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认识双相障碍
今天想和一位小友anny一起带大家了解一下“双相障碍”,这位小友是一位罹患双相障碍10多年的天才少女,她很有天赋,智商很高,艺术创作,文学创作,朗诵表演……有很高的境界。她生病很长时间,虽然不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对自己有有太大的影响,虽然在她过去的成长的过程中经常的住院而且不断波动复发。也曾因为药物副反应太大影响到生活而想减药。但是,一直和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共同相处的她并没有停止对这个疾病的思考。来,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她写的关于她对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如何认识认知和思考的文章吧。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张炜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张炜面对疾病的态度比治疗疾病本身更重要,童年生病的我依然精彩的活着——2020年6月17日anny于兔子岛童年起病的我今年26岁,开始准备考研了。看着小时候写的日记,回顾一下我走过的人生,我很难想象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严谨理性的分析了一下我的病史,重新审视我的人生经历,对疾病有了很多的反思……我的疾病和我的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双方父母家族中都带有情感疾病的遗传,虽然家族中没人去医院诊断过。父亲的家族艺术才华横溢,我的爷爷画画的特别棒,他还会杨琴,毋庸置疑,这个家族是智商都很高。母亲的家族人人都很聪明,我的姥爷是满清贵族的后代,他很浪漫,文学和音乐都很厉害。我的父母当时双双为一个小城市的高中教师。他们都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接受了当时精英的高等教育。这是我父母的两个家族。我从这两个家族而来。我传承了这两个家族的血脉。在我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我先天的基因。这,真的很重要!想要了解你自己,想要明白你自己,必须先弄明白分析透你父母亲的的家族,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在这里。我的疾病和我的成长环境也密不可分。小时候我是一个活蹦乱跳的非常可爱的小孩,我父母寄予我了很大的希望,他们对我的教育尽心尽责,我会说话就会张嘴背古诗说英语了,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小学初中的孩子在英语课上不知所云的念英语了。我父母那时候感情很好,我是父亲家族里最小的一个女孩,是姥姥家迎来的第一个小宝贝,在我的记忆中那时两个家族都很富裕,我的衣服几乎都是名牌,懵懵懂懂的我地生活在一个蜜罐里,根本没有可能预料到十几年后发生的一切。后来妈妈考上了研究生,来到了另一个城市上学。她把刚上小学的我带到了身边。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妈妈毕业来到一所大学工作,我转到附近的小学上学。在我四年级的暑假,我父母开始长达数年的情感纠葛。上小学到了新环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切都需要适应。而我四年级的暑假家庭发生了变故,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应激障碍。后来父母带我到北京看病,我住在了北医六院的儿童病房。那个时候我只有14岁。为什么妈妈下那么大决心要让我吃药和住院。妈妈学过心理学,当医生和她讲如果不吃药的话,慢慢的会变成人格障碍,就没办法治疗了。后来随着我慢慢长大,问题就越来越显现,从十岁以后,我就找不到自己是谁了。小的时候我误认为那个躁的小孩就是是自己。十岁,那么小,我就把真实的自己给丢了。从十四岁到二十二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我几乎是混乱的,我既自卑又自信。但在这期间我也不断的向外尝试,也有了很多成就。但是我始终有没有找到自己是谁,我一直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今年二十六岁了,在做心理治疗的过程当中,我不断地在寻找自己是谁。对于我来说找的真实的自己,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啊!上小学后,我的很多问题暴露了出来。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和小朋友打架,早上起不来床,晚上入睡困难。老师找到我妈妈建议我妈妈带我去北医六院儿科。