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中药治疗糖网+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1例
患者,女,61岁,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左眼视力0.2,左眼已经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下面第一张图是注射后两个月的OCT,经过服用中药生脉饮+补阳还五汤+艾灸20天后,左眼视力恢复到0.3,黄斑水肿明显消退(下面第二图)。再一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
欧阳云 副主任医师 盐城市中医院 眼科2165人已读 - 谈四时养生——夏季养生篇
郭军华 何清湖*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一、夏时养生,时代久远 早在《礼记》:“南方曰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汉律志》曰:“南者,任也,阳气於时任养万物,故君子当因时节宣调摄,以卫其生。”就提出了夏季养生。然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夏季养生的具体内容,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指出夏天,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万物开始开花结果,而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若所爱在外”,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养生之道,并提出了违背这一法则就会引起“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及“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等病变。 此后,《千金方》、《千金翼方》、《寿亲养老新书》、《摄生消息论》、《参赞书》等对夏时养生提出了更具体的理论,形成了夏时养生的理论基础。 二、心应夏气,夏当静心 中医学认为 “ 心主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是与夏季相应的。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也属火,心脏与火的物性是一致的。《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夏季天气逐渐转热,人们极易感到闷热、困倦和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有些人平时温文尔雅,不急不燥,可到了夏天,却变得性情急躁易怒,常为小事大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因此,我们需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就是“心静自然凉”,但是心静不是懈怠。因为任何时候 ,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应当努力工作、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业余活动,力求丰富多采。有条件时,宜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调摄情志。其次,心脏在夏季时功能最为活跃,炎热夏季人们的活动变得多起来,“动则气耗”,加上暑热之气,“暑易伤气”,“暑易伤心”,耗伤人体的气阴,致神气涣散,人体的机能破坏。《医书》曰:“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因此,夏季养心要使精神像含苞欲放的花一样的秀美,“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才是适应夏季的养生术。 从发病学上看,夏天万物生长,阳气旺盛,加之气候炎热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症候,具体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等心火上炎表现,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心火下移表现。如果生活不规律,劳逸失度,休息不好,情志失调,致人体正气虚,易感受暑热之邪气,导致“中暑”,甚至“晕厥”。此外,盛夏,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阴寒伏于内,由于炎热天气,人们多贪凉饮冷,而容易导致腹泻。如果心气由于不管是暑热之邪还是贪凉饮冷之害,导致其心的功能异常,阳气生长出现问题,到秋季就会发生“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病变。 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相当于大自然来说,他就是人体的太阳,它具有主血脉、藏神。因此,夏季养心得法,过秋冬季节再也不难了,俗话说“冬病夏治”。夏季顺应阳气的生长,更有利于秋冬季节阳气的下降潜藏。 三、食补为先,少苦多辛,粥为先 《摄生消息论》:“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以减苦增辛以养肺”,意思是说夏季气候炎热,自然界万物生长,心火亦容易亢盛,苦味属火入心,火克金,心火上炎,灼伤肺,所以夏季的饮食当减少苦味,如人参、苍术等,增加辛味来滋润肺,如生姜、香薷等。《保生心鉴》又曰∶“暑气酷烈,炼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故夏天气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坚持以“清”为主,多吃蔬菜、瘦肉和时令水果。《摄生消息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由此可知夏季饮食还应该勿食寒凉冰冷之物,如果食入过多,必会引起霍乱,诸如呕吐、腹泻、腹痛之类腹疾,就如西医所说的,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温度高,骤然受到冷刺激,就会导致胃肠痉挛,导致腹痛。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郎中开药方”,姜是夏季养生一宝。姜,辛温。辛能散,具有发汗、解表之功效,还可温中止呕,温肺化痰。“形寒饮冷则伤肺”,夏季阳浮于外,阴寒内盛,过食寒凉之物,易伤肺胃,姜辛温,发散肺胃之寒而温肺胃,使其功能正常。《素问·脏气法时论》:“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也可以多吃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夏天天热易多汗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多食一些酸味之品,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收敛固气,同时还可以生津止渴。 