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松教授辨治早泄经验陈剑飞1,金保方2,李相如3,周翔4(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2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6;3胜利油田胜利医院男科,山东 东营 257055; 4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男科,江苏南京 210028;)摘要:迄今为止,早泄无统一病名,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清,临床上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徐福松教授发挥中医之所长,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系统阐述徐福松教授健脾养心、安神潜镇、扶正化毒、疏肝达郁、补肾固涩、清肝泻火、清利湿热七法治疗早泄的经验,分析其心脾同治、肝肾同治、心肝同治、表里同治、夫妇同治的诊治思路。总结徐福松教授攻补兼施、平补阴阳、酸甘化阴独特有效的早泄治疗理念。关键词:早泄;徐福松;辨证论治;攻补兼施;平补阴阳;酸甘化阴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指持续地、反复地在最低限度的性刺激下在插入之前、插入过程中或刚刚插入之后在违背自已的主观意愿下就射精的一种病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据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在18~59岁的男性患者中其发病率为21%[1]。目前对于早泄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抗抑郁剂类、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类、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外用麻醉剂、阴茎背侧神经切断术等,疗效评价不一,个体差异很大[2,3]。至今尚无一种FDA认可的早泄治疗方法。正因其症状明显,但病因不明、病理不清、疗效不确切,因此,中医的辨证论治在该病的治疗中仍为重要的选择。徐福松教授,全国著名中医男科学家,当代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诊病研学,贡献卓著。其辨证论治早泄,独树一帜,疗效显著,今各举一例,并加分析,以飨同道。1 病案举隅1.1 案1患者陈某,58岁,干部,已婚,江西人。自述初婚时,性生活正常,并育一子一女,平素工作繁忙,婚后l0年,便出现早泄,继之阳痿难举或举而不坚,房事勉行,直至痿而不用,并常伴头晕,神疲,心悸等症。病后曾多次就医于当地各大医院,均被诊断为继发性阳痿,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诊治十余年未效。于l 9 9 4年8月求诊,其舌苔白滑,舌质暗淡,脉象细涩。认证为心脾两亏夹瘀,治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法,方用归脾汤加味。处方:人参6g,白术10g,炙黄芪12g,当归10g,茯神10g,炙远志6g,炒枣仁10g,龙眼肉10g,木香6g,炙甘草3g,蛇床子l 5g,雄蚕蛾2只。每天一剂,水煎服。药后三周,即感房事始兴,夜间阴茎偶有勃起,头晕神疲,心悸等症减轻。效不更方,守方调治二月, 阳痿早泄已除,其余诸症若失,三月后随访无复发。按:平素操持过度,以致心脾两虚,气不摄精,加之肾虚精关不固,精微下泄,故阳痿早泄并至,归入先后天同病之途。治从后天入手,参亦固摄,用归脾汤后天养先天,游越收敛,魂魄入室,浮阳得潜,脾气固摄,阳物能兴,精无早泄。“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4],故言功归于脾。1.2 案2患者陆某,39岁,六年前初次性交时阳物易兴,但精神紧张,未交先泄,之后精神负担加重,虽能举阳,但合房早泄,不甚尽意,神志不安,心烦面赤,多方治疗少效,乃来求治,舌红苔少,脉细弦数。认证为君相火旺,神不守舍。治拟滋阴降火,安神潜镇,用三才封髓丹加减。处方:熟地12g,天冬10g,党参10g,砂仁2g(后下),黄柏6g,远志6g,茯苓神(各)10g,五味子6g,龙骨15g (先煎),牡蛎15g(先煎),磁石10g(先煎)。服药14剂,性交持续2分钟射精。守上方再服9剂,性交延至5分钟射精,其它症状消失,精神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告痊愈。按:三才封髓丹乃《卫生宝鉴》方,方中生地、天冬滋阴生水,水生火自降;黄柏苦寒降火,火降阴不伤,使君火自降,相火自潜;配以砂仁醒胃,使上药无寒凝滞中之弊;再以党参益气而生阴,阴有所长,火亦自降。去苁蓉之温阳,甘草之碍胃,加远志、茯苓、五味、龙牡、磁石安神潜镇,以利神归于舍,而精不早泄。1.3 案3患者吴某,51岁,干部,1999年8月24日初诊。患者会阴胀痛,尿末滴白2年,小便灼热,余沥不尽1年,曾以慢性前列腺炎,给予磺胺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刻下兼有射精过早,入门即泄,泄后汗出,五心烦热,舌质紫暗,苔少无津,脉来细数。直肠指检前列腺大小如常,质稍硬,轻压痛。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少许,红细胞少许,脓细胞2+,PH值7.6;前列腺液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诊断:精浊伴早泄,证属正虚邪恋,治以扶正化毒。处方:五味子10g,石莲子10g,乌梅10g,白芍10g,五倍子10g,诃子肉10g,白蔹10g,煅龙牡(各)20g(先煎),野菊花10g,蒲公英20g,虎杖20g,荔枝核1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1周而精浊清,3周则早泄瘥。按:《医述》云:“治虚之要,凡阴虚多热者,最嫌辛燥,恐助阳邪也。尤忌苦寒,恐伐肾气也。惟喜纯甘壮水之剂” [5] 。本例肝肾阴虚火旺,瘀毒恋于精室,正虚邪恋之症,扶正化毒乃为一定之治法。然峻补其阴,恐热邪难去;大苦大寒则耗伤其阴。故用五味子、石莲子、乌梅、白芍、甘草、五倍子、诃子肉等酸甘化阴而不助阳敛邪;佐以野菊花、蒲公英、荔枝核、白蔹、虎杖等解毒化瘀等而不耗阴伤正。