后来我被诊断ADHD,做了一段时间的感统训练。慢慢的,到了三四年级后就自动好了。我到五六年级的时候,每天非常非常开心,完全和我家庭每天发生的状况不相吻合。没有人知道我每天回家面对的是什么,我的闺蜜、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对他们守口如瓶。那个时候我没有伤心难过过。我每天在学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周六日课外班排满,不用妈妈接送。那时学习非常好,求知欲旺盛。在运动会上我竟然拿了第一名。那时我每天开心的像一个小鸟一样,走路都要飞了起来。然后慢慢的这种开心越来越加深,当时我们四个人一个小组。我带动这个小组的其他三个人,每天笑的都合不拢嘴。我们老师说我们四个人笑的比花还灿烂。可以说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种轻躁的状态,但是到初中一年级和初二就变成了躁的状态。初一的时候,我的情绪比小学高年级的情绪更高了。也做出了很多让同学和老师感到幼稚和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因为当时太小缺乏自我认知所以我那时认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比如我在我爸爸他们学校的初中部上学,我会和其他同学炫耀我爸爸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从来不是个爱炫耀的孩子,其实我是个很深沉而且很有教养的孩子。所以我判定我那会儿一定是病了,我炫耀的这个行为是由于我那时情绪太躁而导致的。再回过头来看我一二年级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早上起不来,晚上难以入睡,眼神忧郁,这些难以解释的状况似乎是儿童情绪偏低的表现,因为ADHD和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共病也同属一个脑区。这个病也会引起躯体的反应,我有时会无缘无故的眼泪往上涌,鼻子发酸,然后开始理解不了任何东西,根本没有办法学习。我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情绪的波动。但是我大致感觉应该是情绪突然稍微低了一点的症状。可是我并没有感觉不开心……所以说这个病很可怕,我真的不骗大家!我以前对这个病还有很多浪漫的遐想,什么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我和大家说这些都是在玩文字游戏。这个疾病会导致人们认知上的问题,会导致人们偏执,看待问题和事物很偏激。不只是情绪的高低起伏,情绪不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很多细小的东西,比如偏执固执的大脑,比如说注意力集中困难的问题等等。没有海水和火焰的浪漫,高涨情绪的背后就是同样深度的抑郁。如果你的家人或亲人患了这个疾病,一定要送医院治疗,因为这个人肯定会把你的生活搞乱。所以不要害怕治疗,一定要坚持吃药。疾病本身很可怕,可以剥夺一个人的意志。但是经过治疗你开始和疾病比赛看谁生命力最强,那个时候的你真的很可爱很勇敢!那是你绚烂的生命力在绽放。所以和疾病在一起共处的你我他,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生命力绽放的更加绚烂!曾经在心理治疗的中,我画过一幅画。一个月亮和一个星星,月亮是我,星星是这个病,星星挡住了月亮。现在的月亮会努力的离开星星,星星也会努力的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去。这也就是说把自己和病分开,这个层面上的分开是说疾病和自己真正的分开,也就是康复。还有一个层面,是你被症状困扰着,但是你分得清自己是自己疾病是疾病!这点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我通过心理治疗,慢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可以说是找到本质的自己是谁,也可以说是重新建立自己的那个核心形象。我是个深沉的、传统的女孩,完全不是病时的样子。我也认识到药物对于疾病多么重要,因为我这几年来状况变得越来越好,而且维持吃药和平稳的时间也长。现在正在以较慢的速度减药,为了保持稳定,我忍受着强烈的药物副作用,手抖的厉害都拿不好不好手机,口水流的很多。但是我知道,不能因小失大,要抓住主要矛盾,其余的泪水都不值得一提!因为我知道以后有更大的事等着我去做,所以,这是上苍在磨练我的心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修行且是如此!每个患有这类疾病的人,都有和这个疾病一起修行的机会。愿自己每天规律生活,安心学习。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清歌一曲,行色匆匆。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送给自己,也送给看到此文的每一个人!
