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感染内科郑波
主任医师 教授
4.6
感染内科陆海英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感染内科赵鸿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感染内科田庚善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感染内科于岩岩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感染内科王贵强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感染内科侯凤琴
主任医师
3.7
感染内科徐京杭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感染内科李湘燕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姚甜甜
主治医师
3.6
感染内科斯崇文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感染内科曾争
主任医师
3.6
感染内科吴赤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感染内科万华
副主任医师
3.5
感染内科蔺小红
副主任医师
3.5
感染内科李俊
副主任医师
3.5
感染内科霍娜
副主任医师
3.5
感染内科王军
主治医师
3.5
感染内科洪源
主治医师
3.5
钱建丹
主治医师
3.5
大家一定有感觉,做完腹部超声,要么“大致正常”,要么“弥漫性病变”~要不没啥提示,要不很吓人,怎么理解这些文字呢?咱来科普一下。 1、一般腹部超声检查的包括:肝胆胰脾肾,了解的是它们的形态,就是外形有啥异常和变化,而功能方面是不能通过超声检查来显示的,病因更不能单单通过超声检查来判断。所以,全面诊断还需要部分其他抽血化验辅助一起来完成。 2、有些超声包括多普勒,那就可以检查相关的血管,血流情况。帮助判断腹腔脏器的疾病和程度。 3、超声波一般检查的都是实质性脏器,空腔脏器(比如胃和肠道)受气体干扰,效果不好,除非病变显著(比如肿瘤很明显,肠腔扩张明显等等)可以探查,轻度的病变都不能达到目的,可以选择胃肠镜或者CT/核磁等其他检查手段。 4、有些尺寸描述收到吸气呼气程度、是否进餐、测量角度和位置的影响,所以,固定的机器、固定的操作人员、动态的监测指标,尤为重要! 5、吓人的描述并不吓人。冷静理解这些字面意思:弥漫性病变-~是与“局灶性病变”相对而言的,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弥漫~指的是超声波回弹接收的信号范围在某个脏器里比较均匀分布,而“局灶性”是异常信号局限在某个范围内(一般都有尺寸描述范围大小); 6、肝脏:“回声致密增强,后方衰减”这个描述指的是“脂肪肝”特殊表现;“回声增强粗糙不均”,这指的是“肝脏慢性损伤”的意思(病毒,药物,酒精,免疫紊乱,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这种表现);“有无回声团”这是“囊肿”(单个,或者少数几个,一般不会影响肝功能);“有中等偏强回声,边缘清晰”这一般是“血管瘤”(不是很大很靠边,也不需要特殊处理);“有强回声伴声影”这是“钙化点”(原来的瘢痕,不影响功能,不需要处理);但是如果,有一句“建议进一步检查”,那就是说,超声波精准度不够,需要其他方法看得更清晰些,不代表“恶性”,但是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听大夫的话,查查就放心了。 7、胆囊:“胆囊壁增厚呈双边”这指的是“胆囊壁水肿”,可能有炎症了,也可能是肝脏炎症累及胆囊,也可能腹水等出现造成胆囊的炎症反应;“其内可及强回声伴声影”,那是“结石”,只要不卡在胆管里,一般不会有急性感染腹痛等急症;“其内中等偏强回声”一般是“息肉”,如果多发息肉,且大小直径超过1cm,还是需要找外科大夫咨询处理的;如果“胆囊增大,而且有肝内外胆管扩张”,患者也有眼黄尿黄,那一定要立刻找大夫看看哪里梗阻了,要紧急诊治。 还有其他异常,咱们下次再说哦!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检测窗口期为2-6周,以高危发生的日期开始计算,2周后即可检测艾滋病病毒,以6周以后为准。高危后2、4、5、6周的艾滋病检测准确率分别为:53.775%、84.1%、99.45%、99.994%。 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所以一般建议满3个月检测较保险。如果检测阳性应到当地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进一步作确证检测,以确证检测结果为准。
初次免疫,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天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十日观察法是指被可疑的疯动物(狗或猫等)咬伤、抓伤后,将动物系留观察十天(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需要先注射疫苗再观察),如果动物在十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不携带狂犬病病毒,则可以停止注射剩下的疫苗。
总访问量 26,926,245次
在线服务患者 23,723位
科普文章 289篇
年度好大夫 2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