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想得艾滋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出口。病毒从感染者体内出来,必须经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等途径从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体内排出。HIV感染者有足够的可以感染另外一个人的病毒从其体内排出,是艾滋病传播的前提。感染者的血液、精液、男性射精前阴茎中排出的透明液体、女性阴道和宫颈分泌液中都可能带有比较多的病毒,接触这些液体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唾液、尿液和泪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没有病毒,汗液、呕吐物等不含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第二,数量。艾滋病病毒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传播。在唾液中虽可艾滋病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但含量非常少,不足以传播。病原体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发生作用,当数量不形成一定规模时,人体的免疫力能发挥作用,将其杀死。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这五种体液中的病毒含量很高,足以引起传染;尿液、泪液、汗液、唾液中也有艾滋病病毒,但浓度极低,很难引起传播。 第三,质量。艾滋病病毒必须是存活的,才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只在人体中存活,且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和阴道液中,离开人体很快就会死亡。环境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例如:高温、干燥会使艾滋病病毒在几分钟内死亡。尽管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能够定量分析出艾滋病病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在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非常脆弱,特别是在干燥的环境下,比乙肝病毒的存活能力还要低,在唾液和泪液的环境条件下存活的概率非常小。 第四,人口。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必须处于能存活的条件下,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有足量的病毒进入健康者体内,才能构成传播,使人体受到感染。病毒必须有条件进入血液。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才能进入另一人体的血液中。因为,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是天然屏障,如有破损,艾滋病病毒才能侵人,即正常人的皮肤、黏膜必须有新鲜的破口。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能阻挡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排出的病毒能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性交、输血和共用未消毒的注射针具可以把排出的病毒传给另一个人。母亲体内的病毒可以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传给胎儿或婴儿。足量的病毒能通过接触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阴道、直肠黏膜、口腔黏膜的破损部位及溃疡或皮肤上的破口进人人体,或者经带有病毒的针头、输人带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 只有具备上述的四个条件才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人们没必要过分担心,平时注意干净卫生即可。
邢亚飞 主治医师 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 综合病区16.9万人已读 - 艾滋病的“盲区”:透析男-男同性恋传播HIV机理
同性恋并不等于艾滋病,但是,同性恋却与艾滋病密切相关。这种密切相关体现为,同性恋人群一直是艾滋病的薄弱防区,相当于这一领域的盲区。 艾滋病首先于1981年6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5名男-男同性恋者身上发现。此后又发现,男-男同性恋者之间艾滋病传染的几率高于艾滋病的其他几种传播方式,即异性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同时,男-男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几率也远大于女-女同性恋。究其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生物医学原因,二是行为方式的原因。现在,艾滋病的这一盲区正在变得明亮起来。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但HIV为何容易在男-男同性恋者之间传播呢?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艾滋病研究中心(CFAR)的传染病副教授、病毒发病机理研究室主任戴卫·史密斯(Davey M. Smith)等人最新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奥秘,例如,HIV在精浆中以RNA(核糖核酸)的形式在发生性关系的男-男同性恋者之间传播。 史密斯等人收集了6对男-男同性恋者的血液和精液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HIV在同性恋者之间传播的方式。 RNA病毒颗粒是元凶 现在已知,全世界大多数HIV的感染是由于暴露于精液中的HIV造成的。精液是由精子、蛋白质、免疫细胞和精浆等构成的。如果一名男性已经感染HIV或是艾滋病患者,其精液中的精子、精浆和免疫细胞中都可能会有HIV。 