张炜 副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精神科2230人已读 - 精选 对“不上学”孩子的父母说(二)
不过,小绿萝们现在能够看到曙光了!政府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22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各级专业精神科医院以及心理咨询机构也在开设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这些都能够挽救这些小绿萝!下面,我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狂吸负能量的小绿萝不可否认,现在父母的压力都很大,来自工作的,来自公婆的,来自配偶的,来自孩子老师的,以及对自身状况的不满。当父母的压力超标,负能量就产生了。当父亲或母亲要释放负能量,夫妻沟通又不通畅的时候,释放到哪里是最方便又最名正言顺的呢?当然是家里的小绿萝!对小绿萝释放负能量真是名正言顺!小绿萝作业没做对,小绿萝弄脏了刚刚收拾好的桌面,小绿萝又没考好,小绿萝又淘气了,小绿萝不好好吃饭,小绿萝上学太磨蹭了,小绿萝回家晚了,小绿萝又在玩手机,小绿萝不遵守学校制度,害得妈妈被老师训了······家长们不知道,孩子们对父母都是很忠诚的,你们给他多少负能量,他都全部吸收,而抑郁的孩子甚至会发酵成好几倍。很多家长都很委屈,说我们就这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爱他?特别担心他适应不了社会,他有那么多弱点······可是,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您不知道的是,对孩子来讲,现实是怎么样的并不重要,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建立一个自己的心理现实——一个孩子认为“世界就是如此”的主观心理空间!如果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缺点,从不在意孩子的优点,肆无忌惮地对孩子发泄负能量,在孩子的主观心理空间或者叫做心理现实里面,他就会理解成自己是没有任何优点、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被家里的任何人喜欢,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喜欢自己!试问,这样的小绿萝,怎么可能自信?怎么可能自己生产正能量呢?建议:对着小绿萝投注负能量并不是绝对禁止的,但是一定要分清,哪些负能量是真正帮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的;哪些负能量是源于自己的心理压力而对孩子要求过高造成的。这就是“管理情绪”, 如果父母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不可能从父母那里学习管理情绪的本领!同时,我们也很理解父母为什么不会管理情绪,因为父母这一代也没有在幼年得到情绪管理训练,父母们的情绪承受能力也没有在幼年得到加强。为什么要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呢?因为管理情绪、控制自己不生产和发泄负能量很不容易!负能量有一个特点,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来不想对孩子发那么大脾气,可是到后来自己就控制不住了······很多妈妈在我的咨询室里怒气冲冲地控诉:“她就和她爸爸一样!”请注意:此时对孩子的负能量就掺杂了对丈夫的负能量了,需要区分开来,适时刹车。没关系,情绪管理和情绪承受能力的训练什么时候都不晚,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训练。家长们请记住:存在即合理!孩子之所以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是因为他的能力还没有发育到能够达到家长要求的程度。所以,家长们需要降低对孩子过高的、与孩子心身发展不同步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孩子从家长那里“继承”对自己的要求,并且会高于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从而感到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不胜重负,无能为力,最终导致抑郁。家长可以参加一些青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程度的培训,通过学习了解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水平,调适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让孩子对妈妈很愤怒,认为妈妈“考多高的分,她都认为不够高!”和孩子商讨后共同制订“孩子努努力就能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孩子能获得成就感(正能量),家长也能够获得对孩子小满意,有助于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减少针对孩子的负能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二、被“保护网”限制的小绿萝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半点委屈,他们把孩子看护在自己编织的“保护网”里,却不知道,保护网可以保护孩子,同时也在限制孩子,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挫折,增加承受力。并且,父母在保护网里对孩子释放负能量时,孩子也无处可逃。