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什么最重要? 答案可能有很多 但肯定少不了“健康”这个回答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和经济水平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检的作用 正因为此,每年都有人被查出疾病 肺结节似乎在近几年越来越高发 “拼命厨娘”却查出了肺癌 “出院先休息一段时间,但是饭店还是要继续开的,以后就少进后厨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病房,42岁的章女士(化名)一边整理衣物一边说着以后的打算。笑容满面的她根本看不出刚刚接受了肺癌根治手术,气色恢复得非常好。 章女士是老杭州人,做了一手好菜,早年间在单位食堂做了十几年厨师,5年前在自家小区附近盘下了一间店面开了饭店,尽管自己做了老板娘,但有事没事她还常常会到后厨帮着炒菜。章女士做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有“拼命厨娘”的称号,在她的操持下,饭店生意非常红火。 但也许是因为太拼了,章女士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变化。前年7月,章女士开始咳嗽,“是那种干咳,也没有流鼻涕没有喉咙痛,应该不是感冒。”她回忆,因为咳得实在难受就想去社区医院配点药,但医生建议她最好去大医院检查一下。章女士便来到浙大一院就诊并预约了检查,拿到体检结果那一刻她却直冒汗,“CT结果说我两侧的肺上都有磨玻璃小结节,右肺上叶的已经有1厘米大了,首先考虑是肺癌,我吓都吓‘死’了。” 经过评估,章女士右肺情况符合手术指征,随后接受了微创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肺周围型中分化浸润性腺癌。2019年12月,在一次常规复查中,章女士左肺下叶的结节也恶变了,考虑可能是肺癌,经医生评估后再次接受了微创肺癌根治术,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章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身体挺健康的,怎么就查出了肺结节,还被确诊是肺癌呢?其实,随着肺部CT检查在体检中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查出肺结节。那么,体检查出肺结节到底要不要紧?肺结节要不要治疗,怎么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说清楚。 体检查出的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肺结节是肺癌筛查中最常发现的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如果从大小来看,直径小于5毫米的叫做微小结节,直径在5毫米至10毫米的叫做肺小结节,小于3厘米的为肺结节,而如果直径大于3厘米就是肿块了。 造成肺结节的原因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由炎性假瘤、肺部感染、结核、真菌感染等诸多原因造成的结节通常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那么,体检报告上写的磨玻璃样结节、实性结节、增殖灶这些又都是什么?是否都是恶性的? 磨玻璃样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是指肺内密度轻微增加,呈模糊的云雾状,但仍能通过病灶看到其内部血管和支气管纹理,就好像透过磨玻璃观察一样。 磨玻璃样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很高,很多人对它的印象似乎都不友好,盛传它就意味着肺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样结节都是恶性的,造成它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具体都需要经过医生的辨别与诊断。 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是指肺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阴影,在CT下呈现白色的影子,足以掩盖它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较难鉴别,有时候很难光凭一张CT来判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过肺结核、肺炎、其他肿瘤性疾病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PET-CT,肺穿刺,甚至微创手术切除等方式明确诊断。 增殖灶 增殖灶一般是肺内良性的结节,多数是由于既往发生过肺部炎症,待感染灶好转吸收后所遗留下来的疤痕。就好比皮肤破损后愈合的伤疤一样,一般不需要担心。 这样的肺结节很危险 要提醒大家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结节,都不能单纯通过它的名称来判断良恶性。那么,体检查出肺结节应该怎么办呢?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引起重视?我们建议,如果查出肺结节,一定要找医生进行诊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形态、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通常,下面这样的肺结节可能是肺癌高危结节。 结节形状:结节长得越古怪,恶性可能越大,古怪是指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症和小泡症等。 结节大小:如果实性结节大小超过1.5厘米,或者部分实性结节大小超过8毫米,其恶性的概率性较高。一般来讲,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低于1%,而超过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64%——82%,那些在定期复查中不断增大的结节要特别警惕恶性。 结节位置:恶性肿瘤常好发于右上肺。 体检查出肺结节,怎么办? 专家:避免过度治疗! 那么,查出肺结节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肺结节需要马上定性或手术?应该怎么随访? 并不是所有的磨玻璃样结节都是需要切除的。 对于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一般定期建议随访复查,如果结节大于5毫米,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检查。大多数感染引起的磨玻璃结节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会逐渐消散。但如果几次复查下来结节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变大或密度增高等,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在临床上许多磨玻璃结节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属于早期的肺腺癌,但也不是说,一发现磨玻璃结节必须马上开刀。一般这种肿瘤属于“惰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手术效果良好,适当时间的复查随访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过小、过早进行手术都会导致过度治疗。因此,磨玻璃结节需要早筛早诊,如何治疗应该由胸外科等专科医生来判断。 对那些大于1.5厘米或在8-15毫米但长相古怪的实性结节,经过医生诊断通常是手术切除,而对于大小在8-15毫米但长相不古怪的实性结节,通常是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变大则按照高危结节处理,对直径小于5毫米的实性结节,通常是1年随访一次,如果变大则按照高危结节处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以上这些都只是治疗意见,并不能将其作为对应的每一种结节的治疗方案,肺结节的具体治疗方案必须要经医生专业诊断后给出。比起治疗,我们更要从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 医生建议,年龄大于40岁的,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方式: (1)每年吸烟大于400支或20包,或曾经每年吸烟大于400支或20包,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史; 另外,长期接触厨房油烟、二手烟、粉尘、燃气及其他有挥发性物质的人也要注意。 参考文献: [1]张云嵩,杨晨露,陈建,陈田子,黄靖,蒋雷.肺部小结节的外科临床诊治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08):847-853. [2]周清华,范亚光,王颖,乔友林,王贵齐,黄云超,王新允,吴宁,张国桢,郑向鹏,步宏.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2):793-798.