但是,精浆中的HIV是以RNA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但精子和免疫细胞中的HIV则以DNA的形式存在,即前病毒DNA。用系统发生分析法,即比较遗传特征的方法可以知道HIV是如何在有性关系的男性之间传播的。因为,系统发生模式可以让研究人员评估不同病毒群的起源时间。因此,通过分析从同性恋伴侣血液和精液中提取的HIV的基因序列,可以确认迅速突变的HIV的来源。 史密斯的研究小组发现,被感染的同性恋者的HIV共享有一个最近共有的病毒祖先,它来自源性伴侣(首先感染了HIV并由他们把病毒传染给其他性伴侣的男性同性恋者)的精浆,而不是源性伴侣精子细胞中的前病毒DNA。 这一发现的意义非常重要。因为,此前人们并不知道通过性行为发生HIV感染时是通过HIV 的RNA病毒颗粒传染还是通过整合后的HIV前病毒DNA传染。但是,通过对这两种HIV病毒形式(RNA和DNA)的基因差异与通过同性性关系而新近感染了HIV的同性恋者身上提取的HIV的基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最终确认,是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造成对男性性伴侣的传染。 史密斯认为,这一发现对阻止HIV的传播很有帮助。因为,如果知道了感染病毒的来源,研究人员就可能研发新的疫苗、阴道微生物杀灭剂和药物来防治经性途径的HIV传播。 当然,由于这一研究只包含几对男-男同性恋者,可能并不能解释所有性传播途径的感染,尤其是异性性行为的HIV传播,例如,男性对女性的传染。但是,由于大多数通过性行为染上HIV的女性是暴露于男性的精液而感染的,所以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真凶。但是,史密斯认为,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这一研究当然也证明,男性精浆中的HIV的RNA病毒颗粒最具危险。这也可能是为何男-男同性恋者比较容易受HIV感染的原因。 助纣为虐的其他因素 目前,公共卫生专家倾向于用“发生同性性行为的男子”来称呼这类同性恋人群,简称MSM。而MSM人群的其他生物和生理特性也为HIV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机会。 MSM人群主要的性行为之一是肛交。与异性性行为相比,直肠弹性不及阴道,而且直肠比较脆弱,直肠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在直肠破损时,精液里含有的大量HIV就很容易进入人体,感染T细胞。现在,史密斯的研究小组发现是精浆中的RNA病毒颗粒进行感染的,因此,RNA病毒颗粒与脆弱和破损的直肠结合起来便成为MSM人群最容易染上HIV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精浆中的RNA病毒颗粒成为感染的真凶也能解释一种情况,即MSM人群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几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70%-80%的HIV感染者是通过性行为发生的。发生一次无保护性交后,在MSM人群中感染HIV的几率约为0.5%-3%;但在异性性行为中,男传女的几率约为0.1%-0.2%,女传男的几率大约是0.03%-0.1%。以此来换算,MSM人群一次无保护的性交染上HIV的几率是同样条件下男传女的5-15倍,女传男的16-30倍。 此外,男性精液中的一些特殊物质也为HIV的传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例如,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精液中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能够极大提高HIV的感染能力。研究人员从精液中收集了多肽和小蛋白分子,并在细胞培养基中观测了它们对HIV易感性的作用。结果表明,PAP多肽能够强有力地促进HIV的传播。而且,当这些PAP片断集合成淀粉样原纤维时,它们的活性最强。 所以,这些淀粉样原纤维被称为HIV感染的精液源性增强因子(SEVI),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捕获HIV病毒颗粒来促进HIV感染,并促进其与T细胞融合,从而将HIV病毒的易感性提高几个数量级,有时甚至提高10万倍。研究人员也在HIV易感小鼠模型上检验了这些纤维的作用,结果发现,同时注射该纤维和HIV病毒的小鼠血液中HIV前病毒DNA的含量是单纯注射HIV小鼠的5倍。 尽管尚无研究证明精液中的PAP在MSM人群中更强大,在异性恋中就减弱,但综合多种因素,男-男性行为是最危险的HIV传播途径之一。 社会和文化原因 毫无疑问,MSM人群最容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还在于社会和文化原因。无论是在对同性恋较为开放的西方还是在较为保守的东方和非洲,同性恋都不为社会所见容。这就造成了同性恋的地下状态,其性行为有几个特点。一是多个性伴侣;二是随意性大,在酒吧、公园、卫生间,甚至街头巷尾等进行一次性的性行为;三是不使用安全套。 这些特点更容易造成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但同时,社会对于同性恋的不见容还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恶果。由于要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与异性结婚,用组成家庭的形式来加以掩盖,但同时又不放弃同性性行为。在与多个同性有不安全性行为后,又可能回家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这就可能把HIV传播给家人和其他普通人群。这既是艾滋病更大的盲区,也是社会的盲区和更大的隐性悲剧。 2009年7月20日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非洲一些地区男同性恋者的艾滋病感染率是其他地区男性的10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男-男同性间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艾滋病的流行中所起的作用比想象的还严重。这也是引起非洲艾滋病流行的一大主因。原因在于,非洲地区对同性恋者有偏见,这导致同性恋群体不得不掩盖其真实性取向,从而引发更危险性的后果。 例如,布隆迪许多男人因为害怕受歧视而隐藏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他们要和异性结婚并生育孩子,但在维持婚姻关系的同时仍然和其他男性发生关系。