这并不是说父母绝对不要给孩子负能量!对孩子适当的投注负能量有利于孩子学习容纳负性情绪的能力,“保护网”也会给孩子这样的印象:孩子的表达是“从小到大,我从来没做过主,都是他们做主!”有的妈妈表达“我确实对她管得很严,长到16岁,她都是听我的!因为我生怕别人伤害孩子的心理!”这让我想到一件事,一次在公园里,一个小朋友乱扔东西,被保洁员训斥了一句,妈妈马上跳出来,对保洁员大喊大叫:“一个孩子,你骂他干什么!”这个妈妈不知道,孩子承受了这一点点被训斥的负能量,并且改正了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多重要!这个妈妈快速地剥夺了孩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练习机会。有太多的孩子,因为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畏惧社交,没有朋友,不懂得处理突发的小事件,甚至抑郁,于是就上不了学,逃避到家里去!建议:孩子们需要大量的“表扬鼓励”,也需要少量的“挫折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对抗挫折的承受力,增加对负能量和负性情绪的容纳力,孩子从“保护网”外面遇到负能量并不可怕,只要孩子知道,他们有一个结实的“保护网”, 在“保护网”外面,他们也许会遇到一些负能量,他们需要学习在“保护网”外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不管他们在“保护网”外面承受了多少负能量,回来都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要帮助并教会孩子哪些负能量需要容纳,哪些需要输出;以及如何容纳,如何输出。三、缺乏释放途径的小绿萝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沉迷手机和电脑游戏,而且大部分都是打打杀杀的。有一位孩子玩的游戏也很有意思,从“我的世界”到“红色警戒”,“我的世界”是建筑、建设,“红色警戒”是战争,是在毁灭中让自己存活下来。他的家长问我,“他现在玩的游戏都是打打杀杀的,是不是也是在释放负能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领悟力的家长,我也希望所有的家长在孩子玩“我的世界”的时候就有这种觉悟:孩子玩游戏不光有坏处,也有好处,也许是在释放自己的负能量,获取一些正能量!我会在咨询室里问家长:“你们小时候被父母打骂了,或受了委屈,你们是怎样释放的?”家长们会说“那个时候,出去找小伙伴玩玩,回来就没事了!那会儿玩伴可多了!”当然,现在的孩子几乎完全失去了这样的途径,每个孩子都被关在家里或补习班里,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都在诉说,自己的交际能力太差,自己以前只会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不懂怎么交朋友,即使同学主动来找自己,自己也会拒绝,以致于自己与别人相处特别尴尬。于是,学习不好就意味着一大波的负能量前来侵袭!孩子用“学习好”来获取正能量的途径却被掐断了,孩子没有朋友,没有兴趣,学习不好,没有成就感,越来越抑郁。可是,这样的抑郁不只他们自己不懂,家长也不懂,反而痛心疾首:以前那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哪儿去了?更抑郁的小绿萝只能逃到最方便最便捷的游戏中去。建议:败给游戏的家长:你们不要觉得被游戏抢走了孩子,觉得多失败,因为,你们败给的是个心理专家团队!游戏的心理专家给孩子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即时满足!所以,家长们要多与孩子互动,带孩子户外运动,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学习交朋友、在社交中学习处理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家长尽量陪同,在陪伴中挑选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产品。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空间的安全感,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这样一个信念:爸爸妈妈的爱是无条件的,你有任何的想法和情绪都可以和爸爸妈妈聊一聊!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关注感受和压力,及时疏导,家长解决不了时积极联系班主任和学校的心理老师,根据老师建议,需要求助心理治疗师的,要寻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四、关闭耳朵的小绿萝小绿萝们接受过多的负能量超出吸收能力,也不能释放的时候,他们本能地会采取一些对自己的保护措施,比如:关闭耳朵。所以,关闭耳朵其实也是抑郁的一种表现,关闭耳朵的同时,关闭嘴巴。很多父母投诉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管不了,也沟通不了。可是,这些孩子中大部分在我的咨询室都会很自然地听从我的指令做一些事或思考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我就会判断:这是个在家里“关闭耳朵”的小绿萝,因此而被父母误认为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十几岁的少年 “关闭耳朵”的标志就是:当父母开始苦口婆心讲道理的时候,孩子的头越来越低,声音越来越小,发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嗯”,“嗯”,父母感觉到很受折磨,不知道谈话怎样进行下去,大多数家长能做的只有“讲道理”。