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扬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肿瘤内科刘永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冷嘉兴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肿瘤内科刘永
主任医师 讲师
3.5
肿瘤内科周颀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肿瘤内科胡岳棣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肿瘤内科马剑
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徐建忠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杨全良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周彤
主任医师
3.5
肖敏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盛桂凤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徐珍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毕延智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宋红蕾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董华洁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周小月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陆洪俊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孙毅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卓玛
副主任医师
3.4
曾冬香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李鹏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杨英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武常玲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董益忠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叶韬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李诗阳
医师
3.3
肠癌的高危人群1、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比如便血、大便规律改变、粘液便及腹痛者,还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者)。常州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刘永2、大肠癌高发区,尤其是大城市内的中老年人。3、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者。4、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5、有盆腔放疗史者。肠癌的早期信号1、大便习惯改变:比如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原来经常便秘的,突然开始拉肚子了,多为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癌肿(左侧结肠癌),因为距肛门部位相对较近,故便意较频是左侧结肠癌的重要信号。2、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大便突然变细,甚至便血了。另外大便突然有粘液了,无论是鲜红色、酱油色,还是果酱色,都是不正常的,虽然它们可能只是痔疮,并不是癌,但不能忽视。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落下来,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它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且不会有粘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粘液和脓液,而且一般颜色也要比痔疮的血液颜色要深一点。带脓血、粘液的大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去大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2、腹胀、腹痛:为右侧结肠癌的信号。因为这些部位离肛门较远,对肛门的刺激不大,因此大便改变不多,主要为腹胀和时感隐痛,如疼痛明显并已发现肿块,则已经不是早期了。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胃肠道除了问题。肠癌的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癌前病变——息肉及早期癌症,并在它们发展到危险的、危及生命的阶段之前被切除。因此,筛查已成为结直肠癌早期发现和预防不可缺少的策略。一、一般风险人群(即没有息肉、结肠癌或炎症性肠病家族史或病史,也没有儿童腹部放疗或前列腺癌放疗史)的筛查选择包括:结肠镜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和粪便检查。1.结肠镜检查是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我们建议50岁以后每5年做一次。通过结肠镜医生可以查看结肠内部,并切除息肉或异常组织,以便进一步检测。2.另一种侵入性较小的选择是虚拟结肠镜检查,即结肠CT扫描,建议每五年做一次。但如果检测到息肉,仍需要做结肠镜检查。3.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检查。其他的选择包括粪便DNA测试,每三年做一次。二、结肠癌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最好不要使用其他筛查方法。对于那些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在40岁或家人确诊时间的前5年就开始筛查。患有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者应在患病8年内开始筛查。另外,有一部分人可以称为“息肉体质”,就是特别容易长肠道息肉,因此对曾经查出过结直肠息肉的,我们建议每1-2年做一次肠镜。对于恐惧普通肠镜或者不能耐受的,还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检查。其实质就是在检查前经静脉注射一种起效快、作用确切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数秒钟内入睡,完成全部检查后即能苏醒,检查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和痛苦感觉。
Zolbetuximab是一种一流的嵌合单克隆免疫球蛋白G1抗体,与Claudin18.2(CLDN18)结合,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介导肿瘤细胞死亡。Claudin18.2是一种胃特异性膜蛋白,被认为是胃癌和其他各类实体瘤的潜在治疗靶点。约50%的胃癌患者存在这一突变。FAST研究纳入了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癌和食管腺癌患者(年龄≥18岁)中到强Claudin18.2表达≥40%的肿瘤细胞。患者接受一线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EOX,第1组,n=84)每3周一次(Q3W),或Zolbetuximab+EOX(负荷剂量,800mg/m2,然后600mg/m2Q3W)(第2组,n=77)。入组开始后加入第3组(探索性)(Zolbetuximab+EOX1000mg/m2Q3W,n=85)。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是次要终点。 根据发表在《肿瘤学年鉴》上的2期FAST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 在整个患者群体中,Zolbetuximab联合EOX组的中位PFS为7.5个月(n=77),而单独EOX组为5.3个月(n=84;心率,0.44;95%可信区间0.29-0.67;P<0.0005)。在Claudin18.2阳性细胞占70%或以上的患者中,中位PFS分别为9.0个月(n=57)和5.7个月(n=59)(HR为0.38;95%可信区间0.23-0.62;P<0.0005)。在Claudin18.2阳性肿瘤细胞占40%~69%的患者中,中位PFS分别为4.3个月(n=20)和4.1个月(n=20)(HR为0.71;95%CI,0.32-1.57;P=0.497)。 在整个患者群体中,Zolbetuximab联合EOX组的中位OS为13.0个月,而单独EOX组为8.3个月(HR,0.55;95%可信区间0.39-0.77;P<0.0005)。Claudin18.2阳性细胞占70%以上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5个月和8.9个月(HR,0.50;95%CI,0.33-0.74;P<0.0005)。Claudin18.2阳性肿瘤细胞占40%~6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个月和7.4个月(HR为0.78;95%可信区间0.40-1.49;P=0.401)。 每次独立评估的客观有效率(ORR)是Zolbetuximab联合EOX组为39%,而单独用EOX组为25%。根据研究者的评估,ORR分别为37.7%和26.2%。根据独立评估,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1%和76.2%,根据研究者评估,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1%和81%。 在安全性方面,Zolbetuximab联合EOX组96.1%的患者观察到任何级别的不良反应(AEs),而EOX组为100%。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分别占70.1%和64.3%。两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Zolbetuximab并接受全胃切除术或部分胃切除术的患者(n=8/21)的呕吐发生率低于未接受胃切除术的患者(n=44/56)。医生视点:该临床研究所用化疗方案已不是目前最优方案,故疗效还有提升空间,但CLDN18.2作为新的治疗靶点,已明显可以提高疗效。
甲状腺结节TI-RADS(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分级一般可以分为0到6个等级(共七个级别),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0级是临床疑似病例超声无异常所见,需要追加其它检查;: 1级是阴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或钙化; 2级是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0%,需要临床随访; 3级80%可能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小于2%; 4级属于可疑结节,恶性的可能比例为5~80%,需要结合临床诊断, -4a恶性5-10%; -4b恶性10-80%; -4c恶性30-80%; 5级癌的可能性大,大于80%; 6级就是可以确诊为癌,细胞学检出癌症。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TI-RADS分级是根据彩超检查的结果,对应分值相结合得出来的结论,一般0分就是对应1类,2分对应2类,3分对应3类,4-6分对应4A、4B、4C类,7分以上的就对应5类。 1类是正常甲状腺,2类是良性结节,3类是可能良性结节,4A是5-10%恶性,4B是10-80%恶性,4C是恶性大于80%,5类是活检证实的恶性结节。
总访问量 573,426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9位
科普文章 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