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能站着绝不坐着”才是对脊柱最好的保护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虽是先秦时商鞅与景监的戏谑,但专业的脊柱外科医生却说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为什么呢?出租车司机、白领和程序员们对这句话最有感触了,在长达一天的久坐、伏案工作之后,整个脊柱已经承担了“不能承受之重”,相比于久坐,站着工作反而不易出现腰痛。在某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有这么一位患者,将“站着说话/工作不腰疼”这句话解释得淋漓尽致…...这位患者就是 “固执得有些可爱”的中科院院士郑儒永,也就是前不久,捐献了自己的毕生积蓄的那位老人。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是,郑院士在手术后站着工作了15年......为郑院士主刀的刘主任得知后震惊地说:“当时只是一个建议,没想到郑院士这么认真,这么听医生的话。”郑院士将办公桌垫高,站着办公。2004年,不堪腰椎滑脱疾病困扰的郑儒永院士来到某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进行了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这就意味着她的腰椎上多了一大堆钉钉棒棒。手术后,刘主任嘱咐郑院士“多站多躺,避免久坐”。可爱可敬的郑先生回到中科院后为了继续工作,也为了严遵医嘱,将自己的办公桌和实验台垫高,开始了每天8小时,长达15年的“站着工作”的日常。站着工作?是个人体质差异还是手术的原因?腰椎术后必须多站少坐吗?1.术后为何要减少久坐,多站多躺?一是因为脊柱整体的活动度已大大降低,手术对椎体进行了融合(将两个椎体间的椎间盘去除后放入融合器,使两个相邻椎体连接在一起),再加上钉钉棒棒对腰椎的固定,再进行弯腰、久坐等动作时,脊柱的活动度已大不如前。不仅如此,手术后(特别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还易发生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其中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最为常见。高龄患者由于椎间盘中水和蛋白聚糖含量下降,韧性减弱,久坐会加重小关节和间盘负荷,使腰椎稳定性更差。例:腰4-骶1椎体固定融合术后ASD示意图(固定区域上端椎体不稳定性增高)就郑院士为例,她还患有骨质疏松症,内固定的螺钉较常人易松动,弯腰、久坐等动作都会加重小关节骨质增生和滑脱。这些破坏脊柱生理曲度的动作都不益于郑院士的康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建议郑先生出院后减少久坐,多站多躺。当然,术后及时、适度的腰背肌肉锻炼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2.健康人就可以久坐吗?当然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也应该注意保护腰椎,减少久坐。久坐可导致腰骶椎负荷过大,有人认为只要坐着就不会伤到腰椎,其实这是种误解,一直坐在那里不动,也会导致肌肉劳损、退化,这样会产生腰部力量不足,腰椎间盘负重大的问题。尤其是坐着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以便于更专注地看书、用电脑,但这恰恰是最伤腰的姿势!人平躺时,脊柱承载的压力最小,仅为25%;站立时,脊柱的负荷约为100%;端正坐姿时,脊柱负荷一下就增加到了150%,然而,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前倾坐姿通常受重为180-270%…试着观察一下,你平时的坐姿是哪种?总体来讲,标准站立位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线的姿势,站姿比坐姿脊柱所要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站着绝不坐着”才是对脊柱最好的保护哦。
曾忠友 主任医师 嘉兴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3321人已读 - 肺结节到底是什么?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患者夜不能寐,亚历山大,门诊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即使在听了医生的专业讲解之后心情得到了暂缓的放松,但几天之后再次陷入深度焦虑之中。那么我们的肺小结节患者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害怕肺小结节的原因不外乎是担心恶性可能,那么肺部小结节到底是什么呢?肺结节的定义肺部结节定义为肺部<3cm的占位,根据2017年Fleischner指南(这个可是权威指南)更新内容,肺部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又可分为部分实性结节(PSN)和纯磨玻璃结节(PGGN)
王细勇 副主任医师 嘉兴市第二医院 心胸外科2115人已读 - 肩痛≠肩周炎
武警海警医院骨二科专家健康医话系列谈 肩痛≠肩周炎 今年刚过 50 岁的陶老师虽然平时工作很忙 ,但热衷运动 , 特别喜欢打羽毛球。自去年年底开始反复出现右肩关节活动时疼痛 , 起初他还认为是运动过度所致 , 曾到多家医院就诊 , 被诊断为“ 肩周炎 ”, 经过休息、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 疼痛总是不能缓解 , 时好时坏。虽然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 但抬肩无力 , 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经人介绍来到武警医院看严卫锋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经过严医师详细了解病情、体格检查并阅读了陶老师的右肩MRI后,认为陶老师诊断为“ 肩袖损伤 , 冈上肌钙化 ”。陶老师感到迷惑 , 同样是肩痛 , 肩关节活动受限 ,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有什么区别呢 ? 要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区别 ,我们需先从肩关节解剖入手。肩关节是身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及周围的韧带、软组织构成。