方中乌梅、甘草、白蔹、虎杖为酸甘化阴、解毒活血之主药,可以广泛应用于精浊、精癃、遗精、早泄之阴虚火旺、精失敛固之失精症;其中白蔹苦平无毒,散气除热,杀火毒为疮疡围药,性极黏腻,略与白芨相似,今变外用为内服,集固涩解毒于一身,有一举两得之效。但张石顽曾告诫说:“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6] 。当指内服而言,慎之慎之。1.4 案4患者袁某,29岁,婚后一年渐现早泄,有时一触即泻,自服金锁固精丸不效,其妻不悦,逼其来诊。患者自述婚后性生活次数过频,每晚必战。症见早泄,时有心悸耳鸣,多梦易醒,腰膝酸软,每逢性事之后易疲乏,阴囊潮湿,舌淡苔白,脉沉细。认证为心虚肝郁,治以疏肝达郁,养心安神,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柴胡6g,桂枝6g,白芍1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怀山药10g,山萸肉10g,生熟地(各)10g,酸枣仁10g,五味子10g,石菖蒲3g,芡实10g,陈皮10g,茯苓神(各)10g。水煎服,日一剂。七天后复诊,诸症改善。再服7剂,性交时间明显延长,余症亦除,其妻甚悦。再以原方善后。按: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载于《中医入门指要》。方中柴胡疏肝达郁,桂枝、党参通益心气,配茯苓、远志、龙骨安神潜阳以固精,半夏降逆祛痰,交通阴阳,得黄芩、大黄下痰火,并解郁热;甘草和中,并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心调肝,守神固精之功。1.5 案5患者张某,男,3O岁,初诊:2002年1月29日。早泄1O年,性交不足1分钟即射精,婚前有手淫史。平时汗多,失眠多梦,勃起欠佳,性欲低下,腰酸,舌苔薄白,脉细弦。证系气阴双亏,阴虚则相火妄动,射精过快,气虚则卫表不固,治以补肾固涩为主,处方:怀山药20g,枸杞子10g,桑椹子10g,金樱子10g,五味子10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山萸肉10g,泽泻10g,川续断10g,沙苑子10g,炙黄芪10g,白芨10g。每日1剂,水煎服7剂。二诊:患者服药7剂仍早泄,多汗失眠,脉细弦,舌质红,苔薄白。治以滋阴降火,固肾涩精,药用:生地15g,连翘10g,五味子9g,青龙齿10g(先煎),酸枣仁15g,枸杞子10g,川续断10g,沙苑子10g,桑椹子10g,牡蛎20g(先煎),覆盆子10g,莲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另口服玉屏风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三诊:患者服药后失眠明显改善,余症未见进退,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干石斛15g,麦冬10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四诊:药后勃起功能增强,性交时间延长,多汗、失眠等症状已显著减轻,性欲较低,给以二地鳖甲煎:生地10g,熟地10g,丹皮10g,丹参10g,石斛10g,天花粉10g,五味子10g,枸杞子12g,川续断10g,牡蛎20g,柴胡6g,白芍10g,金樱子10g,菟丝子10g。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余,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按:据患者的病史特点,结合多汗、失眠、腰酸及脉象,诊为气阴双亏证,通过补肾益气、安神固涩等中药内服,不仅治好了患者的早泄、阳痿症,而且患者多年的失眠、多汗症状一并治愈。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疗效稳定。本例所以取得较好疗效,首先辨证准确,用药合理;另外,适当配合性教育,缓解患者焦虑急躁的心理,也是重要的因素。1.6 案6患者赵某,24岁,新婚,一有欲念,即欲射精,每每临床,不能行房,以致夫妻不和。诊见患者体质壮盛,相火内扰,以致不能自治。急宜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柴胡10g,生地黄10g,车前子10g,泽泻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3剂。4日后就诊,言药后已能行房,但时间较短,稍战即泄。再进原方7剂,并对夫妇同时进行指导,早泄乃愈。按:新婚行房,过于紧张,不是病态,在解除患者精神负担的同时,对其配偶进行指导,令其安慰鼓励男方,而不能出言讥讽。1.7 案7患者李某,33岁,近来性欲亢进,行房即泄,咽干口苦,小便黄赤淋浊,阴囊潮湿、瘙痒、淋浊,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追问病史,一月前有冶游史,辨为湿热下注,治以清利湿热,方选柴胡渗湿汤加减。常用药:柴胡5g,黄芩6g,当归10g,生地12g,泽泻10g,木通5g,车前子10g,甘草3g,黄柏6g,山栀10g。七剂后小便清,无淋浊,性交时间延长,再进七剂,恢复如初。按:该例病由房事不洁,外感湿热,下注肝经,肝火偏旺,故性欲亢进,交则早泄。方中柴胡疏利肝胆,以调郁火;山栀、黄芩清肝胆实火,泻肝经湿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下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防止苦燥伤阴。 2 证治小结2.1 射精快慢,个体差异很大。早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ED症状,国内报道早泄患者中并发ED的约占32. 8% ~82. 95%[7,8]。因不能满足女方的性生活而产生忧虑、焦躁、性紧张或性恐惧心理,有时甚至以各种借口回避性生活,这些心理上的障碍,进一步加重了患者业已存在的早泄症状,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较大,夜寐不安。因此要解除双方思想顾虑,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治疗时夫妻同治,取得妻子的理解和配合。当然,早泄与情感因素关系密切,但又有其体质因素,而早泄一旦形成,精神因素又与体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病理格局,导致内在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久病成瘀,久病伤肾等多种临床证型,药物的作用正是有助于恢复这种失调和不和。