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是芳香化酶抑制剂最常见副作用,其它还包括肌腱炎、骨关节炎、鹰嘴滑囊炎和腕管综合征。它是病人停止 治疗的主要原因,一项研究发现 13% 病人停药是因为肌肉骨骼原因。 对患者进行了电针刺试验,这项试验中病人接受 8 周治疗,随访 12 周。针刺不但减少症状,而且治疗结束后作用至少持续 4 周,这些结果需要更大、持时更长研究进一步证实。现在不清楚是否针刺需要重复治疗以维持疗效,更长期的试验能回答这个问题。目前疼痛症状仍控制良好,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接受 (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治疗的病人随机接受电针刺治疗、安慰剂式针刺治疗或常规治疗。电针刺时有小电流通过成对的针刺针,而安慰剂式针刺治疗针刺针距离疼痛最明显的关节至少 5cm 且不穿透皮肤。所有病人都接受关节痛的相关教育,如保持活动,继续现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可以在 12 周随访结束后接受 10 次真正的针刺治疗。记录病人基线水平症状,研究期间规律记录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 4 周。病人和治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针刺治疗有反应患者也是一种正面作用。总之针刺组病人的症状缓解明显超过安慰剂式针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 对于20-39 周岁的女性来说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对于40-49 周岁的女性⑴适合定期到医院筛查。⑵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对于50-69 周岁女性⑴适合定期到医院筛查和人群普查。⑵每 1~2 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对于70 周岁或以上女性⑴适合定期到医院筛查。⑵每 2 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 应该提前进行筛查 (40 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 1 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 超、乳房 X 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 MRI 等新的影像学手段。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乳腺癌指南纳入帕妥珠单抗 2014年版NCCN指南推荐HER2阳性乳腺癌的若干方案加用帕妥珠单抗(Perjeta)用于转移性疾病和辅助治疗。 专家指出,考虑到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获得了空前的改善,新辅助化疗下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也出现显著性增加,NCCN专家组认为将帕妥珠单抗纳入辅助治疗方案是合理的,持续使用的时间与新辅助化疗中相似,如果患者过去未接受帕妥珠单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一部分。帕妥珠单抗或许也可作为≥T2或≥N1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 首选的辅助治疗基础方案是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与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可能的情况下可加用帕妥珠单抗。对于转移性疾病,与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方案相比,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的三联用法是唯一的1类选择(基于无进展生存和总体生存的显著改善)。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加用帕妥珠单抗也是优选方案,紫杉醇可以取代多西他赛。指南中仍然推荐紫杉醇/贝伐单抗(阿瓦斯汀)联合疗法,但专家组添加脚注强调总生存利益还没有得到证实。 现版指南推荐紫杉醇加曲妥珠单抗可作为低危HER2阳性I期肿瘤患者的治疗选项。此外,该指南更新了HER2检测的原则,并与ASCO保持一致,指南还增加了依西美坦加依维莫司(Afinitor)用于绝经后全身性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总访问量 171,160次
在线服务患者 87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