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主任医师
眼科主任
眼科王玉瑾
主任医师 讲师
3.8
眼科杨侃
主任医师
3.3
眼科李晓林
主任医师
3.2
眼科智慧敏
主任医师
3.1
眼科张芬萍
副主任医师
3.1
眼科苟春风
副主任医师
3.1
眼科蔺波
主治医师
3.1
眼科夏多胜
副主任医师
3.1
眼科王雪琼
副主任医师
3.0
姜远童
主治医师
3.0
眼科李辰
主任医师
3.0
眼科王福利
主治医师
3.0
眼科魏立春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梁陆敏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0
眼科王文和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关静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王吉翔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王媛
医师
3.0
眼科乔淑琴
主任医师
2.9
赵瑜
主任医师
2.9
眼科王延鹏
主治医师
2.9
眼科祁玮
副主任医师
2.9
眼整形白蓉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张庆生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吴国强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郝红艳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王昀
主治医师
2.9
眼科蒋蕾
主治医师
2.9
眼科宋宾
主治医师
2.9
窦磊
医师
2.8
眼科李殷瑞
技师
2.8
眼科张婧妍
医师
2.8
眼科郑乐乐
医师
2.8
眼科乔睿
医师
2.8
0~6岁是儿童眼睛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儿童眼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的正常发育。问题一:宝宝出生后,眼睛和视觉功能是如何发育的?儿童的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新生儿出生时的视力只有光感,一般,1岁儿童视力可达0.2,2岁视力可达0.4以上,3岁视力可达0.5以上,4岁视力可达0.6以上,5岁及以上视力可达08以上。另外,儿童的立体视大约5-6岁基本发育成熟。新生儿眼轴较短,此时眼球为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轴逐渐变长,生理性远视逐渐减少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轴继续增长,就发展为近视了。出生时,眼轴≈16mm /远视远视储备量~+3.00D6~7岁,眼轴~22.5mm /远视储备量~+1.00D~+1.50d近视后,眼轴>24mm问题二:家长如何识别儿童常见眼病和视力异常?家长要注意识别儿童眼部疾病的危险信号,及时就医。①眼红、持续流泪、分泌物多。②瞳孔区发白应高度警示,要尽早去眼科检查。③不能追视、视物距离过近、眯眼、频繁揉眼、畏光或双眼大小明显不一致。④眼位偏斜、总是歪头视物,眼球震颤。问题三:儿童为什么要定期做眼睛检查?6岁以内儿童的许多眼病,家长难以发现。原因:①眼外观上无异常的表现②儿童不会表达或单眼视力异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觉察;③有些眼病从小就有,宝宝没有看清晰的体验,也不会有看不清的表现。只有通过定期的眼科检查才能及早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眼保健重点,从宝宝出生就应该开始做定期的筛查。问题四:0-6岁儿童的常见眼病有哪些?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儿中,ROP的发病率约10%~20%,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小其发病率越高。若ROP发现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可致盲。对于出生体重<2000g的低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出生时的孕周+出生后的周数)做首次眼底筛查。②先天性白内障 发病率约为4%,在婴儿中的发病率约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有的白内障表现为瞳孔区发白;有的混浊位置靠后,眼外观无异常,要用专业眼科设备检查。严重的单眼白内障最好在宝宝2-3月龄前治疗,若治疗不及时视力很难恢复。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率约为千分之四,婴儿中发病率约为:0.2%~0.5%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③先天性上脸下垂 患病率约1.8%。表现为“大小眼”或双眼上脸抬起困难。中重度上脸下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一般3岁之后手术为宜。严重的上脸下垂,如果遮盖瞳孔,容易导致弱视,应尽早就医。④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远视是指远处的光线经眼球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后:近视则是远处的光线聚焦形成的影像位于视网膜前;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个焦点上;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高度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很容易形成弱视,需要及时矫治。儿童屈光不正通过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发现,但确诊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常用的矫正方法是配戴眼镜,配镜前需要医学验光和眼部健康状况检查后才能确定眼镜度数。⑤弱视患病率约1%~5%,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障碍,导致戴眼镜的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常见原因有斜视、高度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脸下垂等。大部分弱视可以治愈,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6岁之后较难治疗。大部分弱视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可以发现。⑥斜视 患病率约3%。指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立体视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成人后职业的选择。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内斜视对儿童的视觉功能影响大,要及早治疗。