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阳了的呼吸科医生,目前正在渡劫中,网上说的发热、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等正在一一的体验中。其实我本人工作中防护的还是很到位,奈何“祸起萧墙”啊(无奈)今天分享一下这些天的心得体会。首先,不恐阳,也不小瞧阳。要有我一定能打败“你”的信心!要学会给自己加油打气:今天体温没那么高了,今天发热频率减少了,今天可以吃些东西了,等等。鼓励自己向好而生。多喝水,多休息。不一定必须喝热水。不要去捂汗。如果汗多,适当喝些淡盐水可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临床上高热两天的患者都会出现低钾低钠低氯。可以吃些香蕉、梨、苹果等水果。中药中成药并不会缩短病程。该吃退烧药还得吃。布洛芬、尼美舒利、锌布颗粒等等。不必一定要等到超过38.5—39.0摄氏度再吃。我基本就是在感觉自己又要烧起来的时候吃退烧药,效果不错,口服尼美舒利可以维持10多个小时体温正常,让我可以向正常人一样工作。家里有一个肩颈按摩仪帮上了大忙,在我第一天出现肌肉酸痛时用上了它,哪里疼痛按哪里,症状明显减轻。没有出现网上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高热3天不退,一定不在家死扛。基本上三天不退热的肺部或多或少都有点变化了。及时到医院拍片,发现肺部阴影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住院,是否需要动态观察。不乱用抗生素。咳嗽剧烈,可以用布地奈德做雾化改善咽部充血水肿。当然,这是在不威胁到其他人安全的前提下。毕竟雾化产生的气溶胶还是具有传染性的。可以自己在家雾一雾,时间三天左右,不易过长。病程期间,避免受凉导致反复。
很多人认为高原反应是对那些长期生活在低海拔或是平原地区的人群而言的,因此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同胞往往就忽略了防范意识。 事实上,很多世居高原的人群也会发生高原反应。笔者门诊期间发现很多外地求学的莘莘学子回到西宁后竟然出现“水土不服”,一些世居在高海拔地区的青壮年旅游归来竟然发生“高原肺水肿”! 饱餐、饮酒、受凉、劳累、剧烈运动等均是诱发高原反应的罪魁祸首,它对人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高原人而放过你,所以外出归来的“游子们”,兴奋的同时千万不能大意。 当然,它也是不公平的,因为研究发现,高原反应确实存在着民族差异性和个体的遗传易感性。 所以,如果“命不好”,咱就多注意吧。
昨天收住的一患者,病情危重而且非常有意思,将资料做了简单整理: 患者王某某,男性,47岁,青海籍,主因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12天来我院就诊,患者12天前夜间突发呼吸困难,吸气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症状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既往有鼻炎病史,入院查体:神智清,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喘鸣音,端坐呼吸,口唇及四肢发绀明显,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通过临床表现及胸部CT检查诊断考虑上气道梗阻:气管异物?气管肿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立即联系手术室,麻醉科行喉罩全麻下经支气管镜探查,整个过程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开始下支气管镜,下去后发现声门下气管阻塞,是什么东西,大家都很奇怪,大家看看: 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阻塞物特别粘稠,反复牵拉取出不易,不过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全部取出,原来取出的东西是粘稠的鼻涕,唉,确定、确定是鼻涕。取出后管腔狭窄,给予扩展后气管狭窄明显改善。 咽喉是人体“气道”和“食道”并行的地方。所谓“气道”,就是吸入与呼出气体的通道,也就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一般老年人、儿童容易异物吸入,多见小玩具、笔帽以及食物如辣椒、瓜子等,但吸入鼻屎实属罕见,吸入后咳不出来并阻塞气管更罕见,看来以后再给患者做健康教育时,需要增加睡觉前清理鼻腔,不然有可能会被自己的鼻屎堵住气管。若是被自己的鼻屎杀死了,那就丑大了!
总访问量 170,367次
在线服务患者 89位
科普文章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