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研究所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内首个亚太风湿病(APLAR)中心,包含北京西直门、通州、青岛及石家庄4个院区。目前全科有140余人的临床及科研队伍,包括教授/主任医师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9人,博士生导师11人,博士后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及副博导12人,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15人,研究员/助研和实验员/技师12余人,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研究人员40余人,护理团队2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
该科成员在国内和国际的任职包括前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主席、前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WHO肌肉骨骼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主委及北京风湿病学会候任主委等。
获得的学术及称号包括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CMB杰出教授、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及北京市科技新星等。
该团队牵头了973计划、国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120余项国家级课题,以及30多项全国多中心研究,推出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eRA)分类标准、临床深度缓解标准(CliDR)和抗SRA抗体、抗α胞衬蛋白、膜DNA抗体等一系列诊断标志物;研发了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靶向治疗方法,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等自身免疫病;研究和推出了RA治疗的持续强化治疗(PRINT)方案,并被国际指南推荐。
团队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Immunity及Lancet Rheumatology等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10余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NS或NLJB及其子刊以上的论文。20余人担任著作/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主办《Rheumatology &Autoimmunity》杂志,主编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凯利风湿病学》等30余部风湿病学专著。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研究上居国际前列。
特色诊疗
1.提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ERA),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RA三大标准,显著提高RA的早诊率。
2.提出RA深度缓解(CLIDR)标准,显著提高RA的缓解率,明显降低复发率。
3.发现α胞衬蛋白抗体、抗M3受体抗体等标记物,常规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4.唾液腺彩超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无创诊断。
5.推出RA“长疗程三联治疗(PRINT)方案”,显著提高RA治疗有效率。
6.环磷酰胺小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7.低剂量IL-2治疗自身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等。
专业门诊:
开设了18个专业门诊,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白塞病、IgG4相关病、银屑病关节炎、成人still病、SAPHO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及炎性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