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痔疮又可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内痔 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块,称为内痔。又称“里痔”。内痔是肛管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其临床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多发生于成年人,婴幼儿罕见。 1.临床表现 ⑴症状 ①便血 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排便时出现手纸染血,甚者可出现点滴状出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颜色鲜红,多无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常因饮酒、疲劳、便秘、腹泻等诱因使症状加重。 ②脱出 随着病程延长,痔核会逐步增大,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脱出物颜色鲜红或灰白,若不及时回纳,局部肿胀可加剧。 ③肛周潮湿、瘙痒 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自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引起肛周湿疹,瘙痒不适。 ④疼痛 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⑤便秘 常因恐惧出血,人为地控制排便,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或造成习惯性便秘;长期便秘或粪便干燥,容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引发内痔出血,二者互为因果,导致病情加重。 如出现长时间、大量的出血,又未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引起失血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肛门内痔核脱出,如不能及时自行或手法复位,易导致脱出物肿胀、疼痛加剧,发生嵌顿,甚则血栓形成或水肿,经常磨擦刺激,可引起局部破损、糜烂、渗出味臭等。 2.内痔的分期 根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组《痔诊治暂行标准》将本病分为四期。 I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无内痔脱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Ⅱ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度内痔 便时带血,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须用手回纳。 Ⅳ度内痔 内痔脱出不能回纳,内痔可伴发绞窄、嵌顿。 二、外痔 外痔是指发生于肛管齿线之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破裂或反复炎症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由于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及其过程不同,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1.炎性外痔 多见肛缘皮肤破损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2.血栓外痔 好发于肛缘外截石位3、9点,以中年男性居多。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逐渐变硬,活动性好,可移动,分界清晰,触痛明显。 3.静脉曲张性外痔 排便时或久蹲,肛缘皮下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可伴有坠胀感,团块物按压后可消失。 4.结缔组织性外痔 肛门边缘处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无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有异物感,偶有染毒而肿胀时,才觉疼痛,肿胀消失后,赘皮依然存在。 三、“内忧外患”的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位处,以11点处更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为在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无明显分界,临床上见到的以混合痔为主。
大便带鲜血是痔疮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不能一见便血就以为是痔疮出血,因为许多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便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如消化道疾病中上消化道的溃疡及癌症,下消化道的小肠疾病,急性坏死性小肠、伪膜性肠炎、大肠疾病则更多。如大肠癌、溃疡性大肠炎、大肠憩室炎、直肠息肉、肠套叠、克隆氏病等等。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的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等等。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内痔与肛裂是导致大便带鲜血的最常见疾病,其他会引起大量便血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等相对较少见而容易鉴别,因此患有痔疮的人通常会认为大便带鲜血就是痔疮,并习惯于此类的出血而不予处理。然而大便出血经常有隐藏更重大疾病的情况,诸如可怕而又常见的大肠癌。而随着社会人口的高龄化,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环境的进一步污染。患有此类疾病的人愈来愈多。故特别应该加以注意。因此,遇有大便出血的情况时,不要自我断定就是有痔疮所致,而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对症下药",否则,用错药还算小事,贻误病情后果就难以想像了。 对于便血,儿童与成人所患疾病有很大不同的。儿童便血基本上都是良性疾患,成人大便带鲜血,不痛的话,最常见的就是内痔出血,带一定要认识到直肠癌、直肠息肉、直肠癌也是常见的引起无痛性便血的疾病,尤其是直肠癌,更有年轻化,发病率不断增高化趋势,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直肠癌的误诊率很高,大多就是因为有些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重视不够的结果。成人便血如合并有疼痛,最常见的是肛裂,另外肛隐窝炎也会引起少量便血伴疼痛,不过肛隐窝炎还同时会有其他症状如排便不尽、灼热、坠胀、黏液和总有便意感,而且对抗生素敏感。 在门诊时经常遇到两种就诊病人,一种是一 见便血就心情紧张,思想恐惧,担心的不得了。而另一种则认为便血是“小病”不予理睬,结果耽误了病情,这都不是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长期便血较多会导致慢性贫血,主要见于那些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的病人,这种出血通过手术即可治愈,最好不要拖延。因为我们临床上见到好多病人最后都是通过手术治疗,并且输血来纠正贫血的。 需要做的检查就是门诊常规的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如果肛门镜检查无法确诊的话,建议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等,上消化道出血还需要做胃镜检查等,另外还有CT、胶囊内镜检查等等。门诊上每年都能遇到因为害羞检查,一直延误病情导致最终变成肿瘤晚期的患者。 治疗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处理,便血较多的痔疮和肛裂出血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便血不多的内痔出血可以肛门塞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口服槐角丸效果较好。结肠息肉和肿瘤等都要尽早处理,能手术的尽快手术。肠道炎症需要药物灌肠或者内服药物治疗。如果因便血导致重度慢性贫血者,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输血治疗,因为单纯靠饮食营养是补不回来的。所以说有问题要早发现早治疗,初期很简单的病情可能需要一盒药物就可以治愈,到最后拖延成需要输血手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肛肠病防治交流。 我们会定期发布肛肠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希望对您和家人的健康有帮助。 有疑问请留言,欢迎批评指正。
初期肛裂用药及改善便秘往往可以自愈。用药可以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太宁膏)或者湿润烧伤膏等,便秘可以通过饮食,多喝水,运动,顺时针按摩腹部,再有可以用药物乳果糖,麻仁润肠丸等。如果大便非常干燥难解,不用太用力解以防再次撑破肛门,可以用开塞露肛注辅助通便。 再有养成每天排便至少一次习惯,便后及晚上睡觉前温水清洗肛门皮肤。
总访问量 250,970次
在线服务患者 263位
科普文章 14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