这些人大多数知道和女性发生不安全的性关系可能染上艾滋病,但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其实和男人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更容易患艾滋病。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史密斯(Adrian Smith)认为,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面积蔓延是因为“该地区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不愿意将男同性恋者纳入平等的社会成员而导致的”。例如,由于当地对同性恋根深蒂固的歧视,让男-男同性恋者不敢使用安全套,以免留下蛛丝马迹被发现。这种无保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等于为HIV的传播大开绿灯,甚至火上浇油。 亚洲和中国的情况 2006年8月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和亚洲抗击艾滋病组织Treat Asia在一份联合报告中指出,由于男性之间的同性性行为,亚洲的艾滋病疫情正“螺旋上升至失控”。2009年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香港召开的一次艾滋病会议上也指出了同性性行为可能导致艾滋病失控的危险。 原因在于,在亚洲许多国家同性性行为是一种禁忌,亚洲很多地区男性同性性行为处于隐秘状态,这不仅加重了HIV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感染的速度和程度,而且无法通过教育和干预机构与他们正常联系和交流,因此扩大了艾滋病的社会风险。 例如,许多MSM成员同时结婚,并且与女性发生性行为,从而把HIV传给其他人群。在尼泊尔65%有同性性行为的男子经常和女性发生性关系,45%的男性性工作者既和女性也和男性发生性关系,越南胡志明市这一比例为22%。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MSM人群中的HIV感染率估计为14%;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这一数字为16%;在泰国曼谷则高达28%。而且,一些地区多达一半的男子在发生同性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 另外,在亚洲还有一个很大的忧虑,即庞大的男-男同性恋群体。200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亚洲估计有1000万MSM成员,如果不尽快防范,艾滋病在亚洲将会急剧恶化。 中国的同性恋和艾滋病情况也不容乐观。1989年底,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就是与多个男子有性关系的男子。调查发现,中国艾滋病的感染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传播形式主要是输血、吸毒(共用针头)、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但是,现在同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比率正在上升。 2009年11月24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异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传播达到40%。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也透露,2008年专业人员对中国61个城市的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有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个城市高达18%。由于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处于地下状态,这个数据可能还比较保守。另外,中国有500万男同性恋者,中国男-男性行为者感染HIV的几率较一般人高出45倍之多。 在中国也有地下男性性工作者,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使用安全套。而且,其他男-男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的也不多。据长春一家艾滋病预防和同性恋人群健康干预组织的调查,2007年仅有20%的男-男同性恋者采取安全措施,但是,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70%。 当然,这只是一个城市的情况,中国其他城市如何,尚不知晓。由于男-男同性恋者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再加上行为方式、文化和生物、生理的原因,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者中的传播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可能急剧发展。采取科学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来源: 科学网)2010-03-22
邢亚飞 主治医师 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 综合病区7245人已读 - 重要事实
