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某,男,40岁,2012年1月6日初诊。患者失眠、头晕时缓时剧1年余。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经服西药后失眠无改善,有时甚至彻夜难眠。伴有健忘,心烦不宁,食欲不振,口苦口干,痰多而粘,二便正常。脉细数,舌质淡白,苔薄黄腻。辨证属痰热内扰,兼有气阴两虚。治宜清热化痰,益气养阴安神。处方:太子参15克、酸枣仁12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12克、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水煎服,日一剂。4剂。1月10日二诊:服药后失眠明显改善,夜已能寐,食量增加。仍按原方出入。处方:太子参15克、远志肉6克、五味子3克、竹茹12克、枳壳6克、清半夏6克、茯苓10克、陈皮5克、夜交藤12克、合欢皮12克,北秫米一撮(另包)、炙甘草3克,鸡子黄一个(冲服)。4剂,以巩固疗效。按:患者不寐已久,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脉细数,此系气阴两虚之象。又见痰多而粘,口苦,脉数,苔薄黄腻,则知有痰热内蕴,所以此证属痰热内扰兼有气阴两虚的不寐。故运用清热化痰又兼以益气养阴的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而获效。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到晚期的一种转归,属中医鼓胀病的范畴,历来视为不治之症。《灵枢·水胀》云:“鼓胀何为?歧伯日:鼓胀者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说:“肝水者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明·李梃《医学人门·臌胀》说:“腹肿大而四肢极瘦者,名蜘蛛蛊。”《景岳全书·肿胀》说:“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鼓……其有积渐日久而成水渍者尤多。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或以气血积聚,不可介散,其毒如蛊,亦名鼓胀。且肢体无恙,胀唯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肝硬化腹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此治疗多从这三脏考虑。在侧重治肝阶段,腹水并不过多。若肝病蚀脾,脾气受戕,土不制水,则腹水加重,渐至肾气亏损,则腹水愈为严重。从腹水的多少,可测知肝、脾、肾三脏损害的程度。徐老将肝硬化腹水治疗分为4法。1治肝法此法重在补肝化瘀,消瘕利水。肝气虚者,黄芪为补肝气之要药,可与黄芪皮一起用以增加利水之功,亦可加用连皮茯苓、冬瓜皮等;肝阳不足者,可用附子、干姜、防己等通阳利水;肝血不足,肝阴虚者,较为难治,血虚血瘀,邪水不化,重在养血和瘀,滋阴利水,可用一贯煎合牡蛎泽泻散,其中牡蛎、海藻既有软坚散结之功,又能祛水气,现多采用邹良才先生“兰豆枫楮汤”加减,药用:泽兰、泽泻、黑料豆、路路通、楮实子。2,治脾法肝病传脾,腹水增重,面黄虚浮,倦怠乏力,腹胀如臌,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尤甚,尿少、大便不实,苔薄或腻,边有齿印,脉濡缓。治法补脾运中,但脾虚有积,补中要寓通意,土虚木贼,补虚毋忘和肝,选方用药,颇费周章,徐老常用归芍六君汤、《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为主方,加用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利水,着眼肝脾,兼顾血、水,以达扶脾利水,养血和肝之功。3治肾法病由肝脾传人肾,症情进一步恶化,但肾阳虚常与脾阳虚同时兼见。脾肾阳虚者,可选茵陈术附汤为主,加入鸡内金、马鞭草等化瘀泄浊利水。若肾阳虚者,面色咣白或灰黯,怯冷殊甚,腹中胀大,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腰膝酸软,大便不调,小溲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治以温肾化气为主,常用方为济生肾气丸为主,方中妙在牛膝、车前2味,牛膝除益肝肾补精气以外,有活血利尿之功,凡瘀血内结,小便不利者,是最佳用品,牛膝亦可配用丹皮,即能化下焦瘀滞,以利水邪;车前子甘寒滑利,滑可去着,而无耗气伤阴之弊。另在治肾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治法,“补下启中法”。此法源自张景岳。他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治水者必先治气,惟下焦真气得行,始能转化,惟下焦真水得位,始能分清。”为肾虚臌胀论治开一法门。臌胀发展至肾气大伤、真气涸竭的阶段,气化无权,腹水特别严重,证见腹大如瓮,脐突尿少,腰痛如折,气短不得卧,下肢浮肿等。这时肾气大伤,不得再破其气,肾水将竭,不可复行其水;攻之则危亡立见,消之亦无济于事;唯其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俾能开肾关,泄水邪;减缓胀势延续生机。常用《张氏医通》启峻汤意加减用药:选用附子、肉桂、黄芪、党参、肉苁蓉、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等补真阳行肾气,力图使气得峻补,则上行而启上,中焦运行,壅滞疏通,中满自消,下虚自实。若真阴涸竭,亦可用熟地、枸杞、山茱萸、肉苁蓉、首乌、山药、龟板等厚味滋阴,育阴化气。此法虽不常用,实践中全在审时度势,灵活运用。4利水法臌胀中医辨证肿属水,胀属气,所以行气利水是肝硬化腹水的一个重要的治法,需时不用,势必增生腹水,原因是肝硬化患者都存在小便短少,且利尿效果不好,达不到所期望的目的时,后果多不良。常用方如五皮饮,药用:陈皮、桑皮、茯苓皮、大腹皮、姜皮、车前子、马鞭草、泽泻、益母草、玉米须、冬瓜皮等药亦常用。
一、粒系的治疗粒系与卫阳的功能相关,属中医的“卫阳不固,阳气亏虚”范畴,非单纯气虚或某一脏腑的亏虚。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看,作为为吞噬和免疫,而实现防御和保护作用。而中医认为卫阳的主要作用为抗御外邪。内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得复,邪气乃索。因此用扶助卫阳的方法,以达提升白细胞的效果。方法:1、中服中药。2、艾炙 艾炙气海、关元、中三里穴,每穴30分钟,一般3-5日后白细胞明显升高。3、药炙 取适量,敷脐,外用艾炙炙治,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此方也有很好的疗效。二、巨核系的治疗现代医学用IL-11、丙球升血小板,效果慢且不理想。血小板的功能,有抗凝血作用,与中医的脾统血、肝藏血的功能相关,故通过调肝脾来升高血小板。方法:刺血拔罐艾炙: 脾俞、肝俞及其周围皮下结节处刺血拔罐、艾炙,三日一次。每周血小板升高20×109//L左右。三、红系中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功能是储运氧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五脏六腑的源动力,可见脾肾与血红蛋白密切相关。按体质口服中药日一剂。
总访问量 241,22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74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