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血压吧,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呢?所谓的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血管侧壁的压力。它是一种压强,用毫米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我们常说的120/80,实际上就是说,血管所受到的最高的压力是120毫米水银柱,最低压力是80毫米水银柱,也就是说,血管承受的最大压力相当于-120毫米水银柱的力量压在血管内壁上,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就相当于是1632毫米=1.632米的水柱,从血管的里侧向外压一样,可想而知,血管所受的压力有多大呀。所以,若一个人的血压升高至180/120毫米水银柱,那么他的血管所受到的压力,将是180*13.6=2448毫米的水柱=2.448米的水柱。在如此大的压力作用之下,此人的血管将很快硬化,也就是纤维化,因为如果血管不硬化,它根本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所以说,若要想让血管停止或者减缓硬化的进展,首先要把血压降下来。因为血液在血管内是流动的,这有压力的血液在流动的过程中,越是血压高,对血管的冲击力就越大,血管就越容易损坏,血管的内膜就会被冲击的有小的裂隙,这时,血液里的脏东西(主要的血脂成分),就容易在这小的裂隙里存留,时间久了,血脂斑块会越来越大,这就是冠心病、脑梗塞等血管病的元凶。血脂斑块若长在心脏的血管内(医学上叫冠状动脉),就是冠心病。此斑块对血流是有阻挡作用的,导致血液不能足量的供应我们的心脏的心肌,时间久了,病人就会出现胸闷、胸痛等冠心病的表现。而且,此种斑块也不是稳定的,有时它会破裂,这时我们的身内的凝血系统就会启动,形成血栓(就是血块),以试图堵住破裂口——就像我们的手被刀子割破后,伤口不会流血不止的,会形成一个小凝血块堵住伤口一样。但是,心脏上的血管太细了——直径只有2.5~4.0毫米,所以血块很容易把血管完全堵塞,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是会危及到病人生命的。本文系郗盘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每个人的血压每时每刻都在波动,这个波动受到血压的内在变化规律、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测量血压时的测量误差三个方面的影响。兴奋、恐惧和运动时血压增大,当兴奋紧张的情绪消失或者停止运动后血压又迅速下降;睡眠时血压会降低,而醒来时血压又会立即回升;环境温度下降则血压升高,环境温度升高则血压又降低。此外,血压还可受吸烟、饮酒、饮咖啡等因素影响而引起一时性变化。人体血压之所以不断波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说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现象。正因如此,如果连续多次测量血压,很多人的血压都会偶有超过140/90 mmHg的情况,所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如果一天之内很多次血压测量结果高于正常,那就不正常了。 临床上,有一种连续测量血压的技术方法,称作“动态血压监测”,用这种方法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的血压(每半小时至1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中有一个参数叫做“动态血压负荷值”,该指标反映的是每天24小时内所测得的血压数值有多少次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例如,某人的动态血压负荷是20%,就意味着在每天40次血压测量结果中有8次超过了140/90 mmHg(8÷40=20%)。动态血压负荷值越高,诊断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而言,健康成年人的动态血压负荷值应该<15%。动态血压负荷值≥50%(即半数血压测量值均超过140/90 mmHg)可作为高血压的参考诊断标准。有研究显示,如果动态血压负荷值超过40%,发生脑血管病的风险就已明显增高。所以,在不发生低血压的前提下,血压负荷值越低越好。实际上,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到的血压数值比在医院用台式血压计所测得的血压数值要低一些。如果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超过130/80 mmHg、或者日间血压平均值超过135/85 mmHg,就应该考虑诊断高血压了。 下面回答标题中所提到的问题: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药吗? 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每天的血压多次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只是偶有一两次运动后、情绪激动时增高,这是正常情况,不要紧,也不需要治疗。如果多次测量都高,那么很可能需要用药治疗了。如果平时都正常,偶尔一天增高,不要着急,过几天再次测量,若仍然高就应该咨询医生了。需要注意的是,间断性血压升高有可能是高血压前期的表现,如果不注意预防,很可能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
总访问量 62,315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5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