唐代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中医认为湿为夏之主气,故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夏季补养还需健脾利湿,开胃消食,而药粥食疗既可以健脾开胃,又可补充由于盛夏酷暑,人体汗出多而丢失的水分,以保持机体平衡,可谓一举两得。常见的粥有如①丝瓜粥。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之功效。②芦根粥。芦根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呕之功效。此粥适用于暑热烦躁口渴、或郁热内发、牙龈肿痛及胃热呕吐、肺热咳嗽等人群。③西瓜皮粥。此粥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清热利尿之功效。还有比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等。 此外,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四、夏季养心,谨防中暑 夏季养心,预防中暑是关键。盛夏酷暑,天气闷、湿、热,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由于气温高,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中枢神经和和循环系统障碍,出现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昏厥、昏迷、痉挛等症状,所以预防中暑,保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精神状态,才能使夏季养生达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太阳照射最厉害的时候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外出时,应少穿化纤类衣物,以避免大量汗出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在室内,也可能引起中暑,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室内也需做好降温工作,如开窗、开风扇、开空调等。 其次,要常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如果外出,需把这些药品带在身边,以防应急之需。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运动、休息来调节身体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多喝水,适当吃一些如西瓜等清凉解暑的水果,按时进餐,多吃新鲜蔬菜,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 五、晚睡早起兼午休,夏防打盹 “立夏”后昼长夜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根据节气变化,应该晚点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立夏”后天亮的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夏季,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就更为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加之晚睡所导致的睡眠不足,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以防“夏打盹”。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长时间午休也会让人感觉没有精神。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塞也有积极作用。睡眠分为浅睡和沉睡两个阶段。浅睡阶段一般为40-70分钟。随着睡眠的加深,人就会进入沉睡阶段。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在沉睡阶段时,脑部血量减少,呼吸频率减缓,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也相对减弱。这时,醒来后就马上起床去工作或学习,脑部供血量不足,就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睡醒后要再稍微赖床10分钟再起床为宜。午睡应采取平卧姿势,才能有益于身心健康。一些人午睡采用坐姿,即扒在工作台上或教课桌上,是不利于消除疲劳的。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全身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人醒来后,会感到头晕脑胀、耳鸣、腿软、视线模糊、面色苍白等大脑缺血、缺氧症状。另外,伏在桌上休息,使眼球受压,眼压增高,易诱发眼疾。为了保证午睡质量,午餐时不宜饮酒、喝咖啡、浓茶,以免兴奋而难以人睡,以及不能吃太饱,并且不宜餐后倒头便睡,应活动10分钟才就寝。 夏日午休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医学研究发现:如患有低血压疾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的病人,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不适宜午睡。因为午饭后血液汇集到胃部较多,脑部血流较少,相对缺血缺氧。以上两种人因低血压和循环障碍,导致脑部血流更少,所以,若饭后就午睡,会导致睡醒后头晕脑胀,达不到休息的作用。年龄在65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人也不宜午睡。饭后由于营养的吸收血液粘滞度较高,若再午睡,血流缓慢,这些因素就给中风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冬病夏治,欢喜过冬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或加重的某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体虚易感、颈肩腰腿痛等气虚、阳虚、阴寒盛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外敷药于穴位之上。内服药,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每日2次,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以用白芥子20g、玄胡15g、细辛12g、甘遂10g,研细末后,用鲜姜60g捣汁调糊,用胶布贴在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天突或贴在双侧风门、天突、肾俞、足三里等穴位上。