早泄的治疗效果,个体差异亦很大。影响疗效的因素亦很多,如医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患者体质因素(心理素质)的差异,配偶合作程度的优劣等等。只要优化四维治疗(药物、心理、行为、物理),就能达到“必见效,早见效”的预期目的。2.2 治早泄,当以平中见效。虚实夹杂者宜消补兼施。早泄兼有虚证,补肾以平补一法最为得当,若滋水不宜过于滋腻,若补肾阳,不宜过于温燥,在平补的基础上,或加健脾益气,或加滋肝养肝,或加益心养心。早泄兼有实证者,当辨其标本缓急,治标则以清利为主,惟甘淡一法最为得当。若利湿宜淡渗,若清火宜甘寒,在甘淡清利的基础上,或加清肝利胆,或加清肾坚阴,或加清心导赤诸法。2.3 治早泄,切勿滥用固涩法。当今世人治早泄,开口动手便是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丸系《医方集解》方,确为固肾涩精的名方,系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的有效验方。但目前虚证早泄少见,实证早泄或虚实夹杂者多见。若不分虚实,补涩杂投,易犯“虚虚实实”之戒,反使病情复杂难愈。追溯到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针对当时医者治病不分病因,片面追求近效,而滥用补涩的流弊,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重申审因论固的重要性,一针见血地指出:“固方之剂,固其泄也,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不当固而固,则闭门延寇,遗患无穷”[9] 。对今天合理使用固涩药,仍不失其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2.4 建议早泄治肝,多用酸甘化阴。早泄是射精过早的代名词,徐老认为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为阳痿,疏泄太过为早泄。当今男人多郁证,郁久化火,火灼精伤,肝血不足,肝火有余,是内伤早泄之主因。根据孟河派传人许履和教授的经验,治早泄当少用或不用疏肝理气之品,尤其是柴胡,即用亦不过2~3克。一因柴胡劫肝阴,二因早泄为疏泄太过之疾,不应重用疏泄,而应多用酸甘化阴之品。因酸能敛涩,甘能缓急。在此基础上,创制“乌梅甘草汤”,方有两个版本,前者有乌梅、甘草、生地、白芍、海藻、昆布、知母、天花粉[10];后者上方去昆布,加首乌、泽泻、黄精[11]。酸甘化阴法全从清·王旭高“治肝30法”中养肝、柔肝、缓肝、敛肝、化肝法中悟出。肝用罢极,肝血不足者宜养肝;肝为刚藏,疏之更甚,宜柔肝;肝气郁勃,疏泄太过,宜敛肝;木来克土,中气已虚,宜缓肝;郁怒伤肝,气逆动火,宜化肝。古人云:“会心处非别有玄妙也。”2.5特别推荐的行为疗法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秦国政氏倡导的“落水冲击法”[12],此法取材方便,在沐浴中即可进行,无需女子参与,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和自信心的建立,随着冲击时间的延续,逐渐找到射精的预感及如何控制射精。水柱在击打龟头的过程中,有效的改变了射精反应的传入冲动,提高了射精神经的耐受性,降低了阴茎背神经的兴奋性。配合理疗,通过对相关穴位的电刺激,能有效提高骶神经的传入阈值,进而延迟射精。整个治疗安全、便利、有效,可以放心操作。参考文献:[1]Laumann EO,Paik A,Rosen RC,et al. Sexual dysfunction in theUnited States: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J]. JAMA,1999,281(6):537-544.[2]薛君,汪静宇.早泄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1):65-68.[3]Jannini EA,Simonelli C,LenziA. Sexological approach to ejaculatory dysfunction[J]. Int J Androl,2002, 25:317-323.[4]赵存义.中医古方方名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137.[5]程杏轩.医述[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06-607.[6]山东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中药方剂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210.[7] 洪泉,刘庆元,张志超,等.早泄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5):293-295.[8]王怀鹏,王行环,古维灿,等. 522例早泄患者的勃起功能调查[J].中华男科学,2004,10(1):15-17.[9]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42.[10]徐福松.实用中医泌尿生殖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92.[11]徐福松,黄馥华.男科纲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465.[12]秦国政.男科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7.作者简介:陈剑飞(1965- ),男,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男科专业。
