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的现象,辩证主要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及肝气郁滞等证型。治疗分别以滋肾养肝,健脾温肾,滋阴补阳,交通心肾及疏肝解郁为主,代表方如一贯煎,右归丸,二仙汤,交泰丸,逍遥散等。另外还有耳穴贴豆,艾灸,针灸,中药浴足,刮痧等也有一定疗效。
总访问量 231,813次
在线服务患者 672位
科普文章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