艾滋病毒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至今已造成3600多万人死亡。 2012年,约有3530[3220–388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受到的影响最重,每20位成年人中几乎就有1人携带艾滋病毒。所有艾滋病毒携带者中有69%的人生活在这一地区。 通过验血检查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抗体,通常可以做出感染艾滋病毒的诊断。 迄今尚未找到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可以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控制艾滋病毒,从而使艾滋病毒携带者可以享有健康且有益的生活。 2012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共有970多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削弱人体对感染以及一些癌症的监视和防御系统。随着该病毒破坏和损害免疫细胞功能,感染者免疫系统逐渐出现缺陷。免疫功能通常是通过CD4细胞计数进行衡量的。免疫缺陷造成人体越来越易受到大量感染和疾病侵袭,而如果免疫系统完好,人体本可抵御这些感染和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指艾滋病毒感染最晚期,视感染者个人情况可在受到感染2年至15年后发病。艾滋病被定义为出现了某些癌症、感染或其它严重的临床症状。 体征和症状 艾滋病毒感染症状取决于感染阶段。艾滋病毒携带者往往在最初的几个月感染性最强,但许多人到后期才意识到感染状况。在最初感染的前几周,人们可能毫无症状,或出现发热、头痛、皮疹或咽痛等流感样疾病症状。 随着病毒感染逐渐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其它体征和症状,如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和咳嗽等。若不加治疗,也可能会发生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和癌症(如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等严重疾病。 传播 与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多种体液发生交换可以传播艾滋病毒。亲吻、拥抱、握手或者互用个人物品、共同用餐或饮用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触不会使人获得感染。 危险因素 个人感染艾滋病毒的一些高危行为和情况有: 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交; 已感染另一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疱疹、衣原体、淋病和细菌性阴道炎等; 注射药物时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具、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卫生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 诊断 艾滋病毒检测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抗体,来显示感染状况。为对抗外来病原体,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通常有3至6周“窗口期”,在此期间,人体仍在产生艾滋病毒抗体,但这些抗体尚无法测出。这一最初感染期感染性最强,但在各感染期都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毒。如果有人近期有可能接触到了艾滋病毒,那么6周后应进行复检,以证实检查结果。这可使感染者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 检测和咨询 艾滋病毒检测应当属于自愿性。人们有权拒绝检测,这一点应该得到认可。卫生保健提供者、行政部门或伴侣或家庭成员强制或胁迫进行检测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会践踏良好的公共卫生实践并侵犯人权。 所有检测和咨询服务都必须包括世卫组织建议的五个C:知情同意、保密、咨询、检测结果正确和与关爱、治疗和其他服务联动。 预防 人们可以通过限制对风险因素的暴露程度降低艾滋病毒感染风险。通常结合起来使用的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1.使用男用及女用安全套 在插入阴道或肛门时坚持正确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可以防止性传播感染,包括防止传播艾滋病毒。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艾滋病毒及其它性传播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 2. 艾滋病毒和性传播感染的检测和咨询 强烈建议所有面临任何风险因素的人接受艾滋病毒和其它性传播感染检测,以便其能够了解本人的感染状况,并毫不拖延地获得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服务。世卫组织还建议对伴侣或夫妇进行检测。 3. 自愿性医学男性包皮环切术 自愿性男性包皮环切术如果由训练有素的卫生保健工作者以安全的方式加以提供,可将男性通过异性性行为方式获得艾滋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约60%。这是在出现普遍流行的情况下,遇有艾滋病毒流行率高且男性包皮环切率低时的一项主要干预措施。 4.以逆转录病毒药物为基础的预防 4.1将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预防 近期一项实验已经证实,当艾滋病毒阳性者坚持采用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将病毒传给其没有受到感染的性伙伴的危险性可降低96%。对于一方属于艾滋病毒阳性而另一方呈阴性的夫妇而言,世卫组织建议无论CD4细胞计数情况如何,均向艾滋病毒阳性一方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4.2艾滋病毒抗体阴性伴侣可采取的暴露前预防措施 对单阳配偶进行的多项试验显示,艾滋病毒抗体阴性伴侣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防止从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伴侣那里感染艾滋病毒。这是暴露前预防措施。 世卫组织建议,在决定可能广泛使用暴露前预防措施之前,各国在单阳配偶、男同性恋者以及与男子有性行为的变性妇女中开展暴露前预防措施试点项目。 4.3艾滋病毒暴露后预防措施 暴露后预防系指在暴露于艾滋病毒后最初72小时内立即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防感染。通常还建议在工作场所被针具刺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采取这一预防措施。暴露后预防包括咨询、急救护理和艾滋病毒检测,并根据风险水平提供28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程以及后续护理。 