当然,对关闭耳朵的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关闭耳朵的儿童会有更多行为上的表现,有一个每个椅子上都要坐一会儿,一会儿坐在妈妈身上,一会儿坐在爸爸身上,一会儿坐着旋转椅转圈,一会儿坐着旋转椅滑行的孩子。我看到爸爸做在沙发上,一会儿转过去看看他,说“别转了!别转了!坐在那儿!坐在那儿!”一会儿转过去看看他,说“别滑了!别滑了!坐在那儿!坐在那儿!”爸爸每次都说好几句,越说越无奈,因为孩子充耳不闻,动作一点阻滞都没有。所以,父母很无助地看着我,说:“看,他就是这么不听话!”建议:要学会如何管理孩子,记住:做!比!说!有!用!!!!叫做“言传身教”,建议家长们:言传不需要多,身教一定做足!用“言传”来制定规则;用“身教”来维护规则;要坚持到达到目标为止。比如以上那个孩子,爸爸轻轻地抓握住他的胳膊,把他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比说上十句话都要管用。对于关闭耳朵的少年儿童,适当地操控他们的身体是很有效的“身教”。身教除了以身作则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父母欣赏的、鼓励的眼神对孩子是一种激励,抚摸、拥抱、亲吻脸颊、击掌等等都是奖励性的身体接触,而不看孩子、抓握、限制则是惩罚性质的身体接触。重要的是让关闭耳朵的少年儿童从其他的身体感官上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正能量,比天天跟孩子说“你考多少分都没关系,我们对你没要求”更管用,因为孩子们通常不相信父母这句话。五、不会表达情绪的小绿萝小绿萝们在我的咨询室里也往往全身喷发着负能量:针对父母。他们的负能量是怎么来的呢?当我问他们:“这些事你是怎么对父母说的?”小绿萝们:“不跟他们说!说他们也不听!”家长表达:“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话,沟通不了”。从这样的互动里我获得了三个连续的信息:小绿萝们开始是试图用言语表达的;小绿萝们用言语表达的不成功;小绿萝们学会了不表达。有一个7岁的小绿萝,上学就会恐惧、发抖,因此,她不上学了。她的妈妈因为她不上学而极度抑郁、自责,当我问妈妈一些问题的时候,妈妈苦着脸不回答,小绿萝抱住妈妈,试图保护妈妈,对我说“谁都有害怕的时候!妈妈害怕了。”转头对妈妈说“不怕喔!”看,这个小绿萝很有表达情绪的天赋,可是,遗憾的是,在她表达她和妈妈都害怕的时候,父母都听而不闻,没有给予任何回应。看!“关闭耳朵”不仅仅是小绿萝们做的,父母也常常在做!我看着小绿萝澄澈的眼睛,想象着小绿萝如果没有遇到我,也许一年后,也许半年后就会扔掉表达“害怕”的本领,因为她发现这样表达是“没用的”。事实上,这个时候,这个小绿萝已经开始用“没食欲”来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了,可是,她的父母并没有透过她灿烂的笑容看到她的抑郁。在我的咨询室中,还有很多小绿萝长到十几岁时学会了用想象杀死与自己恨的人或伤害自己的身体(割伤自己、用线缝自己、用针扎自己)来表达情绪,还有的孩子是对父母攻击。有一个15岁的男孩子,每次他妈妈带他来的时候都眼泪汪汪的,对我投诉儿子以前多么听话,可是现在一不高兴就打妈妈,踢妈妈。这让我想起了我女儿五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即使开玩笑的对她说,你真是个讨厌的孩子,她就会很沉默、很用力地咬我一口。可是,这个男孩子,十五岁了,还是不知道怎样发泄自己的情绪,只好用五岁孩童的方式表达。建议:保护小绿萝们体验情绪、表达情绪的能力,关注孩子的情绪用语,帮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当然,父母也没有被教会如何体验情绪、表达情绪和管理情绪,这在我的咨询中简直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可是,只要学,就能学会!并且,从小培养,学得更快!美国电影《疯狂外星人》中有一个片段,我觉得很值得借鉴:一个外星人正要吃名画《星空》,被一个地球小女孩抢走了,小女孩的外星朋友很不理解,说“你为什么抢这个呢?我们的食物已经够了”,小女孩说“这不是食物,这是艺术!”外星朋友并不同意,说“艺术?画的一点都不像星星!”小女孩说“星星是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欣赏这幅图的时候你所产生的感觉(feel)”。所以,艺术和情绪是联结的,语数外和思维是联结的。家长们不要在发展孩子们的思维的时候忽略了对孩子们情绪能力的培养,应该多带孩子们欣赏艺术作品,比如欣赏名画、名曲,多接触大自然,观赏大自然的美,让孩子们在其中引起情绪的共振,了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课程、心理游戏等,让孩子接受专业人员的情绪管理训练。通过我对我女儿的情绪训练,我对她开玩笑地表达她讨厌的时候,她会表达:“宝宝讨厌妈妈这样开玩笑,宝宝不开心!”;再训练后,她会捧着她自己的脸,笑眯眯地回答:“我才不相信妈妈讨厌宝宝,宝宝多可爱呀!”所以,接受情绪训练后,她不仅能表达情绪,而且增强了自信。六、竞争和自我复原力是小绿萝们的天性我的咨询室里曾经有一个腼腆的像女孩子的男孩,9岁,他的父母反映他特别内向,从来不会对家长表达他有什么要求。他在我的咨询室里也表现的特别退缩,我建议他和父母玩掰手腕、挠痒痒等游戏的时候,他笑得很开心,但是每次父母向他发起进攻之前,他就先退后了,而且他的力量也是在同龄男孩中偏差的。可是,这样腼腆的一个男孩子的内心居然是喜欢竞技体育的!他抑郁的来源竟然是和同桌的各种“竞赛”中他总是输!他感觉在打篮球时他的心情是“小激动”的。所以,他的爸爸回去后帮他做了一个篮球框,帮助他寻找伙伴打篮球,这样,他既学会了篮球,又体会了在游戏中的竞争。结束咨询的时候,这个像女孩子一样的男孩子长成了一个高大阳光的大男孩!