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老同学打来电话说他近段时间总是失眠,郁闷,不想跟朋友接触,整天头脑晕晕乎乎,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问我该怎么办。聊天中得知他工作和感情受了双重打击,情绪很是低迷了好久,现在尚且能胜任工作,而且做自己喜欢的事时能够集中注意力,但回到家打开电视就呵欠连天,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子异常清醒。 了解这些之后我初步判定他是患了神经衰弱而非抑郁症,遂建议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且严格遵守,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尽量多与同事朋友一起聊天、聚会,并教给他一些放松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他打来电话告诉我最近一直坚持步行去上班,睡前举哑铃、做俯卧撑,现在睡眠有所改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同事们都说他改变了不少呢。其实在生活中类似的情况经常会遇到,好多人对自己的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苦恼不堪,不得解脱。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大家介绍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的区别。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行为降低,习惯称“三低”症状。而神经衰弱是以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为主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症状。神经衰弱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爱胡思乱想,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常感到精力不足,易疲劳,大多数患者还常常伴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容易烦恼,乱发脾气等等。这些通常是由于工作及生活压力过大,长期心理压抑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造成。 发现自己患了神经衰弱不要过于担心紧张,可以按照以下该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1、 进行体育锻炼及适当的体力劳动,包括气功、太极拳、瑜伽等健身术 2、 起居有定时,工作学习有计划,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 3、 尽可能多的参与集体活动,聊天、娱乐,大哭大笑,向合适的人诉说你的感受 4、 必要时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焦虑及辅助睡眠的药物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沉重的压力常使得我们不堪重负,要记着适时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放个假,调整好自身的状态,顺利渡过心灵迷雾期。
龙门风景区的李女士问:我丈夫已经被消化不良折磨了1年多,长期以来没有食欲,腹胀腹痛,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体重也由70减至54公斤,我们跑了多家医院,做了全身检查都没有器质性病变,但他心情就是不好,失眠,浑身没劲儿,一想到久治不愈,就想“一死了之”有人建议去看心理科,但他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相信许多专科医生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询问。这位李女士的丈夫长期“消化不良”,而且做了大量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但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悲观想法,考虑是患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而真正的抑郁症状多藏在繁多的主诉后面,使人难识其庐山真面目。这躯体症状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疼痛症状为多见,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主诉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和腹泻,腹内有气体游动”,“莫名的心慌,整日惶惶不安,疲乏胸痛”,“游走性的头痛,颈部痛,常间断发作的腿痛”,“尿频尿急”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主诉更常会被误诊为胃炎,肠炎,甲亢,血管性头痛,关节炎,植物神经性紊乱等,给予一般性镇静安眠,消炎镇痛药或养血安神收效甚微,而给予心理治疗配以抗抑郁药后,多能得到良好控制。 据临床观察,近年来,典型的三低型(思维迟缓、情感低落、意志减退)抑郁症已不多见,而以各科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逐日增多,这些病人不会引起“胡言乱语”也不会引起明显的行为紊乱,但是它使患者感到心灵和躯体双重痛苦,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是正常的,常常被亲友和同事们误解为“没有病”“没病装病”,其实抑郁症患者感到的痛苦是真真实实的痛苦,但是看不着,摸不到,又不被人们所理解,因而他们对别人的言语很敏感,对别人的同情则心存感激。所以,医生和周围的亲人朋友应该多给予一些爱心,关心和耐心,使他们早日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前两日西工的张先生来到咨询室向我讲述他的故事:在一次朋友聚会时他与邻桌发生争执,出现武力冲突,并未受伤,当晚回家后出现胸闷、心悸、手脚发麻,急诊120检查后未查出有心脏病,但此后,经常会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同时感到紧张害怕,有濒死感,去医院反复做心电图又查不出病因,为此他非常苦恼经人介绍来到心理门诊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其实象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内科急诊室以“心脏病突发”就诊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没有器质性病变,完全是由于情绪极度紧张造成的假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惊恐障碍。资料显示单次出现的惊恐发作非常常见,至少有35%的人有过一次惊恐发作的经历,但此后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其中少数人反复发作,出现焦虑、回避有关场景的症状,甚至发展为惊恐障碍。建议出现类似上述情况的朋友:惊恐障碍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新型的抗抑郁剂可以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强度,配合专业医师的心理治疗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此外,向大家列举在惊恐障碍中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如若有4条同时出现且发作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不超过半小时后自行缓解,则很可能患有惊恐障碍,请及时至心理门诊就医。1.剧烈的心跳感、心慌 2.出汗 3.发抖或哆嗦 4.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5.窒息感 6.胸痛或胸闷 7.恶心或腹部不适 8.眩晕、站立不稳或晕倒 9.感到周围不真实与周围隔离 10.害怕自己失控、发疯或精神错乱 11.害怕会死、有濒死感 12.感到麻木或刺痛感 13.潮红或寒战
总访问量 915,200次
在线服务患者 373位
科普文章 27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