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在线
首页
找专家
找医院
查知识
问诊
挂号
登录
|
注册
消息
工作站
个人中心
联系客服
当前位置:
好大夫在线
>
鄞州第二医院
>
儿科
>
推荐专家
鄞州第二医院
儿科
已收藏
+收藏
主页
介绍
科室医生
门诊信息
推荐专家
患者评价
问诊记录
科普号
推荐专家
疾病:
小儿感冒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陈凯
副主任医师
鄞州第二医院 儿科
擅长:肺炎、咳嗽、胃肠等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专业方向:
儿科
主观疗效:暂无统计
态度:暂无统计
在线问诊:
15元起
预约挂号:
未开通
疾病病友推荐度
2.6
暂无
查看详情
不限
儿科学
热门
发烧
小儿咳嗽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性早熟
扁桃体炎
E
鹅口疮
儿童保健
F
腹痛
G
过敏
H
喉炎
黄疸
喉疾病
P
皮肤过敏
S
手足口病
X
小儿鼻炎
小儿肥胖症
小儿腹泻
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贫血
小儿湿疹
小儿哮喘
不限日期
04月03日(今天)
04月04日(周五)
04月05日(周六)
04月06日(周日)
04月07日(周一)
不限时段
04月08日(周二)
04月09日(周三)
04月10日(周四)
04月11日(周五)
04月12日(周六)
04月13日(周日)
不限时段
04月14日(周一)
04月15日(周二)
04月16日(周三)
不限时段
小儿感冒其他推荐医院
查看全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小儿感冒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病毒性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称为病毒性感冒,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脑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性感冒可导致志者出现鼻塞、打喷、流鼻涕,咽痛,咳嗽、咳痰、头痛、发热、乏力等症状。确定病毒性感冒后要积极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如果出现头痛,发热的症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打喷嚏、流鼻递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氧雷他定片等:咳,咳痰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镇咳祛痰药治疗,如肺力咳合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溴酸右美沙芬片等,经过上述积极治疗,病毒性感冒多可治愈。治疗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温水,还要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可促进疾病康复。
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科普号
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儿童发热?
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症状,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急诊最常见的主诉,经常有家长问“大夫,我们孩子吃了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为啥体温不降呢?”,“我们家孩子体温不到37℃算发烧吗?”,“我们家孩子发烧,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可以吗?”,“我们家孩子发热间隔不到4小时就又烧起来啦怎么办?”针对家长的这些疑惑,我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儿童发热。什么是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发热分类?临床上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0℃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0~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发热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及肿瘤性疾病、甲亢、鱼鳞病、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脱水热、暑热症等也可以引起发热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发热可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体温每升高1.0℃,基础代谢率提高13%。在发热状态下,糖、脂肪、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均增加,如果长期发热同时没有补充相应的营养,患儿就会消耗自身的物质,出现体质量下降和消瘦。此外,高热期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的增加及退热期大量出汗导致水分的大量丢失,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发热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热时,患儿可出现烦躁、谵妄、幻觉等。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婴幼儿期发热较其他时期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有些高热患儿也可出现淡漠、嗜睡等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上升1.0℃,心率约增加18次/min。发热还会使呼吸加快加深,经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增多。发热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因而产生食欲减退、口腔黏膜干燥、腹胀、便秘等表现。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中等程度的发热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宿主对病原体或肿瘤的防御能力,但持续高热可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危及生命。发热管理的目标包括(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3)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目前研究显示不应将恢复正常体温作为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发热是一种生理机制,对抗感染和病情恢复有益。目前证据显示,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神经系统损害,降温治疗不能降低发热性疾病的病死率,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益处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从而改善整体临床状况。