陈剑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张家港市暨阳西路68号,215600)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细菌侵犯尿路任何部位引起的炎症的总称。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隶属于中医淋病的范畴,病因总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急性期多以邪实之证,久病多由实转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症候。(1) 尽管现代医学采用抗菌治疗疗效尚满意,但本人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辩证辨病治疗,对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效果相媲美,而在慢性尿路感染治疗上,中医有现代医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现就20年来临床上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尿路感染急性期的治疗认识 急性期包括了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以尿频、尿急、尿痛,痛引腰腹,小腹拘急,小便赤色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证,属于中医之热淋范围,《景岳全书·淋浊》云“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乃湿热毒邪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法,自拟清热通淋饮效果显著。方药组成:扁蓄、瞿麦、石苇、滑石、通草、猪苓、茯苓、泽泻、 车前子、黄柏、知母、土茯苓、淡竹叶。热毒炽盛者,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半枝莲,蒲公英,穿心莲,连翘等。2 尿路感染慢性期的治疗认识 慢性尿路感染是指急性期症状已经缓解,症状还没有完全消失,小便症状不甚明显,尿道不适感时作时止,时有腰酸乏力,反复发作,常在劳累,感冒,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诱发。此时辩证多为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属于虚实夹杂症候,病位在肾,因正气损伤,无力抗邪,致湿热之邪留恋不去,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扶正祛邪,根据辩证,一方面采取养阴,健脾,补肾等手段培补正气,常用药: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太子参,黄芪,白术,桑螵硝,金樱子,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补骨脂,苁蓉等,另一方面继续使用清利湿热之品以搜荡湿热余邪,以期病情彻底康复。3 结合现代药理的辨病治疗认识 中医治疗疾病,辩证辨病相结合已经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根据小便培养药敏试验,选择符合药敏的中草药,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对于杀灭病原菌,缩短病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肠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80%-90%对大肠杆菌有效的中药也比较多,如大黄,黄连,黄柏,知母,白头翁,蒲公英,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茵陈,虎杖等,对于一些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药物选用乳黄柏,黄连,大黄,板蓝根,地肤子等,抗真菌感染的药物如黄精,虎杖,知母,山豆根,黄连,丁香等,根据辩证适当选用,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尿路感染特殊问题的治疗认识4.1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认识: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在下列基础上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尿路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如输尿管先天狭窄,引起尿路长期阻塞,尿流不畅,或者有尿路异物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因尿流不畅,细菌易于滋生,以及长期反复引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增多,耐药现象普遍,故病情迁延难愈。在治疗时,首先要尽可能解除易患因素,如有结石,要加强排石通淋药的使用,前列腺肥大者,要加强补肾清利软坚药的使用,同时,根据久病必淤的中医理论,在辨证扶正清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活血祛淤之品,如桃仁,红花,丹参,赤勺等可以增加肾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加强细菌的排泄,对疗效是有帮助的。4.2妊娠期尿路感染的治疗认识:妊娠期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注意妊娠期由于气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常常表现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征候特点,所以治疗上应慎用苦寒滑胎之品,如大黄,木通,牛膝,瞿麦,白茅根,丹皮等,谨防滑胎流产之变。考虑到孕妇阴血偏虚,阳气易旺的特点,适当加入补肾安胎之品,如菟丝子,杜仲,续断,寄生,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地黄,女贞子,旱连草等,以增强免疫能力,杀灭细菌,消除症状。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黄连,黄芩,连翘,蒲公英等。4.3尿路感染中血尿的治疗认识:尿路感染总关乎湿热毒邪的侵袭,而湿热毒邪往往伤及血络,导致血不归经而发生血尿,所以在治疗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酌加一些清热凉血,活血止血之品,以消除症状,药用大小蓟,侧柏叶,白茅根,生三七,蒲黄。