带爸妈体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年初七,就有孝顺的子女带着爸妈去医院体检了。每年春节之后,都是一波体检小高峰,在个人体检当中,由子女陪同长辈前来的占了不小的比例,这个群体的人数在还不断增长,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大家对爸妈的健康越来越重视。 55岁的胡先生带着他近80岁的爸爸在医院做了体检,“我刚刚通知了胡先生,他的父亲胃镜发现胃出血,肺部CT发现了钙化点,需要马上回来复查。”医生说,虽然查出了了不少问题,可老胡却一直乐呵呵的,“发现了问题,总比拖到很严重要好嘛。”他对体检的态度很豁达。 其实,老年人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不过他们的理念比较狭隘,觉得平时吃保健品,就代表自己身体健康了。而要掌握身体的状况,有针对性的体检才牢靠。 爸妈们也许不会缺席社区医院的体检,量血压、抽血、肝功能检查等项目几百元就能搞定,不过老年人容易出问题的心脑血管、肺部、胃肠道毛病,没有针对性检查可实现不了,而这也是子女和长辈们健康理念的交锋之处。 怎么给长辈选择合适的体检? 60岁的惠英(化名)是小区广场舞的舞头,总爱组织小区大妈们到各个社区参加广场舞比赛,当女儿小陈提出让她全面体检时,她满是不理解,“我每天跑跑跳跳的,睡得好吃得好,每年社区医院体检也都很健康,为什么还要花钱到大医院体检?” 拗不过女儿,惠英到医院做了检查。“我外公有肺癌。”在询问家族史时,小陈这么对健康管理师说道。 最终,在惠英的体检套餐中,特别增加的肺部低剂量螺旋CT发现了早期肺癌的影子,这让自以为身体健康的惠英除了一身冷汗,好在因为是早期,接下来的手术、康复都很顺利。 “在我们科室,类似惠英这样的例子很多,年纪大的人对自己身体没有科学认识,以为平时没有症状就代表健康。”医生说。 另一个例子是将近70岁的老王,身材胖胖的,在农村干了几十年农活的他还能一口气挑起七八十斤的担子健步如飞,老王同样是在儿子的一再坚持下到医院做了体检。 “我们看他有些肥胖,担心有冠心病、心梗风险,就为他安排了颈动脉B超和心超,医生说,果然B超显示老王有颈动脉斑块,立即做了冠脉CT,发现了冠脉狭窄在85%以上,最终通过介入手术消除了影响,“看上去大大咧咧还能干农活的老王,其实一直有猝死的风险。” “其实每个人的体检都要有个性化项目,而老年人基础疾病增多,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在增加,针对性的检查更有必要。”医生说,健康这件事可不能由长辈们的“自我感觉”来判断,个性化体检才能发现身体的变化。 给长辈选体检,有哪些注意点?首先,最好抽出半天时间,陪着爸妈到体检中心做咨询。 “就像挂号看病一样,接诊的健康管理师会和体检者进行充分沟通,询问非常详细的问题,比如家里人有没有异常高危因素?现在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高血压现象等。”医生说,最好带上爸妈往年的体检报告单,在健康管理师眼里,历年报告单中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健康管理师会给出个性化体检项目的建议,比如60岁以上,从未做过胃肠镜的人,体检套餐一定要加上相关项目;从没做过肺部CT的,这一项也不能少;家族中有各种癌症的,相应的检查也要考虑进去;血压较高的,还要做心超排查心梗的风险。 其次,在医院体检中心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在我们医院,体检结果可以第一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中查到,我们倾向于把检查结果告诉子女,所以一般都留下子女的手机号。”医生说,这并不难理解,爸妈的体检费用一般由子女们承担,体检发现问题后,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复查,节俭惯了的长辈们未必会把这些提醒当一回事,而子女可以好好督促他们进行下一步检查。 最后就是长辈们关心的价格问题了,在体检领域,价格和体检质量并不成正比,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身体的体检,才是最好的体检,不过进行这样一套体检,费用一定高于社区医院几百元一次的常规体检。 “经常有子女提醒我们,不要向他们父母透露体检套餐价格。”医生说,上千元的套餐,让节俭惯了的长辈一下子适应不了,“不过体检发现出问题了,特别是早期肿瘤、冠心病等,有了很好的治疗后,他们还是很感激子女的这份孝心。”
https://mp.weixin.qq.com/s/HK1H-yNFGAFVg7xP0u_pHw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去医院看病,做个CT检查,就跟去逛街买杯奶茶一样平常。 但每次走去CT室的路上,大家心中总有一丝忐忑不安,就跟第一次去见对方家长一样。 如果是宝宝要照,爸妈心中就更加惶恐了...... CT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CT是啥? 把人切片仔细看 这么说吧,X光片就是把人压扁了看,超声就像挑西瓜前敲一敲,核磁共振则是摇一摇再看。而CT,厉害了,把人切成一片一片仔细看。 而且这个切片厚度 那么,CT是怎么工作的? CT成像过程非常复杂,说得太专业,怕你听不懂。简单粗暴来说就是,机器发出X线,穿透人体,到达处理器形成图像。 CT有两种方式—— 普通平扫: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几秒钟就完成扫描; 增强扫描:在平扫CT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碘对比剂会随着血液循环,跑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中去。 打了碘对比剂之后,就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与周围正常的组织做对比,看是否有病变。 总而言之一句话,增强扫描看得更多更清楚。 