因此,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儿童的舒适度,而不是仅关注体温是否降至正常。发热的处理药物退热: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改善舒适度的护理措施?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同时过度或大面积使用物理方法冷却身体,反而会导致机体通过加强产热(寒战)和进一步减少散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出现皮肤鸡皮疙瘩)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这些方法均可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均属于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到退热的效果,两药联合使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单一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与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烷胺颗粒等)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药物过量中毒的风险,因此这两类药物应避免联用。2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无效时的处理原则退热药物使用后多在30~60min体温开始下降,部分患儿如仍高热不退,亦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应间隔4h以上;期间应重点关注病因的查找与治疗,辅以恰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可以用来退热吗?不能,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属于风寒感冒药,并非退热药。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儿科科普号
发热发热!一天超过2100人次,半夜都还很忙!带着宝宝一天跑三趟医院?专家这么说
气温骤升骤降,每年秋冬季节儿童发热就进入高峰期。?“发热门诊单日就诊量已经超过2100,持续处于高位,深夜人也还很多,有时候家长半夜带着孩子过来也还需要排队。同时,医院的门诊总量近期又持续处于一万以上,呼吸、消化等相关疾病高发。”浙大儿院门急诊中心主任汪天林表示,就诊数据居高不下,表明浙大儿院从十月底以来已进入新一轮就诊高峰。?他同时提醒:在就诊高峰之中,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看病很不容易,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前,建议提前预约挂号,按时就诊。?对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有家长带着孩子一天跑三趟医院一事,汪天林表示:孩子高烧家长免不了着急,但孩子康复都有个过程,也不可操之过急。当然,如果病情变化,也不可掉以轻心,可以对近期的高发病以及相关知识加强了解。门诊部副主任祝国红表示,10月下旬开始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更利于病菌的保存和传播。从门诊医生接诊的临床感受来看,目前前来就诊的患儿主要还是以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及部分消化道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肺炎、急性胃肠炎等为多见。?对于有家长担心的“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病毒”,祝国红表示,以往这个季节也都是儿童发热就诊高峰期,并且临床中碰到的主要也是常见病毒、细菌的感染,家长无需过度忧虑。“感染病原比较多见的是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偏肺病毒、轮状病毒以及诺如病毒等常见病毒,同时还有支原体和细菌,并没有数据表示某类特殊病原增多。”祝国红说。一旦感染,多久能好??“因为除了流感,绝大部分的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的,轻症患者一般5-7天可以自行痊愈,咳嗽的症状可能会持续稍久一些。婴幼儿及儿童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全,儿科医生通常会本着少用药的原则进行治疗。”对于很多家长关注的“医院只给配了药,但不让挂水,要不要紧”,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说,其实对于自愈性疾病来说,采取正确的家庭护理,耐心等待孩子自己恢复就可以了,服用药物、挂盐水除了让家长得到心理安慰之外,对孩子的疾病恢复并没有特别积极的意义。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高烧不退,会不会“烧坏脑子”??对此,黄丽素解释说,体温高意味着炎症反应程度比较高。发热是不会把脑子烧坏的,需要担心“烧坏脑子”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感染的病原或者毒素直接进颅内,从而导致脑损害伴有全身发热;?另外一种是高热惊厥的个体体质。所以发热的时候,“舒适度”极其重要,精神好能吃能玩的一般问题不大。?那么,孩子发热、咳嗽,家长到底该怎么办??“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食欲没有影响、玩耍如常,这种情况下的发烧,我们建议家长以居家护理为主,保持密切观察即可。学龄期儿童,如果超过2天还没有好转迹象,再到医院就诊。”不过,黄丽素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必须马上去医院:有小便量和眼泪减少等明显脱水表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9度以上,3月以内婴儿体温38度以上;6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或有慢性疾病的婴儿(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频繁呕吐、腹泻,无法进食;大便出血;除表现出患腹泻的症状外,还出现昏迷、惊厥等其他脏器症状。此外,如果孩子咳嗽时带有嘶嘶声,呼吸困难,或是发热的同时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也要及时就医。为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浙大儿院门诊部已经在发热门诊增加人员安排。即便如此,家长患儿仍免不了排队等待,发热门诊医生护士也面临压力。其实,有一项服务,不用频繁带着孩子跑医院,也能咨询浙大儿院专家:上互联网医院。如何进入互联网医院?以下三种方法都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浙大儿院”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菜单栏找到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直接搜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主页面找到互联网医院;下载“浙大儿院”APP,在主页面找到互联网医院。文章综合都市快报报道采集:林琳、木玉等编辑:木玉排版:叶子审核:汪天林主任医师祝国红主任医师黄丽素副主任医师(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黄丽素医生的科普号
主页
介绍
科室医生
门诊信息
推荐专家
患者评价
问诊记录
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