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按疾病推荐专家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慢性硬膜下血肿
首先了解一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外伤后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位于硬脑膜下腔,是常见的继发性颅脑损伤。可以分为复合性和单纯性两种。前者与脑挫裂上、脑内血肿和硬脑膜外血肿合并存在,是脑皮质动静脉出血,血液积存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一般是是头部在运动中突然加速造成,一般原发病比较严重,病情恶化迅速,伤后持久昏迷,易发生脑疝,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单纯性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损伤所致,受伤轻常伴有轻度脑损伤或者无原发性脑损伤;血液集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出血缓慢,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表现,预后较好。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10%为双侧性,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就不多说了。血肿多数位于额颞顶部,常见于老年人和小儿,老年男性多见。多出有头部轻微的外伤史,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当血肿达到一定量的时候症状迅速加重。按照症状和体征可分为: 1.颅内压增高型 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2.精神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理解了差、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易疲劳、烦躁不安、精神失常等。 3.偏瘫失语型 主要表现偏瘫失语、同向偏盲、偏侧肢体麻木、局灶性癫痫等。 4.混合型 可为上面几种的混合表现。 辅助检查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或者双凸透镜形低密度区,也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者混杂密度;MRI对于确诊本病极为可靠,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也利于低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积液鉴别。MRI的T1、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由于反复出血,血肿信号可不一致。 诊断标准:1.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头部外伤后3周以后者;2.血肿CT值大于20Hu;3.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半月形或者双凸透镜形低密度区,也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者混杂密度;一侧出血时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可出现包膜强化;4.MRI早期T1、T2加权均为高信号,后期T1加权像为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 诊断 多数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伤后较长时间内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头痛、头晕等症状,3周后出现头痛、呕吐、复视、偏瘫、精神失常等应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CT、MRI可确诊。 治疗 1.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2.骨瓣开颅血肿引流。3.前囟侧角血肿穿刺术。 预后 老年人有 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慢性硬膜下血肿长时间压迫脑组织、术后脑彭起困难、血肿壁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以及慢性血肿等原因可导致血肿复发,所以,要行CT动态监测。若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使脑不能完全复位,硬膜下仍有积液也可以出院随诊,大部分患者硬膜下积液可以完全消失。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多数能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
邵衍基 主治医师 乐陵市中医院 骨科6361人已读 - 精选 跟骨骨折手法复位
高处坠落脚跟着地一般会造成跟骨骨折,有些复杂的骨折需要撬拨复位甚至手术切开复位,但是后两者的效果让人质疑!除非严重骨折,本人主张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本人在不断摸索一套跟骨骨折手法复位的方法,下面是其中的一例,供大家赏析指正!骨折当时的X线片: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的时间问题一般要在4到6周,然后部分负重锻炼,完全负重要到3个月后。效果显著!
邵衍基 主治医师 乐陵市中医院 骨科4371人已读 - 精选 腰椎真性滑脱
女,40岁,无诱因晨起腰痛10天,加重伴双侧臀部麻木3天,既往有劳累后腰痛,检查如下:女,40岁,无诱因晨起后腰痛10天,加重伴双臀部麻木3天。既往有腰痛史,影象检查如下:病人手术行椎弓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
邵衍基 主治医师 乐陵市中医院 骨科2297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右跟骨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67天,不知恢复的怎么样还需怎么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皮肤干裂, 皮肤干裂,身上有疙瘩遗留印记,皮肤不好, 没检查过,想找医生检查诊断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右跟骨粉碎性骨折 骨折发生后一星期拍片检查不知现 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差别大不总交流次数7已给处置建议
- 右跟骨粉碎性骨折 从二米高楼梯滑下来右跟骨骨折稍错位适合保守治疗吗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山东省 第272名
总访问量 574,529次
在线服务患者 322位
科普文章 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