不仅交了好多朋友,而且拿到了朗诵、篮球等好几个奖项,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能够坦然地接受“输”,能回学校学习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建议:家长朋友们,不要认为你不管,孩子就甘心堕落!有的孩子的优势不在学习,但他们一定在某些方面是有优势的!孩子们都喜欢竞争,都喜欢比别人强,都喜欢竞争中“小激动”的感受,只是家长的关注点都在学习上,而孩子们的关注点在他们喜欢的其他活动上。你们还记得自己的孩子在家不喜欢吃饭,可是如果有同龄的小朋友时,他们都会“抢着吃”吗?这就是小朋友的竞争啊!小绿萝们在学习之外的活动中参加竞争并取得了成就感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自我恢复,也让他们有力量回到压力重重的学习环境中。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这段时间不会短,所以,家长们对待这些“发蔫儿”的小绿萝,要认真对待,他们抑郁了!真正把他们当成生病的孩子,准备充分的耐心,给予充足的时间,补充充足的“正能量养分”,等待他们完全的复原。总之,孩子们都有“天天向上”的愿望,而 “不上学” 只是一种“SOS”的表达,表达他们处于抑郁之中,家长们要学习增强自己情绪承受和管理的能力,没必要随着孩子而抑郁,把“不上学”视为世界末日,不要对孩子失望,更不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失败和耻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用语,鼓励孩子“聊”出抑郁,带孩子寻求医生的帮助!心理治疗也可以帮助整个家庭!改变家庭固有模式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为孩子做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学习找自己和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心理空间的负能量进行“清淤”, 给孩子“松绑”,鼓励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竞争性活动中获取成就感。这些有意识的改变都可以对孩子产生根本性的帮助,孩子自然会度过低谷,学习接受和生产正能量,走出抑郁,远离电脑,走向他们理想的康庄大道!本文系张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张炜 副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精神科1万人已读 - 精选 对“不上学”孩子的父母说(一)
最近很多家长求助,能不能让孩子“戒除网瘾,恢复自信,回到学校”?我们咨询中心也每天都在接待不上学的孩子,程度轻重不一,从间断不能上学,到一两年不能上学。那么,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出现这样集体的表达——“不上学”呢?孩子们喜欢学习吗?孩子们是天生喜欢学习的!学习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既包括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也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可是,现代的家长和社会在过于重视“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忽视甚至剥夺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所以,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会交往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孩子们遇到困难怎么办?通常是向父母求助,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们求助的方式明确吗?家长们能够及时准确的伸出援手吗?是不是多数情况视而不见?是不是只有孩子表达“不上学”,刺痛了家长那粗大的神经以后,才能引起家长的恐慌,最终,带他们来心理咨询室求助,解决源头的问题?其实,孩子还用了其他的方式:手机瘾、网瘾、离家出走、自伤、甚至自杀。但是,通常用“不上学”来向家长求救更温和管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的压力太大了,我有很多负性情绪了,我没有“正能量”去支撑自己了,你们要帮助我!的确,当孩子们用“不上学”求助后,很多家长家长就会带孩子到心理咨询机构做心理咨询。当然,心理咨询机构不能解决抑郁的问题,最终,家长“忍痛”带孩子到精神科——做心理治疗。在咨询室中,很多孩子的抑郁情绪是潜隐的,而家长们的表达都会出奇的一致——抑郁!对孩子不上学感受到极度羞耻,是自己人生最重大的失败!他们都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有了抑郁情绪!甚至比自己的抑郁情绪更严重!不同的是,刚刚不上学的孩子的家长都说是孩子的错,指责孩子的意志力不强,自控力差,拖拖拉拉所以完不成作业,或因为手机、电脑成瘾才不去上学,孩子内疚无助;而长期不上学的孩子的家长会说是自己的错,极度自责,痛哭流涕,后悔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才让孩子走上了“不归路”,家长不断的哭泣,抱歉忏悔,可是,孩子往往冷漠以对。每当看到这样的互动,我对家长是报以理解和同情的;同时不禁在心底叹息,孩子啊,孩子,你可知道你为什么不能上学吗?你看,你所拥有的和得到的都是负能量啊。你的正能量从哪儿来?没有正能量的支持,你怎么能不抑郁?你比你的父母更抑郁,你怎么才能让他们知道这一点呢?你怎么有力量去面对生活,尤其是上学的重压呢?你逃到网络里所得到的微弱的正能量能够强大到足以支撑你以后的人生吗?我该怎么帮助你,让你自己“生产”正能量呢?