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烟人群 1.主动吸烟人群 烟草烟雾肺癌发生的是主要因素,其中约50种化合物可以增加分子水平致癌性突变风险,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尤其明显。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发生肺癌相对风险接近20倍,停止吸烟降低肺癌风险,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即使戒烟了也有较高的肺癌发生风险。在NCCN肺癌筛查规则中,伴吸烟史30包年或更多的人群(年龄55-74岁)被选作肺癌最高危人群,并根据入选NSLT的标准被推荐进行筛查(1级)。吸烟史的包/年定义为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于吸烟的年数。停止吸烟少于15年的有吸烟史30包年的人群,仍然属于最高风险组。 2.二手烟暴露人群 暴露于二手烟部分地增加了非吸烟者的肺癌风险。然而,NCCN专家组并不认为二手烟是独立的风险因子,因为其相关性既弱又不定。故此在NCCN指南中,二手烟并不使暴露人群具有足够大的、需考虑肺癌筛查的风险。 (二)职业暴露人群 大约150种因子被分类为已知的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IARC 2002)。8种因子经鉴定为特别针对肺的致癌物即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和柴油烟雾。这些因子以其推测的风险顺序列出。在美国,对这些因子的已知职业的暴露人群,经计算后引起肺癌的平均相对风险为1.59.对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者,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肺癌风险。 (三)居所氡暴露人群 氡(铀-238和镭-226的气态衰减物)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家中居室氡气浓度和发展为肺癌呈线性关系。对于暴露于氡气者,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更大。家中居室氡气主要来源于:1.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2.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3.另外还有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以及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四)有癌症病史的人群 有证据表明,在肺癌、淋巴癌、头颈部癌、或吸烟相关的癌症(如食管癌)的生存者中,发生新原发癌的风险增加。在生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生了新原发癌(主要是NSCLC)的风险增加3倍。证据显示,首发吸烟相关肺癌的成功治疗(如已治愈)患者和停止吸烟的患者,以后的吸烟相关癌症风险比继续吸烟者有降低。 (五)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数个研究提示兄弟姐妹/父母或(其他)一个一级亲属患肺癌的人群,相对风险为1.8(95%CI,1.6-2.0)。对多个家庭成员患病或于年轻时诊断癌症的人群,其风险更大。在典型的家族癌易感性综合征[如视网膜母细胞癌、李弗劳明综合征(p53基因有突变)]患者,其吸烟患者的肺癌风险实质上(substantially)是增加的。 (六)肺部慢性疾病人群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与肺癌风险相关,这种相关性很大部分是由于吸烟;也有部分原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家族史与肺癌风险的增加有关。2.肺纤维化 弥漫性肺纤维化患者,即使考虑年龄、性别和吸烟史后,似乎仍处于较高的肺癌风险(RR=8.25,95%CI,4.7-11.48)。在有石棉暴露史的患者中,那些发生间质纤维化者,比之没有纤维化者,处于较高的发生肺癌风险。
1、心态:经过外科手术等治疗措施,肺癌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因此您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期间的副反应要有正确的认识,务必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只有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调动身体内部的抗病机制,消极悲观对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2、饮食:维持正常饮食,不要忌口,各种食物只要是清淡、新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都可以吃,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 3、保养:您要重视呼吸道的保养,注意气候冷暖变化,尽量避免感冒,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就医用药,彻底治疗,以免发生肺炎。不要在空气污浊的场所停留,避免吸入二手烟。 4、不适:如果您还有一些刺激性咳嗽,您不必紧张,因为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咳嗽,您要注意有痰一定要及时咳出来。如果痰较为粘稠,您可以服用一些祛痰药物如沐舒坦等;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影响您休息,您可以服用一些镇咳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如果您感觉手术伤口有针刺样疼痛和麻木感,与手术时切断了胸壁的神经有关,你要耐心,数月后,这种不适感才会慢慢消退。 5、随访:您应坚持长期定期随访,这是非常重要的。术后两年内每三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至第五年后可延长至每年复查一次。医生会给您复查胸片、胸部CT、腹部B超等,根据需要还可能行全身骨扫描、颅脑磁共振等其它检查。如果您还有任何其它问题,随时欢迎您来咨询。 6、化疗:如果您需要接受术后化疗,一般于术后3~4周开始。化疗副反应因人而异,并不如您想象中那么可怕,您不必过分担心。化疗前半小时可注射止吐药物如枢丹、欧贝等减少胃肠道反应。化疗每3周重复1次,视情况可能需要2-6次甚至更多。每次化疗前应验血查白细胞和肝、肾功能,若白细胞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和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在30%左右。多发生在中轴骨,主要是脊椎骨、肋骨和骨盆骨,四肢较为少见。骨转移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晚期出现疼痛。从产生骨转移到产生临床疼痛,往往需要1年以上时间。所以肺癌病人不可因无疼痛症状而排除骨转移,拒绝临床检查。癌性骨痛的特点是位置固定、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白天明显;胸椎转移会产生束带样疼痛;腰椎转移常发生沿下肢外侧向足外侧的放射性疼痛,随咳嗽、排便等症状加重。类似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的坐骨神经痛,应警惕。 由于肺癌骨转移多以溶骨为主,所以有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为同位素骨扫描,可以迅速显示全身骨转移情况,敏感性高,但其特异性较低;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局部情况,故特异性及局部定位较骨扫描为佳,特别是局部MRI较CT更有优越性,X线片敏感性较低,溶骨性病灶大于1CM时才有显示。但由于其对扁骨(如颅骨、肋骨、骨盆)仍有其优势,且价格低廉,故对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为常用的检查手段。 骨转移的治疗根据转移部位和转移灶的多少而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总体原则是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局部病灶行姑息放射治疗。对难以控制的多发性骨转移,可以考虑同位素药物姑息止痛治疗以及抑制骨溶解的磷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或根据疼痛程度使用不同止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