5. 减轻对注射毒品者的危害 注射毒品者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每次注射都应使用无菌的包括针头和注射器在内的注射设备,以防感染艾滋病毒。一整套艾滋病毒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 针头和注射器规划; 针对阿片依赖使用者的阿片类替代疗法及其它基于证据的药物依赖治疗方法; 艾滋病毒检测和咨询; 艾滋病毒治疗和关爱; 获得安全套; 管理性传播感染、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 6. 消除艾滋病毒母婴传播 艾滋病毒阳性母亲在妊娠、分娩或哺乳期间向婴儿传播艾滋病毒称为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如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艾滋病毒传染率在15%至45%之间。如果在可发生感染期一直向母亲和婴儿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就几乎完全可以防止母婴传播。 世卫组织建议采用一系列预防母婴传播的选择方案,包括在怀孕期间、生产和产后期向母亲和婴儿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者对艾滋病毒阳性孕妇提供终生治疗,而无论其CD4计数情况如何。2013年将发布预防母婴传播的新指南。 2012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估计150万携带艾滋病毒孕妇中,有62%的孕妇获得了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防止传给儿童,这比2010年的48%有所上升。 治疗 可以通过由三种或三种以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成的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抑制艾滋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无法治愈艾滋病毒感染,但可以控制体内病毒复制,并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恢复其抗感染能力。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过上健康有益的生活。 2012年底,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共有970多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其中约有64万名儿童。2003年至2012年期间,在发展中国家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了超过30倍。短短一年期间就增加了近20%(从2011年的800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970多万人)。 世卫组织的应对 自艾滋病毒开始流行以来,世卫组织一直主导着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应对行动。作为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的共同发起组织,世卫组织在艾滋病毒治疗和关爱以及艾滋病毒/结核病合并感染重点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并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道开展消除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的工作。 2011年,世卫组织会员国通过了《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这项战略概述了世卫组织和各国五年的四个战略行动方向。 改善艾滋病毒预防、诊断、治疗和关爱结果。 通过应对艾滋病毒,促进实现更广泛的卫生成果。 建立强大和可持续的卫生系统。 解决不平等问题并促进人权。 世卫组织还针对艾滋病毒开展了以下核心活动: 综合艾滋病毒干预方法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证据,并对艾滋病毒研究议程提供指导; 阐明国家艾滋病毒规划的政策方案; 增强与艾滋病毒有关的药品和诊断工具的可得性和质量; 制定关于增强艾滋病毒预防、诊断、治疗、关爱和支持服务的规范和标准; 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建设筹划、实施、监测和评价艾滋病毒有效应对活动的国家能力; 监测和报告卫生部门在回应普遍获得艾滋病毒服务方面的进展,包括艾滋病毒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 引导全球努力并促进各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与艾滋病毒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以及《2011-2015年全球卫生部门艾滋病毒/艾滋病战略》的各项目标。 来自WHO网站2014-12-01
邢亚飞 主治医师 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 综合病区1959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咨询 咨询,12月13号高危一次。想做个4代检测,或者做个艾滋病高... 你好医生,你们医院有四代检测吗?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你好,医生,我想咨询关于艾滋病 与有艾滋病的人*,无家族 多久可以确诊,或者查出来,早期有什么症状吗?总交流次数44已给处置建议
- hiv 四周前有过高危,开封六院能做抗 三周到四周期间,用雅培四代试纸检查了五次,阴性,能排除吗总交流次数60已给处置建议
- HIV 吃药需要医生帮忙给我重新开药问 问诊总交流次数25已给处置建议
- HIV 希望能开药总交流次数65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河南省 第93名
总访问量 2,629,588次
在线服务患者 8,544位
科普文章 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