很遗憾的是,即使我看到了孩子的抑郁情绪,家长们也会否认他们最爱的孩子“不正常”。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为什么“聊”呢?因为,我们所惧怕的都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当我们越聊的多,越了解,越能接纳。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司长Shekhar Saxena博士说,“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与他们信任的人聊天往往是走向治疗和康复的第一步”。世界范围内约有2.8%的13岁以下儿童及5.6%的13~18岁青少年受到抑郁的影响。青少年持续的抑郁会引起学习成绩下降、网络游戏成瘾、手机成瘾和社会功能不良甚至自残以及自杀,因此要关注抑郁的孩子!孩子为什么抑郁?首先是家庭的因素,家庭不和、躯体、性、情感虐待、父母抑郁病史都会导致孩子抑郁,大部分家长都能回忆起自己在高中前曾经有一段厌学、觉得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时光;另外,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暴力往往被孩子掩盖,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抑郁的孩子不可能处理好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导致他们孤单痛苦,抑郁症的最坏后果是,可能导致自杀。下面要聊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治疗办法通常包括谈话疗法或抗抑郁药物,或者两种办法兼用。鼓励孩子同他们信赖的人交谈可能是帮助他们从抑郁中恢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陪他们看医生!医生会鉴别诊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有抑郁,而不是盲目地找多个没有精神科诊断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帮不了抑郁的孩子,并且孩子多次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会总结:原来谁都帮不了我,会加重他们的抑郁。所以,逃学少年的家长们,你们是孩子信赖的人吗?你们能够及时确切的帮到孩子而不是默默地着急吗?如果家长们目前还不能接受“抑郁”这个名词的话,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词来表达——“负能量”。在带孩子做心理咨询的初期,家长们都会反映:“刚回去那两天还行,后几天就又那样了!”这些父母被问及“那么,这整个期间,孩子有没有表现出什么优点?”时,几乎百分之百说不出孩子的优点!同时,孩子也都会表达自己没有优点,是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我的理解是,孩子从我的咨询中获得的正能量只够支撑他两天的,后几天正能量消耗光了,自然又掉回原来的轨道上。那么,家长们看到了,只要有了正能量的支持,孩子就会短暂的摆脱抑郁,也绝不会满足于天天玩电脑!他们都有美好的理想,他们也都想去实现!而且,孩子们在正能量的补给下都有自我痊愈的力量——只要给他们合适的环境和家庭氛围!这时,我强调的是,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给孩子们创造这样的环境和家庭氛围!所以,我的咨询中,我会要求父母全部都在场,他们才是更需要被培训的成员!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说孩子是吸雾霾的小绿萝,可是,我认为孩子是吸收负能量的小绿萝!他们不断吸收负能量的同时,却被父母和社会限制了学习容纳、释放负能量的机会和途径。 从小接受了过度的正规教育,但缺乏在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所学的只是智商训练,极度缺乏情商训练,没有被教会如何识别、表达和排解负性情绪,一旦负能量超标,他们就失去了心理健康。本文系张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张炜 副主任医师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精神科8067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感觉焦虑躯体化了,总是心悸胸闷的难受。 2月份体检,检查出hpv感染,之后陷入恐惧和焦虑中,并且胡思... 是的总交流次数40已给处置建议
- 焦虑,头部不舒服 头部感觉发紧,精神紧张,感觉头部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总交流次数4已给处置建议
- 脑袋压迫感,想事多 脑袋有压迫感,想事多,在学校一段时间后心里会难受,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抑郁强迫焦虑,病情已经吃药好转 抑郁强迫焦虑,经吃药好转,但有 病情吃药好转,但有心理创伤无法释怀,希望能做心理咨...总交流次数58已给处置建议
- 2017年北京安定医院确诊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犯病怎么办总交流次数1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河北省 第99名
总访问量 1,780,41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58位
科普文章 1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