一般贴4~6小时,如感灼痛或瘙痒剧烈,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通过如此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治。 七、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湿气就往外散发,人着之,易患皮肤疾病、风湿和关节疾病。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夏季体表温度高,毛孔为散热成散开状态,枕冷石、铁,毛孔瞬间受冷而闭合,寒气内侵而不出,寒凝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故而有损身体,此处特别指出目,因“目受血则能视”。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着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书》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面风,以眼、唇、面颊等面部肌肉抽搐或跳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疮,冷生疝气。人自大日色中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人。”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令人血气通畅”,酒为肥甘厚味之品,易滋生湿热产生疾病,又因酒有行走之性,使腠理开,易感邪气,故夏日宜饮酒少许,以通经脉,而不开腠理。又曰:“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化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气。”而在《千金翼方》则指出了具体哪一日禁房事,“夏三月丙丁日,忌夫妇容止”,夫妇容止,指夫妇行房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么现在社会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空调给人们带来了适宜的温度,但是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难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伤风、感冒”等俗称的“空调病”。室内外温差最好在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二、电风扇不宜吹得太久。电风扇吹得太久,会破坏出汗平衡,使人感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全身不适等。吹风扇过夜,更容易受凉,而感冒、腹泻。 三、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多含有糖精、二氧化碳、色素等添加剂,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消化和食欲,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肥胖,所以夏季应该不和或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八、夏季养生功、静心好过冬 《摄生消息论》中说:“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属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则合忠履孝,辅义安仁;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彻环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逆之则肾心相争,水火相克,火病由此而作矣”,所以夏日养生应当以益肝补肾,养肺静心为原则。 法简而效宏的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以吐纳坐功为主,以导引为辅,深合“天人合一”之理。现据明·高濂所编《雅尚斋遵生八笺》所载,介绍夏季三月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立夏四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以寅、卯时,闭息瞑目,反换两手,抑掣两膝,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杂证。 功法:每日3-7时,静坐于床上,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手心向外,十指交插抱住膝盖向内用力,膝部向外用力,左右各抱膝三十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小满四月中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功法:每天3-7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芒种五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七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腰肾蕴积、虚劳嗌干,心痛欲饮、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气泄、身热而股痛、心悲、头项痛、面赤。 功法:每天3-7时之间,起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胸前上提,手心向上,然后外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手心向上,十指尖朝后,腹向前挺,背向后压,头后仰,目视双手,略停数秒,双手经体侧徐徐下落。如此反复做三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夏至五月中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少阴心君火。 坐功:每日寅、卯时,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脚换踏左右,各五七次,叩齿,纳清吐浊,咽液。 治病:风湿积滞,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两肾内痛、腰背痛、身体重。 功法:每天三~七时之间,屈膝蹲坐,两臂伸直,十指交叉,手心向胸,以右脚踏手心中,脚向外蹬,手往里拉,蹬拉相争,约二三秒钟。