大多数类型的斜视需要手术治疗,有些特殊类型的斜视治疗还需要配戴眼镜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具体斜视类型而定,早期治疗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建立。问题五:预防近视需要从宝宝就开始吗?近视预防应该从小开始。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视觉环镜,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多到户外玩耍,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的征兆及时干预。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为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随着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正视后若眼轴继续增长,则发展为近视。一般3岁前远视储备量为+300D,4~5岁为+150D~+2.00D,6~7岁为+100D~+150D。如4~5岁的儿童远视储备量只有50度远视,则为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近视不光对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影响,高度近视因眼轴过长,还可引起视网膜脱离而致盲。问题六:早期预防近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近视过早发生。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②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用眼时间,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可以远眺5~10分钟。避免不良读写习惯,不在走路、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画。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③限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建议婴幼儿禁用、3~6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④其他措施。选择足够亮度、频谱宽、没有频闪、炫光的台灯,同时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问题七:如何预防儿童眼睛意外伤害和传染性眼病?儿童生性爱动,要提醒家长注意预防眼外伤,不能手持尖锐物品奔跑打闹,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洗涤剂。若有化学试剂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后送医院就诊。异物进入眼睛时,要避免揉眼,可轻轻闭上眼睛,让异物随眼泪流出,若不能自行流出或症状不缓解,要及时就医。要保持儿童眼部清洁卫生,经常洗手,不揉眼睛。不带患有传染性眼病幼儿到人群聚集场所活动。问题八: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到哪里做呢?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共13次检查。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满月、3、6、8、12、18、24、30、36月龄和4、5、6岁时。家长带孩子每次接受儿童健康管理时,同时接受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我国有完善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各地的妇幼保健机构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眼保健技术指导,开展专项检查、接受基层转诊。各地的综合三甲医院眼科或眼科专科医院也会提供技术支持,接收需要更专业的眼科检查和治疗的眼病儿童。①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接触阳光,促进眼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预防近视过早发生。3~6岁儿童应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②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减少读书、画画、写字等近距离用眼时间,二十分钟左右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可以远眺5~10分钟。避免不良读写习惯,不在走路、卧床、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画。低龄儿童尽量以家长读绘本为主进行阅读。③限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长时间近距离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建议婴幼儿禁用、3~6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④其他措施。选择足够亮度、频谱宽、没有频闪、炫光的台灯,同时打开房间其他灯,保证充足亮度。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
假期到了,各大医院的眼科门诊熙熙攘攘,很多家长都会听到这样的医嘱“孩子需要做散瞳验光”,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要做散瞳验光? 简单的来说,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用近比较多,容易出现眼睛的调节痉挛,而我们的眼睛在完全休息和放松的状态下,是适合看远的,那么看近就需要更大的力气,更费眼睛,更累。 在眼睛很累的状态下,就会出现看远的时候不能调节回来,因此出现了假性近视,所以散瞳的目的,第一是排除假性近视的因素,第二是确定真性近视的度数,第三可以放松调节,起着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散瞳药有三种,1,1%阿托品滴眼液或凝胶:适用于远视或者低龄的孩子;2,环苯托酯滴眼液,适用于低度远视、近视和5岁以上的孩子;3,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适用于近视、调节力弱和12岁以上的孩子。 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务必在假期安排孩子们检查眼睛。
各位患者及家属,假期高峰将至,请各位家长安排好时间带孩子复查,进入医院需要健康码和行程码,如住院需要24小时内的核酸证明。 杨侃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网上号源比较紧张,您可以来加号就诊。周三下午特需门诊,只能提前网上预约。
总访问量 7,719,096次
在线服务患者 23,109位
科普文章 7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