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 , 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 , 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 , 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由于肩关节复杂的解剖及活动范围 , 肩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很多人肩痛时就以为患上了肩周炎 , 甚至有些骨科医生都误认为肩痛就是肩周炎 , 这是一个误解。肩痛常见的原因有 3 种 ,即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关节不稳。其中肩袖损伤占所有肩痛患者的 40%~60%。因此 , 肩痛的患者绝不可自以为是肩周炎 , 盲目去治疗 , 而失去了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只有诊断清楚 , 才能对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肩周炎是肩关节的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 , 与肩部不活动僵硬等有关 , 多发于 50 岁左右 , 所以又称“五十肩”, 专业称“冻结肩”其主要表现为肩部全范围的疼痛 , 疼痛面积大 , 且难以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 , 肩关节与手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肩周炎的临床发病率并不高 , 只占肩痛的 10%~15%。肩周炎的病因至今不清 , 可能与某些代谢障碍或局部循环障碍有关与肩关节长期活动受限、周围软组织退变有关。初期疼痛较轻 , 继而进行性加重 , 夜间影响睡眠 , 特别是不能向患侧侧卧。3 个月的时候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 , 以致洗脸、梳头、穿脱衣都困难。有些人认为 , 针灸、贴风湿膏、频谱理疗、吊单杠就会好的。其实本病有自限的趋势 ,1~2 年左右就会自愈。 肩袖损伤的病因可能与肩关节外伤、骨刺、退行性改变后导致的肩部肌肉组织的急慢性病变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的肩关节疼痛 ; 不能向患侧侧卧 ; 肌肉力量减退 , 特别是试图举起上臂时 ; 关节活动度多数不受限 , 但也可能受限。其治疗需要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 , 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 , 病变会进一步发展 , 导致肩袖更严重的撕裂 , 影响关节的功能。 中老年人的肩袖损伤常由于肩袖退行性改变、质地变脆引起 , 通常没有明显的外伤史 , 一般发生于优势侧肩关节 , 而肩周炎常发生于非优势侧肩。一般早期治疗肩袖损伤 , 可用冲击波超短波等方法 , 效果较好 ; 反复疼痛无力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 应该尽早进行关节镜微创治疗 , 疗效优异。 肩关节疼痛僵硬治疗的关键就是明确诊断 , 根据不同疼痛原因 , 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建议肩痛和肩关节疾病患者 , 首先应寻求专业运动医学或肩关节外科医生明确诊断 , 然后再接受不同治疗。对于肩周炎的患者除了中医治疗和理疗外 , 大部分肩痛患者还可以通过口服抗炎止痛 药物和局部封闭疗法获得缓解 对于功能障碍严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的肩周炎患者 , 可用关节镜微创治疗。 肩袖损伤的患者则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及 X线片、磁共振 检 查 结果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非巨大撕裂、伤后少于 3 个月者可以偏向于非手术治疗。常见的方法有 : 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当然保守治疗期间及康复后还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诊。对肩袖撕裂保守治疗无效 , 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选择手术治疗 ,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 单纯肩袖修补术 , 关节镜视下肩袖病灶清理术、肩袖修补术 , 关节镜肩峰下减压成形术 , 肌肉移位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 , 现在很多肩袖损伤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微创获得很好的疗效随着肩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 治疗肩关节疾病也由原切开手术逐步转向创伤小恢复快、功能恢复明显的关节镜治疗。希望大家早期重视肩袖损伤这种疾病 , 一旦出现反复肩痛就应当及时就诊 , 以免延误了治疗。
韩建福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 骨科1339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这份甲状腺报告帮我看看可不可以来们医院治 这是今年2次检查报告,用药优甲乐半片一天,用了一月多了, 可以来你那里看病吗?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小腹左侧隐痛 左侧小腹下端还有轻微隐痛有一个多月了,躺在床上不痛,按压也没... 放疗引起肠管僵硬,2次肠镜都是只能进镜20cm处退镜没做成功(附肠镜报告单),有其他方法检查肠道吗?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骨折 帮忙扫码看下能否保守治疗。有两处骨折!! 是否可以保守治疗总交流次数16已给处置建议
- 颈椎和腰椎侧面软组织紧张疼痛 怀疑颈椎和腰椎附近软组织筋膜炎 长期紧绷疼痛 软组织筋膜炎松解 缓解紧绷和疼痛总交流次数8已给处置建议
- 胃胀气轻微隐痛 最近胃有轻微微痛胀气,特别是餐后明显 最近一个多月开始,每天胃有肚胀气饱轻微隐痛,以前从来没有过。... 庄医生好,按我目前的症状该怎么样治疗?还有,我因为输尿管内双侧装了支架经常感染,导致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总交流次数12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浙江省 第87名
总访问量 4,093,57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769位
科普文章 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