需要注意的是,凉血止血药不能久用,否则会有留淤之弊!5重视尿路感染的预防 尿路感染是在正气亏虚,免疫能力低下,致病菌趁势而入而发病。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能力,是减少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关键,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疗期间,适当增加饮水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果蔬,女性患者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如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可明显减少尿感的发生。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胆囊术后肝功能损害是临床上胆囊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现象,或因感染,或因术中损伤所致,笔者近二年来应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胆囊术后之肝功能损害16例,疗效显著。1. 一般资料 选取因胆囊炎或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后肝功能损伤病例共16人(排除胆道系统残留结石引起的病例),男10女6,年龄最大56岁,最小26岁,住院9人,门诊7人,术后就诊时间最长3月,最短1周,术前肝功能ALT,AST均正常。术后肝功能全部异常,ALT最高617umol/L,最低160 umol/L,AST最高165 umol/L,最低76 umol/L,血清总胆红素轻度升高4例,伴有乏力纳呆者15例,腹胀10例,大便干结者5例。2. 治疗方法 采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茵陈3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猪苓30克,山栀15克,制大黄10克,柴胡10克,垂盆草30克,半枝莲30克,郁金10克。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服用。黄疸者加田基黄,纳呆乏力者加谷芽,麦芽,舌苔黄腻甚者加滑石,大便干结难解者加重制大黄用量。疗程2个月。3. 观察项目 实验室肝功能指标:ALT及AST。伴有症状如腹胀纳呆乏力,大便干结等。4.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在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全部恢复正常。4例大便干结,10例腹胀者均恢复正常,15例纳呆乏力者,有13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明显缓解。5. 典型病例:任某,男,46岁,2008年10月23日初诊。2008年10月9日因胆囊结石行胆囊手术,术后肝功能异常,因较低未予重视,就诊时 ALT 239 umol/L,AST 117 umol/L。无明显黄疸,腹胀纳呆,疲乏无力,口腻不渴,小便黄,大便尚成型,舌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此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拟茵陈五苓散加减以健脾化湿清热降酶。茵陈3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大黄10克,山枝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垂盆草30克,半枝莲15克,丹参30克。水煎200毫升,分两次服用。7剂,一天一剂。药后症状明显缓解,继服7剂,2008年10月30日复查,ALT 82 umol/L,AST 42 umol/L,守方加谷芽30克,麦芽30克,连服15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而告愈。随访至今未发。6. 讨论 本组病例都是因为胆囊炎或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行胆囊手术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根据手术以后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如纳呆,乏力,腹胀,舌淡红苔黄腻脉濡细,综合考虑其病机均为术后损伤肝脾,脾虚湿困,湿热阻滞,故采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茵陈五苓散出自《金匮要略》,由茵陈,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组成。本案治疗在茵陈五苓散基础上去桂枝,加大黄,山枝,柴胡,郁金,垂盆草,半枝莲,丹参组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降酶为君药,佐以茯苓,泽泻,猪苓淡渗利湿,通利小便。白术甘温健脾除湿,大黄,山枝,柴胡,郁金,垂盆草,半枝莲,丹参清热解毒降酶,理气活血化淤,解除手术后局部炎症,损伤和粘连。现代医学也认为,五苓散本身具有利胆、利尿、保肝、抗菌、解热作用,茵陈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性与坏死,具有保肝作用,白术能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入的郁金、柴胡,大黄,山枝,垂盆草,丹参,半枝莲均具有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改善了肝的微循环,促进了受损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故收效显著。
总访问量 177,88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3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