换左脚踏,同样动作,左右各做三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暑六月节坐功图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两手踞地,屈压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疗:腿膝腰髀风湿,肺胀满、嗌干、喘咳、缺盆中痛、善嚏、脐右小腹胀引腹痛、手挛急、身体重、半身不遂、偏风、健忘、哮喘、脱肛、腕无力。喜怒不常。 功法:每天1-5时之间,两手于背后撑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脚跟着地,右腿折叠使大腿压住小腿,目视在脚尖,并使身体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两脚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做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大暑六月中坐功图 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手太阴肺湿土。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隔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健忘、愁欲哭、洒淅寒热。 功法:每天1-5时之间,盘坐,双手握拳拄在腿前,两臂伸直与肩同宽,两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体前俯,扭项转头向左右上方虎视。重心后移,头转向前;重心再前移,头转向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小结 总之, 顺应夏季“长”的特性养生对于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人体在经过春生后,只有夏季顺应季节养生,才能风调雨顺,秋季有所收获;其二,夏时养生也即夏季养阳。心阳不用,人身的太阳不工作了,则可致其他脏腑失去光合作用,脏腑无所养、功能失调而精无神、气不振,未老先衰,诸病生。因此,夏季对心脏及阳气的保养对于人体的健康与延缓衰老至关重要,必须特别重视夏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的重要性。 何清湖,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亚健康方向)。
郭军华 主治医师 盐城市中医院 男科4307人已读 - 五子衍宗丸的神奇
熬夜必备神器,亦是增大增粗之良方,男生必晓,女生必读五子衍宗丸的神奇 五子衍宗丸,据考证该方起源于唐代,最早记载于道教的《悬解录》一书。书中记载了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真正名为“五子衍宗丸”的处方可查证的最早出处是明·张时彻辑著的《摄生众妙方》。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药组成,具有填精补髓、补益肾气的功能,古称之为种子方。《妇科准绳》:“嘉靖丁亥得于广信郑中丞宅,药止五味,为繁衍宗嗣种子第一方也,故名。‘衍’为广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药皆用‘种子’,取‘以子补子’之义,有添精补肾,助于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称‘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有哪些临床效果呢? 根据笔者临床应用五子衍宗丸的经验总结得出,五子衍宗丸乃缓剂,非长用无足于起效,一般服用一月才始效,如视物较前清晰等,服用二月余可见明显效果,如腰酸软痛减轻或消失,夜尿频多减少等,服用三月效果显著,男性功能得于提高,甚至可使阴茎增长变粗,其原理可能类似于真空负压吸引增长增粗阴茎,因服用三月后,晨勃时阴茎明显“怒、大、坚、热”,甚至有膨胀感,起到类似负压吸引的效果而增长增粗。 五子衍宗丸什么时候服用呢? 笔者认为五子衍宗丸为补肾精药,肾精可化肾阴肾阳,故此药服用方法应该为早晨空腹服一次,顺应阳气升发,春夏养阳,既可助阳升发,又可“阴中求阳”;睡前服用一次,既可助长阴液滋生,秋冬养阴,又可帮助阳入于阴。 哪些人适合服用五子衍宗丸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由此可以看出男子四十岁以后,生理机能就开始衰退,加之今社会生活压力大不规律,衰退年龄提前。早在唐代,五子衍宗丸就成为宫廷贵族养生保健的秘方,为医家所推崇,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还被誉为“补阳方药之祖”,有“五子壮阳、六味滋阴”之说。五子衍宗丸乃补肾固精平和之药,又为种子类药物,符合男性衰老病机。明朝医学家张时彻说:“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由此可知,哪怕你不是中医医生,不知道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还是湿热,还是寒凉,皆可服用。 五子衍宗丸治疗男科疾病举隅(仅举2例仅供参考) 例1:邹某,男,31岁。2014年10月15日电话问诊。主诉阳痿1月。由于未见病人,无从辨证,推荐先服用五子衍宗丸,然后择期来面诊。服药一月后,症状痊愈,特来感谢。 例2:邓某,男,34岁。2014年11月13日电话问诊。平素饮酒多,熬夜多,近期觉性功能下降,想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调节身体,特来电咨询。予推荐五子衍宗丸长时间服用,以三月为一周期。三月后电诉,勃起较前明显改善,意外收获阴茎较前增粗变长。
郭军华 主治医师 盐城市中医院 男科8.4万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皮肤上有个已经结痂的斑块 皮肤上有个斑,不知道是啥,才有的,感觉已经结痂了,直径大概一... 药物提供,判断是啥总交流次数9已给处置建议
- 包皮过长 准备结婚了,婚前需要做哪些检查吗?还有包皮的问题需要解决吗?... 需要做哪些婚前检查,包皮需要不需要处理总交流次数43已给处置建议
- 湿疹,荨麻疹,失眠 姚主任您好,湿疹反复,挂不到您号啦,撒时候有号呀 啥时候可以面诊呀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主任好,我家孩子老是眨眼睛 眼睛老是眨,昨天和今天眨的有点厉害
家族没有这些 我问看看严不严重总交流次数5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 湿疹,荨麻疹,失眠 湿疹正在好转,想问一下医生中药月经期是否可以正常服用 想问一下医生月经期间是否可以正常服用中药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江苏省 第100名
总访问量 5,307,72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290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2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