对于第一次来看病的患者,医生不知道病情是什么样的,可能会先让做一个普通CT检查。 如果普通CT看到病变,并且能够明确诊断,那就不需要增强CT了。 但是,如果普通CT看得不是很清楚,或者不够肯定,那就需要做增强CT。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增强扫描注射的碘对比剂,极少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所以,请仔细阅读碘对比剂增强同意书,在增强前后多喝水,碘对比剂会随着尿尿排出去,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排空。 CT有辐射吗? 不超量,不用慌! 既然机器发出的X线穿透了人体,那么会不会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呢? 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损伤细胞,从而损伤人体。 但是! 其实,不用做CT,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辐射,就问你慌了没? 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 mSv; 每天吸20支烟每年0.5-2 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本底)辐射剂量为 2 mSV 左右。 根据国家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机智如小编,算术666,直接帮你们换算成简单的表格,这样人体各部位做CT检查时,承受的辐射量,一算便知。 数据均采用成人平均值计算 我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剂量限值是50 mSv; 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 mSv。 也就是说,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就是安全的! 那么,做一次CT,致癌的几率有多大? 从动物实验来看,除非暴露在长时间、大剂量的照射,否则,一般出现癌变、发生骨髓抑制的概率很低很低。 怎么解释居里夫人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呢? 那是因为她整天跟放射性物质打交道,长期、大量地接触放射性物质,相当于时时刻刻在照CT。 所以,不要一说到辐射就慌得一比,就你做的那点CT,掰指头算一算,都知道是安全的啦。 CT用于哪些检查?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技术那么发达,既然CT多少都有辐射,为什么不干脆KO掉呢? 这还真办不到。 在医生指导下,做的CT辐射量在安全范围之内,且CT的应用范围很广,在头颅、肺部、四肢等部位检查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颌面部、颈部: 颌面部肿瘤、骨折、炎症等,如眼眶内病变、鼻窦癌、鼻咽癌、中耳乳突病变及甲状腺疾病、颈部肿块等; 头部: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发育异常等,急性脑梗塞、脑出血及颅脑外伤诊断首选CT检查; 胸部: 肺、胸膜及纵隔的各种肿瘤、结核、炎症、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不张、气胸、骨折、食道异物及各种变异等; 腹、盆腔: 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腹膜后间隙,还有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肠梗阻部位及原因的显示,对胃癌、结肠癌及其对腔外结构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灶的显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骨骼系统: 颅骨及脊柱细微骨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骨肿瘤、骨结核及炎症等,并能对病变部位进行三维成像及多片面成像。 有没有办法减少辐射? 在CT时,你可以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 摘除金属物品 在进入CT室之前,医生会提示将金属物品摘除,有些女性甚至需要把内衣也脱掉,想啥呢?让你脱掉,只是因为在检查过程中,不要让金属物品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形成阴影,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而已; 事前做好检查准备 在进行胃CT检查时候,建议多喝水,让胃部充盈,提高检查效果; 配合医生缩短检查时间 CT检查时,医生会提出一些要求,需要患者配合,比如提示需要吸气和憋气,一定要配合。 当然,CT本质上还是一台X光机,在辐射防护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除非特殊需要,反复的不必要复查是不被允许的。 检查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喝绿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橘子、西红柿和苹果等,还有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具有抗辐射作用的食物,来降低辐射的影响。 孕妇12周之前最好不要做CT,之后根据病情来定;小宝宝需要选择低剂量CT扫描;甲亢患者要谨慎选择增强CT扫描。
总访问量 198,090次
在线服务患者 3,850位
科普文章 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